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十)

(2009-10-23 01:31:01) 下一个
倪文硕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十)

标签:海光 上海银行 《战国策》 条幅 林同济 北碚 杂谈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曾云集不少学术理论大腕。由于该行董事长陈光甫早年留过洋,除了在银行业务需要,交接与合作过不少当时银行大享和政界要人外,而且还青睐当时在不同领城有杰出的贡献和思想领先的社会精英们,招来替上海银行做事或摇旗呐喊。
如曾创办《食货》刊物的陶希圣;主编《战国策》的林同济;上海《申报》付总编赵君豪;帮办早期《海光月刊》的宋春舫;曾著有三十年代风行一时《科学养生功》的章乃器;后主笔复刊《海光月刊》的杨桂和等。都或多或少与上海银行发展史上有下过光彩的痕迹。其中主编《战国策》的林同济博士值得一提,因为他与我祖父文硕公是“以书会友”,且同在上海银行共过事的朋友。
林同济,也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历史人物。生于1906年,福建人。祖上是当地名门望族,幼时受到良好国学基础教育。22年考进清华大学,26年获官费留美,入密西根大学攻西方文学史,后转加卅大学政冶系,34年获比较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日本的东北扩张”,该文的学术预见应验37年后日本对华的全面侵略,曾受到以后不少学者的赞许之声。
回国后,林受聘南开大学《南开社会经济季刊》英文主编。抗战爆发后,避难昆明、四川的林同济先就任西南联大政经系教授,与好友雷海宗博士等创办《战国策》刊物,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时代中,以古代谋臣和策士自诩,提出抗战是“战国时代重演论”,主张用民族战斗“力”,以抵御外侮,曾在当时学术界引起波澜。42年林后转入迁蜀北碚的复旦大学,并创立了“在创书林”书社,主编“时代之波”。
45年林同济在建立西方思想图书馆时,经费发生问题,辗转经祖父硕公认识了陈光甫,二人一见如故,陈慷慨解囊,并命名“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48年正式署名“海光图书馆”,林为馆长,此馆每天大批图书进库,藏书丰富,许多是世界各地罕本,一度成为复旦一些学者从事学术场所,亦成为培训上海银行高管理论素养的地方。据说,解放前夕,该馆因涉学潮风波,一度受国民党政府查封。
解放后,林同济多灾多难,被错划右派,吃尽苦头,但他在分在复旦大学外文系后,潜心从事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工作,而且与孙道临合作,颇有建树。文革结束,林重获新生。80年在赴美讲学前,受当时总书纪胡耀邦接见,其关于政治改革建议曾受胡赞许。在美林同济讲遍全美各地名校,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4岁。
林同济与硕公相识,是在抗战时的重庆,当时硕公长女兆英就读迁入北碚的复旦大学生物系,据说因人长得漂亮,人活跃,思想较新,颇受另眼相待。兆英在校听林讲座认识其,并转介绍其父硕公,林同济道德文章硕公颇为欣赏,许多政治经济观点,两人何曾相识。
尔后,林同济在筹建西方思想图书馆缺经费,由硕公引荐,认识陈光甫,陈一口答应,并把林图书馆纳入上海银行的“海光”命名系列,为“海光图书馆”,并积极帮林联系赴国外讲学,筹措书源,1948年,林同济在完成游历西欧各国后,在上海西南角一座带花园的高级洋楼里正式建立了其梦寐以求的“海光图书馆”,并与其弟林同齐,复旦蒋孔阳等一起研究管理,其中,硕公代表银行行政主管与陈光甫秘书身份,经常光顾图书馆,与林同济畅谈与借阅,并着手解决林在办馆中的问题。
林同济为感谢硕公的知遇之交,曾二次主动书写条幅送予硕公(林字写的很好,上海‘国际饭店’亦林题的字),经父亲兆京日记载,条幅上款为“文硕仁兄教正”,条幅内容不详(此条幅文革抄家丧失),现在看来也见证硕公与这位民国才子关系很不一般……。





上海银行为林同济提供建立“海光图书馆”大约馆址(上海番禺路附近)
http://city.soxj.com/life/show.asp?ArticleID=13905
http://www.xschina.org/show.php?id=1550
http://www.yhcqw.com/html/hyp/2008/416/08416161041J7K9414424A0FCID2I1834EB.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