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国美女知多少(上)

(2016-02-24 05:55:27) 下一个

三国美女知多少(上)

玄野

汉末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历代文人骚客,帝王将相,士宦达人对这段历史中的英雄多有鉴赏。崇尚魏太祖的不少,敬仰昭烈帝与武侯者更多,而曹子建和周公谨也多为历代才子所称道。关张赵云的偶像指数也不低,就连耽于声色犬马的吕奉先也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吗。同时这一时期也是美女如云,但是这一点却被史家忽视了。当代人相对自由,审美情调不再为传统理念所束缚,三国中的一二美女也被搜索出来,进而拍成影视剧了。然而,演艺界对三国时期的审美主要是迎合大众胃口,以票房为目标,而没有寻找深层的美。因此,人们往往只知道那个时代的小家碧玉,而倾国倾城之美却如和氏璧传国玺一般沉没于历史长河了。这里笔者不揣愚陋,罗列一二昔时高德盛美,兹得网友一哂。

古代社会,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而战争时期尤甚。然而,物种繁衍一直是生命第一要务,忽视两性之一也就是天理不容的错误了。生养儿女固然如此,而当男人们在疆场上疲于奔命时,教育子女的重任当然就全落到女性肩上了。因为这样的社会因缘,三国时期的美女尤放异彩。下面从大家所熟悉的开始谈起,然后来敬仰一下绝美圣德。

五,二桥 美貌指数:3.5 品德指数:3.5

二桥在史书和三国演义中的角色基本是道具而已,记载不甚详细。因大桥嫁于吴主孙策,小桥嫁于少年英豪周瑜,可知二人品貌出众。然而单纯这个原因并不能让姊妹俩流香千古,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苏东坡写小乔初嫁是为衬托周公瑾,不足证明其美色高绝。最有说服力的是千古才子曹植一句“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以与共。”但这个典故却是后人为调侃曹操父子而编造的故事。史家惜字如金,但裴松之收录陈思王的作品时却着实泼墨如水。曹植作品被大量全篇收录,铜雀台赋当然在列,而其中根本就没有“桥”字,更谈不上“二桥”之说。文人的这个春秋手段应该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以至于那位史上第一情哥杜牧乐不得地信以为真,写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桥。”的名句。而大作家罗贯中更是不遑其让,为塑造智绝诸葛亮的形象,也消遣了一把曹孟德,用二桥之句智激周公谨,轻松完成联合江东抗曹的重任。

由此可知,二桥之美固然有历史证据,但流传为绝代佳人主要是文人骚客的游戏造成的。品貌均列于中档应不会有太大差误。

四 貂婵 美貌指数: 4.5 品德指数: 4

貂婵贵列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可知其容貌之美非同小可。然而,中国美女与西方美女有一个极其重大的差别,就是西方战争因美女而起,而中国美女盛名为战争或政治而成。四大美女无一不是如此。比如故事最丰富的杨贵妃,要论容貌也不见得就能冠绝神州,只是李隆基的前夫人,也是他奶奶家的人--武惠妃与杨玉环长相太相似,老李头重感情,因为思念旧情人甚苦,就破了一切戒律纳入杨家美女。而后来惊天动地的灾难因为贵妃似有还无的关系导致其人生悲剧,而咱们这老情种伤感之余退位做了太上皇,依然难断思念之情。于是便有了大情哥杜牧的绝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流传千古的爱情与美色最关键的因素是能否给世人造成心灵冲击,而拥有这样的故事,不列为千古第一美女也是不可能的。与此相似,就貂婵的故事而言,位列贵妃之后当之无愧,十八路诸侯没有实现的宏愿,为弱女子二目横波两行眼泪完成了,其美貌与灵气咋是千古一绝了得。从个人出身上讲,貂婵是社会底层中的底层,是没有父母关爱的奴婢身分,深得司徒喜爱。大概王允有君子之仪,待貂婵如父,于是貂婵在家国的生死攸关时刻以身食虎,其义气不输张辽严颜之徒。然而,做三角学专家献身于政治斗争所需要的是一时义气,而养育子女是人一生重任,所以在品德指数上未置于顶级。至于貂婵容貌,唯征服了董卓吕布,吕布之后并未得曹家人欣赏,故不知所终,所以容貌指数虽数最高级之列,却没有登顶。从这一点看,另一位美女似乎就在貂婵之上了,至少曹家两个公子眼里是这样的。

三 甄氏 美貌指数:5 品德指数:4.5

甄氏是本文所列几位美女中出身最富贵的,同时也是结局最不幸的。陈寿说,关张因个人性格缺陷而取祸。与此相仿,甄氏因为个人出身所导致的品格缺陷而遭难。

甄氏在史书中的出场背景是关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殁,曹操率军剪除袁氏残军。其间袁熙战败而逃,随父出征的曹丕在袁熙家中发现甄氏与其母亲,惊为天人,于是车驾请回许昌。甄氏聪慧有盛德,十岁时所居州郡战乱闹饥荒,其家囤有大量粮食,父母想借此大捞一笔,高价卖出粮食。甄氏虽幼,却很有主见,表达了反对意见说,在这种时刻,大量饥民为一口饭搏命,你却因此而敛财,实在是取祸之策,只怕敛财不成,激起众怒而身家不保。其父母恍然大悟,散财赈济民众,由此颇得州郡拥戴,也因此对女儿刮目相看。

曹操对甄氏十分赏识,自己儿子抢了袁绍儿媳妇后,曹操在百官宴饮时刻宣上甄氏让大家一见。众人一瞥之后不敢再视,纷纷俯首掩面,独有一人看呆了,直愣愣地傻在那里。因此曹操不高兴,认为他色胆包天,就将那老哥们发到牢里呆了几天。曹操做得夸张,但也不见得单纯是因为甄氏的原因,早看那人不顺眼,借此打压一下。如果夏侯渊在席上忘了低头,结果就完全是两个路子了。曹操会问:“秒才,此妇入我曹门如何?”夏侯渊会回答说:“曹门之外,何姓堪得此妇?唉,可惜我侄女,被张飞那厮掳去,否则在此正是一双。”

唯一敢对甄氏表达情意的是小叔曹植。洛神赋是甄氏亡故后数年曹植所作,并呈甄氏儿子曹睿过目。后人对洛神赋的解读历来争议巨大,而且各方都有充足的证据。一方认为就是曹植思念嫂子而作,另一方认为这样的作品对曹丕和曹睿都是奇耻大辱,曹植不可能如此不要命敢侮辱皇帝。个人以为,任何结论,其最坚实的证据就是作品原意。至于认为曹植恋嫂侮辱其兄侄的话,是以僵化时代的思路来揣测相对宽松时代的故事了。僵化的男权思想,其实只在赵宋以后才变得登峰造极,汉唐时代中国社会要开放宽松得多。

甄氏遇文帝暴虐,又遭郭后之谗,终于不幸。然而,儿子争气,一次与曹丕出外打猎,碰上母子二鹿,曹丕一箭射中母鹿,并命令曹睿射取子鹿。曹睿回答说:“陛下已经杀了母亲,臣不忍再杀儿子。”语带双关,曹丕因此决意传位曹睿,也许就在此时曹丕悔悟甄氏之死。至于后来曹丕将甄氏遗物--玉枕赐予亲弟弟曹植,还有曹睿鉴赏洛神一赋,史实如何不易考。然而对已逝亲人的追忆,这当是一种尊重和补偿,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慰藉,谈不上父亲与儿子对母亲的占有权利。这就像一片玫瑰花园,花园是有归属的,别人不应染指,但这路人欣赏与十里飘香总不能因为你的占有权而禁止了吧。后世男权思想太过猥琐,不登大雅,更难入曹操门庭。

甄氏出身富贵,少年就显露超凡品格。而其不幸的结局却同样是因为这富贵的出身。因为习惯了优渥,没有艰难困苦的历练,失意的时刻就难免失态。另一个十分不幸的巧合是他遇到了更加优渥的生活中滋养出来的曹丕,曹丕践位称帝后心中的傲气爆发,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暴虐。这样的情况下,曹丕宠幸郭后而冷淡甄氏,由此甄氏发了一些怨妇之语,而最过分的是曹丕竟然因此而赐死甄氏。两个不识人世艰辛的人就此因为琐事做下千古荒唐之事。可悲可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tmp 回复 悄悄话 这样三六九等地评论女性(即使是古人),作者作为当代人应认真思考一下了。行文中更有明显错误,如“二桥”应为二乔;杨玉环一节作者引用的诗句不是杜牧之作,而是白居易之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