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拜金主义的中国热捧与欧美冷落

(2010-03-10 06:12:52) 下一个

拜金主义的中国热捧与欧美冷落

玄野

据欧美机构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拜金主义在中国的民众基础位列全球之冠。虽然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有待核实,但这一结果却与中国现状相吻合。有意思的是,在拜金主义的发源地欧美国家,如今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却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伦理。这很像时下东西方风俗的倒置。十二属相起源于中国,而十二星座来源于西方。当代的中国年轻人聊天从来不谈属相,只关心属于什么星座。而老外那边却是不知道星座没关系,不知道属相就会被讥笑为土老冒。手中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反映当代西方人对金钱和拜金主义的看法。

有一位老外朋友,帅小伙,在上海生活过一年。七年前认识他不久的时候曾经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你觉得中国的女孩和这边的女孩有什么特别的不同?我所期望的回答是诸如温柔,细腻,神秘感等等。他的回答出乎预料,惊得我目瞪口呆。他只用了一个词:MATERIALISM。这词在字典上的意思是唯物主义,但是用在这儿可不是什么好词。十八九岁的帅老外跟上海俏女郎探讨哲学问题?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在这里,其意思是物质至上,享乐主义。对于这种有辱国民声誉的评价我当然不能轻易接受,就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他解释说,在那里很容易就结识到女朋友,在与她们的关系中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过分的一个居然问我能不能将我身上穿的名牌皮衣送给他。对此他十分不解。他说,"如果我为你买一件衣服,其价值不只是货物的标价,也承载着我对你的友谊与感情。而我正在穿着的皮衣,对我而言可能因为是爱我的父母或其他人送的,其中也保存着属于我的感情,其价值远远超出一件货物的标价。如果把它送给你,我就失去了感情的记载,你却只得到一件没有特殊意义的旧衣服。这与将一枚钻石变成玻璃有什么区别呢?"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一个真实的感情,一个真切的思念,在人们的眼里往往胜过豪华馈赠。还有另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欧美人对感情对家庭的重视。他们的做法比我们自己更能体现中华传统价值伦理。这位老外朋友在父母离异时由父亲负责抚养,十六岁后经济上独立。由于其继母很吝啬,在其工作之前所花费父母的由父母当成给他的贷款记录在帐。这事超出中国人的想象力,但是在欧美国家由于贷款及还款制度比较完善,所以这样的事情很正常。他极其得意地讲了一件小事。有一年圣诞节,他收到其继母的一封信,说送给他一个圣诞礼物,因为嫌采购和邮寄麻烦,就免掉其债务二十五元,算做给他的礼物了。这哥们儿读后怒不可遏,觉得感情受了愚弄。于是回了一封信,说也给继母寄一件圣诞礼物,因为嫌采购和邮寄麻烦,要其继母在他的债务表上再增加二十五元。这封信将他继母气得大发雷霆。其实,双方所看中的都不是多少钱,而是对方是否真心关怀,真情实意。钱是各自的经济责任,不必也不能混淆,而感情和对方的挂念却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其实,人的幸福感主要体现在自己与人的关系上,钱再多,最终还要落实到人上。安居粗茶淡饭容易,忍受亲人冷落就难了。

(首发于环球时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怎么我听到的和“欧美人对感情对家庭的重视”多半相反?
中国不少父母年老了和子女同住,子女亲自照顾父母天经地义。西方流行的是把父母送到老人院,一年去看望几次就很不错了。
不少人觉得过节要回家团聚很麻烦,哪管老人在家等得望眼欲穿?
即使是富有的老人,不少也很孤独,所以才养猫养狗,打发时光。不少新闻报道老人死后把高额遗产留给自己的管家或者宠物,也不给子女或者亲属。
中国经常有爷爷奶奶辈的帮助子女照顾外孙(女),外国老人才不管你的下一代,偶尔来玩玩可以,长期给你带孩子,没门!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东方文化强调人们的社会性。人们的社会关系就像一张大网,紧紧地把每个人拴在一起。一个人要肩负起他的社会责任,不仅因为自己的良心作用,而且有周围的舆论监督。这两种文化各有优势,也各有弊端。而人的天性会追求归属感和爱人与被爱的感觉,所以西方人也会强调人们的互相关心。这在我看来更像是他们自发的补充自己独立性文化不足的一面。而中国当今社会的中中现象,很多是受西方文化负面影响荼毒的结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