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喜爱的一些画家和他们的画 (6)

(2009-09-07 18:10:13) 下一个

15. 戈亚 Goya (1746-1828全名: Grancisco Jose de Goya y Lucirntes

戈亚的一生和其祖国西班牙的政治风云紧紧相连。他出身寒微,也非天才,完全是靠着勤奋的努力成了西班牙国王的首席画家。 他曾经自称有三位老师: 维拉斯奎兹 、 伦勃朗 和自然。 他是一个思想解放,崇尚精神独立的人,他曾为法国大革命的政治许诺而欢欣鼓舞,但很快就看到梦想的破灭,看到他的同胞们惨死在拿破仑军队的镇压之下(其情景表现在他的另一名作: 1808 年 5 月 3 日)。他年老时被耳聋所困,最后在流亡中死于法国。

查尔斯四世一家 The Family Of Charles IV 1800, 280 * 336 cm, Madrid


生长于西班牙的查尔斯四世其实有着更多的法国皇室血统,他是路易十六的堂兄弟,在位不到十年( 1788-1807 )。当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93 )后他向法国宣战,法国在 1808 打败西班牙,拿破仑将他的弟弟任命为西班牙国王,查尔斯四世遭流放,于 1819 年死于那不勒斯。

站在画中央的是查尔斯四世和他的夫人玛丽亚( Maria Luisa )。查尔斯四世身披绶带,挂满勋章,看起来很威风,但实际上受控于其妻,而玛丽亚又被她的情人政治家曼努尔所支配,所以曼努尔是实际的西班牙统治者。

左前方的少年是王子费迪南( Ferdinand ),未来的王位继承人。但他在 1808 年的动乱中却发动了一场政变推翻了他的父王。在法国人被从西班牙赶走之后他成为国王,对西班牙进行了反自由的专制统治。他旁边转过头去的女孩是他将来的妻子,但因为画的时候还没有选定,所以戈亚就聪明地让她转过头去。

画家本人在后方的阴影里注视着观众。

这幅画最妙的地方就是,被画的查尔斯四世一家人对此画非常满意,而许多观众却认为画中人物穿金戴银,而面部表情呆滞,活像是刚中了彩票的暴发户。

裸体玛哈 The Naked Maja , c. 1800, 97 * 190 cmMadrid

穿衣玛哈 The Clothed Maja , c.18003 , 97 * 190 CM , Madrid


当时西班牙是一个宗教法规严厉的国家,禁止描绘裸体, 维拉斯奎兹曾画过一幅《照镜子的维纳斯》,但因为画的是裸体的背影,并冠以维纳斯之名,所以没有什么非议。而 戈亚 的《裸体玛哈》 ( 玛 哈是 西班牙语 “姑娘”的意思 ) 是正面裸体,而且呈现出一种挑逗撩人的姿态,因而掀起了轩然大波 。 鉴于 当时社会舆论对《裸体的马哈》的强烈不满, 三年后 他又另绘制了一幅表情、姿态一模一样的《 穿衣玛哈 》, 但 拒绝在原画上修改。 20 世纪 80 年代西班牙将《裸体的马哈》印成邮票, 以纪念西班牙的第一幅裸体画 。

将这两幅画放在一起看也是挺有意思的。裸体玛哈体态 婀娜,线条 优美, 戈亚 深厚的古典技巧通过色彩的明暗,线条的勾勒表达地淋漓尽致,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即细腻典雅又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妙人体。

而 穿衣玛哈就有点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以最快的速度为玛哈穿上了衣服。不过毕竟是大师的手表,简单的几抹色彩就产生了与裸体玛哈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不少人更喜欢这一幅,认为它的含蓄赋予更多的想象空间。

对画中的玛哈到底是谁有多种说法,不过无论是谁都不影响我们对画作的欣赏,对 戈亚的 精湛技艺及人体美理念的欣赏。


15. 戴维 David (1748-1825 全名: Jacques-Louis David

戴维生活在欧洲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他自己的命运也随之左右摇摆,上下颠簸。他的作品政治意念极强,他的艺术是为法国社会革命服务的。他的父亲是个钢铁商人,在戴维 9 岁时被杀。他 16 岁开始专业绘画学习,成功之路对他好像很崎岖,据说还几乎为此自杀。但他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声誉,找到了自信 。 他深受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对古典主义非常感兴趣。他的 画风严谨 , 技法精湛, 成为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sm )画派的奠基人。他的成名作是为国王路易十六所作的《荷拉斯兄弟之誓》。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后,戴维积极投身于中,坚决拥护 “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并作为革命委员会委员投了处决国王的一票。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斯》,《馬拉之死》和《苏格拉底之死》以配合大革命。

1793 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美术博物馆卢浮宫对公众开放,作为卢浮宫的第一任主管,戴维对其建立,管理和作品收藏保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戴维 34 岁时与 17 岁的夏洛特( Charlotte Pecoul ) 结婚,他们婚后幸福,育有四个子女。但后来由于戴维的激进的革命思想与他妻子的保皇思想格格不入,两人于 1794 年离婚。

1797 年拿破仑登基后戴维成为他的首席画师,为他创造了许多歌颂性的大型作品,如《加冕仪式》,《拿破仑越过胜贝尔那山》,《拿破仑在书房》等等。

1799 年革命失败后他作为骨干分子被捕,后来通过已离婚的夏洛特和他的学生们的四处游说而被释放。在狱中根据他每天从他的监室窗口看到的景色创作了《卢森堡王宫花园的风景》。

获释后他一边教学一边作画,著名画家安格尔就是他这时的学生。此间他和夏洛特复婚。

1815 年波旁王朝复辟后戴维逃到布鲁塞尔投奔他的学生。此后的 10 年期间他创作了一些肖像画和许多以古希腊罗马为题材的作品 , 但其艺术价值都不如以前了 。他于 1825 年逝世,遗体埋葬在布鲁塞尔,但心脏被运回法国,埋在了拉雪兹神父墓地。


荷拉斯兄弟之誓 Oath of the Horatii 1784 330 * 427 cm Paris


这幅画取材于古罗马传说:画的是古罗马人与比邻的古利茨亚人进行决战的前夕。这两族人互为比邻,却又长期作战,最后长老们决定用双方各派三名勇士决战的方法来结束这场大家都已疲惫不堪的战争。荷拉斯是当时古罗马的一个家族,即将奔赴战场的荷拉斯三兄弟伸出右手在向着父亲授予的宝剑庄严宣誓。人物表情刚毅、动作激昂,充满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而在画面的右边的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她们担心这次出征凶多吉少,亲人难以平安归来,悲痛欲绝而又无可奈何。(有一种说法是穿白衣的女子即是三兄弟之一的妻子同时又是对方派出的三名勇士的姐妹。)男人们刚毅的直线线条和女人们柔和的曲线线条,男人们的激昂气概和女人们的哀伤哭泣形成强烈的对比,作为背景的厚重朴实的古典建筑也更烘托了这一霎那间的悲壮气氛。作者在此传达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的主题思想。

为了更好地体会这个传说,给自己的创作增加灵感,戴维特地去罗马生活了近一年,在那里完成了这部作品。


苏格拉底之死, 1789, 130 * 197 cm New Yok


这是戴维为鼓舞革命者为真理和信仰而不惜献身的作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被判服毒自尽。他拒绝了亲友及弟子帮他叛徒的计划,从容地在监狱服下了毒药。画中的人物置身于外面射进来的一缕阳光之中,在黑暗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在服毒的前一瞬间,苏格拉底手指天空,表明那里将是他要去的地方。

戴维在人物创作上 在造型上 重视素描和轮廓 , 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 , 又着意于人物精神面貌和情感的刻画,体现了新古典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其前期的纤细轻快华丽更具有娱乐性的洛可可( Rococo )风格(法国画家 Fragonard 是其代表人物)相比,新古典主义在选材和技巧上更为严肃,简朴,有着高贵庄严的理性美,并企图寓教育于其中。


拿破仑在书房 Napoleon in his Study, 1812, 204 * 125 cm, Washington DC


虽然这幅画是应英国贵族哈密尔顿公爵( the Duke of Hamilton ) 要求所作,但却是一幅不折不扣的政治宣传品,向观众显示了拿破仑是一个勤勤恳恳为国家为人民工作的革命领袖。

墙上的大钟和桌子上快要燃尽的蜡烛告诉人们拿破仑又工作了一个通宵。拿破仑右手插入外套背心是他的一个特征姿势,桌边的鹅毛笔和他左手中的帝国印章显然表明他刚刚签署了重要的文件。他身后是著名的《拿破仑法典》( Code Napoleon ),后改名为《法国民法典》,基于个人主义,自由平等,是法国民法中最重要的一部。拿破仑的一项伟大贡献就是在欧洲大陆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文明国民管理系统。

拿破仑的衣服是戴维自己的想象组合:帝国卫兵制服加上骑兵总领的肩章,而两枚勋章是拿破仑自己设计的荣誉军团和意大利铁十字勋章。他脚边的书是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柯( Plutarch ) 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戴维显然是认为拿破仑是与亚历山大,凯撒同样重要的人物。书左边半卷的地图背面有着画家的拉丁文名字。

拿破仑并没有为这幅画作模特,整幅作品全是戴维观察,想象的结果。据说拿破仑看了之后很满意,对戴维说“你很了解我,夜里我为我的国民的利益工作,白天我为他们的荣誉而战”。

卢森堡宫的花园景色 View of the Garden of the Luxembourg Palace , 1794 , 55*65 cm , Paris



卢森堡宫是法国参议院 所在地 , 气势宏伟而又不失典雅,花园中点缀着雕像,喷泉和形色各异的花坛 。 在大革命期间,部分花园被改为农田,而这正是戴维在被监禁处透过窗户里能看到的更像乡村景色的角落。这幅构图略有些尴尬的画看起来很宁静,轻松,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幅狱中作品。


2009.9.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