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5月7日 历代志下卅六章

(2010-05-07 02:20:26) 下一个

末后的诸王

历代志下卅六章一至十六节

    国民立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在耶路撒冷接续他父作王。约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三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废了他,又罚犹大国,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埃及王厄哥立约哈斯的哥哥以利雅敬作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改名叫约雅敬,又将约哈斯带到埃及去了。

    约雅敬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上来攻击他,用铜链锁着他,要将他带到巴比伦去。尼布甲尼撒又将耶和华殿里的器皿带到巴比伦,放在他神的庙里。约雅敬其余的事,和他所行可增的事,并他一切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他儿子约雅斤接续他作王。

    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零十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过了一年(译按:英标准修订木作「那年春天」),尼布甲尼撒差遣人,将约雅斤和耶和华殿里各样宝贵的器皿带到巴比伦;就立约雅斤的叔叔西底家,作犹大和耶路撒冷的王。

    西底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一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一年;行耶和华他上帝眼中看为恶的事。先知耶利米以耶和华的话劝他,他仍不在耶利米面前自卑。尼布甲尼撒曾使他指着上帝起誓,他却背叛;强项硬心,不归服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众祭司长和百姓也大大犯罪,效法外邦人一切可憎的事,污秽耶和华在耶路撒冷分别为圣的殿。

    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国为爱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从早起来遣使者去警戒他们。他们却嬉笑上帝的使者,藐视他的言语,讥诮他的先知,以致耶和华的忿怒向他的百姓发作,无法可救。

    历代志最后一章,几乎以摘要的方式结束被掳以前的历史,放弃详尽地论述一个王的惯常方法,并且把末了的四个王组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理由,一部分是表达的方式。简叙犹大的终局,可让约西亚杰出的统治保持显然更加崇高的地位,这样做便可以让读者的心意中,对忠信与祝福保持更清新的记忆。作这种组合,也有一个历史的因素,由于事实上这四个王都有个共通点:他们在位时,犹大先是在埃及,然后是在巴比伦有效地控制之下。他们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背叛耶和华。

    关于这四个更详尽的资料见于别处,历代志假定读者熟悉之。约哈斯,在别处作沙龙(耶廿二11),他在位的记载最不完全,这也许是因为在位为期很短。列王纪下廿三章卅二节记载说,「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是历代志让我们去推论的一项事实。耶利米也记载约哈斯被掳去埃及的事(廿二11及以下各节)。约西亚在米吉多战败的直接结果,犹大从此便在埃及的控制之下,直到迦基米施那一场决定性的战事(主前六O五年)。这样,法老尼哥便能决定立谁作王。他更改以利雅敬(Eliakim)的名字为约雅敬(Jehoiakim),在意义上未产生真正的改变,只是把耶和华原来的名字耶威(Yehweh=Jeho)代替上帝那更通用的名字(El)吧了。这种做法,等于尼哥承认耶威统治以色列。

    约雅敬在位时,帝国在以色列的势力便转移给巴比伦,埃及现在要放弃它在巴勒斯坦的权利。历代志作者所作的评语现在就更加明确了(5节)。关于约雅敬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耶利米书,历代志在这里迅速带过的时期,在该书叔述要详尽得多。约雅敬在那里表现出以深恶痛绝及轻蔑对待先知所传上帝的话(请特别参阅耶卅六9-26)。然而,只有在历代志里面才告诉我们说,尼布甲尼撒「用铜链锁著他,要将他带到巴比伦去」(6节)。他是否确实被带到巴比伦去,从这句片语看来是不明显的。捆锁他的行动,可能只是证明他为囚徒身分的象征,这样便或多或少需要前去接受帝国所给与他的新的地位。(请参考论玛拿西和亚述的事,见代下卅三章)清楚明了的一点是:厄布甲尼撒于约雅敬在位时开始掠夺圣殿。巴比伦人在这方面的蹂躏行动,历代志作者特别强调,因为在他看来,中止敬拜在神学上具有像放逐人民一样重大的意义。他在约雅斤(10节)和西底家的那令人信服的理论上(18-19节)又再次回到这个题目上来。

    第一次大规模充军于巴比伦的事(王下廿四8-17)发生于主前五九七年,就是约雅斤之后,一个名叫耶哥尼雅(代上三16;耶廿二24作哥尼雅)在位时。他的朝代,像约哈斯的朝代一样,是短暂而又邪恶的。

    虽然如此,第一次充军,并不是要使这个国家从此沦亡。尼布甲尼撒仿照他以前的埃及王法老的做法,在耶路撒冷立约西亚的儿子西底家,就是约雅斤的叔叔为王,作他的傀儡(请比较王下廿四17;我们这一章十节的「兄」字[译按:见中文本的小字],大概是不精确地按「亲属」的意义使用的)。西底家,在他背叛尼布甲撒以前,曾保持附庸的地位几十一年之久。耶利米书描写西底家在那些散播」反抗巴比伦消息者的压力下是个不坚定、懦弱、且无定见的人,然而又不愿求助於耶利米并听从他所传不抵抗的信息(请参耶卅八19-20的例子;并比较卅七3)。然而,他终于屈服于那宣布独立的压力之下,而付出了重大代价:丧失了他的众子和他的双目,自己且被充军(王下五7)。历代志谴责他背叛的罪,因为他这样做是违背向耶和华所起的誓,见十三节(请比较结十七12-21,那里详尽地说明西底家在这方面的背叛行动)。

历代志讲论这四个王,讲到西底家时已到达了顶点。在这里我们开始他用具有特色的词汇(例如「他仍不……自卑」。见12节)。在这里他也开拓他的视野,论及那些领袖,而且涉及广大的人民,说他们都有罪而把焚祸引进来(14节)。注意他怎样用最强烈的辞语来描述他们的不忠,谴责他们亵渎圣殿,用来敬拜别的神明。他还进一步强调众人拒绝上帝藉先知警戒他们的话,执迷不悟坚持犯罪不肯悔改。在历代志作者看来这也是圣经所著生讲论的题目——最雅恶的,不是犯罪和犯的罪本身,而是人公然蔑视那明知是对的知识(可十二1-12;路十六31,赛一2-3)。

被掳及以后

历代志下卅六章十七至廿三节

    所以耶和华使迦勒底人的王来攻击他们,在他们圣殿里用刀杀了他们的壮丁,不怜恤他们的少男处女,老人白叟;耶和华将他们都交在迦勒底王手里。迦勒底王将上帝殿里的大小器皿,与耶和华殿里的财宝,并王和众首领的财宝,都带到巴比伦去了。迦勒底人焚烧上帝的殿,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用火烧了城里的宫殿,毁坏了城里宝贵的器皿。凡脱离刀剑的,迦勒底王都掳到巴比伦去,作他和他子孙的仆婢,直到波斯国兴起来。这就应验耶和华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地享受安息,因为土地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波斯王古列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上帝与他同在。」』

斧头砍下来了(17节)犹大最后受到巴比伦的蹂躏,这在以色列全部历史上是最具决定性的事件之一;历代志的记载中所报导的任何一次的「被掳」,都无法与它相比。这件大事的确是现今犹太主义产生的许多激素之一,因为这件大事,终于使犹太人过着没有圣殿和政治地位的生活。即使圣殿和宗教自由从巴比伦回来之后重新获得,独立(除了介于希腊式微与罗马帝国兴起之间那值得注意的马加比的复兴例外)不再有他们的分了。

    历代志作者熟知这一切。他凭藉着所给与户勒大之预言的地位(卅四23及以下各节)并凭藉着这最后一章简略描述巴比伦人惨烈至极的掳掠,尽量让它表明出来。虽然它在程度上与以前多次的「被掳」可能不同,而在实质上则特别把那历史上决定性的危机表明出来。在他那些被掳后返回故土之小群体的读者看来,他以前所证明一切从耻辱与痛苦中复兴过来的可能性,现在都要拿来用于他们自己的经验上。被掳与复兴不属于他们那一代。然而那些事件却深印在他们的意识之中。他们可能觉得先知预言复兴的一些应许(例如结卅四;卅七至卅九章)已稍微应验在他们颇多障碍的情况中。历代志作者对他同胞所说的愿望,是他们要超越失败主义,只要他们走顺服的道路,就会看见将来荣耀的获得,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必须有的行为的模式,则已经是他这卷书自始至终的主题。他现在把他的注意力转过来,表明被掳不是最后决定性的。

    他从两方面来表明。

(一)用利未记廿六章卅四至卅五节的话,证明被掳七十年的事已产生功效,好叫地可以「享受安息」。这是指安息年,不是指安息日,照律法规定,每七年的最后一年地便不可耕种,好叫耶和华可以显示他的丰富不是依赖人的劳苦(利廿五1-7。同样的思想也包含在安息日之中)。被掳因此被解释为「抵偿」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让地休耕的年数,等于王国存在全部时期所忽略之安息年的年数。(那整个时期因此计算出是四百九十年,这可能是个约略的数字,或者恰好是扫罗登基——准确日期无法得知至返回故土这段时间相等。)所以,被掳便成为偿还至今所欠的债。(关于「耶和华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请参耶廿五11,廿九10。七十年,或从巴比伦人在巴勒斯坦得势,即约主前六O五年算起,至从被掳返回故土之年,即约主前五三七年——这是个近似数;或从耶路撒冷最后的浩劫,即主前五八六年,算至新的圣殿献殿之年,即主前五一六年,这是个准确数。)

(二)在第二方面,历代志借用以斯拉记开头三节,显示被掳不是终局,并由此而提及古列准许居留巴比伦的人返回故土的诏示。所以,这卷书以超乎寻常的旋律作结束。在一定程度上它给读者指向以斯拉和尼希米记,这两卷书叙述返回故土的群体重建社区的故事。在另一层次上,它则给与上帝同行的人指向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历代志是否有弥赛亚信息的问题曾引起人们的讨论。有人说,它是要保持以圣殿为中心的现状。然而,历代志作者以以色列最伟大君王大卫和所罗门为顺服而有美好结局的主要典型,并不是偶然的。他没有给我们暗示有关将来一位更伟大之大卫之子孙的「内幕消息」。然而现在回头去看,很清楚可以看见他所应许的一切祝福、财富、智慧以及上帝的同在——不是在圣殿中,而是在人心中的——最后都终于戏剧性地实现在耶稣基督里了(请参林後六16;西二23;约十四23)。

约伯其人其书


一、序言

1、智慧在旧约中的地位

1)  智慧是神赐人的礼物,使人能作出合神心意的物件(如出28:3,31:3、6,35:30-35),代替神治理神的百姓(如申1:13-15)或代神作战(如赛10:13)。

2)  换言之,智慧这礼物是神使人能见证神的荣耀而赐予的。

2、智慧文学的重点

1)  旧约智慧文学散布在不同书卷中,但从书卷的分组来看,共有五卷,分别是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

2)  旧约五卷智慧文学各有独立主题,然而它们亦有四项共同重点:

1)  强调神的伟大与创造──智慧人喜寻求生命的奥秘与意义,因此常探讨人在宇宙大地中的地位(如1:21,10:8-12,38-41章;诗8:3-9,19:1-14;箴8:22-31;传3:1-8),由此产生对神之主权的顺服。

    2)  强调生命的意义──智慧人喜寻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他们常讨论生命的来源、历程与终极──如生老病死、爱情、苦难、虚空、处世、敬拜等,在他们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3) 强调对神的敬畏──敬畏神是智慧人常强调的一项神学主题,他们认为惟有敬畏神才能使生命充满,所以「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28:28;箴1:7,9:10;诗111:10)此言不但是智慧文学的核心,也是全部圣经的总主题。

4)   强调神的律法──智慧人认为,敬畏神的智者是遵守神律法的人(诗19:7,107:43),这样人才能远离恶事(诗119;9-10;箴3:5-7),待人至公至允(29:14,31:13;箴8:20,17:23;传3:16,4:1),正如传道书总结时言;「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12:13)。

3、智慧五经的重点

约伯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分别有其独特的主旨与重点,如下图:

智慧五经

主旨

智慧与人性

智慧与神

约伯记

受苦意义

苦难的智慧

智慧人不怨神

诗篇

赞美敬拜

属天能力的智慧

智慧人敬拜神

箴言

处世原则

处世为人的智慧

智慧人敬畏神

传道书

虚空人生

生命真谛的智慧

智慧人不忘神

雅歌

爱情楷模

纯洁爱情的智慧

智慧人真爱神

二、约伯其人

A、比喻人物(意见一)

1、虚构人物,虚构情节,写在智慧文学的黄金时期(即所罗门时代)。

2、以戏剧性描写,解释「义人为何受苦」这主题(如Theodore of Mopsuestia)。

3 、藉此象征以色列国的苦难(此说视本书写在归回时期)。1

  

B、历史人物(意见二)

1、圣经历史

旧约(结14:14、20)与新约(雅5:11)皆引证约伯为历史人物。

2、其他历史

鉴定正典的敬虔犹太人无一否认约伯的故事是真人真事,连伪经中的传道经(约180 BC著成)也承认之(49:9;另参林前3:19,5:13;太24:28,39:30)。

3、约伯是谁

按约伯记一章一至五节所提供的资料:

1)  「约伯」这字有「仇敌」、「被恨者」、「受逼迫者」、「受苦者」等意义(据希伯来文字根),或「忏悔者」(按阿拉伯文字根)。

2)  他是乌斯地人,即旧约以东人之地(参哀4:21;另参创36:8、20、20、21、28),有叙利亚抄本及七十士译本皆提及乌斯在以东境内,考古学家在乌斯一带发现三百个古城的遗迹,显示远古之时,当地已有蓬勃的文明发展。2

3)  在个人操守方面,约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实可为智慧人的风范。

4)  约伯家财万贯,仆婢无数(参19:15-16),是东方人的首富。

5)  他有儿女十人,七子三女,各人常献感恩与赎罪祭给神,表示全家皆以敬畏神为生活中心;此外,他还有兄弟、亲戚多人(19:13-14)。

6)  他是地方官(29:7-25),大慈善家(31:13-40),是当代乐善好施的仁者。

7)  从书中内容透露,约伯似是活在律法前,以色列人的先祖时代里(如书中指出家长是祭司,书内亦未提及律法或礼仪)。

补注

约伯不可能是以东的后裔,原因如下:

1)  他对神的认识如用「耶和华」、「全能者」等字词全是敬虔犹太人惯称神的词汇。

2)  他对神的敬畏、敬虔、谨守自己生活与行为的信仰立场与敬虔的犹太人并无分别。

3)  他与敬虔的犹太圣徒并列(结14:14、20),雅各也以他的忍耐劝告自己同胞(雅5:11)。

4) 他的神学思想与犹太敬虔者雷同(如7:17-18;诗8:4)。

5)  他的处境是被撒但控告其事奉是因有利可图之故,而事奉是敬虔犹太人对神的一种崇高敬畏的表现。

三、约伯其书

A、作者──不详

有说是摩西(如犹太传统Baba Bathra 14b),或约伯自己,或以利户(19:23-24记约伯表示他意欲有人记录他的生平经历,而以利户似是合适人选,参32:18,36:1、24,37:14),或联合王国时代的一佚名人士。

B、时代──先祖时代

近雅各之时,甚至犹太传说约伯娶了雅各之女儿为妻(Baba Bathra 14b),另有学者视本书为王国时代(如F.I. Anderson [TOTC])或被掳时代(如W.F.Albright),甚至是归回时代(如H.H.Rowley; Rabbi Johanan;Eleazar;Baba Bathra 15b)的作品。

支持本书是先祖时代的作品,主因有五:

1、书的时代似是摩西之前,因书中未提及犹太人的礼仪、  

风俗、祭司、节日、律法等。

2 、书中的家长祭司制度似是在先祖时代的风俗(1:5)。

3、约伯的年寿也配合先祖时代的平均年寿。

4、示巴人及迦勒底人(1:15、17)在先祖时代是游牧民族,后来不是。

5、一些人名在先祖时代颇为流行,如示巴(1:15,6:19;创25:3)、提玛(6:19;创25:15)、以利法(2:11;创36:4)、乌斯(1:1;创22:21)。

C、主旨──义人为何受苦及如何面对苦难

1、指出一个完全顺服神的义人,无论在任何境况下(是富是贫、是乐是悲),也不会改变他对神的忠心与信靠(2:10,13:15)。

2、 阐释「谁是敬畏神的人」如弥迦书六章八节阐释「谁是属灵人」。

3、以一个「最不应该受苦的人」作为模式,亦不让他知道苦难临到之因,藉着他坚忍无比的信念,使后代受苦的人能得安慰与力量,来应付苦难。3

D、灵训──神能使人夜间歌唱(35:10)

1、苦难虽有「因果报应」的循环关系,欲非一定如此。

2、在有形的苦难背后,有一灵界的魔鬼攻击属神的人,意图摧毁他的信仰。

3、义人所受的苦难,若无神的许可,必不滥然来到(参耶29:11)。

4、凡经神许可而来的苦难,事先在神慈爱的天秤上称量过,苦难分量的多少,总因人而异,使人能承受得住(参林前10:13)。

5、义人受苦时信心不动摇,魔鬼便遭羞辱。

6、在受苦时,神有时虽似隐藏自己,他却没有遗忘受苦的人。

7、因此,苦难有如信心的望远镜,使人看见神的慈爱、信实及照顾,且后来的恩典比先前更大。

E、全书简纲

大纲为提供一个研究的方向及程序,让读者的思路能依序而行。

I、序言(1-3章)

   A、约伯的试炼(1-3章)

   B、约伯的哀歌(3章)

II、对话(4-41章)

   A、三友与约伯(4-31章)

   1、第一回(4-14章)

   2、第二回(15-21章)

3、 第三回(22-31章)

B、第四友与约伯(32-37章)(四篇训词)

   C、神与约伯(38-41章)(二篇训词)

III、跋言(42章)

   A、约伯的懊悔(42章上)

   B、约伯的复原(42章下)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