正文

简体诗词举例介绍之(4):送别歌

(2010-01-27 11:02:46) 下一个
简体诗词举例介绍之(4):送别歌

我们主张融合传统和语体诗歌韵味的简体诗词,在五四以後的三四十年间,其实出现的很多。那段岁月,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诗人虽然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但是他们的情怀和气质,仍然传承著古典优雅的韵味。那时的教育制度与学校师资,和文艺界的品味,也比现在高出许多。我们只要看看那时的流行歌曲词句,真的与现在的歌词不可同日而语。为甚麽现在的歌词作者就很难得见到能写出像「燕双飞」,「渔光曲」那样既优雅又通俗(优雅与通俗并无矛盾)的歌曲呢?自然,每个时代的诗歌,也反映出政治因素和社会思想风气的变迁,当你眼见目前文化水准和品味的低落时,能不触目惊心地发出一声长叹吗?

二十世纪初,中国出了一位奇人,他就是集诗书画音乐艺术於一身的李叔同先生 (1880年生,39岁出家後号弘一法师)。他写过许多高雅的诗句和歌词,例如“金缕曲”,“春游”,“早秋”,“西湖”等都曾传诵一时。最出名的一首「送别歌」,至今犹是传遍海内外家喻户晓的名曲。这首歌(虽然曲调借自西方)有景有情,感人肺腑,也是一首最值得我们模仿其写法的简体诗词。辞句精炼,押韵轻松自然,因此容易入乐。弘一大师本是一位音乐家,因此他所作的诗词都是很有韵味的歌词。虽然没有什麽格律的限制,但从字里行间,我们仍可看到他对「平仄二字音节」的相间运用是经过一番匠心安排的。三、五、七字的句子,运用得灵活自然。「今宵别梦寒」一句,更道尽了天下的离情别绪。弘一大师已经圆寂六十多年了,令人感慨的是∶为什麽像这样高雅风格有韵有味的歌词现在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送别歌 (作者: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附注]诗中一觚浊酒句,很多人误写为一瓢浊酒,也有误改为一壶浊酒的。按“觚”(古时酒杯,音孤), “瓢”(挹水浆之器)二字形状有些相像,但意思相差甚远。用酒杯与用大瓢来饮酒话别,气氛上也大有差别。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简体诗词“早秋”,这种写法,正是我们要提倡的诗歌形式。意境高雅,词句通顺,流畅自然,不用僻典,融合古今词风,人人可懂。在音韵的调配上,开始二句的前六字,仄(二字)音节和平(二字)音节交换使用,这和唐人七言律绝诗的方法一样,其实这也是自然法则。第三句“几许秋容”先用仄音节,打破唐人“黏”的要求,接著下面“隔著垂杨柳”变成五字句,因此,虽然失黏,却没有音节雷同的问题。这是利用长短句来避免七言律绝“黏对”限制的有效手法。还有一点,就是平仄通押,“舟、楼、流”是平声,“柳”是仄声;“瘦、绉”是仄声,“秋、头”是平声,相间押韵,并无不妥。不像唐诗那样严谨不许出韵,以声害意,常常束缚诗思。如果谱成歌曲来吟唱 (而且每句押韵的诗词,似乎更易入歌),句尾的平仄差别就更不显著了。这两点,都是简体诗词的好处和特点。



早 秋 (作者:李叔同)

十里明湖一叶舟,
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
隔著垂杨柳。

远山明静眉尖瘦,
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
秋花点点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