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闪电

国家社会主义者 容克共产主义者 民族主义分子 愤青的俱乐部
正文

论网络民族主义 作者:吴天准

(2005-04-17 14:59:56) 下一个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反对日本谋求常任理事国的呼声高涨,全国各地自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全球华人大签名,仅仅在网上短短两个星期就征集了2200多万签名,4月9日、10日北京、广州、深圳等地还爆发数万人的反*日游*行示*威,充分显示中国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足以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动员。而这种民族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那就是和网络紧密结合,借助于网络进行广泛的传播和鼓动,"网络民族主义"由此得名。

民族主义的思潮由来已久,自从20世纪以来,几起几伏,目前正处于民族主义全面高涨的时期。网络民族主义的源头可追溯到1993年,被寄予厚望的申奥遭受失败和"银河号"事件激起中国百姓对西方世界的普遍不满,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以其高亢的民族主义论调赢得一片喝彩,沉寂已久的民族主义由此勃兴,把矛头对准了美日为主的西方列强。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更使得民族主义浪潮达到顶峰,人民网开通的"抗议北约暴行论坛"演变成"强国论坛",可以被视为网络民族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里程碑。从那时候起,民族主义席卷了互联网,凡是有论坛的地方,几乎都可看见"网络民族主义者"活跃的身影,成为广大网民宣泄不满和情绪最重要的途径。

从网络民族主义的人群构成来看,以年轻学生和工薪阶层的人员为主,他们具备经常上网的条件,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关心政治,尤其是热点时事政治,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热烈期盼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对中美、中日关系非常敏感。网络民族主义是较为松散的意识形态联盟,对内政诸方面有很大分歧,但对外立场相当一致,那就是:中国是个崛起中的大国,任何有损中国利益的经济、政治、外交关系都必须坚决反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凡是与美国、日本等的经济、外交摩擦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仅仅在2003年,就发生了"保钓"、"高铁"、"二战遗留毒气事件"、"珠海买春事件"等等大讨论,"抵*制*日*货"更成了"长期抗战"的口号,经久不衰,屈指算来已经不止八年了。

虽然网络民族主义者只占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但决不代表他们只表达少数人的意见。由于网络的日益普及,网民的社会阶层也日益多样化。由于绝大多数网民是社会的普通公民,他们的观点都是思想舆论和社会风俗所哺育的公共意见,代表了当前社会普遍的看法。比较一下现实生活和网络中的意见观点,不难发现两者并没什么差别,而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的意见更真实。这就是说,网络民族主义正是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缩影,只是由于网络的特性,使得这种理念的诉求更集中也更强烈。

网络民族主义大行其道、所向披靡之时,也招来了许多骂名,常常被痛斥为"狂热"的愤青、"盲目排外"的"义和团","狭隘的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甚至被指为"爱国贼",而这些反对声音往往淹没在民族主义浪潮的汪洋大海中。任何激烈的反对声只会招来更激烈的"汉奸"、"走狗"、"卖国贼"等上纲上线的帽子,以至于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学者发言都十分谨慎,唯恐引火烧身。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常常被混为一谈,以至于不认同民族主义的人常常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但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甘阳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英国政治学家米讷格(Kenneth Minogue)在其《民族主义》(1967)中的观点。米讷格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爱国主义是热爱本国的现实状况(loving one is country as it is),因此主要表现为抵抗外来侵略以捍卫现实存在的祖国;反之,民族主义则是致力于实现祖国尚未达到的理想目标(ideal of one is country that is yet to be realized)。据此,网络民族主义是货真价实的民族主义,它不一定认同本国的现实状况,在很多情况下还往往表示出不满,但它致力于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网络民主主义凸现了中国本土色彩,在国外很少见。与克什米尔、中东、巴尔干半岛的民族主义不同,中国的民族主义没有宗教色彩,也没有因价值观和血缘方面的差异来树敌,其敌人(至少是想象中的敌人)是非常现实的,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损害中国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事件,这种情况下,民族主义情绪才会高涨。历经二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教化,尤其是讲究君子之道的儒家思想的浸濡,中国人普遍崇尚和平,谦恭礼让,有着很强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一向以"世界中心"的文明人自居。悠久的文明传承决定中国的民族主义是温和而理性的,而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民族主义就成为坚韧不拔的中流砥柱。网络民族主义从总体上看,也是温和理智的,多数网民都是独立、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煽动闹事,不上纲上线,在网上网下能把政治、经济和民族主义理念区分开来,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煽动仇恨和种族歧视的人仅仅是少数。虽然"抵*制*日*货"口号喊得震天响,可中日两国的贸易持续增长,即便是现实生活中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签名等一样是激情澎湃但井然有序,足以见证民族主义的成熟和理性。

网络民族主义反对媚外,但不排外。全球化的浪潮铺天盖地而来,带来资本的全球扩张,强势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随着四处渗透,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主义凸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连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都警惕美国的文化入侵,更遑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直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了。在中国,对外开放已经深入人心,主张排外的人少得可怜,倒是全盘西化、崇洋媚外一度甚嚣尘上,"哈美"、"哈日"、"哈韩"等层出不穷,卑躬屈膝讨好外国的数不胜数,可就是没听说过任何"新义和团"活动的消息。根据只言片语把网络民族主义污蔑为"义和团"不是无知便是别有用心。

自由主义者往往倡导"世界主义",主张中国融入世界(实际上是西方主导的世界),遵守国际资本游戏规则,攻击民族主义目光短浅,实际上损害中国利益,还常常认定民族主义是共产党有意扶植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世界主义"的构想是十分美妙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预言了全球化的到来,一再提倡"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强调"国际主义"精神,在《共产党宣言》里宣称,"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没有的东西","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世界主义"看似"国际主义",表现出博大的胸襟,实际上,却是一种狡猾的宣传口号。如今,工人是有祖国的,倒是资本家没有祖国,有奶便是娘,哪里有利润,哪里没有风险,就是资本家的祖国。全球化也只是片面、单向的全球化,只有发达国家"化"了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人会说,即便是单向全球化又如何?西方的好东西,诸如麦当劳,星巴克,沃尔玛,民主、宪政,不全球化我们用得上吗?说得露骨一些,受外资"剥削"那是"双赢",许多国家排着队想被剥削,人家资本家理都不理呢!
这让我想起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签订的合同,魔鬼帮助浮士德完成他的几个心愿,作为条件,要求浮士德把灵魂卖给它。双方是互相利用、互相依存的关系。在中国加入WTO,从此必须遵守国际资本游戏规则的背景下,利用外资、引狼入室都是为了发展壮大,而国际资本看重的是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双方各取所需,互相利用,于我有利的,尽可取之;于我不利的,大可拒之门外。把这种关系美化成"胸襟广阔"、"友好"、"真诚"的世界主义,纯属自欺欺人。有主流经济学家为了某些目的,居然还编出一套理论,宣称麦当劳是中国的民族企业。这些话要是传到麦当劳老总耳朵里,还不笑掉老美那可爱的大牙?有些人太过急于讨好外资,结果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值得后来者引以为鉴。到底谁是谁扶植的工具,谁收了谁的美元或人民币,大家心中有数。

把狂热的口号、言论等同于民族主义,把现状无限延伸,得出极权主义、民粹主义甚至纳粹主义的高论可以休矣,不需要有人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指手画脚,杞人忧天,因为历史比我们有限的见识走得更远。中国的民族主义至少有2200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是传承中华文明,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敌侵略的中流砥柱。"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民族主义在新的时代总能获得它的新生,总是能赢得最广大的民心。网络民族主义,就是龙的传人。古老的巨龙在虚拟世界中醒来,擦亮了它的眼睛。如果你听见了它的怒吼,那是小小的现实世界容不下巨龙的翻身,终有一天要破壁而去,绝云气,负青天,吟啸风雷,遨游于九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