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创造主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从不足到有余

(2006-09-23 16:45:36) 下一个





一、前言

魔术师大卫的世界巡回公演,来到台湾,造成一股魔术热。大卫的魔术可以将飞机变不见,令人啧啧称奇。同样的,在教会中,有些人得到癌症,医师宣布无药可医,后来经过祷告,竟然痊愈,也令人惊奇。

魔术与神迹有何不同?两者都给人神奇的印象,但神迹却是一个记号,要藉着它告诉我们:相信耶稣是基督(救世主),是神的儿子,并且叫我们信了廷,就可以因廷的名得生命(约廿30、31)。所以神迹的外在现象虽然吸引我们,但更要紧的,是要了解神迹的内涵所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以下拟以《新约圣经˙马可福音》第六章中,耶稣所行的「五饼二鱼的神迹」,来讨论其中隐含的真理。

二、经文内容探讨

1.神迹的内容要义及教训

(1)第六章30~32节:使徒聚集到耶稣那里,将一切所做的事、所传的道全告诉他。他就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歇一歇。」这是因为来往的人多,他们连吃饭也没有工夫。他们就坐船,暗暗地往旷野地方去。

耶稣与门徒忙于传道,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当工作告一段落,他们退到旷野去休息。一方面让肉体休息,消除疲劳;一方面藉灵修、祷告,重新得力,与神亲近。人若努力工作,缺乏时间休息,最后将丧失自己的健康;人若努力工作,缺乏时间与家人相处,最后将失去家庭的温暖。同样的,人若一味努力做圣工,却没有时间灵修,与神交通,最后将丧失属灵的力量。所以,工作应与休息并重,做圣工也应与灵修并重。

新约时代,伯大尼有个女人名叫马大,她为了接待耶稣,心里忙乱,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而她的妹妹马利亚,却安静地在耶稣脚前坐着听道,结果得到耶稣称赞,说她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十38~42)。可见信徒认真做圣工很重要,灵修也不可忽略,以免走偏了道路,专顾追求个人的名声,却忘了归荣耀给神,与主愈离愈远。

(2)第六章33~34节:众人看见他们去,有许多认识他们的,就从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里,比他们先赶到了。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开口教训他们许多道理。

在新约时代,祭司、文士及法利赛人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本应好好教导百姓,引导他们认识神,让他们的灵命得着饱足。但这些宗教领袖不明白神的启示,不认识弥赛亚,甚至要杀害耶稣,以致无法教导百姓认识神,百姓们的遭遇就如同以西结先知所说:「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结卅四4)此时耶稣说:如没有牧人的羊群。

群众蜂拥地追随耶稣,一方面是因为听到门徒奉差遣传福音,另一方面是因为看见耶稣行了许多神迹奇事。耶稣本来想要休息,但看见众人心灵饥渴,如同羊没有牧人,就怜悯他们,开口教导他们。

如今,我们要效法耶稣,一方面对外广传福音,因有许多人未听到福音,不知如何行才能得救。一方面对内牧养主羊,尽力使瘦弱的,得到养壮;有病的,得到医治;受伤的,得到缠裹;被逐的,被领回;失丧的,被寻回。

(3)第六章35~37节:天已经晚了,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天已经晚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四面乡村里去,自己买甚么吃。」耶稣回答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可以去买二十两银子的饼给他们吃吗?」

门徒面对问题的态度,是「你的问题,你自己解决。」而耶稣面对问题的态度却不一样,是「你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孰优孰劣,立见分晓。约翰长老也勉励我们,彼此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如果你有钱财,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怎能说有爱神的心呢(约壹三17、18)?如果能将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并共同解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

有一位小学生,是基督徒。有一天他偶然发现邻座的同学很穷,中午没饭吃,于是向神祷告,求神给他饭吃,但一直没有实现;再次向神祷告,求神能感动别人给他饭吃,但也没有实现;后来向神祷告,求神能感动自己分一半的饭给他吃,从此这位同学就有饭吃。如今,我们听闻有同灵住院,求神感动自己去医院探访。我们发现有同灵穷困,求神感动自己去救助。我们发现教会欠缺工人,求神感动自己去做圣工。信仰生活是先追求自己被感动,然后才能感动别人,这就是耶稣所说的:「你们给他们吃吧!」

(4)第六章38~42节:耶稣说:「你们有多少饼,可以去看看。」他们知道了,就说:「五个饼,两条鱼。」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地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耶稣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擘开饼,递给门徒,摆在众人面前,也把那两条鱼分给众人。他们都吃,并且吃饱了。

耶稣是神,廷可以从天上降下吗哪,也可以将石头变成饼,但廷却没有这样做。廷要藉着小孩献上微小的一顿晚餐──五饼二鱼,经过祝福,可以让五千人吃饱。爱心的分享,促成了神迹的实现。如果没有爱心,「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一顿晚餐只能满足一个人。反之,若有爱心,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献出,「我的,将成为你的和我的。」一顿晚餐却能满足五千人。若多数人想得着祝福,就必须有少数人愿意牺牲奉献。求神感动并赐与力量,让我们能成为愿意奉献的人。

五饼二鱼是一个小孩的普通食物,既平淡又稀少,但献给主耶稣后,经过廷拿着、祝福、擘开及递给,就生成很大的功效,能满足众人的需要。这里使我们不禁想起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十一24)耶稣是生命的粮(约六35),廷所祝谢、擘开的饼,正隐含着廷将为我们舍身,成为我们属灵的粮食。如今,我们在教会中领受圣餐,享用耶稣的身体,就有生命在我们里面,能得着永生,而且在末日廷要叫我们复活(约六53、54)。

(5)第六章43~44节:门徒就把碎饼碎鱼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吃饼的男人共有五千。

耶稣行这个神迹的结果,不但让大家吃饱,而且还有剩余,门徒把零碎收拾起来,装满十二个篮子,比原来献出的五饼二鱼更多。我们的神是丰富的,有时候我们贫乏,并不是神所赐的不够,而是我们浪费的太多。我们应效法门徒,珍惜信徒的奉献,在丰盛中,不浪费;在有余时,不糟蹋。

如今,我们在教会中做圣工,只奉献些微的时间、金钱及才能,好像「零碎」一般。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爱心得到激励,信心得以坚固,属灵的生命更加丰盛,「装满十二个篮子」,神的赏赐远超过我们所献所求。

2.这个神迹的特色

主耶稣所行的神迹,记载在四福音书里的约有三十五件,其中在四卷福音书都有记载的,只有「五饼二鱼的神迹」一件。虽然每一卷福音书所记载的细节有些差异,但其中有二点是一致的:(1)享用食物的人数,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人。如果再加上二十岁以下的男人、妇女,人数将更多。(2)剩下的食物零碎,总共装满十二个篮子。

我们所敬拜的神,是创造万有的神,廷创造时间,廷自己则不受时间限制;廷创造空间,廷自己当然也不受空间限制;廷创造物质,廷也不受「物质不变定律」限制,廷可以超越物质的限制,使远远不足的五饼二鱼变多,让五千人吃饱,甚至还有剩余,显示这个神迹的奇妙。

三、神迹中的人物给我们的功课

这神迹中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代表不同的信徒。1.门徒:代表信主较久的信徒。2.小孩:代表肯牺牲奉献为主所用的信徒。3.群众:代表想利用信仰获利的信徒。显示一般人与主耶稣的三种典型关系。圣经中的人物,要做为我们的借镜。从这三种类型的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以下的一些功课。

1.门徒

耶稣看见许多人跟着他,吃饭的时间到了,耶稣问门徒:饼在哪里?这个问题发出来以后,有门徒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二十两银子是一个工人半年的薪水。今天来看,一个人盒饭要新台币五十元,五千个人总共二十五万元,而实际人数超过五千人,费用将增加。虽然这个方法很实际,却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因此建议叫众人散开,自己买东西吃。

耶稣的门徒,很像信主较久的信徒。他们在信仰上的危机,是做圣工时会用人的方法计算,以致理性的思考会慢慢胜过信心的依靠。同样的道理,我们若口里承认耶稣是主,但当问题来临时,却不愿意完全地交托主,结果就跟耶稣的门徒一样,对主没有信心。求主开启我们的心窍,赐我们属灵的眼光,不只看到我们的缺乏,更看见耶稣的丰盛,让我们在遭遇问题时,愿意完全地交托主。

2.小孩

小孩虽然贫穷,但当他看到别人有欠缺时,愿意与人分享食物。耶稣问:饼在哪里?小孩说:我有。小孩的回答是单纯的。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中,我们看见主用一个单纯的小孩做事。主的工作是从微小和单纯开始的。难怪耶稣会说:「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可十15)

奉献的重要意义,不在物质的多少,而是在心意的有无。这个小孩有爱心,愿意将他所有的食物提供出来,实在难能可贵。而且他有信心,相信所献虽少,但交在主手中,对于众人的不足将有所帮助。谁知因着耶稣的祝福,结果不是「不无小补」,而是「丰盛有余」。这个见证不是唯一。

近代英籍内地会传教士戴德生,在十五岁那年将他幼小的心灵奉献给神,廿一岁时只身到中国大陆宣教。在往宣教目的地的航海途中,船长问他:「你一个人,能为十亿中国人作甚么?」他回答说:「不是我能,乃是神能。」以后的五十二年间,神藉着他成立中国内地会,派遣八百五十多位传教士到中国,设立二百多间教会,带领成千上万的人认识耶稣。

当今在教会中,有人乐意奉献钱财、才能与时间事奉神,因为认清自己的管家身分,明白万物都是从神而来,以感恩的心回应神对我们的赐福,就跟献上五饼二鱼的小孩一样。反之,当我们无法挪出钱财、才能及时间事奉神的时候,往往我们是忘了自己的管家身分,误以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对神缺少感恩的心,就跟贪财的少年财主一样(太十九16~24)。

3.群众

有些人发现耶稣能行神迹奇事,能医病赶鬼,跟随廷可获得很多物质的好处,而继续跟从耶稣。耶稣告诉他们:「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约六26、27)一旦有朝一日发现,跟从耶稣不再有属世物质的好处,很可能会失去信心与盼望而离开耶稣,即使门徒也不例外(约六66)。这可以让我们做一番省思:我们跟随耶稣的目的何在?我们祷告祈求多半是为了神国神义或自己物质上的需求?

如今,在教会中,有神迹奇事随着我们,印证神与我们同在,但是不可将信仰的基础建立在神迹上,而要建立在真理上,否则神迹不再按照我们所求的发生,则容易离开神。同样的,信徒有困难或不足要互相帮助,旁人能做的,是尽一己之力,给予「五饼二鱼」,鼓励他依靠神,求神能赏赐让他有余。若是养成依赖人救助的习惯,有一天不再获得救助,很容易因失望、不满而离开神。

四、结论

当今在教会的事工上,我们的能力有限,只有五饼二鱼。若能效法这位小孩,甘心乐意将自己些微的时间、金钱及才能献出,为主所用,相信经过神的拿着、祝福、擘开及递给,将会生成很大的功效,能经历十二个篮子丰盛有余的祝福,使众人因之获益,让神的名得着荣耀。

同样的,在教会中的传统崇拜仪式,很容易让人觉得平淡无奇,希望能仿效社会的流行文化,藉由花俏的外表包装,办得轰轰烈烈,吸引更多的人亲近神。事实上,使人饥渴心灵得到饱足的,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神的话语(摩八11)。当今台湾社会物质丰裕,但人们心中仍常觉饥渴,此时教会应更注重内在信仰的本质,虽然只有微不足道的五饼二鱼,是日常的普通食材,并未加料加酱,有神的祝福,还是能喂饱人心灵的虚空;若是舍本逐末,一味的跟随外界流行,加上美丽的外表包装,也只能吸引想要吃饼得饱足的群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