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言

红楼梦和诗歌美学发掘者. 如果你没有读过,哦,那你白读了一辈子书.
正文

兼谈猜谜,索隐,和考证

(2009-08-27 09:25:28) 下一个
这里笔者发表一下关于(红学)猜谜,索隐,和考证的观点。

对于谜语而言,
设计良好的谜语,只有一个谜底
。它的结果是确定的。知者知之矣,不知为不知。要么对,要么错,没有中间状态。猜对了《红楼梦》的十三个诗谜,对以下问题可以给我们帮助:
    1。了解作者(雪芹)的关于人物命运的原意;
    2。了解后四十回是否原作者,是否忠实了作者原
意;
    3。对于人物命运或原型,提供了更多信息;
    4。甚至帮助判断脂评者们的身份。

索隐跟解谜不同。索隐的结果,可能不只一个,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比如说人物,类似的本就很多。另外,小说中的人物,本来就经过作者改变,整合。

索隐只能索出一个大概的东西。为什么没人去索其它书的隐?因为《红楼梦》确实有隐可索。对不对是另一回事。但是别人有道理,你去不去相信又是另一回事。

索隐不等于数学证明,它只能将事物联系起来,找到事
的关联关系。索隐索出来的人物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不容否认的,比如湘云跟脂砚的关系,柳如是跟妙玉这个谜和这个人物的惊人之处。这也是索隐的目的所在。索隐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考证提供指导和方向。


考证也
不等于数学证明考证也只能考出一个大概的东西,甚至无从考起。都只能对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背景,做一个推断。死无对证的东西,也只能从文字上或其它东西去推断。同样是个大概其的东西。有些东西也考证不了, 因为考证的黄金阶段已经过了。不论是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还是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都不乏“推断”的内容。史学都只能抓住一时片刻的状态,除非证人现在,否则都没有办法“抓个现场”。过程中或未明确记录的事情,就只能“合理地”推断。

到今天,我们去证明林黛玉是谁,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找出历史上有这么些个人,跟林黛玉相似,就有意义。又秦可卿是谁,为什么将写好的章节删掉?

要知道雪芹并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用十年来写这本书。他是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写的。他生活都没着落,却费尽心机搞真真假假的写作手法,留些谜大家猜?就算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他和评者有很多苦衷,我们只能去猜了(考证不了)。

而如果那些隐含的关系,真是作者的良苦匠心(我相信如此),我们不是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吗?将他的所有可能的写作手法和真正背景挖掘出来,才最重要。

我只能说我还有很多的猜想,对不对我根本不关心,但它们凄美极啦!据我来看,
雪芹有意制造的各种千古谜案,比柯南道尔设计的各种福尔摩斯案件,不知难多少倍。而他对各种人物和历史故事所做的巧妙映射,穿插着自己的爱恨情仇,布上引人想入非非的迷阵和草蛇灰线,加上不落俗套的生花妙笔,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很多包括胡适在内的学者,还很有点看不起其艺术手段和思想内容。

试问到今天有谁将作者的“荒唐故事”解读明白?又有谁将作者“字字皆血”的真实思想猜出?

待余慢慢将一个个谜案解开,我们不得不对这位伟人重新仰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