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1-16 美用天基传感器 追踪中国反导

(2010-01-15 23:21:23) 下一个
美用天基传感器 追踪中国反导
2010-1-16

【大公网讯】1月11日,中国首次公开宣布,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西方媒体在猜测中国反导实力的同时,也推测在美国宣布对台军售后进行反导试验或许是为了「警告美国」。不过,中国专家和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进行反导试验,与美国对台军售无关,是出于中国国防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安全的整体考量,西方媒体的猜测显然是「低估了中国」。

美称监测到中国反导实验

世界新闻报报道,反导试验获得成功后,中国主动通报了试验结果,但是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拥有先进预警机制、且紧盯中国军力发展的美国已经从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女发言人莫林.舒曼表示,「在(导弹)发射前我们没有接到来自中方的通报,但是我们的确探测到(中国)从两处地点各发射了一枚导弹,我们部署在太空的传感器也跟踪到了大气层外发生的导弹撞击事件。」

从美方透露的信息可以推断,中国的反导试验绝对是技术先进的「实打实」演练。从中国在此次试验中发射了两枚导弹这一信息可以看出,其中一枚可能为靶弹,另一枚为拦截弹。可见此次试验并不是计算机模拟,或是仅仅使用雷达照射和跟踪,而是检验较为成熟的反导系统。也就是说,中国的反导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战能力。此外,中国在航天遥感、测控和导弹研发领域已经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对中国突破反导难题起到了技术积累的作用。

另据《华盛顿时报》1月12日披露,美国军事问题专家费舍尔表示,中国宣布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举动「非常罕见」,显示中国在该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费舍尔据此推断,中国可能会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全国性的导弹防御系统。

同「爱国者」不可比

目前,各国部署或正在研发的反导系统大致分为: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在太空部署)4大类,其中最为成熟的就是陆基反导系统,而中国此次进行的正是陆基反导试验。

按照中国当前的军事科技水平和国防需要,首先研发陆基反导系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按照西方媒体报道和中国军方公布的资料,中国的陆基反导系统大致有3种选择:以成熟的「红旗」-9型防空导弹为基础建立反导系统;开发全新的反导系统和专用「拦截导弹」;打造陆基激光反导武器。

中国研制的「红旗」-9型防空导弹技术成熟,并已批量生产,可以大规模列装,形成规模优势。但「红旗」-9与「爱国者」-3导弹一样,主要用于拦截大气层内的各类目标,同属末段反导系统,如果不加以改进很难拦截处于中段飞行(大气层外飞行)的目标。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也表示,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与「红旗」-9和「爱国者」-3反导系统不存在可比性。军事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中国此次进行的是大气层外拦截试验,那么很可能是试验全新的反导系统和专用「拦截导弹」。另有美国《联机》杂志等媒体猜测,中国已在新疆部署了一些激光反卫星系统。如果中国的激光武器能「打卫星」,那么拦截导弹也不存在问题,但是用激光武器反导技术难度高、耗资巨大,或许可以作为「未来选项」。

防御层次大为提升

近20年来,中国在防空系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红旗」系列防空导弹和众多型号的雷达组成了完善的陆基防空系统,而空警-2000预警机、空警-200预警机、歼-11战机、歼-10战机等先进装备的批量服役,形成了有力的空中威慑力量,中国的防空网已经日臻完善。

虽然中国已经建成较为完善的防空网络,但是对于防御弹道导弹还存在不足。中国周边目前已经形成了一股「导弹发展热潮」,除传统导弹大国俄罗斯外,印度、朝鲜等国也在积极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印度为例,该国不仅发展了「大地」、「烈火」系列导弹,还积极研发反导系统,并进行试验,印度媒体、学者和部分官员多次公开表示,印度的导弹是针对中国。因此中国发展反导技术,将防御层次提升到更高的层面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专家:与美国售台武器无关

美国宣布对台出售「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后不久,中国就进行了反导试验。对此,西方媒体纷纷解读称,这是中国显示对美国的不满。英国《金融时报》13日刊文指出,美国批准对台军售后,中国对美国进行了严厉警告,并进行了反导试验,这将加剧两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罗援也指出,我们郑重声明,我们的导弹不是针对任何国家的,也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但它是有效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卫手段。

中国在此时机公开宣布成功进行反导试验,或许有一些警告性暗示,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此次试验反导系统是出于中国国防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安全的整体考量,绝不是临时「显示态度」的一般性试验,西方媒体的看法显然是「低估了中国」。

中评社香港1月16日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