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盘CD想起的—(随想三篇)

(2005-11-16 19:28:36) 下一个

最初是因为少年时最爱的“梁祝” ,才买下了西崎崇子(Takako Nishizaki) 的这盘CD。除了“梁祝”,其中另有几首中国民歌改编的协奏曲,当时毫不以为意,只当是商家惯用来搭配填补空白的伎俩罢了,谁知听完后竟痴迷不能自拔,遂作此文记之。

(一) 梁祝

在家中做琐事的时候让“梁祝”在空寂的房中来回地放,忽然发现再听时的心境和十几年前全然不同:年纪小的时候会和着琴声一遍遍地问“为什么",隔了十几年的辛苦路,任琴声如何激扬,却始终只会低叹一声“又怎样?” 茫茫人海中,遇上了soul mate又怎样?遇不上又怎样?能终老又怎样?不能终老又怎样?“好”了又怎样?“坏”了又怎样?…… 经历了无数次希望与失望,有情与无情,坚持与放弃,人究竟慢慢会明白过来,“又怎样”是远比“为什么” 有意义得多的问题--如果自己最宝爱的东西注定 要一去不回头,无论天意还是人愿,追问“为什么” 最多讨得一个自欺欺人的谎言,倒不如干干脆脆问一句“又怎样” 来得通情达理,也能达到比较实际的效果。

曲终人散,收拾好器具,打扫完残局,若还剩点残花败柳,便留下点做个想念,除了如此,还能怎样。 两小无猜同窗读,十八相送楼台会,以死相拼身化蝶……痴情种种,到头来就这样罢。同样的心意,过去无数人体会过,现在无数人仍在体会,将来无数人还将体会,这便是经典的定义。但是真的为了这样的心意去死了的,是傻孩子。

(二) 大生产

对的,没有搞错,“军民大生产” ,和“梁祝” 放在同一盘CD里,是不是有点好笑呢? 用纤细敏感的小提琴来演奏,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呢?正因了这样奇特的搭配,听者闭上眼睛,看见的竟不是大生产,而是一个出身富裕的青年,满心怀着青春的种种不如意--或是一段不遂心愿的包办婚姻,或是家人沉溺其中的牌九烟枪,或是父亲新娶的姨太太……于是在暗夜里匆匆包了几本书,一支笔,毅然决然地投向一种“人人平等,自食其力” 的赤色新生活 。除了锦衣玉食中挣脱出来的人,谁又能在劳动中发现浪漫主义的激情呢?做一点点背景资料调查,你会发现“军民大生产” 是当时延安一个叫塞克 的诗人写的词,冼星海看了大为感动,连夜谱成的曲。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首用来响应大生产运动,取悦毛泽东的应景之作,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任何阿谀奉承之作不可能流传七十年;不可能在七十年后,还有异邦的人来诠释它,演奏它;还有从未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为之感动。青春和革命的激情隔着时空,假着一个日本妇人的手,和一把意大利名琴在空气中回荡,关于诗人塞克的生平,却似乎再也找不到了,只有简单的一句:非党员,穿俄罗斯衣服,是当时延安的“疯子” 之一。大概你会好奇问一句他是怎么死的,可是在那个时代,人们也许已经习惯不再问一个人是怎么死的,倒是没死的人值得别人问一句“你怎么还活着?” 想一想,那样的青年中,有分光家产带着农民打土豪以致全家被杀的,有被卷入政治旋涡在党内肃反时被清洗掉的;有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处决的……即使没有这些,等他们不再那么年轻的时候,还有饥荒,还有反右,还有文革……赤色是希望和光明的颜色,同时也是鲜血的颜色;赤色汹涌的歌曲不是纤弱的小提琴能承载得起的,可是又正因为如此,才会让人跟着那细小而执着的声音,对那电光火石般青春冲动的单纯,和对一种“不一样的生活”真挚无邪的热情,产生最温柔、最绝望的感动。

 (三) 兰花花

小提琴上的“兰花花",比起暗哑悲凉的锁呐来柔顺了许多,似乎也更适合我们这些现代听众娇弱的耳朵,可是个人觉得这一曲并不是最完美的演绎。如果你没有确实地听过兰花花的原词,我把它抄录在下面: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就数上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蓝花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

找见周家的猴老子,好象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揣上糕,

我拼上个性命,往哥哥你家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

 西崎崇子也许能理解七十年前一个富家青年叛逆的冲动,可是却难于进入苍凉西北一个刚烈女孩的内心,毕竟这样的生活离她更遥远得多。直白得有些粗鄙的言语,活脱脱勾画出一个爱洁要好的女子,爱情的形式也许千千万万,” 兰花花“爱人恨人的方式可能是我们这些城市长大的听众最不适应的一种;爱情的本质却如此接近,只要你曾经爱过,乐声一起你就知道它是否存在,无论这声音如何原始粗糙。我想说,这样的故事不需要我们用虚伪的矫饰坏了它天生的纯味,一把破锁呐,足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