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期而遇 Expect the Unexpected (一)

(2009-09-11 11:04:37) 下一个

这是一篇迟到的游记。

今年两次与落基群山不期而遇。二月与友人即兴相约去Whistler/Blackcomb滑雪。而五月则是一个人在Banff Jasper的独自旅行。

我,已经很久没有独自旅行了。已然久违那自由自在,信马由缰,且行且走,让自已全身心浸没在无边的风景中的感觉。依稀间“此身皮囊终化外,唯留清眸伴月行”。重回尘世之后,仿佛是一个刚刚意外得到一大笔宝藏的平民百姓,总是要暂时收敛一下刚得的财富。过些日子才敢在夜深人静时,从布袋子中拿出珍宝擦巴擦巴,然后捏着颗珠子对着昏黄的油灯,咧开满是鱼尾纹的笑容。

这一藏就是三个月。

在这三个月,我一边擦着珠子一边在想: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旅行,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这二十年间,独自旅行这件事对于我来讲,到底有什么变化呢?

上一次真正意义的独自旅行,是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一个人带着两个学期积攒下来的钱和一本《吴清源自选百局》棋谱,踏上开往哪里停在哪里都不敢保证的火车,从成都南下,历时近一个月经云、贵、湘、桂、赣五省回福建。那时世道虽然很乱,我却感到很开心。因为想到何时再开学暂时也没人通知我,意味着这个假期可能长得没有边际。加上我一身中山装和一幅厚厚的眼镜,一路上得到很多关照(一共才花了一百多块)。就借机把那些盼望很久的景点统统扫荡了一遍。

二十年前的独自旅行,真是着急忙慌的。说得不好听一点是带着“劫财劫色”的心思旅游。基本上是听说哪里好就上哪里。到了一个景点就直奔精华所在而去。大部分情况下景点都让我颇为失望。明明书上写的是“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行到眼前发现绿得仿佛污染得厉害。明信片中如梦如幻的黄果树,身到那里才知道现实得不得了,一瓶矿泉水卖2块(当时2块钱的购买力,超过现在10块)。至于重庆红岩村等革命古迹,说实话已经开发得和旅馆相差无几,丝毫感觉不到曾经的血雨腥风。

现在想起来,那时独自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到此一游。换句话说是为了更多、更快、更好地收集“到此一游”的证明。到了一个地方,只要能看到景点甭管好坏多少是个赚;遇到因天气恶劣等原因景点关闭就觉得今儿算是亏了。

二十年前的独自旅行,一言以蔽之:是期待所期盼的(Expect the Expected)。这也完全符合我当时的阅历与当时的处境。在那种有上顿不一定有下顿,今天在这儿明天不知道上哪儿的年月,能有所期待就已经算是奢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