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华应当剔除的不良文化:中国十大最残忍的菜(组图)

(2010-01-30 11:22:07) 下一个
中华应当剔除的不良文化:中国十大最残忍的菜(组图)



第十名 醉虾

醉虾:故名思义,把活虾放入酒中,没一会儿虾就醉死了(应该说是醉了)。食用者即可以尝到虾的鲜香,同时也可以尝到酒的洌香,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评点:喝酒是我的最爱,真担心哪一天在醉的一踏糊涂时,被人像虾一样佐以杯羹。嗜饮酒者慎之慎之。
残忍度:★★☆☆☆



第九名风干鸡

风干鸡:做这种东西时,需要一定的手法速度必须非常快。这是藏菜,大师以极快的速度拔毛、取脏、填调料入鸡腹、缝上、挂于通风处(未放血杀死)。这时鸡必须还是活的,然后如风铃一般在风雪之中“咕咕“直叫,其景慰为壮观。
评点:看古龙的小说中,与西门吹雪对决的人,往往一招过后,低头一看自己胸口一个血洞正在流血,然后才反应过来中招了。我想这鸡也差不多,经过大师的折腾后,低头一看,毛也没了,内脏也换了,才会明白过来:完了,中招了,可怕的是还不死。
残忍度:★★★☆☆



第八名龙须凤爪

龙须凤爪:非常考究的一道菜,龙须是活鲤鱼的鱼须,凤爪是活鸡掌下正中的一块精肉。具体烹饪方法不详。
评点:吃这道菜时,后堂院中必然有一群瘸两足的鸡,池中必然有一群食不知味的鲤鱼,可怜芸芸众生。
残忍度:★★★☆☆



第七名活叫驴

活叫驴:你吃过新鲜的驴肉吗?再新鲜的驴肉也不过是刚杀的驴吧?活叫驴则不同,驴根本不用杀,直接从活驴身上剜肉。听着后堂的驴惨叫,前厅若无其事的正在食用那只驴身上的某个部分,真正是色香味声俱全。
评点:记得山海经中有一种叫息肉的东西,吃它的肉,它会复生。还有中国传说中的安息牛,也是可以割食的,几天后它自然恢复。可是驴并没有这种本事呀?这种残忍的吃法,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刑罚——凌迟。
残忍度:★★★☆☆



第六名——烤鸭掌

活鸭放在烧热的铁板之上,把涂着调料的铁板逐渐加温。活鸭因为热,会在铁板走来走去,到后来就开始跳。结果鸭掌烧熟了,鸭子却还活着,切下沾满调料的鸭掌,即可直接装盘上桌,活鸭子做其它菜用。
评点:《封神演义》中就有“炮烙”两手,渐闻其手掌焦臭,纣王哈哈大笑。看来纣王后继有人了。
残忍度:★★★★



第五名——铁板甲鱼

将鲜活的甲鱼投放在配好调料的凉汤中,用慢火煨。当水渐渐升温后,活甲鱼就会因为热而大量喝汤,调料自然就进入了甲鱼的体内。火越来越热,看着锅中甲鱼痛苦的翻滚,举箸之人兴奋异常。等到甲鱼熟了,甲鱼喝下的汤汁使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
评点:妙就妙在用慢火煨,杀死时绝不可以一下就弄死它,而是享受慢慢折磨和虐待生命的乐趣。公安人员可以参考。
残忍度:★★★★☆



第四名——浇驴肉

这道菜也是和驴过不去,活驴固定好,旁边有烧沸的老汤。食客指定要吃某一部分,厨师或刽子手便剥下那一块驴皮,露出鲜肉来,再用勺舀沸汤浇其肉,等浇得肉熟了再割下来,装盘上桌。
评点:据说吃这道菜的,大部分并不是为了吃菜而吃菜,纯粹就是为了看如何浇驴和驴的面目表情。
残忍度:★★★★★



第三名——三吱儿

刚出生的小老鼠(活的)一盘,调料一盘。食用者用筷子夹住活老鼠,老鼠会“吱儿”的叫一声(这是第一吱儿);放到调料里时,鼠又会“吱儿”一声,(这是第二吱儿);当放入食用者口中时,鼠发出最后一“吱儿”。
评点:吃小老鼠的人可耻但不可怕,可怕的是发明这道菜和起这残忍名字的人。“三吱儿”,把残忍的食用生灵的过程,归纳在一起,不能不说是罪大恶极。
残忍度:★★★★☆



第二名——活吃猴脑

一个中间挖洞的方桌,几个人围桌而坐,中间的洞象火锅,正好容一只猴子的头伸出。厨师牵出一只活泼可爱的猴子,让猴儿的头顶从小洞中伸出,然后用金属箍住,并且箍得非常紧。再用小锤轻轻一敲,头盖骨应声而落,猴的脑浆就完全裸露在食客们面前。这时,食客将汤匙伸向红白相间的猴脑,随着猴子垂死的惨叫,拉开了生食猴脑惨烈的序曲。
评点:写到这里,手都在发软,难以想象那些人是如何吃的下去的。想想那只猴在桌下的惨状,想想如果是食客本人被这样活生生的开颅,还这样有趣么?
残忍度:★★★★★

第一位: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在广东和台湾一带流行的**汤,就是将几个月大的或是足月的**胎褒汤。
残忍度:★★★★★★★★★★★★★★★★★★★★★★★★★★★★★★

大多网友认为:看着这十道菜,越到后面越觉得头皮发麻,想吐了~~~~~~~

真的不了解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吃动物们,甚至还有人~~~

只能说嗜好这些菜的人真是心理变态了!!!!!!!!!!!!!!

他们是不是觉得这样会使得他们很有品味,与众不同?????????

惨绝人寰啊!!!!!!!!!

(推荐阅读,来源四川新闻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