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学杂志

巴黎文学杂志由陈湃先生创办于2000年。是巴黎中华文学社刊物。
正文

心灵的选择 圣彼得堡 羽佳

(2010-04-26 12:56:00) 下一个

心灵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

圣彼得堡 羽佳

过两天又会有一个在国内的同学背井离乡远赴重洋,票已订好了并一早送到,单程,19号起程,香港转机,20号到达澳洲。朋友在国内早有一份不错的事业,此番辞去工作,离开亲友好似放弃一切的行为着实让身边的人都下了一大跳,但其实我知道,这一步棋是她早早就安排好了的,差的只是最后一点破釜沉舟的决绝,不知道是什么促使她终于走出了这一步,只是想在这祝愿她一路顺风,在未来异国漂泊的日子里一切安好。

脑海又不自觉地浮现出自己当年在与周围人告别时的场景,有很多人这样反问我:“俄罗斯有什么好?哪如现在的中国?就算再好哪里能有你中国的家好。”我对这话持保留意见,在未曾亲眼见得,并有所对比之前,干吗要把结论下得这么武断。我不认为说这话的人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毕竟俄罗斯在如今大多数人眼中的确犹如只搁浅在岸的鲸鱼,沉重巨大毫无生机。我也相信,即使让他们有条件选择走与我同样的道路,也不一定会选择我的征途,因为在外人看来,我选择了来俄罗斯的确放弃了很多。只是在我看来,人在茫茫人生之中,犹如身在丛林,可能在二十几岁,生活分水岭的地方,遇到两条路,一条是阳光大道,柏油路,宽阔,舒适,一条是荆棘小路,蜿蜒不明,很多人选择了前者,它避免了风险和挫折,似乎万无一失,可以平安的无争议的过完一生。我,宁愿选择后者,因为它可以让我看到只有少数人看到的风景。且不管这风景如何,又是否会遇到洪水猛兽,我一直坚信,人生,这样走,并无错。人生本无对错之分,只是大众走得多的路,便被冠以正路,而小众人群,则被称为旁门左道。

趁着年轻去冒险,这样可以争取到走两条路途的机会,当我经历了磨难和惊险,也看多了美好,在人到晚年时,我将转到大路上来,静静的与大众会合,如果我没有被洪水猛兽吞噬的话。如果有人问我,如若在你的路程上你走向了失败,会怎样,你该会后悔了吧?问这话的人心态有两种,一种是出于关切,他担心你的安危和幸福,比如我的父母,另一种则是大中国的特产—看客心理作祟。你若说,我不后悔,他心里定是这样想:那咱们走着瞧,有你哭鼻子的时候,我就看你折腾到几时;我若说,我可能后悔,他会想,那怎么还跑出去,干脆跟我一样老实得呆着,装什么别具一格;如果我说,我不知道,他会想,以为你是聪明人,原来你也是个糊涂虫,居然连自己的未来都一无所知,还口口声声谈什么人生?!但是,我依然想说,人生之路,怎样走,都不为过,并无后悔可言,如果在之初,我下定了决心,即使遭遇僵局,又能怎样?人生无对错,无失败,只有成功,怎样走都是成功的,只是走大路的成功更易唾手可得,而走小路的,要遭受一些挫折,挫折是风景,是历程,是一些故事,是一些我可以在老年之后,从容的讲述给子辈的传奇。这条路程,要想走得美好,就要不计较付出与获得,更不要奢望,只是要让自己觉得很爽。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不要在乎其他人的指摘。

人,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自己做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应该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别人思想的奴隶。人生是被别人规划,还是被自己规划?如果早早被别人规划好了,是否有勇气打破僵局,蜕变出来?如果蜕变不出,是否会寻找利器来捅破粗茧?还是安稳的享受茧里足够的给养,直到它干瘪风干?我只想说,无用之人做看客,有用之人做自己,对于眼里只有今生不看来世的我来说,做好自己就是了。

其实人生来,眼光本是无限的,象无限的阳光,当人逐渐明白所谓人事后,却鼠目寸光起来,尤其是现实大敌当前,人难免被拖下水来,而把自己的理想和梦想抛弃。开始世俗起来,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们自身内不化的力量太过薄弱,人云我亦云,人行我亦行,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才要怪咎我们这可怜的生活空间,疆域虽貌似广阔,而每个人的生活空间却只有火柴盒大小,大部分人开始坐井观天当起了蛙,有鸿鹄之志的也在若干年后甘心当起了燕雀。所以,趁在年轻时,还有激情,去做你想做的吧!否则一旦激情殆尽,谁说十八岁的人不能暮气沉沉?年轻人也会在火柴盒直径的瓶颈里断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