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jinggemer的博客

由“打虎上山”回想起的旧事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听旧金山交响乐团音乐会随感

(2021-10-17 01:09:51) 下一个

昨晚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对我有特殊的吸引力,音乐会标题《异邦鸟》(Exotic Birds), 不光是因为本人是个爱鸟的人,光是音乐会的曲目和作曲家的大名已让我眼睛一亮:德彪西的《牧神午后》(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梅西安的《异邦鸟》Oiseaux exotiques,芬兰当代作曲家萨莉亚霍  Kaija Saariaho 的《梦的翅膀》(Aile du songe) 和压轴的德彪西的《大海》(La Mer) 。虽然一票难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多谢乐团中的好友。

和朋友从我居住的矽谷到旧金山开车一路顺畅,旧金山天气秋高气爽,当日刚好又是市政府部分解禁室内口罩令,但街上还是看到不少人戴着口罩。Davies Symphony Hall音乐厅入场要呈示疫苗证书,室内严格要求戴口罩。尽管如此,庆幸的看到,剧场几乎坐满。

旧金山交响乐团新任音乐总监和指挥萨罗宁Esa-Pekka Salonen 用一套耳目一新的曲目开始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音乐季,每个音乐会都有它涵盖的特定的标题,而这场音乐会主题则是“异邦鸟”和法国特色。开场曲目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也是我本人最喜爱的作品之一《牧神午后》,这部作品在音乐文献中之重要,被认为是西方音乐史上的转折点。伟大的指挥家和作曲家皮埃尔布列兹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现代音乐的起点。作品是一部交响诗,灵感来自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描述罗马神话中的人面山羊身的牧神在和林中与仙女们嬉戏追逐后在懒洋洋的午后阳光下入睡并进入充满遐想的梦幻。据说最初诗人马拉美并不喜欢用他的诗作为音乐的背景的想法,并声称哪怕用世界上最好的音乐表现他的诗作也是画蛇添足。但当他被邀请到首演的音乐会亲耳聆听了德彪西的作品后,他喜出望外的给德彪西写了一封充满赞美的信,表达乐曲非但没有抵消他的诗,还延伸了她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我本人认为诗中的意境恰恰和印象派音乐的色彩不谋而合,而德彪西的音乐把诗中的朦朦胧胧,昏昏沉沉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乐队对弦的声音把我从对作品的沉思中唤醒,在指挥的示意下长笛奏出的梦一般的引句。旧金山交响乐团的诠释引人入胜,长笛在低音区委婉的吹奏像迷雾一般,在乐队的朦胧的和声和织体的笼罩下最后交织成一波长气息的旋律音流,观众随着音乐进入了午后阳光下的林中梦境,这一瞬间也让我联想到另一位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景。乐团的演奏色彩绚丽,层次交融,在指挥萨罗宁极富音乐煽动力的手势下此起彼伏,观众也被音乐带入到马拉美的诗境之中。乐曲结束,观众好像还在音乐中流连不舍,这是我听到过的最精彩的《牧神午后》之一!

第二首乐曲是法国大师梅西安的《异邦鸟》,乐曲也是大师的代表作之一。乐队编制是钢琴,管乐器和打击乐,钢琴的重要性几乎像钢琴协奏曲。梅西安对鸟类情有独钟,他对世界各地的鸟都有纵深的知识,他搜集了47种鸟的叫声。他对印度和希腊的民间音乐也是深有研究。他巧妙的把这些都融入到这个作品,而他的音乐绝不是简单的对鸟的歌唱的模仿,而是把它升华为独特的音乐形象和语汇。演奏极为精彩,每个演奏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钢琴家Jeremy Denk的让人叫绝的华彩,他完全背谱演奏,他演奏时的面部表情好像在模仿每只鸟在歌唱时的表情,生动至极,而他的表演使这首原本对普通观众难以接受的现代音乐这么亲切和“平易近人”。作为作曲者本人,我对乐曲结束后的持久的热烈掌声颇感欣慰,这种对现代音乐的热情接纳是何等可贵!

前半场以萨莉亚霍的《梦的翅膀》压轴,也是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首演,因疫情原因,作曲家不在现场,不过乐曲开始前放了段作曲家对作品介绍的录像。萨莉亚霍是位居住法国的芬兰女作曲家,她已在国际乐坛有一定名气,本人也是她的追随者,还收藏了她的唱片。她认为音乐与视觉艺术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也表现在她的音乐之中。而这首乐曲也是以飞鸟为音乐形象,与梅西安的《异邦鸟》有异曲同工之感。乐曲是为长笛与管弦乐队而作,更像是部长笛协奏曲。乐曲要求演奏者在吹奏同时加入吐字和歌唱,有一定挑战。长笛演奏家Claire Chase 出场不凡,她身着浅蓝色连衣装,轻巧的像只鸟,她的演奏无论从音乐还是动作都表情丰富,我想如果作曲家在场的话一定会很满意。我特别欣赏乐曲结束段落,作曲家试图塑造一种音乐形象:飞鸟翱翔蜕变成一粒围着地球旋转微小的卫星。很有想象力。

在此要提一下,在之前的音乐会因疫情宵禁,带观众音乐会有时间限制,所以不会有中场休息,这是我疫情后第一次领略到中场休息的悠闲。下半场是重头戏,德彪西的《大海》La Mer 。这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乐队作品。乐曲有三个乐章组成,1,海上黎明到正午  2,海浪的嬉戏  3,风与海的对话,德彪西在作品中展现出他的大师级的技法,无论是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戏剧效果还是对配器色彩的烂熟的掌控,都是使它成为全世界音乐会保留曲目的保证。旧金山交响乐团的演奏是一流的,萨罗宁的指挥真可谓“翻江倒海”,他把一个庞大的乐队掌握的像一件乐器,力度跨度宽广,长气息,声部之间融合又有清晰的层次感,刚柔并济。观众随着乐曲,时而流水潺潺,时而大浪滔天,好像在这超然的艺术的享受之中把疫情的忧虑抛到了九霄云外。

杨智华十月十七号凌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Beijinggem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同乐,谢谢????
Beijinggem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天山冰雪' 的评论 : 会努力!
Beijinggem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京花茶' 的评论 : 谢谢您的欣赏!也向您致敬!
北京花茶 回复 悄悄话 今天偶然看到这篇文章,从文中看出作者是位音乐人,搜了一下发现原来是“打虎上山手风琴独奏曲”作者,那首曲子绝对是百听不厌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向作者致敬!
天山冰雪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继续!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沙发,大沙发上听你谈音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