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净无界

禅净本无界,吾人当了之。
正文

阿含部简介

(2009-07-04 10:58:51) 下一个

         阿含: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各类阿含经的统称。为梵文的音译,也作阿   、阿含暮、阿笈摩等。《长阿含经·序》意译为“法归”,谓阿含经乃“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

         内容   基本上是以一种言行录的体裁,记述佛陀所说及其直传弟子们的修道和传教活动;阐述当时“外道”的学说以及佛陀对他们的批驳。其中所述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善恶报应、轮回等等。小乘佛教各派均宗阿含。小乘律、论也都引述或阐发阿含的内容。阿含经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原始佛教教义的主要典籍,其中还包含当时印度政治、宗教和哲学的重要资料。


           成书过程  据佛典传说,佛涅槃不久,大迦叶遴选500名硕学僧人在王舍城结集三藏。释迦牟尼所说的经由阿难诵出,有五大部阿含。一般认为,第一次结集时已确定了阿含经的基本内容。但在阿育王之前尚未经编辑。直到部派佛教时期,阿含才陆续系统地经过整理。约公园前1世纪写成文字,按经文篇幅长短,北传佛教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四部。南传佛教分为《长部经典》、《中部经典》、《相应部经典》、《增支部经典》和《小部经典》等五部。北传四部与南传五部的前四部大体相应。但经文排列次序相差甚大,收经的数目也不尽相同。又因两传文本出自不同部派,经文内容也有所出入。据说各大部派都有自己的阿含经,但都不同程度的添加了非佛说的后期内容。
长阿含经序

         汉译: 四部阿含的汉译出自不同部派,编成时间有先后。《杂阿含经》出自化地部,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共50卷。此书各经文句杂碎,夹杂汇编。《增一阿含经》,属说一切有部,并以大众部本修补。东晋僧伽提婆译,共50卷(或作51卷)。此经以法数相次,从一法增至十法,一一相从,文义条贯。《中阿含经》为说一切有疗所传。东晋僧伽提婆译,共60卷。《长阿含经》编辑最晚,依法藏部本。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共22卷。中国译经始于阿含。汉明帝时,译出《四十二章经》,从内容看当是阿含中某些章节的节译或编译。其后200余年间,有安世高、支谦、法护、法炬等译出阿含若干单品。所据文本既有梵文本又有西域各国文本,各品出自何部派已难稽考。4世纪末到5世纪中叶,四部阿含经陆续依梵本整部译出。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四分五诵。契经。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诵。中阿含四分五诵。杂阿含四分十诵。此长阿含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部
  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渊博弘富。韫而弥广。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剖判真伪异齐之原。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物之伦。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开析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翫兹典者。长迷顿晓。邪正难辨。显如昼夜。报应冥昧。照若影响。劫数虽辽。近犹朝夕。六合虽旷。现若目前。斯可谓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众瞽。不窥户牖。而智无不周矣
  大秦天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恬智交养。道世俱济。每惧微言翳于殊俗。以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怀。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岁次。上章阉茂。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讫。长阿含经序
      
《佛学大辞典》解:
        属于阿含之部门也。原为佛说之总称,后大乘经兴,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总名为小乘,遂为小乘经之异名。北方佛教谓长中杂增一为四阿含,四阿含及属于此者,总称为阿含部。南方所传者,于四阿含之外,称小乘杂部为屈阤迦阿含,是为五阿含。至元录六出一百十一部,三百三十七卷。注曰:“重单合译,阿含部类支派别行,并编于此。”明藏目录举称为小乘阿含部者一百三十七部。又南方所传之巴利圣典,于四阿含经外,现存屈阤迦阿含十五部 (选自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