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湘月·五湖旧约 赏析

(2011-04-30 13:56:33) 下一个
《湘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

格律对照例词:【北宋】姜夔《湘月·五湖旧约
  长溪杨声伯典长沙楫棹,居濒湘江,窗间所见,如燕公、郭熙画图,卧起幽适。丙午七月既望,声伯约予与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大舟浮湘,放乎中流,山水空寒,烟月交映,凄然其为秋也。坐客皆小冠綀服,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韵)。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韵)。
  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韵)。
  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韵)。
  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1]

作者

   姜夔
  (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2]

赏析

  公元1186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7月16日,酷暑方消,夜晚月光明亮,作者的好友,当时在长沙任职的长溪人杨声伯邀请他与家人一同泛舟游江。游玩中,大家畅所欲言,十分开心,尽兴,尽兴之余,作者便萌发了填一词的念头,于是,迷人的湘江月夜景色就被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是什么给耽误了呢?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从容容向江心驶去。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亮露出笑脸后,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真是美极静极。大家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儿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以虚写实,情景相生,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鸿阵”即雁行。筝弦下有承弦之柱,斜列如雁字,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这就是“理哀弦鸿阵”。作者《解连环》词:“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即此。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无妨活用,令其弹筝了。下边收回现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或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场聚会呵!下边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最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说自己也象晋代的张翰那样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之美一样,深深地怀念着“旧家乐事”。隐隐约约透露出怀旧情思。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
  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3]
参考资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飘尘永魂的评论:

天呀,这么复杂。

谢谢你专业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了。
飘尘永魂 回复 悄悄话 古人的诗词都是能唱的,诗词有格律也有曲谱,可惜不少曲谱遗失了。平水韵不等同于拼音四声,每一个字具体是平还是仄要去查平水韵表,刚开始很麻烦的,慢慢熟悉后就能记住一些常见的平仄字。绝句,律诗都有专门的格律。押韵要严格按平水韵中的韵部,比如下面的一东二冬在绝句和律诗中是不能通用的,而在宋词元曲中是可以通用的。每一个词牌的宋词元曲都有自己的格律表。详细可常见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一东】东同童童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嵩)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空虚)公功工攻蒙朦(名词,董韵同。又动词,独用)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二冬】冬咚彤农侬宗淙钟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湘月》,词牌名,即《念奴娇》。”

这“平平仄仄”真是太难了,古人如此讲究,是为了能把做的词谱曲吗?

请教:“平仄”是指声调,对吗?我知道拼音有四个声调,“平”是指“一声,二声吗?”“仄”是指“三声,四声”吗?

还有“韵”,是指词的最后一个字和上一句最后一个词要押韵,对吗? 比如:“景”和“兴”。

飘尘诗人,别笑我这些简单的问题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