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帕戏君子,芳颦笑镜中

风起风平,疯来疯去,风过留痕
个人资料
fpxjz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吃鱼不吐鱼刺,不吃鱼倒吐鱼刺

(2010-05-13 10:39:45) 下一个


吃鱼不吐鱼刺,不吃鱼倒吐鱼刺--这可不是绕口令,这是事实。吃鱼的时候没把刺吐出来,等吃完了鱼,就没完没了的试图吐鱼刺吧。运气好了,在厕所里一阵咳嗽痰喘,要不就是猛灌陈醋,折腾折腾就出来了;运气不好,还得上医院。我吃了那么些鱼,还真为这鱼刺上过两次医院。

头一次,我才5,6 岁。那时候其实根本没什么地方卖鱼。家里常吃的都是桂香村做的煎鱼。一条俩母指大的小黄鱼,裹上好多面,过油一煎。买回家,本着尊老爱幼的传统,外婆吃鱼肉,我吃面皮,我妈吃小鱼头,我爸海边长大,据说根本不愿意吃这类不新鲜的鱼。当然,这种情况下,我扎不着刺。问题是,那时候大学里每年秋天放干湖水,由工人把里面的鱼都捞出来,给职工分了吃。记得那可是个大活动,连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长徒跋涉走上半个多小时来围观。到了那天,未名湖边和周围的小山上站满了人,跟过节似的。等鱼捞上来了,各员工分到一块鱼,我们家就分到快一整条大胖头鱼。晚上回家,外婆放上萝卜,做成鲜鱼汤,全家人都能吃上鱼肉,那叫高兴。就有那么年,我吃到一半,就让刺卡住了。忘了有多么痛苦,反正就记得给父母带到了医院急诊室。那时候连医院里的灯都是很昏暗的,大夫带上她特别的头灯,照着我喉咙老半天,最后把镊子伸进去,等它出来后,说:"好了,拿出来了。"我和父母都很兴奋地凑到灯下一看,一根黄黄长长的东西夹在镊子里。我们同时问大夫:"是这个吗?"她低头瞟了眼,十分肯定地说:"就是它。"我就这么回家了,从喉咙里夹出了个笤帚上的麦竿,至于喉咙如何,我也不记得了,反正大概也不碍事的,要不我也不能茁壮成长了这么些年。

这第二次进医院,就是这周一了。周日过了一天幸福并且繁忙无比的母亲节。晚上等我好不容易可以歇个脚时,才觉得好象有什么东西卡在嗓子里。一琢磨,大概是晚饭连吞带咽吃的炸小鱼刺卡在那里了。没办法,把我事后吐鱼刺的法宝都用了,还是没出来。于是,先生让我去吞面包,还强调不许嚼,并且大眼睛瞪着我,我嘴一偷偷蠕动,他就厉声说:"不许嚼,整个吞。"我只好翻着白眼连吞了两片面包,也没用。最后只好罢休,太饱了,吃不下了!等早上一醒,刺还在,只好赶在上班前去医院里看。大夫又是戴上小头灯,瞧了半天也没看见,最后告诉我要不回家等着自然解决,要不去耳鼻喉科,先麻醉扁桃腺,再伸进个小管管去喉咙里找刺。听着他的形容,我咽咽吐沫,上班去了。也许象大夫说的,哪天在我甜美的睡梦中,那个小刺自己就蹦出我的喉咙,不辞而别了。

其实不用吃鱼,我们就可以常常体会到鱼刺卡喉咙里的感觉,让人不吐不为快。这俩月,我有空就在这文学城的好几个论坛里扫帖。我这扫帖就是花十分钟时间在各论坛里转一圈,扫眼首页,不点进去读了。扫了俩月,我发现有些敏感词一出现,顿时众人感到鱼刺卡喉,于是乎一页一页的狂吐。而且时常是删了帖,帖了删,大有狂灌陈醋清喉的样子。更有趣的是,经常就是那几位在辩论,今儿说完了,删干净了,后天接着来,真真是一根刺卡在里面怎么吐也吐不干净。唯有俩例外。一是原创,那里都是大作家,虽然偶尔也出现鱼刺现象,但大部分时间我进去看时,都感到是在开作协大会,一地的沙发板凳,掌声加拿大顶的,害得我这类扫帖的人,都不好意思觉得应该跟着拍下巴掌。另一个是中坛。那里也有敏感词:PP。此词一出现,就是一地口水。不过,人家那不是让鱼刺卡着的,那是看到红烧肉流出来的哈喇子。一般分为两部曲:先是预告将PP,就象做肉时的肉香飘进来,众人就谗出来一地口水。然后是肉端上了桌后。可惜我总是去迟,没看见美女帅锅,就看见各位狂嚼后从嘴里流出的油和吃多上火后的一地鼻血,于是乎,我只能在脑子里想象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