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国之客

卡拉哈里木 恩加米兰草
正文

博茨瓦纳的犀鸟

(2009-11-23 07:38:37) 下一个
赏鸟趣谈(四)

黄嘴犀鸟(yellow-billed hornbill),是一种栖息于非洲(主要分布在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国家)的鸟类,属于犀鸟科弯嘴犀鸟属,体长约48至60公分,特征是长有黄色的长喙,眼睛及两颊的皮肤带着明显的红色。犀鸟大而弯曲的喙上端长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很像犀牛的角,故而得名犀鸟。

大概在十五年前,我们去到津巴布韦的黄盖国家公园,因为是旱季,动物都来到一个饮水塘边,这里就成了观赏动物的最佳场所。游客们攀上一个用木头搭起的高高的观景台,尽情地看着不远处的长颈鹿、野猪、鳄鱼、大象、羚羊、羚牛等等。这时,一只大犀鸟落在了栏杆上。说它大,是因为它离我们太近了,不到一米,同时也是因为它那个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嘴,大得有点吓人。它目空无人地在栏杆上走动,不时发出沙哑嘹亮的叫声。我们来这里为的是观看野生动物,它突兀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代表了天上飞的那一族。我们有幸近距离地与之交流,甚至看清了了它眼皮边缘那长长的睫毛。

在非洲、东南亚和我国的云南都有很多关于犀鸟的爱情(甚至殉情)传说。这些故事都源自犀鸟的特殊抚幼方式。一对犀鸟成了夫妻,会把家安在一个树洞里。雌鸟一次会下3到4个白色的蛋于洞中,然后,雄鸟把雌鸟和鸟蛋都封在洞中,仅在洞口上留一小孔。从此,雄鸟四处奔波,寻找食物,再通过这个孔把反刍的食物喂给雌鸟。待雏鸟孵出后,雄鸟还要通过小孔给雏鸟喂食。这个过程前后要经过两个月左右。当最后雌鸟带着长得“白白胖胖”的雏鸟破孔而出时,雄鸟往往已筋疲力竭,骨瘦如柴。

有人甚至还说,如果雄鸟在外出了事故,死了,那雌鸟和雏鸟会一直“坚守”在洞里,“绝食”而亡。同样,若是雌鸟、雏鸟在洞里出了事,雄鸟回巢后看不到它们,也会大声哀鸣,用那大嘴啄树干啄得鲜血淋淋,不吃不喝而死。这种鸟就是这样,终生只有一个配偶,倘若配偶不幸死去,活着的那个也将必死无疑。你信不信?我信。因为夫妻之间若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是不能想象那样的角色分工的。感情越深厚,分工越明确,相互越依赖,当然,出了事就更痛苦,一人死而全家亡。人们为犀鸟而感动,是因为人类传统的夫妻关系中也有类似的分工。男人出门打拼,女人担起家里的一切,感情的契约一旦建立,那就是不离不弃,相伴终生。

还是十五年前,快过年了,工地上的工人买了贺年卡,请我为他们在卡上写几个字,好寄给远方的妻子。他们客气地说,我随便写什么都行。我试了一试,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于是,他们开始每人讲了一首诗,哇!那是怎样的诗啊,情真意切,婉婉动人。他们都来自陕北农村,诗都是信天游体,太完美了!我当时几乎是诚惶诚恐地把诗录在了卡上,生怕这卡,这字配不上那诗。如今想想,咱们这些弟兄们为了给妻子、孩子一个美好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非洲博茨瓦纳,身处他乡,辛勤劳作。他们思念亲人的情意早已升华到那样的艺术高度,他们也许没读到什么书,但他们骨子里却有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精华。真正能读懂其中意味的是那位远隔千山万水,同样长年思亲的妻子。我是断不可随意去写,也不可能真正读懂这里面的情感的,这可是犀鸟般深重的情感啊!

注: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犀牛鸟”的鸟,是与犀牛相伴的鸟,犀牛鸟不是犀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