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ild心理问题-zt

(2011-12-09 06:29:17) 下一个

这个世界上,人都是有问题的,没有问题就不是人了。

这里说所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其实所有问题的类型都可以归结到心理感受。比如你的问题是挣钱太少,工作没有热情,或者是家庭矛盾,这些最终还是源自你的感受。那么我们的心理问题又是从何而来的呐?一个胎儿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与妈妈的状态产生了关联,并建立自己的问题;比如妈妈情绪不好,胎儿的大脑发育就会收到影响,孩子先天的性格机会比较偏激;如果妈妈对孩子的出生没有做好准备,或者不接受这个胎儿,那么孩子生下来性格中就会有天生的自卑感。我们说“问题”是伴着人从胎儿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而问题的来源就是人从一种“环境”转换到另外一种不熟悉的“环境”,进而激发了你自身的防卫机能,同时内心产生了自卑感,或者说恐惧感,这些自卑和恐惧的感受造成了你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冲突及“问题”。人是在不断克服自卑感的情况下成长的,也是在不断战胜恐惧感地状态下成熟的。而我们经常说的内心矛盾冲突也是有这些自卑感和恐惧感所引发的,如果你没有了内心的冲突,原因是你可以很好地控制这些自卑感和恐惧感。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寻找这些自卑感或恐惧感的来源,同时看看如何可以让孩子在童年建立良好的自我防卫和完善机制,避免在后期成长中过多地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弗里兹.李曼,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德国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分析上成绩斐然。其在最著名的著作《直面内心的恐惧》中,提到了内心恐惧的四大来源,也就是什么样的人格特征会造成内心的恐惧,进而影响到你的自我认知、社会关系和生存状态。这四种人格特征包括:分裂型人格、忧郁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和歇斯底里,这些特征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病态人格。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格,或者不同轻重,或者兼而有之。而认识这些问题人格特征的来源,可以让我们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面对、接纳并剖析自己,勇敢地去看清和迎接自己所恐惧的真相。同样,知道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建立好的、积极的防御机制,形成自我完善和成长的人格动力,避免孩子在后期的成长中形成问题人格,影响他们的一生。

分裂型人格的形成是在童年情感生活中与父母或周围的人缺乏“链接”,或者孩子赖以获得安全感的环境或关系经常变动,导致孩子在情感表达、爱和沟通能力的缺失。进而害怕甚至逃避与别人建立亲密感,其源于对自己安全感缺失的恐惧,唯有保持距离,或者快速逃离与他人建立起的联系,才能达到内心的安定,也就是通过距离感来保持自我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学校不热衷于交友,喜欢独处;青年时期对人生的态度灰暗,独自苦思人生的意义,去从不融入到真实的社会;这些都是分裂型人格形成的特征和警讯。

忧郁型人格的形成是在童年情感生活中,自我感受被粗暴地伤害,从而所产生了一种对情感和爱的渴望;或者某些方面被过分的满足,产生了一种对这种感受的依赖。这两种都造成了孩子害怕失去既有的感情链接,进而在日后与他人或环境建立链接时,隐藏自我感受,一味顺从他人,把自我安全感完全建立在重要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上。其安全感完全来自于重要他人的反馈,其恐惧感也同样产生与重要他人对自己的“离弃”。我们要特别注意,父母习惯性的拒绝和过度的宠爱,都会让孩子逐步形成忧郁型人格,后期他们独立成长中所感受的内心快乐、安全或恐惧,都会严重依赖于某些人的反馈,进而逐步形成忧郁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是由于童年的愤怒、不满、恐惧等情绪被外在环境和人所压制,无法自由表达,必须按照父母或者重要他人的规则去处理自己的感受。由于无法自主表达,必须压抑,进而形成一种不良情绪的内化。这种内化逐步会发展成为在日常生活或与人交往中,凡事一定要强迫自己按照某种特定而无意义的方式行事,必须100%精确无误,不脱离给自己设定的标准。通过这种自我惩罚,映射到对之前压抑情绪来源的报复,进而释放内化的愤怒。强迫型人格由于内心充满愤怒,但自己意识不到,只是觉得自己必须对自己或他人有严格的要求,所以缺乏对自我的宽容和对他人的包容。他们不轻易流露感情,凡事理性而精准,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特征。比如喜欢咬手指、有洁癖、做事一定要准时无误、通过一些强迫性的行为来释放恐惧和忧虑等。

歇斯底里是来源于希腊语“HYSTERA”,原意是“子宫”,特指女性的一些心理和生理特征。大意是由于女性处于社会较低地位,必须要通过对自身感受的掩饰、造作和诡计才能在男性统治的社会赢得一席之地,这种伪装、善变、随性和不表露真实就是女性控制男性的重要手段。歇斯底里人格是由于孩子在童年期被父母寄予了特定的期望,充当父母设定的角色,而孩子自身无能力或愿望去完成。这些角色的扮演导致了孩子养成了虚伪、诡计和狡诈的行为特征,不愿表达真实的自己,唯有这样才能赢得父母的关注和赞扬。这些“磨练”让孩子形成了通过外部的反馈来判断自我表现的习惯,最终形成不重视外部实际环境和真实自我,不愿承担固有责任,喜欢体验新鲜、刺激,从而永远不用去约束自己。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总是通过批判他人来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扰。他们相信,通过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转移问题和推卸责任就可以保持自我的安全感,避免固有环境和他人关系给自己造成恐惧。

下面回归我们的话题,通过这四种问题人格的分析,我们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进而导致他们在后期自我成长中形成问题人格,甚至病态人格。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行为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问题行为又是针对内心自卑或恐惧感而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方式。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不敢表达真实的自我,导致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表现不一致。习惯性的不一致使外在的矛盾和问题扩大化,反而加剧了自我防御心态,人就会进一步扭曲真实的自我需求,表达强烈的防御行为。如果形成恶性循环,问题人格也就会发展成病态人格了。

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非常注意以下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处理方式,如果在孩子与家庭紧密连接期,也就是从出生到步入社会之前,形成一套感受自我、表达自我、正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如果这套模式是开放的、积极的、包容的,孩子步入社会之后,成长一定是良性的,一定会追求真实和体现自我价值的东西,也会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孩子在出生到6岁左右,没有拓展社会关系前,要关注孩子真实感受自我和表达自我的需求;而后期学校生活,孩子会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交往模式,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正视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

一、婴儿期让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就会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包括妈妈是否欢迎或不接受自己的存在,所以对于孩子的接受就是首要问题。

不论我们的家庭条件如何、婚姻状况如何、之前的生活方式如何,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个与自然和谐的结果,既然自然接受了这个孩子,母亲就要无条件接受,只有这种无条件的接受才会让孩子在出生到3岁这个阶段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感受到自己对于妈妈是重要的,这样孩子在自我意识没有与妈妈脱离之前,是有安全感的;而孩子在意识到自我存在的那一刻同样会产生自信和自我表达的愿望。

按照上面的人格特征去分析,这个阶段孩子有被接纳感,有产生自信和表达自我的动力,也就是与人产生亲密感的基础,避免后期形成分裂型人格。当然,成长期与父母和重要他人的关系也决定了分裂型人格的发展,但幼儿期与母亲的关系确实最重要的。

二、幼儿期让孩子释放情绪,敢于表达不满和愤怒

作为成人,通过社会的历练,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关于愤怒和不满,知道什么样的方式是别人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方式是对他人没有伤害的。什么时候需要忍耐,什么时候需要发作,有清晰的目的和方式。

作为幼儿期的孩子,他们刚刚有了自我意识,知道这个世界与自己的分开的,第一次知道自己必须通过个人努力去建立和维护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问题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既不知道自己的情绪来源,也不知道向什么人表达,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式。所以,我们看到孩子们情绪的宣泄都是无规则、无目的、无理性的,但我们必须相信这种情绪的宣泄对孩子自我感受的表达非常关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表达所接受的反馈,孩子会初步形成一种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的一致性,也就是最开始认识到要正视真实的自我。

具体到我的身上,需要反思的就是如何对待孩子成长中情绪的宣泄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孩子吃药,当所有人都没有办法让他自觉去吃药时,我采用了最原始和粗暴的方式,也就是直接塞到他的嘴里,不管他如何抗拒。当时他才3岁多一点,发了高烧,就是不愿意吃药。当时没有人怪我,但看得出姥姥非常心疼,但为了孩子病情不要发展太严重,她也就默认了。第二件事是关于他真正的愤怒,而我却无法理解。大概是四岁左右,幼儿园让每个孩子做手工作品,姥爷给他做了个火箭,上面需要装四个类似喷气管的东西,于是姥爷就用了他的蜡笔。他回来后,非常喜欢这个作品,但对姥爷用了他的蜡笔非常不满意,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拆掉。我当然不同意,因为是姥爷用了一天的时间内精心制作的,而且蜡笔在这个作品参展完后再拆下来也可以。儿子当时坚决不同意,并向姥爷发了很大的火 ,在我制止并强迫他接受我的观点时,他表达了强烈的愤怒。甚至在我把他推到家门外时,告诉他想清楚道理再回来,他仍旧不屈服。直到过了很久,他才自己回来并安静下来。我问他是否明白:姥爷做这件事是为了他,所以他要理解姥爷的辛苦,而不是心疼自己的东西。他还是非常抗拒,没有丝毫认输的表情。当然,这件作品后来获得了全校比赛的第二名,儿子也高兴地把奖状贴到了墙上,但我还是觉得在这件事上他还是压抑了自己的情绪,我们之间没有建立正常的沟通方式。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当孩子在3岁到6岁这个阶段,形成了自己意识,在于周围的人及环境发生冲突,并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舒缓和宣泄掉内心的恐惧和不满?

我们要确信,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对情绪表达的方式和产生的原因没有能力去分析和斟酌,所以我们首先要接纳他们这种不合理的表达方式。如果孩子用不礼貌或者过于激烈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首先我们要确信这些在成人世界看来离谱的东西对孩子来讲就是唯一的方式,也是他们真实的表达。如果我们采用了压制、斥责、报复的态度去对待孩子,那么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完全不被父母或者他人接受,这样必然会导致其日后发展为忧郁型或强迫型人格。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把这种不满和愤怒内化,导致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当他对自己情绪表达得到的反馈毫无把握时,只能通过迎合别人或者强迫自己来平衡内心的情绪。

所以,让孩子正常地表达愤怒和不满,而不是采取成人的行为准则去约束孩子的表达,对于孩子成人后形成健全的自我表达方式非常重要。作为父母,不要紧张孩子离谱的不满、愤怒和宣泄,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的方式,不代表他们以后会这样。如果在3岁到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自然的表达方式总是被压抑和否定,那么到了成人阶段,他的表现一定是更不靠谱了。

三、学校阶段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正视自我

孩子在入学以后,就会面对一个比较真实的社会,这也是孩子面临的第一次真正克服自卑感和恐惧感的时期。

父母在这个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去接纳自己、正视自己,从而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为自己设定可行的目标。而父母最容易使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担当他们需要的角色,而不是孩子真实的自我。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下面三种方式:给孩子设定父母认为重要的目标、让孩子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让孩子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愿望,还有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让孩子替代父母中的一个角色,这些多发生于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会导致孩子处于父母矛盾的中心,进而让孩子承担自己没有能力承担的角色,他必须去伪装成为一个父母一方希望的角色,并放弃自己内心真实的表达方式,进而形成初期的歇斯底里人格特征。

孩子在这个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克服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恐惧感和自卑感,这毕竟是孩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脱离家庭去迎接一个未知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告诉孩子这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告诉孩子他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再告诉他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一步步解决的。

孩子最先感受到的是自己不再是中心了,自己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不是父母,而是学习期这个环境给自己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父母需要告诉孩子这种感受是正常的,孩子所发现的自我缺乏和不足也是存在的,但这不代表孩子自身的问题,不代表孩子不聪明、不认真、不努力。因为只有孩子接受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接受这些问题,同时才能够思考如何解决,而不是逃避。因为我们看到的孩子表现的所有不认真、迟钝、松懈和拒绝,都不是对这些问题本身的拒绝,而是对自我的而拒绝。因为孩子不知道这些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都可以解决。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就代表了他们本身,所以首先拒绝接受自己,然后就拒绝接受问题,最后会变成拒绝接受这种带来不快的生活方式。

这个阶段非常非常关键,是决定孩子是否接纳自己、正视自己,从而发展出完善人格的基础。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首先,父母要克服自己的私欲,不要把个人的需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扮演不真实的自我。其次,父母要理解孩子面临的问题不是孩子自身的缺陷,都是外在的、暂时性的问题。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如何接受自己,并接受自己的不足,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对于孩子担心的问题,要让孩子相信两点:一是大部分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或者根本不重要;二是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努力得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实践,可以让孩子养成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行为模式,并敢于表达和面对真实的自我,形成自信、包容的人格特征。

四、步入社会前,让孩子的人格具备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能力

当孩子离开学校,在社会上独立发展时,我们会发现决定他们日后成就的就是一个可以自我完善的人格。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学习、积累和感悟的阶段,而人生各阶段良性的发展就是基于一个自我完善的人格。自我完善包括接纳自己、正视自己、提升自己,最终做到内心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自我完善的人格不代表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而代表一个人对自我价值感受的程度。我们看到往往取得很大成就的人在性格上却又巨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如果可以被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所控制,就会发挥对社会进步有益的作用,比如甘地和林肯;如果这种缺失叠加在错误的社会价值观,比如对他人的仇恨和愤怒,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端的灾难,比如希特勒和斯大林。

所以,我们说一种具备自我完善的人格,不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巨大的成就,但一定会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同时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这种智慧让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懂得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为社会整体幸福和普遍意义上的快乐而努力,并传递这种价值观给更多的人。如果你的孩子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他们给社会及后代留下的财富将是世代相传的,也是那些政客、商人和所谓的领袖们所远远不及的。

最后我们说:父母的最大成就是让孩子形成可以自我发展和完善的人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