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龙凯峰 分析一下美国最近的伐交之术

(2011-12-08 17:15:26) 下一个

  1.美副防长访华称:“美中冲突不可避免论”完全错误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在京举行美副防长驳“美中冲突不可避免”观点。

    据报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7日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双方就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美售台武器、共同安全挑战以及相关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马晓天指出,中美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共同的责任。中美合作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超越中美双边关系,将辐射影响到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今年初,两国元首就共同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重要共识。上个月胡锦涛主席在夏威夷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提出,中美要做互尊互信、互利互惠、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充分表达了中方致力于发展健康稳定中美关系的真诚意愿。

   马晓天强调,中美两军关系应服从和服务于两国关系的发展,为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提供支撑。他指出,美方对台售武、限制两军交流的相关法案和美舰机对华高频度抵近侦察是两军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希望美军着眼两国两军关系发展的大局和双方的共同利益,尽早采取措施排除障碍,推动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可靠地向前发展。

   弗卢努瓦表示完全赞同马晓天关于美中两国两军关系的看法。她说,美中关系非常重要,双方经济上相互依存,利益上高度融合,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关系的重要性能够与之相提并论。关于“美中冲突不可避免”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她认为,一个健康、稳定、可靠持续的美中两军关系符合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对于维护双方共同安全利益、保持亚太和平稳定、共同应对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2.约瑟夫·奈:美国转向亚洲目的不是遏制中国

   【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12月7日文章】题:奥巴马转向太平洋(作者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约瑟夫·奈)

    亚洲重返世界事务中心是21世纪重大的权力转移。1750年,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三,产出也占全球的五分之三。到 1900年,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亚洲在全球产出中所占比例萎缩到五分之一。到2050年,亚洲将很有可能恢复到300年前的水平。

    但是,美国没有盯住那个地区,反而将本世纪头十年浪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上面。现在,正如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所言,美国外交政策将 “转”向东亚。

    奥巴马总统决定在澳大利亚北部一个基地部署2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这是发生转向的最初迹象。此外,11月份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推动了新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会谈。这两件事情都加强了奥巴马向亚太地区发出的信息:美国打算继续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转向亚洲并不意味着世界其他地区不再重要:相反,以欧洲为例,其经济规模和富裕程度都超出中国很多。但是,就像奥巴马的国家安全顾问托马斯·多尼伦最近所言,近几年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对恐怖主义的担心、伊朗和朝鲜的核扩散威胁以及最近的阿拉伯之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冲击。奥巴马11月份的亚洲之行旨在调整美国外交政策重点,使之与该地区长期的重要性相符。

    用多尼伦的话说,“通过将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提升为我们的战略重点,奥巴马展现了不让我们国家这艘巨轮因此起彼伏的危机而偏离航道的决心。

    奥巴马政府还宣布,不管国防预算辩论的结果如何, “我们都将确保维持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所需的能力”。

    奥巴马 11月份的亚洲之行也向中国发出了一个信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中国人错误地认为美国正在走向没落,觉得中国面对美国的盟友应该更加自信——尤其是在要求南中国海主权方面。奥巴马上台后的第一年里,他的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但是中国似乎将美国的政策误读为软弱的表现。

    2010年7月,希拉里在河内举行的东盟会议上谈到了南中国海问题。这时,奥巴马政府采取了较为强硬的路线。2011年1月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华盛顿。虽然这次访问是成功的,但是中国很多评论家抱怨说,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并阻挠其和平崛起。

    中国对假想的美国的遏制政策的担心再度加深,因为希拉里坚持要求把中国与其邻国的海洋争端列入明年在马尼拉举行的东亚峰会的议程中。

    不过,美国的对华政策不同于冷战时期对苏联集团的遏制。那时美国和苏联的贸易和社会交往很有限,而现在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曾经欢迎并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且其大学每年都向12.5万名中国学生敞开大门。如果美国当前的对华政策被当作冷战式的遏制,这种热情似乎很不寻常。

    1995年以来引导美国政策的五角大楼东亚战略评估提出,通过贸易和交流项目,让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尽管美国同时加强了与日本的联盟,玩两面手法,但这不构成遏制。做两手准备表明谨慎,而非侵略。

    美国军队并不想用冷战的方式“遏制”中国,但这可能有助于营造未来中国领导人作出自己选择的环境。1995 年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对于当时有人希望采取遏制而非接触的政策,我的回答是:“只有中国能够遏制中国。”我现在仍然坚持这一说法。

    美国最不希望亚洲出现“第二次冷战”。不管双方的立场如何充满竞争,中美在贸易、金融稳定、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流行性疾病等问题上的合作都将惠及两国。该地区其他国家也将受益。奥巴马政府转向亚洲,表明承认该地区的巨大潜力,而不是吹响遏制(中国)的号角。

    【龙凯锋点评】看完这两个新闻,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第一个新闻,是中美防务磋商会议在北京召开。美国副防长提出:中美之间冲突不可避免论,是错误的。这次会议看来是临时性的,因为之前没有听到类似的预约新闻;而且是美国主动召开的,不在纽约而在北京,说明是美国主动的。第二个新闻是美国重量级人物撰文,说美国重返亚洲,不是为了遏制围剿中国。

   这两则新闻,有两个层面的意思,我们可以解读:第一个层面,这两则新闻表达的是同一意思:中美之间不是敌人,没有必要直接对抗。第二个层面,这两则新闻是在这两天发出的,传达的信息很明确。

   美国为什么在这时候,对中国大打友好牌?我们忘不了,前段时间奥巴马信誓旦旦,要把中国作为敌人;我们忘不了,美国刚完成对台军售,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我们忘不了,美国袭击巴基斯坦,造成巴方重大人员伤亡,挑衅中巴之间的友谊。。。。。可见,美国宣示的中美友好是虚伪的,是临时的战术迷惑措施,而不是真心实意的举动。

   美国这时候打中美友好牌,目的很明确:就是瓦解中俄之间的联合,通过伐交来摆脱自己目前战略上的被动。中俄之间联合阻击美国在叙利亚的破局,美国在巴基斯坦的袭击;美国对伊朗的威胁。随着俄罗斯航母进驻叙利亚,随着伊朗击落美国最先进无人侦察机,随着巴基斯坦切断美国驻阿富汗军队补给线,美国现在鸭梨山大,所以不得不打中美友好牌,希望中国放美国一马。

   

   我们大家不妨再看两则新闻:

   1.韩媒称:中日韩将正式展开三国间自贸协定磋商。

   首尔消息:据韩联社12月8日报道,继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后,韩国将正式与中日两国就FTA展开磋商。

   据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8日表示,“韩中日FTA产官学联合研究第七次会议”将于本月14日韩国江原道平昌举行,三国计划在会议上敲定最终研究报告。据悉,最终报告中将包括截至目前的研究结果和今后的行动计划等。

   报道指出,从去年5月开始的三国产官学联合研究全部结束后,各国将确定启动谈判的日程,进而就包括商品、服务、投资在内的所有领域的市场开放范围和水平进行谈判。

   韩国外交通商部方面称,虽然已经决定将农产品等敏感部分的磋商放到谈判中进行,也就是说,在商品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中国和日本在投资领域的分歧很大,所以估计本次会议也不会一帆风顺。

   韩联社分析称,中国和日本已开始争夺相当于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角色的FTA的主导权,这也将会给正式谈判造成相当大的阻力。

   据悉,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代表团团长和产官学代表等100余人将出席本届会议。

   2.石原说:日本是美国的情妇。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2日的记者会中谈到日美关系时指出:“迄今为止,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小老婆。日本的精神性、国家和民族的自主性都被掠夺,率直地说,(日本)是美国的情妇”。

  本月8日,日本将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70周年的日子,石原就此发表了上述的观点。

  石原还表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真是“很混蛋的事”,德国在宣布投降时“都是有条件的”。《纽约时报》当时在报道德国和日本投降时,做的报道也是很有差别。在报道德国投降时,称“德国人是优秀的民族,美国能够帮助他们战后复兴”。而在报道日本投降时,配了一幅十分丑陋的纳粹妖魔的漫画,并指出“如果不彻底拔牙,不对这个国家实行解体是不行的”。

  石原因此认为:“我们被美国已经欺负的过多,现在还在遭到欺负。最大的祸首是外务省,没有腰似的”。

   【龙凯锋点评】那边美国战略被动,显露窘境之后,东北亚马上火起,中日韩准备建立自贸区。日本石原慎太郎也敢公开说反美的心里话了,过去这哥好像只敢说反华的话,现在敢说反美的话,哈哈,这是一个巨大突破,为什么时机抓得这么好?你懂的。其实,不只是东北亚火起,造美元的反,而且拉美也燃起了熊熊大火。

 

    1.胡锦涛主席致电祝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2日致电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和智利总统皮涅拉,祝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

    胡主席在贺电中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是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中方高度评价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相信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的成立将为地区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

    胡主席表示,中拉虽相距遥远,但人民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进入21世纪,中拉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各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扩大。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拉关系,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及地区各国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为建立和发展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而携手努力。

    【龙凯锋点评】这次拉共体,居然把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这就好玩了。拉共体建立,意味着美国失去了自己的根据地,同时,阿根廷和英国就马岛之间的纷争,估计很快会升级,只要阿根廷策略得当,按照俺08年写的文章去做,英国必败无疑。去掉英国这只胳膊,美国佬再搞侵略,就只能赤膊上阵了,哈哈。



关键字: 美国 外交 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 拉丁美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