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秋祭(3)

(2015-01-08 16:33:40) 下一个

流亡学生

 

       转眼环子小学毕业了。毕业照上,女孩子们清一色的短发旗袍,手捧卷好的毕业证书,分成几排,娴在前排,环子在最后一排。毕业前娴已经和县仁术医院(一家县里的教会医院)的药剂师订婚。怎奈还未结婚,娴的未婚夫就染上急病不治身亡。不久,有亲戚介绍,娴嫁给了一位在北平一所大学教书的南方籍人士。在给环寄来的结婚照中,新郎看上去敦厚诚实,彬彬有礼。而身着西式婚纱的新娘更是美不可言。

       环子还要念书。爸爸要她念,她自己也要念。往北走求学已经不可能,因为连老家也快成为日本人的天下了。只能往南走,过黄河去陕西。 环上的学校是位于三原的西北中学,据说这所学校是几位颇有名望的绅士同情流亡青少年,不忍心看到大批年轻人失学而办的。环逃难投奔父亲,也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流亡学生。 

       随着日本人往南推进,黄河以南虽然还没有受到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但不断的空袭,扰乱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秩序,使无数的无辜的中国百姓丧生。在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这年的学生报考档案在轰炸中所剩无几,学校只能依靠仅存的材料和学生自述来录取新生。而躲过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轰炸的学生们,感到本来就艰辛的学生生活更加困难,一位家境不好的学生过后回忆说,在一次躲日本人空袭后回到宿舍,发现住处被炸,唯一的一条毛毯也被炸了一个大洞。在这一群学生中,有一位日后走进了环的生活,并且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就在这时,因为遭人暗算,环的父亲丢掉了全家赖以生存的工作,他只好带着一儿一女继续往南逃,到了四川成都,那里有环的大堂哥的一个钱庄。大堂哥是四伯父十一个孩子中仅存的独苗,年幼时,由环的父亲这个叔叔做主,远离家乡,在一家票号从小学徒干起,因为能吃苦,人也精明,日后有了自己的生意。环的父亲失业后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后来竟到了借酒浇愁的境地,生活来源主要靠大侄子接济。大侄子出于感恩,担负起叔叔一家的生活费用,他手下的伙计们也一口一个老爷、少爷、小姐地称呼着,但他心里明白,他这是寄人篱下。

       这时逃难到成都的还有随学校来的环的三舅。三舅姓赵,是环的母亲的堂哥。三舅和环的父亲是同乡,校友,也是他和妻子的介绍人。这位妻舅曾经和他一起在家乡开办了商校,后受聘到家乡那家私立学校工作。抗战开始后,三舅也随着学校一路南迁,到达属于成都郊区的金堂。学校在当地一家大户人家的寨子里落脚,利用暂时的安宁,恢复教学。环的父亲因为好友兼妻舅的到来略感宽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