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治疗儿童近视按摩方法 -zt

(2009-10-27 06:34:55) 下一个

(1)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从印堂开始沿眉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处,反复操作1~3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两手拇指从内眼角经下眼眶轻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20次。
(3)按揉太阳、攒竹、睛明、鱼腰、四白穴,每穴1分钟。
(4)按揉风池穴10~20次。

(5)患儿俯卧位,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肝俞、肾俞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双目干涩,眼眶胀痛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肾俞、肝俞至2分钟。
②按揉百会穴肋次。
③常用手法中的(1)要操作3分钟以上。
④补肾经、补肝经各300次。

(2)体质较差,脾胃虚弱者,常用法手加
①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②摩中脘2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闭上眼睛,家长以大拇指指腹轻轻按揉眼球10~15次。
(2)按揉太阳穴2分钟。
(3)患儿坐位,家长以大拇指和食指点揉风池穴1分钟。然后拿捏颈椎两侧的肌肉组织,从上往下反复操作10~15次。
(4)患儿坐位,家长以双手大拇指,从印堂穴开始向头部两侧分抹,反复操作5~10次。
(5)拿肩井穴,按揉心俞、肝俞各1分钟。
(6)患儿坐位、家长手指微屈,用指尖按揉头皮1分钟,最后,快速梳擦10次。

按摩方法三

(1)患儿仰卧,家长以双手食指点揉睛明穴2~5分钟。然后按揉攒竹、四白穴各10~20次。
(2)患儿仰卧闭上眼睛,家长以两手大拇指指腹,从眼内角起,沿着眼球上方轻轻抹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15遍。
(3)按揉太阳穴2分钟。
(4)患儿坐位,家长以双手拇、食两指,轻轻揉按患儿的耳廓,以发热发红为度。
(5)按揉合谷、足三里、风池、翳明穴各1分钟。

经常转动眼珠,就是让眼珠在眼眶里左转转右转转.还有一个方法,是母亲的母亲从小教给她的,就是将左手从头的后面伸向右眼,用中指向后擦眼角的穴位,重复十几次后,换右手擦左眼角的穴位.长一些眼病时,只要坚持做这个眼操,不用药也可使眼病痊愈.
吾每日清晨洗面时(水温稍高以不烫伤皮肤为宜),先浸毛巾,热敷双目及太阳穴,约一两分钟,已坚持数十年矣。拿出菊花来,用滚开的水泡上,先用水薰我的两眼,水汽没有了又倒出一半菊花水来让我喝下去,另一半则用纱布蘸上水洗我的两眼。一天三四次,菊花泡淡了就换新的,一、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二、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三、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手疗法治疗假性近视的有效穴位有三:1、最有效的穴位,是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关节处的肝穴。2、掌面手心附近、心包区内的劳宫穴。3、手背侧小指走向下行的腕骨穴。
折指法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1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搬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的基部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一100次。此法坐、立、卧皆可做,坚持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对有白内障和其它眼病者也有一定疗效。 以上诸法可以单独做,也可任选1、2种合做,贵在持之有恒,日久定见成效。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六小龄童用的方法,一是远眺,看日出,看的眼睛流泪,每天坚持,二是看打乒乓球,站在台中间,眼随球动,左右动,其他部位不要动,三是在黑暗处看飞动的亮点,
1.远方凝视:
寻找一处10米以外的草地或绿树:绿色由于波长较短,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促使眼部调节放松、眼睫状肌松弛,减轻眼疲劳。不要眯眼,也不要总眨眼,排除杂念、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的凝视25秒,辨认草叶或树叶的轮廓。接着把左手掌略高于眼睛前方30厘米处,逐一从头到尾看清掌纹,大约5秒。看完掌纹后再凝视远方的草地或树叶25秒,然后再看掌纹。10分钟时间反复20次,每天做3次,视力下降厉害的要增加训练次数。
2. 晶体操:
① 双手托腮,让眼球按上、下、左、右的顺序转动10次,接着再逆时针、顺时针各转动10次。
② 寻找一个3米外的景物(如:墙上的字画等),同时举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处伸直(约30厘米),看清手掌手纹后,再看清远物,尽量快速的在二者间移动目光,往返20次。
3. 推拿操:
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均可,将两眼自然闭合,然后依次按摩眼睛周围的穴位。要求取穴准确、手法轻缓,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① 揉天应穴:用双手大拇指轻轻揉按天应穴(眉头下面、眼眶外上角处)。
② 挤按睛明穴:用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揉按睛明穴(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先向下按,然后又向上挤。
③ 揉四白穴:用食指揉按面颊中央部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
④ 按太阳穴、轮刮眼眶: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然后用弯屈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由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使眼眶周围的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寥、球后、承泣等穴位受到按摩。对于假性近视、或预防近视眼度数的加深有好处。
1.眼珠运动法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2.眨眼法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3.热冷敷交替法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4.眼睛体操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5.看远看近法
2.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疲劳。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张铁忠主任医师介绍,“运睛”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提倡的眼睛保健方法。

  具体做法是: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后头部保持不动,使眼球转动,先向左转7次,再向右转动7次,最后自上而下转动7次。重复做3遍。

  此动作最好清晨在有树林的地方做,可以看到周围的绿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适。这种眼睛保健方法不仅能缓解视疲劳,还可起到增加眼睛的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并能适当纠正近视和远视。


具体方法是:脱下眼镜,面向正前方,双眼平视,在尽量保持头部不动的情况下,双眼先尽力向额头看15秒,然后尽力向嘴看15秒,再尽力向左后方看15秒,再尽力向右后方看15秒。最后双眼尽力连贯地沿着嘴、左后、额头、右后、嘴的方向顺时针旋转看15圈,然后再反过来,双眼尽力连贯地沿着嘴、右后、额头、左后、嘴的方向逆时针旋转看15圈。一遍结束。每天早、中、晚做各做一遍。

根据中医理论,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于远处;或为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华不能远及。肾藏精,肾阴、肾阳均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精能生血。

肝藏血,使血能养肝,保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濡养,气血不足,可影响视力。气脱者,目不明,失血者,瞳无光。故在治疗方法上选肝、肾为重点反射区,根据顺则补,逆则泻的中医理论,在肝、肾反射区,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以温肝肾补虚,使肝肾气血恢复平衡,从而使视力得到恢复。

足部按摩治疗近视眼的方法:眼目与经络直接关联,并以此和脏腑相沟通,经络起着输布脏腑气血精液于眼的作用,经络阻隔或脏腑失调能影响眼。根据腧穴的主治规律中的远治作用,刺激十二经脉在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距部位的脏腑、组织的疾患。故在汉疗上采用全足按摩,重点加强足部肾、眼、淋巴等么射区。由于肾反射区刚好与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穴相吻合,肾主藏精,肾精生髓,目系通于脑,脑为髓海。故按摩涌泉穴能使肾精充足,髓海充盈,而且能受养而目光敏锐。眼反射区刚好有足阳阴肾经通过,胃经起于眼部与眼目有直接的联系。胸淋巴反射区刚好与足厥阳肝经上的行间穴、太冲穴相吻合。眼科六辨证学说认为:视神经的反射点属足厥阴肝经,按摩足厥服肝经能使视神经的疲劳得以恢复。

总之,通过足部反射区的按摩,能使经络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气血运行流畅,使近视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
whxlq007(引用)常用头面部穴位
 

(引用)常用头面部穴位 - whxlq007 - 海翔的博客

1.天门

(引用)常用头面部穴位 - whxlq007 - 海翔的博客(引用)常用头面部穴位 - whxlq007 - 海翔的博客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临床应用) 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

  (位置) 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 拇指甲掐。

  (次数) 3到5次。

  (主治) 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 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

(引用)常用头面部穴位 - whxlq007 - 海翔的博客

  (位置) 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 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到10次。

  (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 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囟门。

  (次数) 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 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 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天门攒竹)、坎宫等合用。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症。

  7、天柱(颈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数) 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8.上明

定位:在额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主治:目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