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信仰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守护神

(2010-12-09 12:31:13) 下一个

信仰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守护神

玄野

信仰对于一个人所能预见到的眼前利益而言可能是一种奢侈,但从人生长远和社会角度看,信仰却是人生通向幸福和人类走向繁荣的守护神。这种差异来源于局限与博大和有限与无穷的本质区别。如果以局限的特性做量的简单拓展来理解博大和无穷,往往会否定信仰的必要性。但是,一个独立的事物和包含有大量的同一事物的东西完全不同,其表现给外界的主要性状往往是彻底相异。山之大,从其起源说,完全不是因为众多碎石积累而来,而是由地球造山运动所成,而且其表现给外界的首要性状是有茂密的森林,可以容纳一个生态系统。水之大,也远非一滴滴水机械积累而来,而是取决于自然运作规律。所以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用移山填海之类的神话。所举的三个例子都是自然中时刻存在的,没有任何可以反驳的机会。李斯所谓,泰山不让微壤,故以成其大。主要是个人想象和比喻,是以人道理解天道,假天道彰显人道的思维方式。在中庸章句中,子思和朱熹的观点十分鲜明:"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以上中庸)此指其一处而言之。及其无穷,犹十二章及其至也之意,盖举全体而言也。此四条,皆以发明由其不贰不息以致盛大而能生物之意。然天、地、山、川,实非由积累而后大,读者不以辞害意可也。(以上朱熹注)"局限和博大之间的本质区别,子思已经点明了,朱子的解释则更加精确,他否定了博大是机械积累而后大的理解方式。这是很准确到位的判断。量变引起质变不是一个听任其在小量事物的运行原则上的反复,而是必须在量的积累到适合条件后,将适用于这个质变的那个特定的自然规律激发呼唤出来,而这自然规律是上帝赋予的,一直在那里等待着的。这就如同原子裂变过程中的临界质量,到达这一质量就肯定会发生雪崩式的自激。而临界质量是预设好了的,只要量积累至此,就肯定发生。人的修养也是一样,积累是必须的,但关键要有启示悟道,将上帝所赋予的精神灵魂呼唤出来,不能简单的相信积累。当人的修养和对生命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必然要涉及到信仰层面,灵魂必然要找到稳定的归宿。

这些既定的自然规律或者精神是虚空的,只有量到达那一条件后,这个规律或精神才会突然显现。人知识的积累之所以会在达到某种量的时候产生飞跃,首先在于人的精神与思维有这样的能力和规律,这个法则和人的思维固有的能力一直在那里等待着知识积累在量上的突破,而量的积累不过是第二位的东西。这用中国的阴阳解释可能更加容易:阳的元素是生来具备的,缺乏的是阴的承载,阴的元素具备了,二者结合,就瞬间成就了。自然现象中的阴阳法则更普遍,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相互转化过程是温度的量变导致形态质变的过程。温度下降是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为过程的阴,而水自身的结构是过程的阳。阴阳的结合就导致了水的变态。过饱和汽是特例,而且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温度这一量上的积累已经超出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但是这一导致质变的阳并没有和温度变化的阴结合而促成水的变态。此时,若有很小的扰动,如一粒灰尘的侵入,就会出现雪崩式的变化。

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正处于过饱和汽的状态。信仰是人最深层本质的精神追求,是人生的首要问题。上世纪后半的民生动荡和唯物至上的高压使得中国人原有的儒佛道等信仰和近代入侵的基督教信仰都被抑制甚至消亡了,时代造就的曾经适合救亡图存理想的某些信仰占据了国人的头脑。不幸的是,这个主义很不成熟,从自诚明和自明诚两个方向上都无法构成信仰,和平时期不但难以被精英阶层阐微,也难以为普通百姓实践。于是,原有信仰消失后新的信仰也幻灭了,从而出现了当代中国的信仰真空。这是世界两成人口的精神挣扎,其中某些气功师利用国人的这种信仰状况做了一些尝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自由度的提高,以及人际交流的增加和交流内容的拓展,国人的追求在逐渐提升,逐步走向解决信仰问题这一天道预设在每个人内心的核心价值支撑。但中国政府对人们另择信仰具有着巨大的恐惧,从而极力阻挠,导致阴阳难以结合,中国人的信仰之路坎坷多舛。其实政府自作多情了,某某主义在信仰领域中彻底丧失领地,原因完全不是其他信仰的排挤和竞争,而是这个主义天生的自身缺陷。危险在于这种人为延宕将造成信仰上的过饱和汽状态,一旦有足够的扰动,就会致使民众雪崩式信仰皈依现象,而这种异常的信仰过程将造成诸多社会问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