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摸鱼儿·雁丘词 赏析

(2011-07-27 13:58:18) 下一个

摸鱼儿·雁丘词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恨人间情为何物》,是由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赴并州府试途中的著名词作。在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而“恨人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更成为描写忠贞不逾爱情的名句,传唱至今。

 

 

 

 



诗词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作者:元好问(金末元初)
  乙丑岁⑵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
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
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
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相思无用 唯别而已
  别期若有定
  千般煎熬又何如
  莫道黯然销魂
  何处柳暗花明

格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
  君应有语:
  ⊙○⊙▲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诗词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摸鱼儿》,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一名《摸鱼子》,又名
《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宋词晁补之琴趣外篇
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
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即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
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
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
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识(zhì):标志。
  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曲阳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
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无宫商:不协音律。
  直教:竟使。许:随从。
  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是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
谁奔波呢?
  “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
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
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
(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
《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
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骚人:诗人。

诗词韵译

  叩问世间:爱情到底是什么,竟然值得以死相报?
  天涯共飞,恩爱依偎,你们双双度过了多少个寒来暑到。
  有过欢乐,离别更苦,如此痴情的儿女,世上哪里去寻找?
  雁儿啊,你仿佛在说:绵绵雪峰,万里云海,日照将残,
  失去至爱,形影孤单,哪里还能经得起岁月的煎熬?
  汾河岸边,当年弦歌曼舞,而今却是一片冷落寂寥,
  爱侣已亡,无由招魂。听吧!连山鬼也在风雨中悲嚎。
  此情苍天也会动容;岂能象寻常莺燕,销骨黄土蓬蒿?
  岁月流逝,纵然一千年、一万年,我相信自有骚人墨客,
  来到雁丘墓前,为你们的爱情,长歌当哭,酹酒滔滔。

诗词简译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
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
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
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
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
,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
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
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
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
,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钟于情”的骚人墨客,狂歌纵酒,寻访雁
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诗词评价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
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
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
歌,深深寄托了词人纯真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
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
民本思想的折光。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
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
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
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
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寓缠绵之情于跌
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诗词赏析

版本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
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
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
,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
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
,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
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
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
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
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 “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
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
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
的铺垫。
  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
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
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
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
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
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
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
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
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
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
义呢?于是痛下决心, “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
、 “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
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
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 “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
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
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
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
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
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
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
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
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
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
——《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
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
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
,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
好铺垫。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
。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
,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
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
使主题得以升华。

版本二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
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
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
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词作中大雁的惨死正
象征着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礼赞,其中深深寄托了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
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正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
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词中写殉情之雁不
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正是强调其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词人站
在历史的高度,写出了这种精神的永不磨灭,使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惊人
识见。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
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
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
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
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联,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
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好问的词作以雄浑
博大见长。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
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刘熙载评元好问词时说“疏快之
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艺概·词曲概》)。这首《
雁丘词》正是摧刚为柔,“疏快之中,自饶深婉”的范例。

版本三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小序为:“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
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辞》。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
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1205年(金章宗泰和五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
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
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
巨雷,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
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
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
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
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
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
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
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
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
·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
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
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
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
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版本四

  此词作于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遗山十六岁时,虽晚年曾经改定,
然大体则为原作。词的上片在小序已叙事情梗概的基础上追寻殉情成因:
前七句以我观物,放眼于巨大的时空中突出其长久厮守,同甘共苦、相依
为命的深情厚感;后四句以我度物,模拟死雁之口,说出其殉情的原因。
下片写凭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处环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叙述为雁
招魂及雁魂之凄苦;“天也妒”二句论断为情而死必将流芳千古;末四句点
出垒筑雁丘的用意。
  这首咏物诗通过对雁的生活和心理体贴入微的描写及雁丘凄凉环境的
渲染,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歌颂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
拟人手法的运用,打通了人与物的界限,使歌颂的“至情”扩展的世间万物。
词以抒情为主,多用议论口吻,景因情设,随意挥洒,将凄伤的爱情悲剧
写得跌宕澎湃,慷慨激越,可谓“婀娜中含刚健”。

作者生平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汉族,山西秀容
(今山西忻州)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七月初八,于元宪宗蒙哥
七年(1257)九月初四日,卒于获鹿(在今河北省)寓舍,归葬故乡系舟山
下山村(今忻县韩岩村)。元好问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
1962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

作者著作

  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
员外郎,金亡不仕。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其诗奇崛而绝雕琢,巧
缛而不绮丽,形成河汾诗派。晚年致力收集金君臣遗言往事,多为后人纂修
金史所本。著有《杜诗学》、《东坡诗雅》、《锦畿》、《诗文自警》、《
壬辰杂编》、《遗山先生文集》四十卷、《续夷坚志》四卷、《遗山先生新
乐府》五卷等,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现有清光绪读
书山房重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
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
“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
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
,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
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著有其诗刚健、其文弘肆、其词清隽,缺点是“往往自蹈
窠臼”。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一些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百姓
苦难,如《岐阳》、《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诗,沉郁悲凉,追踪老杜,
堪称一代「诗史」。其写景诗,表现山川之美,意境清新,脍炙人口。诗体裁多
样,七言是其所长。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
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
评史上影响颇大。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
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
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摘自百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