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你知道吗?南京保卫战-17位国民党将军殉国

(2010-04-09 04:33:25) 下一个
[转贴]你知道吗?南京保卫战-17位国民党将军殉国

核心提示: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教育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不抗日”,“南京失陷是由于国民党军队消极抵抗或者不抵抗的结果”等等。如今大陸的一些影視作品仍然在歪曲那段历史。甚至有一些网评打手把南京大屠杀的责任也推在国民党身上。他们显然更热衷于谴责国民党,而不去谴责日本鬼子的暴行。六十年歪曲掩盖事实的宣传让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国民党军队在南京保卫战中曾经泣血战斗,牺牲了十七位将军和不计其数士兵的事实!

.............

南京保衛戰已然過去72年了,而中國壯士的氣節與不屈,至今仍讓人肅然起敬。

細列當時中國守軍中,以身殉國的17位中國將軍:蕭山令、朱赤、高致嵩、易安華、羅策群、姚中英、司徒非、李蘭池、劉國用、蓝运东、萬全策、雷震、謝承瑞、華品章、韓憲元、黃紀福、蔡如柏等。他們的屍首,都沒能從戰場上找到

少将十一人

  萧山令(1892-1937),湖南益阳人。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长等。

  1911 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16年毕业。回湖南蔡钜猷、贺耀祖部任连长、营长、团副、参谋等职。1928年任益阳县县长。1929年1月任首都宪兵司令部中校参谋,1930年升参谋处处长。1932年任总务处处长,主管全国宪兵的编制与训练工作。1936年3月攫升为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中旬宪兵司令谷正伦赴武汉就医,升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成为南京宪兵首脑。旋首都卫戍司令部成立,长官唐生智命令其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暨南京市市长,以便宪警协调行动。因积极组织修筑野战和城防工事、维持市内秩序等,颇受好评。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所属1万余名宪警除负责防守城内重要据点外,还协助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处复廓阵地,光华门战斗最激烈时清凉山宪兵部队曾被调遣驰援。12月12日上午城防危殆时,命令宪兵增筑城内街垒工事,准备巷战。下午奉命撤退,并殿后督队。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身亡。后追晋中将。

  朱赤(1900-1937),江西修水人。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

  1925 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参加北伐,任见习官,随部转战湖南、江西。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因功升任营长。1935年,随部进驻江阴、常熟一带,构筑锡澄线及吴福线国防工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88师262旅3团团长,屡次请战效命。8月,晋升为262旅少将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曾在上海八字桥等地首战日军,攻占日本海军司令部。8月下旬,退守苏州河和江湾一线,多次击退日军进攻。11月初,奉命率部退往南京。12 月,参加南京保卫战,88师以262旅、264旅及一个补充团兵力守卫雨花台一带。9日,日军第六师团突破牛首山,先后以两个联队向雨花台发起猛攻,均被击退。10日以后,日军于光华门附近攻击受阻,遂以两个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全力猛攻雨花台。守军奋勇血战,反复肉搏,第一、二线阵地相继被摧毁,仍率余部退缩至核心工事顽强抗击。12日下午,部队损失殆尽,仅余特务连,遂命士兵打开几十箱手榴弹盖子,用绳串连导火索,待日军进至阵地前沿时全部引爆,敌人遗尸遍地。不久,因弹尽力竭全部壮烈殉国。

  高致嵩(1898-1937),广西岑溪人。第88师264旅少将旅长

  1925 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次年1月毕业后任见习官,参加东征、北伐诸役。1930年调南京卫戍司令部。1931年底,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88师,任该师中校参谋。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2月,随88师开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作战负伤。1933年调任湖北省保安团营长,参加 “围剿”工农红军。1934年,投奔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兼浙赣皖边区“剿匪”司令官俞济时,升任保安处补充团上校团长,旋改任第三团团长。参加“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被编入88师264旅。因功升任264旅少将旅长。11月,奉命撤退。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与262旅朱赤部协同防守雨花台阵地,连日顽强抗击日军进攻,毙敌数千。友军阵地被突破后,三面受敌,仍率部坚守阵地。12日下午,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易安华(1900-1937),江西宜春人。第87师259旅少将旅长

  1925 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次年毕业,任军校宪兵教练所见习少尉队长,后调任中央宪兵团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升任浙江警备司令部第三补充团上尉连长。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入中央教导队。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升任少校营长。次年,教导师改编为陆军第87师,任该师第261旅522团中校团副。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日。1933年冬,升任该团上校团长。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87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259旅旅长。11月,奉命撤离上海。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10日午后,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乃率部与该师261旅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易安华与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30余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罗策群(1893-1937),广东兴宁人。第66军259师少将副师长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历任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抗战爆发时任第66军259师475旅旅长,参加淞沪会战。9月在刘行与日军血战9昼夜。又于杨木桥指挥击溃日军劲旅久留米师团,因功升任159师副师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因师长谭邃有病先期过江,代行师长之职。曾率部在汤山阻击从京杭公路北上之敌两昼夜。12日夜,来自广东的66军、83军集合部队出太平门,沿京杭公路向皖南突围,率159师奉命打前锋,在紫金山北麓的岔路口遇敌阻击,数次冲击不果,乃亲自率队向敌冲锋,不幸中弹殉国。

  姚中英(1896-1937),广东平远人。第83军156师少将参谋长

  1924 年参加革命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1937年,以上校团长职务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功升为第83 军156师少将参谋长。后在镇江设防。12月初,镇江被日军占领,撤往南京,扼守汤山一带。8日,奉命率部与36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12日,指挥所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辗转冲杀,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司徒非(1893-1937),广东开平人。第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

  1917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1922年,任游击总司令,协助孙中山讨伐在广州叛变革命的陈炯明。后历任江门市市长、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广东省政府参议员。1932年1月,任十九路军独立团团长参加淞沪抗战,作战英勇,被报章赞誉为“大胆将军”。战后,为十九路军将领追悼阵亡将士撰写挽联:“挥戈比鲁阳,及尔皆亡,泪落吴江湖猛士;掣挺击倭奴,为民效死,伤哉血浦招英魂。”1933年11月,随十九路军在福建省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失败后,在香港经营礼香酒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任第四路军少将高级参谋。160师参加淞沪会战时,在该师协助指挥。11月,上海沦陷后,随军退守南京,任160师少将参谋长。12月6日至8日在汤山阻敌。10日所部刚撤至大水关,又奉命调入城内准备巷战。12月13日随部经太平门突围至句容,身中数弹殉国。

  李兰池(1899-1937),辽宁锦西人。第57军112师少将副师长

  1926年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1928年8月毕业,入东北军缪澂流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团长等职。1933年,随部参加热河抗战和长城抗战,旋即转赴关内。1937年,以第57军112师少将副师长之职参加淞沪会战,驻防江苏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11月,率部渡江据守江阴要塞。在日军第十三师团进攻下顽强抵抗,浴血苦战,连连退敌。后日海军参战,阵地工事大部被毁,官兵伤亡甚多,乃于12月1日向镇江突围。10日开赴南京前线,在蒋庙一带与日军激战,亲上火线督阵,击退日军进攻。12日,南京城破,奉命突围,率队冲锋时于太平门附近中弹阵亡。

  刘国用(1898-1937),广东梅县人。第74军58师174旅少将副旅长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1936年起任第74军58师344团团副、上校团长。1937年8月任该师147旅少将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9日,在与敌激战3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继续与敌激战, 13日于水西门外殉国。

  蓝运东(1899-1937),湖南醴陵人。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后升至军事委员会军务局专员。1937年10月由福建新兵编成预备第十师,任少将参谋长。12月于南京殉国。

  万全策(1902-1937),广西苍梧人。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

  入广东西江讲武堂,后进过中训团研究班。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队,转第二队。1937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第一旅防守紫金山南的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旅指挥所设紫金山第一峰。自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 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

  追赠少将6人

  雷震(1901-1937),四川蒲江人。教导总队第3旅上校副旅长

  1924 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1925年毕业,留校任军械处党代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参加淞沪抗战,时任团长。1937年抗战爆发,调南京,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三旅上校副旅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坚守紫金山阵地。12日下午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撤离,雷震率部留守。13日,掩护军民于下关火车站乘火车突围,与连长雷天乙等上最后一节车厢殿后。日机空袭将列车炸断,火车头拉着前面车厢开走,乃下车指挥官兵抗击日寇,力战阵亡。 1938年9月追晋为少将,入祀蒲江忠烈祠。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谢承瑞(1905-1937),江西南康人。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

  1927 年10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陆军专业,1930年1月毕业。1937年时为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所部与87师260旅防守工兵学校。9日,防守淳化的51师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87师、156师、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10日,光华门两次被突破,但入城日军均被歼灭,有少量残敌隐藏于城门洞内。遂建议组织敢死队清除残敌获准。半夜,从箭楼上将汽油桶摔到门洞口,点燃烧敌,并亲率教导二团敢死队打开城门,与从城上缒下的156师敢死队前后夹击,敌人悉数被歼,且俘获一人,原本抱病参战的谢承瑞为火焰灼伤。此后坚守光华门。13日凌晨始受命撤往下关,在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后追赠少将。

  华品章(1902-1937),四川西昌人。第88师262旅上校副旅长

  1924 年赴成都考入国民革命军军士教导队,毕业后在军中服役。1926年入黄浦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炮兵科,在校时即参加北伐。1927年6月毕业。先在第五十八师历任排、连、营长,后调第72军88师任军士教育大队长。因训练有方,升任该师262旅524团中校副团长。1935年升任该旅野战补充兵团上校团长,入川驻防灌县。1936年秋奉调回南京,升任262旅副旅长兼野战补充兵团团长,驻南京外围。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抗击日军,11月底撤至南京整补备战,驻守雨花台阵地。12月9日,随部先后击退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后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战况激烈。12日下午在拼杀中壮烈殉国。1939年8月追晋为陆军少将。

  韩宪元 (1902-1937),广东文昌人。第八十八师262旅524四团上校团长

  1925 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时任第88师262旅524团上校团长,参加淞沪会战,英勇拒敌,坚守四行仓库掩护撤退的谢晋元即为其所部团副。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雨花台阵地,激战累日。12日,在雨花台与旅长朱赤等壮烈殉国。后追赠少将。

  黄纪福(1902-1937),广东梅县人。第66军159师477旅上校副旅长

  1926 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第十一教导队学习。曾参加北伐战争。1936年在第66军159师任团长。1937年率部在刘行、广福等地奋勇抗击日军,予敌重创。12月,任477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汤山拒敌。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大水关集结待命。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156 师。12日,南京失守,随66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蔡如柏(?-1937),广西邕宁人。第66军160师956团上校团长

  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1936年任第一集团军第十一师参谋长,后调任66军160师上校参谋处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负责一六O师作战补给等工作。上海失守后,调任160师956团团长。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曾随部在汤山阻敌。8日,汤山失守,随六十六军奉命退大水关休整。13日,随部突围至汤山时遭遇日军第十六师团主力的攻击,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追赠少将。

血戰雨花臺

11日,南京安德門大街48號,南京首家民間抗戰史料館開館。距該館不遠是雨花臺烈士陵園,在這幾個小山包之間,南京保衛戰曾在此激烈打響。

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軍兵分三路向南京推進。雨花臺首當其衝。12月9日起,日本第6師團在谷壽夫的指揮下,開始猛攻雨花臺。日軍頭戴鋼盔、手持三八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之下,從山腳下殺了上來。彼時,山上陣地上的中國守軍,只有溝塹戰壕和有限的武器防備。

9日拂曉,日軍先是一陣猛烈的炮擊,繼以飛機轟炸、掃射,再用坦克掩護兩個聯隊分由西、南兩面進攻,以西面523團朱赤陣地為主攻面。

戰鬥打得異常艱苦。站在今日雨花臺的山頭之上,滿目鬱鬱蔥蔥的青草大樹,很難想像當年此地竟是血流成河之地。頭一天打退日軍進攻之後,朱赤親赴戰壕,組織戰士們收集日軍留下的武器。11日,日軍再次發起猛攻,對雨花臺陣地狂轟濫炸,朱赤只剩下一個特務連的士兵,突圍無望。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彈的蓋子全部打開,捆在陣地前沿,等到日軍到陣地前沿時,數百枚手榴彈全部爆炸,日軍血肉橫飛。

彈盡糧絕。日軍再次進攻,沒有遭遇任何抵抗。朱赤中彈殉國,口袋裏還放著結婚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家書。

此後,負責雨花臺防禦的88師繼續浴血抗戰,但終因寡不敵眾,12日雨花臺失守,守軍大部慷慨捐軀。

含恨中華門

中華門至今矗立,來南京者多半要來此地一遊。這座幾乎和南京城同等悠長歷史的古城門,也默默見證了當年那段不能忘記的歷史。

11日,日軍分兵向中華門和光華門進行衝擊,情況十分緊急。守軍接著城墻優勢,伺敵一入城墻,便上下內外夾擊。

一時間,城墻內槍聲大作,入城者前進不得,後退不能。衝進的300多日軍步兵狼狽萬分。就這樣,日軍在中華門三進三齣,橫屍纍纍,亦未得逞。第87、第88師士兵均為中國軍隊的精英

這是南京保衛戰中,中華門唯一光榮的回憶。在現代化的飛機大炮的轟擊之下,這座古人詡為“固若金湯”的古城墻變得異常脆弱,未過幾日,便已是千瘡百孔被踩在日軍鐵蹄之下。

日軍指揮官松井石根下達總攻擊令,兩三百架戰鬥機升臨中華門上空,另還有90多門大炮日夜轟炸,三天三夜之後,城墻偏西的中華西門被轟開近百米缺口,中華門失守。

12日,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電告漢口政府,措辭即頗為悲壯:“吾軍以血肉之軀,與鋼鐵相爭,傷亡之數,當然重大”。唐表示,南京全城已處猛烈轟炸之下,但紫金山等地仍在激戰當中。

回望南京城

從12月8日至12日,5天的戰爭中,南京守軍除守棲霞山的83軍、龍潭的第二軍團和鐵路沿線的廣東軍159、160師損失不大外,守城的74軍遭到慘重傷亡;88、87師和教導總隊幾乎全軍覆沒。

88師4個團,除528團團長沈蘭芝外,其餘5個正副團長均先後壯烈犧牲。營、連長犧牲多人,士兵死亡7000多人。而此後即是30多萬無辜的南京平民,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74軍第51師151旅306團團長邱維達親歷這場戰爭,當年12月8日晚,被命撤退時這名軍人爬上瞭望塔回頭向南京城望去:“只見萬家燈火,依然照得通明,這座美麗的古城,它可怕的命咂仍诿冀蓿瑤资?f骨肉同胞仍在熟睡中,將來他們的遭遇怎樣?”

“我實在替他們擔心啊!我想到戰爭以外的種種,不禁熱淚盈眶……”

民族軍魂-蕭山令

12月9日,陳輯川再次找到新街口的臨時指揮所,勸其早作退計,蕭山令凜然答道;“現形勢已亂,各自只顧逃命,滿城遊勇散兵,不聽指揮,軍心民心無法穩定,守土為國是軍人的職責,我應盡忠報國,笑臥沙場,死守南京,我意早決!”其視死如歸之浩然氣,令陳為之震懾。

12月12日下午3時,慷慨激昂要死守南京的唐生智突然下令;“全線突圍撤退”。命令蕭山令為渡江總指揮,各軍團按指定地點突圍。此舉立刻造成殘余守軍的全面崩潰。

突圍命令下達後,除83軍,66軍按軍令繞棲霞山突圍外,其餘74軍、72軍、71軍、87師、88師全部奪路涌向下關,數十萬軍民爭相搶渡,亂成一團。從挹江門到下關,人山人海,呼天叫地,爭先恐後,水泄不通。軍人任意鳴槍,自相殘踏、被踩死、打死的人不計其數。

前面;浩瀚長江,波濤滾滾,天寒水冷,渡江無船。城內;日軍瘋狂追殺,槍鳴炮轟,煙塵滾滾,烈火沖天。江面;日寇軍艦橫衝直撞,翻江倒海,天空;日本飛機呼嘯轟炸,機槍橫掃,地動山搖。

為了逃命,人們紛紛涌入長江,江面人頭點點相互掙扎,淹死凍死不計其數。

蕭山令鎮定如鐵鑄,果斷的命令憲兵隊長羅友勝帶大部憲兵到蛇山、龍蟠山阻擊日軍,自己則率部拆屋扎筏,掩護軍民渡江。在整個夜晚裏,蕭山令數次被部下推到筏上,但他幾次都掙脫上岸指揮掩護扎筏搶渡,直到12月13日晨,下關仍有三分之二的軍民無法渡江。

7時許,日軍騎兵七千人與三艏軍艦逼近江邊,水、陸空夾擊我搶渡軍民。見日軍瘋狂的屠殺我渡江軍民,鎮靜如鐵的蕭將軍再也鎮定不住,熱血炸肺,大聲疾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渾身捆滿手榴彈,身先士卒,率部衝向日騎兵,在接連不斷的爆炸聲中,日軍紛紛落馬,蕭將軍也在巨大的爆炸聲中凝聚成了一具永不屈服的中華民族軍魂!(另一種說法:13日上午7時,他率領掩護撤退的部隊抵達江邊,看到國軍遭到水陸夾擊,軍民死傷遍野,悲憤至極,疾聲呼喊:“殺身成仁,今日是也!”遂率部與日軍衝鋒、肉搏,血戰5個小時。國軍彈盡援絕,江邊官兵多數戰死,血流成河。他目睹慘狀,無回天之力,痛不欲生,遂舉槍自殺殉國,時年45歲。有人在其遺照上題:“敦詩篤禮,義膽忠肝,氣吞暴日,名並鍾山。”)

南京淪陷

中華民族的憲兵司令、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司令、南京市長、首都警察廳長蕭山令,于1937年12月13日7時許,用他年僅45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永不屈服的悲壯國歌!而他的屍體,也化成碎片溶入在南京首都的這塊熱土之中,以至日軍打掃戰場時,都無法證明他們已經征服了蕭山令。

12月中旬,《中央日報》《重慶日報》報道了南京失陷和憲兵司令、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司令、南京市長、首都警察廳長蕭山令將軍以身殉國的消息。頭版刊登了民國政府追贈蕭山令為中將的命令和對其遺屬以十萬元撫恤的決定。1945年底,南京收復,蕭山令的名字刻在了雨花臺抗日軍人紀念碑上。

1984年,紀念抗戰40週年前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蕭山令為革命烈士。並在《人民日報》《團結報》用史料介紹了蕭山令將軍以身殉國、血灑南京的愛國主義英雄業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