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5月4日 历代志下廿七章至廿八章

(2010-05-04 03:24:03) 下一个
历代志下廿七章一至九节
约坦王时代(27:1-9) 

    (1)行神看为正的事,接受他父教训(27:1-2)。他不入神的殿,以免干犯神。

    (2)国内多有建造,建殿门又造城(27:3-4)。

    (3)国外打胜仗,列国中日渐强盛(27:5-9)。

27:1约坦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他母亲名叫耶路沙、是撒督的女儿。
27:2约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父乌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华的殿。百姓还行邪僻的事。
27:3约坦建立耶和华殿的上门。在俄斐勒城上多有建造。
27:4又在犹大山地建造城邑、在树林中建筑营寨、和高楼。
27:5约坦与亚扪人的王打仗胜了他们。当年他们进贡银一百他连得、小麦一万歌珥、大麦一万歌珥、第二年、第三年、也是这样。
27:6约坦在耶和华他 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渐强盛。
27:7约坦其余的事、和一切争战、并他的行为、都写在以色列和犹大列王记上。
27:8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
27:9约坦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哈斯接续他作王。

历代志下廿八章一至廿七节


亚哈斯王时代(28:1-27)

1. 是个恶王,不行神看为正的事(28:1-4)。

2. 为亚兰人及北方以色列国所败(28:5-7)。

3. 北方以色列人听从劝告,返回犹大俘掳(28:8-15)。

4. 求助亚述王,反被亚述王欺凌(28:16-21)。

5. 越急越得罪神,拜偶像,镇殿门惹动神怒(28:22-27)。

 

    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所以耶和华他的上帝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带到大马色去。上帝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一日杀了犹大人十二万,都是勇士,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上帝。有一个以法莲中的勇士,名叫细基利,杀了王的儿子玛西雅,和管理王宫的押斯利甘,并宰相以利加拿。

    以色列人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带到撒玛利亚去了。但那里有耶和华的一个先知,名叫俄德,出来迎接往撒玛利亚去的军兵,对他们说,「因为耶和华你们列祖的上帝恼怒犹大人,所以将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你们竟怒气冲天,大行杀戮。如今你们又有意,强逼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们的奴婢。你们岂不也有得罪耶和华你们上帝的事么?现在你们当听我说,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因为耶和华向你们已经大发烈怒。」。于是以法莲人的几个族长,就是约哈难的儿子亚撒利雅,米实利末的儿子比利家,沙龙的儿子耶希西家,哈得莱的儿子亚玛撒,起来拦挡出兵回来的人,对他们说,「你们不可带进这被掳的人来,你们想要使我们得罪耶和华,加增我们的罪恶过犯,因为我们的罪过甚大,已经有烈怒临到以色列人了。」于是带兵器的人,将掳来的人口,和掠来的财物,都留在众首领和会众的面前。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掳的人前来,其中有赤身的,就从所掠的财物中拿出衣服和鞋来,给他们穿;又给他们吃喝,用膏抹他们;其中有软弱的,就使他们骑驴,送到棕树城耶利哥他们弟兄那里;随后就回撒玛利亚去了。

    那时,亚哈斯王差遣人去见亚述诸王,求他们帮助。因为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掳掠于民。非利士人也来侵占高原,和犹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麦、亚雅仑、基低罗、梭哥,和属梭哥的乡村,亭纳和属亭纳的乡村,瑾锁和属瑾锁的乡村,就住在那里。因为以色列王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亚述王提革拉昆尼色上来,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

    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他祭祀攻击他的大马色之神,说,「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集与他,他好帮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亚哈斯将上帝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又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惹动耶和华他列祖上帝的怒气。亚哈斯其余的事,和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里,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犹大,在由约坦而达于短暂的高峰之后,现在可怕的亚哈斯治下又陷于空前的低点;亚哈斯是自从扫罗以来(略去不合法的亚他利雅)第一个全然失败的王。头几节(1-4节)是一张可怕的罪行目录,给他所下概括的评语是「行以色列诸王的道」(2节)。他那彻底而又执迷不悟的敌对耶和华,反映在他接受外国宗教的神明并采用他们的习惯(2-4节;请比较申十二2,3),敬拜他们的偶像(违抗出二十4-5),而最可怖的,是以小孩为祭的做法(请比较王下三26-27)。这种极其莽撞弃绝耶和华的可悲的后果,在第三节已有暗示,那里说亚哈斯如今所追求的那些习俗,正是使以色列前辈被逐离本土的习俗。不错,失地这个题,自从历代志上十章所记载扫罗的故事以来,就已适当地确定了,而在这里是突出的,不但使人联想到那个王,也预示了被掳于巴比伦那件大事。

(一)北国遣返犹大俘虏

    亚哈斯朝代的中心大事便是所谓亚(兰和)以(法连)战争。这次战争在旧约里面有很多地方记载(王下十六5;十六5;赛七章;何五8-6]),而且用这种名称,是因为它包含了亚兰和北国以色列(以法莲)之间,对抗当时大帝国亚述主攻守同盟。同盟军来攻打犹大,大概是要强迫犹大与他们一同对抗亚述。事实上,亚哈斯则向亚述求助,而且蒙应允,于是同盟军遂告败北(王下十六7-9)。

    这件事在历代志里面完全没有提到。我们虽然读到亚兰和北国攻打犹大的记载(5节),那里并未暗示他们结盟的事。而且,犹大是在他们手中受苦(与王下十六5的说法有明显的差异),而亚哈斯向亚述求助,是基于分别由以东和非利士来的威胁(16节及以下各节)。这些差异可以用历代志着眼点不同来加以解释,然而,这意思并不是说它们在史实上不能作合理的辩明。从列王纪下十六章六节,便清楚可见犹大从北方而来的威胁,与南方以东的再次崛起实际上是同时出现的。历代志并不否定有结盟的事;而且同盟军不能胜(用王下十六5的术语)犹大,意思并不是指连小战都没有消耗。然而,更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历代志作者选择了他现在所用的方法,来陈述当前这些事情呢?

    对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答案,事实上是基于这些事件把历史性的以色列之北边与南边再一次连结起来。历代志作者在本章最关注的是进一步探索他们的关系。这便说明为什么他以一个整体来处理北边,而非把它当作同盟的一员。他记载列王承继的事,自从罗波安以来都是南边的。他没有提供北边的历史,因为他不承认分裂的状态,并且视它的子民为「背叛大卫家」(代下十19)。亚比雅之战胜耶罗波安(代下十三),更进一步且归因于北边弃绝真宗教(4节及以下各节)。曾有人(即威廉逊[Williamson])很恰当的指出:当前的记载,把历代志下十三章所叙的情况很巧妙地改变过来。现在北边人士在军事上胜过犹大(5-7节),他们接受一位先知的劝告(9节及以下各节),他们接受他要他们悔改的恳求,而他们有几分表示他们是敬畏以色列的上帝的(12节及以下各节)。亚比雅所作「我们并没有离弃他」(十三10)的矜夸,在廿八章六节得到的是令人哀伤的回响。在角色的调换上出现的是北边的人,虽然他们为时甚久、而且前后一贯地背道,而在本质上,并不比南边人士不忠时犯更严重的罪。他们大家(他们的关联,富有重大意义地被形容为「亲人」,或更正确地被形容为「弟兄」,见8,11节。译按:中文和合本祗译作「弟兄」)回转的路是同一条路,就是悔改之路。(然而,历代志作者没有说以色列作了任何决定性的悔改。他清楚知道记载那些事件在北国最后复亡之前不久便发生了。)

    这一切中肯的关联,乃在于揭露人信仰属于这种或那种正统学说、赞同这套或那套教义、或固守这种或那种传统的危险,是与上帝有一艮好关系的保证。这决不是不重视教义;没有教义,信仰便不可能。但北边人士怜悯的行动(15节),在这个故事里面这样清楚地加以赞许,主要地是表达圣经中前后一贯地向人的心所发出的呼求(请比较太廿五31-46;路十25-27;林前十三;雅二14-26),这个呼求是长久存在为矫正人在教义和正统学说的思想。同样的赞许应给予所有把那些教会的传统定义为「超越范围以外」的人。

(二)呼求帮助

    如果亚哈斯故事的头一部分表明他怎样错误地对待他的敬拜,那么第二部分(16-27节)便表明他寻求帮助又怎样找错了地方(16节)。亚哈斯坚持在亚兰和以法莲压境的危机之际向亚述求助,而不向耶和华求助,这也是他与先知以赛亚对抗的主题,以赛亚呼吁王,要想得拯救,就得信靠耶和华(赛七7-9),而且明白表示向亚述求助唯一的结果,就是会在那个强国手中受苦(17-20节)。这种误置信靠对象的讽刺性悲剧,也被历代志所揭示。二十节,标准修订英译本的译法太粗略。应译作:「于是提革拉昆尼色来到他那里[在这里有威胁的意味,可是用「敌对」(译按:中文本作「欺凌」)一词则太强了]并使他陷于困乏[ 那就是在财政上作出苛刻的要求]但却没有帮助!」亚哈斯若仰望耶和华,就必定会得到救助和富足——照历代志普遍强调的。相反地得到的是贪乏,而且毫无帮助,下面几节甚至令人更加哀伤,表明亚哈狂乱地投向大马色的神明到处是叩拜,却不叩拜他列祖的上帝。要得到帮助的呼求,又再次得到与愿望相反的效果(23节)。他的心被异教所困扰,以致使他愈来愈使自己及其百姓不得亲近上帝。这种情形在我们今日也有许多摹仿和共呜。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