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黄埔军校】

(2017-07-27 21:34:24) 下一个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別稱黃埔軍校,簡稱陸軍官校陸官,是中華民國軍校

成立於1924年6月16日,

因創校於廣東廣州黃埔,故世人也稱它叫「黃埔軍校

广州市长洲岛黄埔港是中國华南地区第一大港。自古称黄埔镇扶胥。

陸軍官校創立時,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1927年,陸軍官校遷往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市,改為隸屬國民政府

並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有着刻画很深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各个特殊的历史阶段。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23期,本校(总校)毕业学生计有52438人。

由于这一期间处在特殊的战争环境,前线急需基层指挥员,黄埔军校在各地还开办了多所分校,学员、学生受训时间普遍较短,学期比较灵活,有的甚至仅有两三个月,在学会某一项兵科技术、战术后即算是毕业。因此,从分校毕业的各种学员、学生、军官超过了总校毕业生的数量,计有125500余人。

本校(总校)和各地分校毕业学员、学生共计约18万人。

黄埔军校从1924年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3年时间里,共招收了6期学生,1万余人。

其中除了第5、第6期是在蒋介石公开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毕业的外,

其余1至4期共4971人都是大革命时期毕业的。

1924年初至1927年4月,在校史上常称为是黄埔本校时期。

 

第一期学生1924年5月入学。学期仅半年,相当于速成班,科目也仅有步兵科。正式招收的4个队于11月底毕业,由程潜的湘军讲武堂合并到军校的学生即第6队于1925年初毕业。

 

他们除一部留军校外,多数被分配到军校教导团,也有少量学生被派往海军等单位。

 

第二期学生于1924年8月、10月、11月相继入学,学期原本也为半年,但因各地学生随到随入校的原因,延迟至10个多月,毕业于1925年9月。学生大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1军。

 

这一期科目分为四个:步兵科(两个队)、炮兵、工科,辎重科(各1个队),但学生人数比第一期少180余人,也就是少了湘军讲武堂这种学校半路合并加入。

 

第三期学生于1924年12月相继入校,学期为1年,1926年1月毕业,大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1军,也有部分被派往其它各军。本期学生分为9个队和1个骑兵队,有1225人。

 

第四期学生于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学期1年,1926年10月毕业,计2314人(不含潮州分校)。设有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四科。学生毕业时国民党正准备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以8个军10万余人进行北伐战争,他们大多被派往部队,随军参加北伐。

 

第五期学生于1926年1至3月入学,学校名称因国民革命军各军所办的军校与黄埔军校合并而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步、炮、工、政治、经理5个科,组成6个大队、17个中队、53个区队。

 

他们毕业时,国共已经反目成仇,军校也分为了两部分:

 

1700名政治、炮兵、工兵科学生由中共领导人恽代英主持毕业典礼,于1927年5月和7月在千里之外的武昌毕业;

 

约1400名留在长洲岛的步兵、经理科学生,后来奉蒋介石之召前往南京,由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于1927年8月15日毕业。

 

第六期学生于1926年7月至10月相继入学,分步、炮、工科。他们入校时,不仅校长蒋介石和多数教官已经离开军校,开赴北方前线,基本上没有了与他们结识从而获得重用的机会,不久还因蒋介石“清党”,国共合作破裂,经历了种种惨烈的阵痛。

 

因此,黄埔学生以第1至第4期学生成就最大

 

这几期的黄埔学生,无论党派信仰如何,在1927年4月蒋介石“清党”前后的几年时间,如果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以外的地方“混”得不够好,甚至流离失所,都不要紧,机会之门仍然给他们留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