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人生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正文

永不言老的父亲

(2014-07-01 22:58:51) 下一个

今年端午节大姐、三姐和哥哥一同回介休看望父亲,大姐拍下这张照片,只见89岁的老父亲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手里还拿着一根长棍,在房顶上比划着什么。大姐微信上说,父亲还要亲自上房顶,是他们硬给拽了下来。看着照片中高高在上的父亲,让我又担心又受怕,同时也为他老当益壮,永不服老的精神和心态所折服,也许就是这种心态,让他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

   photo 0b69e683-9dfc-438a-b285-41c2ebd0ef5e_zpsf989082f.jpg
父亲是20多年前退休后从临汾搬到介休居住的。自五十年代中旬爷爷去世后,奶奶便游走居住在几个儿女家中,尤其是以太原、石家庄和北京的四个姑姑家中为主,帮助着把20个孙子、外孙带大,奶奶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孩子们长大后,姑姑们觉得老家农村生活条件差,所以每隔3-5年,就找借口把奶奶接出去,先在太原的四姑家住几个月,然后石家庄,北京的俩个姑姑家轮流住一段时间,直到她嚷嚷着非走不可,再把她送到石家庄,太原。这一圈下来2-3年就过去了,直到奶奶快80岁的时候,再也不愿意出去了,用她自己的原话是:“我不想死在外边,让你们把我(尸体)烧掉。”
奶奶年纪大了,需要有人在身旁陪伴照顾,姑姑们觉得奶奶年轻能干的时候,给大家帮忙,现在老了,把她留给住在老家的婶婶一人,不合情理,照顾老人的事,应该大家分担。最后商量,六个子女,每人每年陪伴老人两个月。我们老家离火车站有10之遥,出入不是很方便,刚好五姑父家在车站旁边的义安镇有两间闲置的房子,便决定把奶奶搬到义安镇,一来方便大家回去探望,也能更好的照顾老人。
当时父亲刚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二姑虽也退休,但姑父年老有病,其他几个还在上班,要每年抽出两个月回来实属不易,父亲便决定搬回老家陪奶奶,免去其他弟妹的后顾之忧。父亲和母亲因为工作的关系和其他原因长期分居,习惯了各自独立,所以这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阻力。
一年多后,当地的一个民营企业聘请父亲前去帮忙,并帮助父亲盖起了宽敞的新房,还带一个不大的院子。当时那个小院是我们全家的中心,奶奶德高望重,除了爸爸他们姊妹六人外,还有二十个孙子外孙,以及二十多个重孙、玄孙都经常回去看望,后来奶奶体力渐弱,经常有一个姑姑,后来变成两个姑姑轮流陪侍在奶奶身边,加上老朋友老街坊,以及远亲近邻,爸爸那里经常是宾客满座,笑语盈盈。
2007年夏天,高龄102岁的奶奶去世,昔日热闹温馨的小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剩下父亲孤身一人。哥哥姐姐想接父亲回临汾同住,尤其是家庭观念浓重,传统孝顺大姐,做了许多动员工作,父亲就是不肯。 一年后,在大姐家居住多年,生患癌症的母亲去世,大姐便把一门心思放在了父亲身上,她想尽办法,费尽口舌,劝父亲搬回去,但越来越固执的父亲就是不为所动。这里是他的家,他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他喜欢自由自在的在家里看看书,写写文章,和乡亲们说说话聊聊天,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还没老到不能自立,需要儿女照顾的地步。
无奈的大姐只好退而求其次,除了经常回去看望,以及父亲同意的每年春节和国庆长假期去临汾与晚辈们团聚外,她总是找借口接父亲前去小住,比如家里有点什么事啦,或者会见老朋友啦,等等。比如我们回国,本来应该我们前去看望父亲,但大姐总是提前把父亲接过来,我们离开后,在父亲的再三要求下,才肯给他放行,千方百计的想让父亲在她家多住几日。
就这样,父亲独自在介休已经住了7年。虽然就他一个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每天必做的家务活,一样都不能少。早晨起来,父亲就要扫地、拖地、擦桌子,每隔几天还得清扫院子和大门外的马路,然后一日三餐,洗菜、做饭、洗锅,还有洗衣服。有位远亲隔一段时间会来帮父亲清洗床单、被子和衣服等,但小件衣服父亲总是自己动手,有时没等他们来,父亲已经把该洗的都洗过了。我们曾多次动员父亲顾个保姆,帮他料理家务,身边有个人,我们也放心许多,父亲总是不同意:我身体好好的,干嘛要别人伺候。再说的急了,他会来一句:“谁家要雇人,我还想给别人当保姆呢”。
年迈父亲生活兴趣仍然很浓,他的院子养了许多花草,浇水施肥,精心护理,家里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院子里有两棵枣树,每年秋天硕果累累,父亲会把一些枣清洗干净,喷上白酒,放在罐子里,做成酒枣,这样可以保存长一些时间,用以招待来客和家人。如果知道我们要回国,他总会把酒枣留着给我们。父亲对他的小院感情深厚,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他感到很欣慰,小院的风光也会经常会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里是两首父亲描写小院的诗。
小院       枣树开花满院香,枝叶迎风舞阿娜。
           雀儿多情枝头叫,海棠从中蝶恋花。
咏白菊     一畦菊花鲜又白,朵朵轻盈向阳开。
           陶公采菊东篱下,我自欣赏慰情怀。 
每次过年和国庆长假,大姐都要接父亲去临汾和家人团聚,如有侄女外甥女等人开车从太原返回,大姐会电话告知父亲在家等候,如没有顺车,大姐便会专门找车去接一趟。父亲不愿意麻烦人,有好几次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自己坐火车去了临汾,到站后,才打电话让家人去接。有一次下错了站,前去接他的外甥女在车站转了几圈也找不到,电话询问,他说:我就在车站前面的电线杆下面,外甥女看了半天,那有什么电线杆呀,这时父亲才意识到自己提前一站下了车,他不让外甥女过去接,自己又坐上小巴才来到临汾。我听了这件事心里都怕,过年过节都是交通的高峰期,人山人海的,八十多岁的老头了,万一碰一下摔坏了怎么办。父亲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我每次上车,都有好心人给我让座,挤不着。大姐有了几次教训,以后不论有没有顺车,都会告诉父亲有顺车,以免不服老的父亲再去挤火车。
今年端午,哥姐们回介休,父亲说院子东边堆放杂物的小库房有些漏水,需要在屋顶加放两片石棉瓦。石棉瓦买回来后,任凭哥哥姐姐怎么劝说,父亲非要自己登上梯子,观察屋顶的情况,以确定放置石棉瓦的位置, 哥姐无奈,只好小心翼翼扶着他。父亲身手还算敏捷,稳稳当当地登上5节高的梯子, 还用棍子测量房顶的宽度,大姐趁机拍下了几张照片。放石棉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有人登上顶部,将旧的瓦揭开,把新瓦放在下面。这是个简易房子,屋顶上不能承重,只能站在窄窄的后墙上才能操作。父亲好像忘记了自己是个89岁的老人,把梯子移到院墙边,乘人不注意就往上爬,大姐他们吓坏了,硬把他给拽了下来,父亲不服气,满脸不悦:我知道怎么做,你们不懂。大姐赶紧好言安慰:是,是,是,我们不懂,你知道怎么做,你给咱们指挥就好了。最后在父亲指挥下,哥哥小心翼翼地登上院墙,姐姐她们在另一边帮忙,费了好大周折,才把新瓦放了上去。

  photo ae4e0e13-5ef2-420b-9945-f55d81ef58d8_zpsf627dab1.jpg
不知道是父亲健康的身体使得他心理年轻,从不言老,还是他年轻的心态使得他身体健康。89岁的父亲除了膝关节疼痛,走路有些不便,以及听力有所下降外,其他一切良好,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也没有糖尿病。几年前去体检时,医生惊奇的说,父亲的心脏可以和年轻人媲美。离休干部每年都有一次免费体检,父亲很少前去,只有在哥哥姐姐们费尽嘴皮劝说后,才会偶尔检查一次。他说他知道自己的情况,饮食合理,心理健康,劳逸适度,身体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如果别人在劝,他会说:要是真得了癌症,查出来又能怎么样,还不如这么快快乐乐的活着。
父亲的思维还是那么敏捷,记忆力还是那么好,年轻时侯经历的那些事情,他仍然记忆犹新,让我们下一代都感到自愧不如。父亲每天读书看报,摘抄笔记,写读书心得,写回忆录,写家史,写社会现象感观,并把写的文章整理成册,至此父亲已自费印刷了六本书,送给家人和朋友阅读。目前父亲又写了不少文章,准备今年底再出一本新书。父亲孜孜不倦,耕笔不缀的精神,不仅丰富了他的老年生活,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家族史记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父亲的一些文章还被他工作过的单位和县档案馆收集保存。
我钦佩父亲这种永不言老的精神,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学无止境的追求。我们家有长寿基因,八十九岁对父亲来说,正是生命的金秋时节,希望他能永远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生活着。父亲的健康长寿,是我们全家人的最大幸福
父亲我们永远爱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祝福老人家!
ily 回复 悄悄话 钦佩你父亲这种永不言老的精神 !
jiandany 回复 悄悄话 祝福老人!
zhige 回复 悄悄话 老人喜欢动、能动就好,应该在严密的监管下活动点,老父亲会长寿的。楼主是山西人吗?看到临汾、介休、太原。。。这些地方好亲切啊!我老家在祁县,生长在太谷(山西农大),在临汾(山西师大)上学四年,很怀念那些年临汾街道两边的果树,梨、柿子、石榴等等。我老公的侄儿在介休工作。你笔下的老父亲很像二十年前我的父亲,不服老,不任老,快八十的时候才不再骑自行车。
皇城一顿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有许多对关节疼的药 骨胶原之类 吃过的老人都说有作用 给老父可以试试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