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Love Is But A Dream

(2009-12-11 21:16:54) 下一个

Love Is But A Dream







愚公学儿歌


Brush, brush, brush your screen
Finally comes the one in dream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Love is but a dream








愚公学Haiku


Tirelessly refresh the screen
Finally comes my beauty queen
Merrily I go daydreaming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Mosical 回复 悄悄话 Haiku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aiku (俳句, haikai verse?) listen (help·info), plural haiku, is a form of Japanese poetry, consisting of 17 moras (or on), in three metrical phrases of 5, 7, and 5 moras respectively.[1] Haiku typically contain a kigo, or seasonal reference, and a kireji or verbal caesura. In Japanese, haiku are traditionally printed in a single vertical line, while haiku in English usually appear in three lines, to parallel the three metrical phrases of Japanese haiku.[2] Previously called hokku, haiku was given its current name by the Japanese writer Masaoka Shiki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Mosical 回复 悄悄话 俳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俳句,日本古典短詩,由17字音組成。原稱俳諧(也寫為誹諧)。俳諧一語來源於中國,大致與滑稽同義。它在日本,最初出現於《古今和歌集》(收有「俳諧歌」58首),至江戶時代(1600~1867)則有從「俳諧連歌」產生的俳句、連句、俳文等。

格式
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詩歌。俳句的創作必須遵循兩個基本規則:

1.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當然了,這是以日文為標準的。
2.俳句中必定要有一個季語。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節用語。在季語中除「夏季的驟雨」、「雪」等表現氣候的用語外,還有像「櫻花」、「蟬」等動物、植物名稱。另外,如「壓歲錢」、「陽春麵」這樣的風俗習慣也多有應用。這些「季語」通常帶著現代日本人民對於幼小時代或故鄉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

著名人物
日本著名俳人室町時代(1392~1573) 後期有宗鑒、荒木田守武,二人是俳諧連歌作者;江戶時代有松永貞德,他提倡俳諧的娛樂性和教養性,號稱「貞門」,可謂傾向於古典的一派。當時俳諧尚處於進入俳諧連歌的階段。另一方面又有西山宗因,主張俳諧的滑稽性,強調創作上的自由奔放,稱為「談林」派。具有這一派特色的還有著名俳句家井原西鶴。一般被稱 為俳聖的松尾芭蕉,把松永貞德的古典式技巧和西山宗因的自由奔放的散文風格熔鑄一爐,並加以發展,摒棄滑稽、娛樂等文字遊戲成分,使俳諧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庶民生活詩。

17世紀日本俳諧曾一度中落,至18世紀下半葉,與謝蕪村號召「回到芭蕉去」,再度呈現繁榮景象。江戶時代脅句(配句)以下各句逐漸失去生色,但小林一茶在發句(起句)的創作上表現了突出成就。正岡子規作為明治(1868~1912)的俳諧復興者,明確提出連句(即俳諧連歌)非屬於文學的主張,提倡以連句的發句(起句)為「俳句」文學,依然保存了發句的格律,使它發展成為日本民族最短的詩歌。此後,俳諧連歌逐步衰落,現代雖有少數人加以提倡,依然未見復興。後來曾有人主張廢除「季題」(稱為「無季俳句」),否定定型(稱為「自由律俳句」),但未成為主導力量。

對其他語言文學影響與流傳
俳句流傳到其他國家,對不少國家的文學都有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俳句就已經流傳至西方,不少西方國家都有仿照俳句形式以本國語言寫成的文學,俳句於五四時期左右傳至中國。

英俳和美俳
主條目:英俳
英俳是仿照俳句形式以英語寫成的詩,美俳則專指以美式英語寫作的作品。初期西方學者並不重視俳句的價值。第一個提倡英俳的人是野口米次郎,他在1904年2月的《Reader》雜誌以英語發表題為《A Proposal to American Poets》的文章,並以熱烈呼籲作結:「祈求你們嘗試寫日本俳句,我的美國詩人們!」 [1]而第一個以英語寫作近似俳句形式詩文的人是美國作家Paul Reps。差不多同一時期,詩人Sadakichi Hartmann出版原創的英俳以及其他日本韻文形式的英語和法語作品。

法俳
主條目:法俳
俳句於1906年左右由Paul-Louis Couchoud引入法國。到了1910年代,俳句對意象派有深遠影響,但人們對俳句的歷史和形式所知甚少。其中一個了解俳句的西方文學批評家是羅蘭·巴特。他在1970年所寫的《Empire of Signs》指出俳句就是一個小孩指著某樣事物然後說:「this is how it 」

猶太俳
主條目:猶太俳
en:Jewish haiku

猶太俳是對於古日本俳句的模仿,綜合了猶太語的格式和習慣和語法。

希伯萊俳
en:Kimo (poetry) 由以色列人所創,以希伯萊文寫成。

漢俳
主條目:漢俳
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創作的韻文,初期多為翻譯日本俳句,後來再出現仿作,1980年代由趙樸初定型。由於中文為單音節語言,改俳句的十七音為十七字,分自由體和格律體兩種。自由體即無任何平仄和押韻規定,格律體則規定平仄和押韻,這是因為漢語的發音較日語複雜,為了顧及音樂性而要規定格律。一般而言,自由體可用白話文寫作,近似新詩,格律體則用文言寫作,近似詞。無論是自由體還是格律體,都要像俳句一樣有季題。



Mosical 回复 悄悄话 嘿嘿,是好玩。刷屏比划船可省力多了 :-)
老乡不是太土而是太西洋化了。
Haiku据維基即是俳句,日本古典短詩,由17字音組成。
据说有很严的规定,我只是闹着玩的,拼凑了三行,其它的规则就没管那么多了。
breeze~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这个好玩:))

老乡返老还童,划船改刷屏了:))第二首的"Haiku"是什么意思,俺比较老土的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