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采访韩贤杰

(2014-03-31 14:45:28) 下一个



Q: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次“2011北京-纪念崔承喜诞辰100周年论坛暨展演活动”情况吗?

A:好的,这次“崔活动”分别三天来进行的。

11 月25日是第一天,晚上7点半至10点在文华大厦会议厅进行了“崔承喜的舞蹈艺术与精神传扬”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收集有50多篇的论文中的8篇论文作为现 场发论演讲。这次论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多的关注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学术界声音。除了一些大学的教授级之外,也有讲师、硕士研究生等,共同参 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在论坛中不只是针对崔承喜舞蹈相关的研究和探讨,还有关于朝鲜民族舞蹈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及朝鲜民族舞蹈训练对舞蹈演员素 养培养等等,不同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1月26日是第二天,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专业教室进行讲习班。来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 师生与舞团编导或演员等在内的,近40多个学院师生参加的朝鲜舞蹈讲习班。本次讲习班的授课内容主要根据,以崔承喜的《朝鲜民族舞踊基本》一书中的“小鼓 舞”和“双扇舞”为教材进行教学。这两部舞蹈作品都是根据我在2009年通过北京市科研经费支持下,完成的科研项目《崔承喜的朝鲜民族舞踊基本及其训练体 系研究》为前提,对单一的舞蹈动态进行提炼、编排,重构的舞蹈作品。

11月27日是最后一天的活动,就是你看到的舞台展演。这次演出展示了 16部朝鲜民族舞蹈,分上下场进行:上半场主要是传统与创作舞蹈,比如小鼓舞、双扇舞、手巾舞、假面舞等等,这些舞蹈都是根据崔承喜的舞蹈教材,从中提炼 生成的舞蹈。下半场主要是创作与原创舞蹈。演出来自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东方歌舞团等专业院校与舞团,100多个演员及编导共同完成。特别不容易 的是,有部分作品和演员是从地方赶来的,在一两天内不分白天黑夜的进行彩排带和合光,非常辛苦。

这台演出中出现的舞蹈作品,更多考虑的是不 同历史时期的舞蹈风格特征与文化审美,从而可以给观众带来近几十年来中国朝鲜民族舞蹈的时代变迁及脉络。同时还想把编舞者不同的艺术理念与文化视点等给予 表现的空间。这样可以进一步去追溯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思索一下中国朝鲜民族舞蹈的将来应该怎样发展!

 Q:既然这是“纪念崔承喜诞辰一百周年”的演出,您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崔承喜的体系”或是崔承喜的舞蹈风格。

 A: 可以这么说,在崔承喜的体系之前,是没有什么舞蹈体系或是方法论的,有的是传统舞蹈的教授方式,只能一招一式的模仿着老师进行学习。而崔承喜则把散落在民 间的传统舞蹈收集起来,再进行提炼元素的方式,归纳与排除,以局部与单一动作进行元素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是崔承喜最先做起来的。

对于崔承 喜体系,我个人理解为是分解整体、提炼单一,或是以局部的动态要素、肢体训练为目的,解决技能的一种训练方法。崔承喜的舞蹈体系中比较明显的提出了“屈 伸”、“蹲”、“脚腕”、“手腕”、“步伐”、“手臂”、“肩”以及“跑”、“跳”、“转”、“翻”等局部训练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方式你就可以发现,崔承 喜所接收的现代舞教育的影响,对其所运用的训练方式有着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崔承喜把西方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合理适当的引用到到东方的民族传统舞 蹈的训练当中。

崔承喜是从1951 ~52年来到中国,曾在原中央戏剧学院办起过“崔承喜舞研班”,这个班有分为中国戏曲舞蹈班和朝鲜舞蹈 班。虽然两个班的教授内容各不相同,但执教的均由崔承喜来把关进行。在戏曲班,汉族舞这一块,她还和梅兰芳等中国戏曲大师一起合作进行教学。崔承喜特别关 注中国舞蹈的未来发展,她一边学习戏曲中的舞蹈,一边提炼并整理,用舞蹈的表现方式,建构独立的中国戏曲舞蹈。例如双剑舞、水袖舞、花旦、青衣等等不同形 式和人物角色的舞蹈。因此,崔承喜对中国戏曲舞蹈体系的建立也是做出了开辟性的贡献,她遗留下来的舞蹈作品中,也有很多是源于中国舞蹈元素的创作作品。

崔 承喜的体系作为舞蹈肢体的训练方式,对朝鲜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影响。在风格上根据“长短”即节奏的特定风格形式,有“古格里长短”的抒情涵性风格训 练;有“扎紧毛利长短”的洋溢而灵动的风格性训练;有“安当长短”的豪爽而洒脱的风格性训练;有“打铃长短”的沉稳而魄力的风格性训练等等进行划分。从而 更加能够集中和突出某一种长短类型的风格性,达到有效而积极的学习方式。

崔承喜本人是以现代舞为基础,结合民族舞蹈形成的一种新舞蹈风格的 代表人。她跟传统舞者相比,相对缺少风骨流逝的文化底蕴。但她很快觉醒对“民族舞蹈”概念的重新认识,把民族舞蹈与西方现代舞融为一体,创造出朝鲜民族舞 蹈的新纪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崔承喜从而改变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脱掉舞蹈紧身衣,换上传统的朝鲜民族服饰,肩背长鼓、敲起舞乐。开始以传统舞蹈为 基础,借以自身体会进行编创民族的“新舞蹈”,从而走出国门,去欧美等等西方各国的舞台上展现东方舞蹈。

 Q:朝鲜和韩国的两国舞蹈又有什么不同风格区别吗?

 A:问得好,很多人都要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它 们两国原本都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脉络的朝鲜半岛,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根源的民族。由于到了朝鲜末期发生内外战争,导致南北分段的局面:北半岛为朝鲜、南半 岛为韩国。在过去发展的几十年里,南北两国的社会体制有别,这种不同也深刻影响着两国对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走向。朝鲜更要坚守主体思想,从中央到地方,都要 一个统一标准进行舞蹈的传承,以中央编制的舞蹈训练教材为基准,一直向下传习。谁也不能变动,大家要跳的像一个人一样整齐,如同做广播体操一样,全套东西 拷贝下来。而韩国则更注重维持民族个体自由,无论首府还是民众,都没有指定标准某一的舞蹈家,或是某一艺术流派的审美标准来进行舞蹈的传承。而且韩国舞蹈 有明确的“传统舞”和“创作舞”之分,传统舞其包括宫廷呈才流派、民俗舞流派、教坊舞流派。而创作舞体系流派比较庞杂,但在学习阶段也要接触传统舞,学传 统舞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创作舞奠定基础而学习的。

从目前两国舞蹈现状来看,朝鲜基本上失传传统舞蹈,只有新创作的舞蹈形态。这是受到崔承喜新 舞蹈的影响。韩国与朝鲜则大不相同,它们拥有纯正的传统舞蹈,以及非传统的创作舞蹈。并且韩国的创作舞蹈走得很超前,无论舞蹈动作语言、编舞结构、音乐与 服饰化妆,还是跳舞的意识等等,都表现出深受现当代世界文化的影响。

 Q:韩国跟我们在训练方式是一样的吗?也是按照长短(节奏)风格训练的吗?

 A:韩国的训练方式跟我们的中国很大区别的,它们不按长短的风格来训练。

朝 鲜民族的舞蹈长短很丰富、形式多样,就如你们学过的古格里长短、阳山道长短、挥毛利长短、扎津毛里长短、安当长短、它令长短等等。我们中国的北舞(北京舞 蹈学院)和民大(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朝鲜舞蹈课程,仅将朝鲜族舞蹈作为单元课的代表性风格舞蹈,在授课方面比较注重风格与长短的性格来训练舞蹈,一 般为一种风格就是一个长短形式。在韩国就不是这样,它们可以用动作集合一种组合,从中配合多种长短形式。我曾经在韩国留学时学过一套接近20分钟的舞蹈基 本训练,其中风格一贯统一,长短多变,动作构成上有快有慢,动静相兼。掌握这些基本训练之后,才开始学习传统的成品舞蹈。在成品中不仅掌握多种形式的长短 之外,还要对作品的构成、意境、流派、形式等诸多此类等全面了解。比如,农乐类的长鼓舞、圆鼓舞、小鼓舞,以及敲金舞等,以学习成品舞蹈的方式深入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在开始时,对学生有很高的难度,要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基础和表演训练的整体训练,但这样的训练效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我 们的舞蹈现况很西化比较严重,我认为芭蕾是很系统化、科学化的一种训练方式,但是他毕竟只符合西方舞蹈的文化特质。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对这种西方化的身体 意识感太强烈,却很难感觉到东方舞蹈中的身体文化的思维与理念。在韩国,传统舞蹈相对比较保守,但却蕴含着东方舞蹈身体文化的特征。韩国社会现在很现代 化,但却能在现代化房展中,依然够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属性和品质。而我们中国,对西方的开放式的接受,考虑的不够周全,只要是方便好用就行,而这样的“接 受”其实是对自身文化的扭曲和破坏。

 Q:都是朝鲜民族的舞蹈,为什么延边的朝鲜族舞蹈风格不同与朝鲜和韩国的舞蹈风格呢?您能给我们简单谈一下中国的朝鲜族舞蹈风格吗?

 A:好的,这个问题主要关系到地域环境与教育者的背景不同,会各自出现形成不一样的舞蹈风格。

现 况分析,目前朝鲜民族舞蹈主要有中国的朝鲜族舞蹈,朝鲜舞蹈和韩国舞蹈的三地文化区域。这三地区域中的中国的朝鲜族舞蹈,从宏观上分析,首先在中国的大文 化环境中,受于文革政变的影响,传统文化就被遗弃掉了。其次,文革之后断断续续通过不同时期,为了寻根走进朝鲜或韩国不断学习回来的人们。比如60~80 年多半受于朝鲜舞蹈的影响,90年代之后多半受于韩国舞蹈的影响。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个人更认为延边的舞蹈风格主要依着朝鲜舞蹈与韩国舞蹈,还有中国 舞蹈的三者合并调适的风格。从微观上分析,舞蹈的教育方式与他所追求的审美取向,决定不同人所坚持的风格上的差异性。就像有些舞蹈教育人是从朝鲜学习归 来,而有些舞蹈教育人是从韩国学习归来,再有些教育人就在本土上学习成长的。所以,他们各有各的认识与理解,再加上个人审美选别的不同,就会形成多样风 貌。

我还想说明一点的话,无论你是朝鲜的风格,还是韩国的风格,甚至是中国的风格,作为教育人需要宽阔地接触与体验,才能够自己比较,能够 决定选择哪一个作为正统发扬。虽然,我不能够清楚的指明,中国的朝鲜族舞蹈该进行怎样的教育是正确的,但是我自己渴望能够教给学生们的是更为正宗的、纯粹 的民族传统舞蹈。中国的延边朝鲜族的舞蹈风格,需要它们来承载的历史命题。

 Q:您如何看待怎么看待朝鲜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这一问题?

 A:某一艺术家或是舞蹈家的出现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的这东西不仅是前代流传下来的,也包括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新风格和新流派。有时要理解不同风格的存在,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很正常的,是应该接受的。

我 个人非常认同不同舞蹈风格的存在,风格问题特别重要。我们就单拿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朝鲜民族舞蹈来说,就会发现有着一定的风格差异感。很多学生 们说这个舞蹈是池福子老师的风格、那是韩贤杰老师的风格等等,这些都是朝鲜民族的舞蹈,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风格呢?因为人的舞蹈教育经历不同,对舞蹈认识 与理解不同,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池福子老师她所积累的舞蹈有不少是他曾经留学朝鲜时掌握,故而她更为靠近朝鲜舞蹈的风格。而我 所积累的舞蹈有不少是曾经留学韩国时掌握,自然我更为靠近韩国舞蹈的风格。朝鲜和韩国的舞蹈从舞感上、气息的运用上具有很大的差别,这一点对形成舞蹈的风 格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还有一点不同是“含性”,朝鲜舞蹈中比较注重肢体的“含”,比如“含胸”、“含腹”、“含膝盖”等等,强调身体的各部位的“含 性”。韩国舞蹈相对比注重精神的“含”,是一种精神内在的、意蕴与气韵的整体的“含性”。而这种“含性”直接影响着不同风格的形成,这些现象是需要慢慢体 会的,很难就靠一个学期的单元课来体会得到的,我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的舞蹈经验了,到现在我都觉得这是一种很有难度的问题。不同的风格是因人而异的,也 是应该接受与认同的。

 Q:您对中国朝鲜族舞蹈未来的有何看法或想法?

 A: 未来的中国舞蹈依然有着多元发展的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化,我们更要注重传统舞蹈文化的价值与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传统舞蹈文化,以长远的的眼去看待自 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出新传统舞蹈。我希望更多的舞蹈流派能在中国的土壤上里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和建立起专门化的朝鲜民族舞蹈学科,以及研究机构和舞 蹈团体。

 Q:谢谢您,韩老师,能够抽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A:我更感谢你,能给我这样交谈的机会!

    谢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