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随风

岁月如流,往事随风。
正文

对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

(2012-09-25 11:09:11) 下一个

对于小孩音乐素质的培养,俺偶有所感,乱弹几句。

俺家丫头,没啥音乐天赋。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是马友友类的神童,或者您有孩子上卡内基大厅演奏的虎妈心态,请不必往下看了。俺不愿意浪费您的宝贵时间。

俺的胡思乱想,来自看“中国好声音”。

这个节目俺挺爱看,但是看着看着,俺就看出中国音乐和国外的差距了。

俺五音不全,对音乐一窍不通,这点感受从何说起呢?

从俺带丫头当年在加拿大一个旮旯看小孩的才艺演出说起。

俺和丫头在大多地区,多伦多市边一个小镇住过三年。这旮旯很土。别看开车十分钟就到多伦多市区,但就这几分钟,这旮旯就没有多伦多国际大都市的气息。俺丫头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是全校唯一的华裔。那时高年级的小孩,在午饭时间来监管低年级。而几个高年级的孩子,都抢着到丫头的班里做小监管。为啥?就为了看丫头的中式午饭。包子饺子这么有名的中式食品,孩子们大多没有见过。

这个旮旯,每年举办一次旮旯的才艺表演。表演主力是高,初中生,在旮旯的一个高中的礼堂举办。观众大多是家长亲友,表演者的同学。俺的丫头没啥音乐细胞。但俺还是梦想她能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哪怕低档也无所谓。何况开车不过五分钟,就年年带着丫头凑热闹。就这样,在旮旯里呆了三年,也就看了三次才艺表演。

头两次,真的就是看个热闹。为啥,俺不懂音乐。第三次,不一样了。恐怕是哪位疼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高兴,动用关系找了个专业的音乐主持人,来屈尊主持这个旮旯一群半大孩子的表演。

这个主持人一上场,俺都感到气场不同。这个主持人的风格真的是诙谐幽默,收放自如。把全场气氛调动得“high"得不行。完全不同过去两年的报幕。每个孩子表演后,主持人都点评两句。那两句话,真是专业,对孩子表演中的长长短短,一针见血指了出来,但是方式和用词都很善意。

距离那次表演,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俺还是记得其中一个男孩子的摸样和演唱。他表演风格非常安静稳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沧桑感。因为是自己写的音乐歌词,没有伴奏,就是自己弹吉他边弹边唱。下面的小姑娘们热情得不行。估计是某个学校的风云人物。 唱完了下台时主持人象哥们一样亲热地搂住他,说“我喜欢你的演奏风格。”

还有一个高中年纪的小女孩,上台就要一个高凳,唱一个流行歌曲。举手投足已经十足十地模仿了“大牌范儿”。 这么年轻的孩子,已经出了自己的唱片。 

其他的,虽然还能零零碎碎地记起来,但是因为大多是演唱一些已经有的曲目,记忆不鲜明了。

在结束时,主持人对这次表演做了鼓励式总结。他说的那段话俺现在还记得 : “音乐的生命在于创造性。我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能够看到你们自己创造的歌曲。模仿只是学习的一个方式,但你们要致力于超越。”

这就是俺学到的。 

相对感觉,中国的音乐基础太薄弱了。中国孩子听的音乐的种类和数量,和国外的孩子有太大的差距。这点从这个旮旯孩子们能表现的繁复的乐曲种类,令俺这个成人都耳目一新就可见一斑。第二就是中国孩子的音乐教育太功利了。音乐是玩出来,而不是逼出来的。

所以俺看到中国好声音时,真的就是这个感觉。中国好声音,也就是好声音,不是好音乐。学员间就是在比音色,不是比音乐。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很有限。顶多把唱法变一变罢了。

俺写这个帖子,就是写给俺这样没有音乐细胞的妈妈,也写给像俺丫头这样没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们的。没有音乐细胞也好,没有音乐天赋也好,多听音乐,学会享受音乐就是幸福。在这个基础上,有激情,有能力,去做音乐这行业好;没有能力去做这行,一辈子快乐地欣赏音乐也好。

所以象俺这样,带着丫头到各类的演出会转转,就是挺好的培养娃的音乐素质的做法了。呵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土土妞 回复 悄悄话 不要总说你们外国好嘛,我们就老土?不就是不喜欢去音乐会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