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的生活呢喃

爱人,被爱,珍惜,宽待
个人资料
lepto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失望的“The Bronze Horseman” by Paullina Simons

(2016-04-16 20:51:33) 下一个

朋友知道我喜欢历史小说,给我推荐了这本“The Bronze Horseman”,讲述的是二战时期德军包围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背景下一对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

我们父母亲那一辈人在中国都学过俄语,看俄国电影,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读托尔斯泰和普希金。 他们中学的时候还跟俄国笔友用俄文书信来往,好可爱。 可惜我离开家乡太早,没接触多少俄国文化就搬去了台湾。 90年代台湾对俄国的态度只能说是愤恨交加,打开中学世界地理课本,赫然写有:“俄国地处苦寒,民性阴狠”。 当时的好莱坞电影,比如007,把俄国描绘成整个世界的万恶渊薮:苏俄长官个个邪恶冷酷,红军士兵残酷无情,总之电影里的俄国人都是刻板的大坏蛋。 班上最令人讨厌的风纪股长也被我们在背后叫‘KGB’。 就算后来苏俄倒台了,可我对俄国的了解还是太少太浅,这样的距离带给了神秘感。 能够读到一部以二战时期圣彼得堡为舞台的小说,我还蛮期待的。

故事发生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突然发动进攻,一时间列宁格勒人心惶惶,人人奔走抢购物资。 但不到17岁的少女Tatiana还预期不到战争的血腥。 这个夏日如此明媚,怎可辜负温柔的阳光? Tatiana坐在街角专心地享受冰淇淋的甜美,她那天真憨态,娇俏面容,洒着大朵玫瑰花的蓬蓬裙和红色高跟鞋,叫路过的年轻军官Alexander看入了迷。 -- 这个开头很吸引人,栩栩如生,有强烈的画面感。

谁料到,命运如此捉弄人,Alexander竟然是Tatiana姐姐Dasha一直爱慕的意中人! 爱护姐姐的Tatiana决定牺牲自己的情感,促成姐姐的幸福。 她忍心拒绝了Alexander,并且要他继续做姐姐的男朋友。 而Alexander的同伴Dimitri却喜欢上了Tatiana;Dimitri掌握着Alexander的致命秘密,为了Alexander的安全,Tatiana只好与Dimitri周旋。。。 --真讨厌这样变态的四角恋情,布满了谎言、伪善、嫉妒和愚蠢,读起来如鲠在喉。 虽说一切不凡的爱情都需要有坎坷情路做铺垫,可作者显然认为这场史上最恐怖的围城战还不够残酷来修炼两人的爱情,一定要加上Dasha和Dimitri来做陪葬,四角恋发展越来越狗血。 

随着战火延烧,9月初,德军包围了整座城市。 面对强敌压境,Tatiana一家就和千千万万的列宁格勒市民一样,挣扎在轰炸、饥饿和严寒的搏斗中。 先是弟弟被德军杀害,接着爸爸被炸死,再后来家人也一个一个被饿死。 1941年的冬天,围城恶化到了极点:前线士兵每天只能分到500克面包,工人250克,公务人员和家属125克。 每天都有数以千记的市民因冻饿而死。 饿殍遍地,后来甚至连尸体都没有人收拾了。 死亡的阴影下,人性的善恶也被彰显得更为鲜明--Alexander忍饥挨饿,从军饷中省下口粮给Tatiana;而Tatiana迅速走向成熟和坚强,不但扛起了全家的重担,还勇敢地到前线救护伤员。 围城一直到1944年1月才结束,被困时间长达872天,导致150万的军民死亡,另外140万人逃亡,但其中大部分都因为轰炸和饥饿死在路上。 Dasha和Tatiana也在逃亡的人群中,但Dasha终于因虚弱而死。 

小说的作者是美国俄裔女作家Paullina Simons。 她于1963年出生在列宁格勒,10岁时举家移民到美国。 作者的文笔琐碎而冗長,旁枝末节太多,繁复的细节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开场那段经典的初遇后,接下来大概有百多页的篇幅都是重复同样的镜头:Alexander和Dimitri到Tatiana家来吃饭,饭后一家人喝vodka (俄国人真的太能喝了!),然后Dasha跟Alexander调情;Tatiana要对付Dimitri的魔手。。。拜托了,要读几十遍同样的场景才会往下面发展啊? 

可是,接下来后面的两百页也好不到哪里去:Tatiana冒着生命危险为全家领取食物配给,回家煮饭,吃饭,全家人饿着肚子躺在床上忍受饿冻。 日复一日,作者不厌其详的连篇累牍,直叫读者在内心狂吼:哪个不负责的editor不给她通通砍掉这些碎碎念?

情节继续,你没猜错,小两口的日子又是同样的冗长啰嗦,鸡毛蒜皮的事也要翻来覆去的整页整页。。。至此我的耐心终于被磨光光,越读越索然无味。 难不成她的稿费是照字数多少来赚的?

人物塑造也很幼稚可笑。 Tatiana就是灰姑娘,坚忍、无私、高尚,心甘情愿被家人利用到自虐的地步;Alexander正直、勇敢、坚贞,不惜牺牲自己竭尽全力保护Tatiana,还有一口整齐的白牙(哈哈哈)。 至于其他闲杂人等,个个单线条,而且还没一个好心人。 

虽然对书中的四角恋情不感冒,这部小说也还是有可取之处。 Tatiana的家境展示了苏共统治下列宁格勒普通人的生活:一家七口挤在集体公寓(communal apartment)里,有两间房间就算很幸运了。 

书中Alexander和Tatiana初相遇,Alexander问她是不是跟父母住,Tatiana说当然,还有爷爷奶奶姐姐弟弟。“都住一个房间吗?”Alexander想都没想就问。 
“不,我们有两个房间呢!”Tatiana很开心地回答。“而且爷爷奶奶还登记了住房申请。”
“多久了?”
“从1924年开始。”说完两人哈哈大笑。(我的天,都等了17年了!)

往往一个普通集体公寓住着5、6户人家,2、30人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浴室,一个走道。 这样毫无隐私的生活条件真叫人难以想象。 

我在网上发现这个网站,是活生生的苏俄集体公寓的例子。 看到那浴室,想起Alexander在书中一再抱怨马桶的恶臭,真是有够克难。 唉,共产的下落。

书中描述的一些俄国风土人情也颇为吸引人: 圣彼得堡的白夜,野花盛开的乡间,朗朗上口的诗句,土豆饼和cabbage pie。。。 俄国是个很特别的国家,有辉煌的过去,强韧的性格,充满矛盾和极端。 读完这部小说,虽然不太喜欢,还是给了我一个探寻俄国的窗口,叫我更想去看看这个国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4peace 回复 悄悄话 Never mind, just saw another post from you
4peace 回复 悄悄话 Have you read "Nightingale"?
pangyuer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epton' 的评论 : 嗯,他也不是我的茶????,这其实是我读过的他唯一的一本,没有恐怖,却和时光倒流,和1963年十一月22日肯尼迪遇刺有关。看到你读过的很多书我读过也喜欢,比如glass castle, book thie, the light between the ocean, ...就忍不住冒昧出声了????。
你接着写吧,我没有你那么好的文笔,就做你的粉好了????
lep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angyuer' 的评论 : 真開心你喜歡這些菜,我煮菜都是挑容易的做,嘻嘻。
Stephen King不是我的茶呢,以前高中讀過一本,把我給嚇的。
其實最近我讀了不少好書,但是手懶,還沒寫書評。現在勵志還是把書評都寫出來。 真開心有認識愛書的朋友。也期待你的書評和推薦。
pangyuer 回复 悄悄话 嗯,后来发现了,但是留言删不掉了 :). 那这本呢: 11/22/63 by Stephen King?

顺便说一句和书不搭界的事,最近在照抄你的菜: 苹果玫瑰, three sister stew, cheese ball, corn muffins,都非常棒, 真高兴啊,谢谢你。
lep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angyuer' 的评论 : 读过啦,心得在这里呢: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603/704808.html

他写的书我都读了,另外两本心得在这里:
shell collector,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605/932671.html
memory wall,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2591/201606/1034135.html
pangyuer 回复 悄悄话 也介绍一本: 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Joanlulu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epton' 的评论 : 是這樣的,所以很容易吵架。我是八十後,所以小時候的事情還記得一些,一幢屋子住好幾戶人家,共用廚房和衛生間的還滿多的。那個時候對隱私啊,尊嚴啊都是很淡漠無知的。
lep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oanlulu' 的评论 : 很难想象,那还算有什么生活品质? 一点隐私一点舒适都被剥夺了,人的空间太小,难免磕磕碰碰,多难受啊。
Joanlulu 回复 悄悄话 我是上海人喔,在九十年代這樣的蝸居還真是滿普遍的。更恐怖的是很多弄堂人家都沒有抽水馬桶。。。我倒是沒有親身經歷,可是我認識的朋友家就是這樣的。不過現在應該好多了吧。
lep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ty'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回复。不知道你亲戚的那种生活是不是在上海很普遍?好可怕。
rty 回复 悄悄话 First time visited Shanghai in 1990. My relatives, 6 people, lived in a room just slightly bigger than a queen size bed. The bed was double deck. Two people were on the second level and two people were on first. The last two slept underneath.
rty 回复 悄悄话 Read a historical account about Lenin grad siege long time ago. One thing jumped out of mind is a young naked girl emerged from her hidden place and not a single soldier got any sexual fantasy. It is because she was a living ckeleton.
lepto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舟水桥头' 的评论 : 也是普希金的诗。算是Simons对普希金的致敬吧。
舟水桥头 回复 悄悄话 青铜骑士该是彼得堡的一座塑像。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a/The_Bronze_Horseman.jp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