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少爷兵”传说! (图)

(2009-03-23 13:08:16) 下一个



“少爷兵”传说!Z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泽西,是个英吉利海峡中最大的小岛,二战的时候被德军占领--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二战德军没占领过英国本土领土,占领过,就是泽西岛。

新泽西是个美国非常繁华的州,平均每平方英里就有约1千人。要知道,在美国许多中西部州, 每平方英里还不到10个人哪!

人口多,除了老州的历史悠久外,说明新泽西州的地理环境也很不错。在200多年前,就被沿海旧殖民地的人叫花园地。这个州的北面挨着纽约,再远点就是波士顿, 南边是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费城跟巴尔的摩现在是不怎么被非美国人所熟知,可在100年前的大工业时代,巴尔的摩在全世界工业体系内都是相当有地位的城市!

说了这么多新泽西州的地理环境,要是你是个军迷,就应该已经知道,在军事战略上,象这么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地理环境优越的地方意味着什么。没错,就是所谓四战之地,也是所谓兵家必争之地。

上面那枚硬币,便是新泽西州发现的,纪念1776年圣诞节之夜,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士兵穿越特拉华河,来到本州的事件。那次渡河之后不久,1777年1月,在普林斯顿战役中大陆军击败了英军,虽然是一场规模不大的战役,但是它挽救了大陆军,以及它所隶属的那个民意权力机构:大陆会议。

图案上的1787,是指1787年新泽西州作为第三个州,加入USA联邦的时间,但图案是纪念华盛顿率领人马,渡过特拉华河,来到本州搞革命的事情。

真的叫革命。

那场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一直到今天,它和其后几年法国暴发的大革命,展示了对革命不同的诠释:北美的这场革命,其实是在说,革命是人群用暴力取得相互妥协目的的一种途径,而法国的那场,则是人群分裂后一些人将另外一些人彻底消灭的过程。

这两种对革命不同的理解,在同一个时代诞生,并贯彻了此后人类历史上好长的一段。但遗憾的是,在很多地方,那里的人群只懂得后一种革命的意思,不大明白前一种。

在某些国家,美国大兵一直被宣传媒体叫做“少爷兵”,这些国家的民众从小也会接受很多关于美国大兵如何骄奢淫逸的“趣闻”。

哦,你别想歪了,我说的某些国家,是指二战前的德意志、意大利、还有日本。

所以,在这个帖子内,我将试图从一个更宽广的视线角度,讲一讲我所知道的美国大兵的由来、传统、和一些不那么骄奢淫逸的“趣闻”。

仅仅从战争规模的角度而言,发生在1775年到1783年之间的那场北美独立战争是很小的:双方每次投入的兵力都只不过以营为单位进行计算,即便是规模最大的约克镇战役,也不过是9000名美国人、7800名法国人包围了7000多英国人。

但是,仅仅就军事历史的角度而言,这场战争还是表现出一些开创性的内容:

1、北美独立战争要比法国革命更早视线了一个武装国家的理想,国家主义开始在西方军队传统的纪律重视程度上施加影响。自此以后,普通士兵也开始表现出以前只属于军官的战斗热忱,而这种忠诚感极大的影响了战术、后勤和战略。

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军事传统的下的军队,在大规模战争中使用征召或雇佣兵员时,很少采用散兵方式,在战术上也很少采用伏击、游击等灵活战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军官们无法信任自己的士兵,在非队列方式部署时,士兵很可能会因为恐惧而躲起来,甚至偷偷的从位置上溜走。

但是从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开始,用本民族的军队来保卫本民族的政府就成了普及开的模式,而忠诚感也超越了个人荣誉的时代,开始具备向每一个普通士兵灌输的理由。

但这从来都是双刃剑,这种忠诚感,也是导致从那时候开始,战场上死伤数量急剧上升,战况惨烈度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当士兵们感觉所忠诚的目标其实不合理时,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也会迅速的下降乃至崩溃。这都是以前很少发生的。

2、北美独立战阵中,大陆军的关键战役虽然都以当时非常地道的欧洲模式进行,但是,游骑兵“RANGER”和狙击手“SHARP-SHOOTER开始成编制配属,并被有意识的编入到战术模式里去,确实是从这一战争开始的。

北美殖民地的狩猎爱好者跟职业猎人们,恬着脸,以一种无知般的淳朴,在当时还充满了礼仪的战场上躲在树木或岩石后专门猎杀对方的军官。这极大的冲击了英国美军官们的观念,并使得他们对自己这些反叛的亲戚们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抱以深深的蔑视。

远道而来的英国军官们无法理解:在他们这些北美出生长大,从事自由贸易活动跟拓荒的远亲们看来,如果打死几个英国军官就可以尽快解决战斗,那就跟打死几个印第安人头目就可以挽救一个殖民点一样,都是非常顺利成章的事情。

都在杀人了,还要讲究什么礼仪?

3、如果说在北美独立战争的北方战场,乔治·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主力是以运动战和阵地战的方式为主进行战争,那么在南方战场,一些土生土长的北美家伙给英国陆军的则是地道的游击战。记住这3个名字:纳塔内尔·格林,丹尼尔·摩根,安德鲁·皮肯--他们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非常成功!在他们的率领下,卡罗莱纳民团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打跑了英国正规军,并且为约克镇战役创造了契机。

他们,特别是纳塔内尔·格林,是火器时代开始后,最早大规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正规军与游击队相结合的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卡罗来纳的胜利预示了20世纪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术。

生活在有些国家,习惯皇朝统治的人们恐怕很难理解1774年到1775年,发生在北美洲东海岸,大西洋的西边,阿巴拉契亚山山脉和海岸线之间的那些事情。

那两年,没有天下大旱,也没有发大水,这片土地上民很聊生。

那两年,大伙做大英帝国的子民,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刚刚在七年战争中击败了号称陆军第一的法国,一个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即将来临。

科学、技术,甚至文学艺术,大英帝国都是蛮厉害的。

社会制度,也是蛮先进,或者说诸多项是最先进的。

从什么角度看,都没有革命的理由。

虽然在革命者后代们编纂的书上,总说那时候英国当局试图对殖民地加重负担,加强控制,这种强求、反抗、压迫的过程最终导致了1775年4月爆发的战争。

可这话还真不能全信!其实,从顾全大局的角度来看,当时北美殖民地的英国人小日子过得很不错!而且平均水平高过英国本土!你们收入高,那也是沾了大英帝国的福气,也多亏了皇家海军和英国陆军保卫了你们的幸福生活,现在国家财政出现了点困难,你们稍微的负担多一点,多做一些贡献,难道不应该吗?

可他们还是独立了~

这帮人,太不顾大局了……

独立战争时期印第安部落是不是都是站在英国这边?

是这样的,我把自己所知的概括一下:

1、印第安人在北美殖民地一带原先的分布就不多,原先他们主要是分布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在北美殖民地一带生活的原住民,他们原先的生活状态和生产力水准,要远远低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还处于部落状态,而中美洲和南美洲,我们大伙都知道当西班牙人入侵时,那边的印第安人都已经发展到原始国家的组织形式了。北美的印第安人,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发展水平最高的应该是佛罗里达半岛上的,而那也是因为受到中美洲和墨西哥高原印第安人帝国的影响。

2、西班牙人的入侵极大的改变了印第安人的分布,一些原先生活在中美洲靠北一些,本来依附在中美洲帝国的印第安人部落开始向北迁徙,以躲避战乱和疾病。这些北上的印第安部落,后来在跟荷兰人、英国人的战争和贸易中,逐渐掌握了铁器与火药的制作,并且掌握了马匹的奥秘。17世纪60年代的时候,马萨诸塞的印第安人已能够生产弹药,修造工具来修理滑膛枪。

3、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采取的是高压统治和残酷镇压,而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这些后来者为了争夺利益,采取的是利用、收买和镇压结合的方式。而这种过程中,北美的印第安部落迅速掌握了战争的能力,1675年到1676年,在不到2个整年的时间内,英国军队与印第安人作战的军队伤亡高达3000人!到这个时候,印第安人已经是不可忽略、不可轻侮的一支武装力量了。

4、但北美印第安人有自己的问题:首先是缺乏组织上的统一能力,大部分时候都是依靠松散的部落联盟与欧洲殖民者作战;其次,人口太过稀少,虽然掌握了比南美印第安人要先进的欧洲军火、铁器、马匹技术,但因为生产方式的缘故,人口量一直不高;再者说,那时候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才到部落阶段,他们认可的人群关系是部落、族群,而还没有所谓民族、国家的概念,因此也无法凝聚成一个我们理解上的人群社会,从事人群间活动或竞争。

5、对于北美印第安人,与他们矛盾最深的并持久敌对的,就是殖民者,原因很简单: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才有土地使用的纠纷,对于远在欧洲的大英帝国或者波旁王朝,只要能控制住某块土地和那上面的人群就是了,至于那些人的肤色和信仰,好像关系不是很大。而对于聪明的印第安头人们来说,以远方的“朋友们”来制约近处的那些可恶的殖民者,从原始政治的逻辑上来说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在七年战争期间,英国人和法国人都争取并拉拢印第安人部落参战,两边都有印第安同盟军,并且从一些记述中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印第安人武装和隶属英军的北美殖民者关系就很不怎么样。

6、独立战争的一个理由,就是英国政府不让殖民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山脉。据说,这是英国在履行对印第安人的承诺,也是法国人认输时的一个条件。但对于渴望发财,渴望过上好日子的殖民者而言,这都是臭狗屎!他们认为,他们在七年战争中的作用被英国政府抹杀了,他们没有获得自己应该得到那份。至于那些印第安人武装,北美殖民者们认为自己有办法对付他们,只要英国政府不拉后腿!

7、以上,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而不是有人开玩笑所说的所谓威士忌酒和来复枪的收买,印第安的大部分部落在独立战争中,站到了英国人那一边。


顺便提及一下另外一个个人感受:在后来的19世纪早期,或者说整个上半叶,在对待黑人和印第安人方面,英国人做得要比美国人文明得多!

在华盛顿度过特阿华河前 大陆军几乎是连战连败

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几乎成为一个美妙的泡沫

华盛顿将军已经损失了他的90%的军队

在剩下的2万名垂头丧气的革命军士兵里,许多人打算在这个圣诞节后退役回家

华盛顿几乎是在绝望的境地里率领最后的有生力量2400人的革命军渡过特阿华河去进攻数千训练有素的德国黑森雇佣军

这可以算是还没有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在襁褓里最后的一次抗争

人类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

那些“不顾全大局”,并且“为一己之利就罔顾民族、国家大义”的北美殖民者们发起战争时,他们所仰仗的战争能力主要来自:

1、英国军事传统,特别是马尔伯罗公爵约翰·邱吉尔生前对英国陆军军事战术跟指挥技巧的卓越贡献。长期作为英国陆军的成员从事七年战争,接受英国军事传统培训,这是以乔治·华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北美殖民者军官的主要军事能力来源。单就军事技术而言,那时候的英国陆军还是属于第一流的陆军,马尔伯罗公爵留下的光荣传统,还有英国工业革命在物质上的保障,使得这支军队都处于上升期。其最辉煌的时刻,是在后来对拿破仑的决战中一展雄风。如果不是议会几次驳回了豪将军关于大规模增兵北美的请求,也许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就没那么顺利了。可问题是,要是听了豪将军的,欧洲那边又让英国人拿什么去对付一心想报七年战争和之仇的路易十六?


2、北美殖民者在殖民过程中,与印第安人,但主要是与其他殖民者长期战争所领悟的军事知识。这句话的明证之一就是著名的华尔街:那条笔直的街道以前是道笔直的城墙。荷兰人建立那道墙时,火器已经普及了,有关大炮要塞的知识早就在欧洲军事领域烂大街了,可那道墙还是那么笔直和线条简单,明显不是防御欧洲式军队的。但是,跟荷兰人同期在新阿姆斯特丹在港口所建立的那些林立的、巨大的炮台比,那道后来成为金融中心的墙,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很显然,更大的威胁还是来自海上,并且配备着相同的大炮--所以,那和印第安人独木舟的关系一定不大。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殖民者,就算是他们的移民父辈可能对战争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已经开始变得对军事活动至少是不陌生了。

3、书籍和大学的作用。因为北美殖民者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后来他们要比欧洲人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书籍和教育在殖民者当中的发展速度是超过欧洲同期的。就在1776年年底华盛顿率军过河,并在1777年年初打了两场小胜仗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殖民者们在1746年创立的大学,当时那学校叫新泽西大学,是众多在北美由殖民者们建立的大学之一,后来那大学改名叫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政治领域的学术研究,据我所认为,要是没有这所大学,这门学问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呢!类似的这些大学,给家境殷实的北美殖民地男人们给了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学会了利用人类已有的知识研究并思考各种问题,并且因为他们都是些商人、农场主的后代和继承人,他们不大会老欧洲同期的大学生那样喜欢沉浸在某种对文化的醉心,或对形而上问题的思考当中,这些北美殖民地出生长大,从小在牧场或农庄里骑马打猎,并且从小就学会做生意的大学生们,他们更注意那些被认为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学识,包括如何用暴力手段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利。

至少,那些北美殖民者创立的大学里,很少讲忠君报国什么的,虽然乔治·华盛顿本人在七年战争结束时,还坚持认为英国国王是全世界最好的国王。

但是,远在英国的精英们看不起那些北美殖民地出生长大的远亲。与祖国本土相比,殖民地的等级化严重不足,人际交往之间也缺乏“规矩”和“礼仪”,最可笑的是,那些殖民者的后代竟然托人带信来,说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商量着办,要是想收他们的税,就得他们投票决定。这都太可笑了!

身为一名大英帝国臣民,我们正在伟大的皇室和议会领导下,从事前所未有的社会制度探索,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此时,正是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奔向世界第一帝国的时候,那将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最辉煌的时刻,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一员,你们竟然不思为祖国多做贡献,而是计较个人的得失,为了些暂时的,前进中产生的问题,就公然对抗国王和政府!

太不识抬举,太不顾大局,太不是东西啦!

当时,在七年战争之前,大英帝国的精英们是这样来解决帝国扩张过程中和法国西班牙为主的的军事对抗问题的:

欧洲部分:维持大陆国家之间的均衡,避免一家独大,特别是遏制法国。法国的波旁王朝要追述起来,足足有800多年的渊源了(超过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并且从法王路易十四开始,法兰西的陆军就成为欧洲陆战之霸主(记住拿破仑是站在整个法兰西陆军发展基础上才得以发挥他的军事天份的,你让他投胎到同期的意大利去试试),并且因为巨大的利益渊源,英法两国在18世纪中的战火断续的进行,几乎是另外一个百年战争。所以,英国在欧洲就是以海控陆、维持均衡,实在不行的时候,如路易十四武力扩张到德意志的时候,就得派约翰·邱吉尔这种超级打手出马,带兵和其硬撼!

顺便说一句,这个约翰·邱吉尔不用猜,他就是温斯顿·邱吉尔的直系祖上,邱吉尔家族的贵族荣誉,一是光荣革命的时候那个带兵投奔威廉三世的约翰·邱吉尔,二就是这位跟其祖上同名,18世纪成就英国陆军威名,号称平生带兵作战几十场,从未败北,名列火器时代常胜不败指挥官榜首的马尔伯罗公爵约翰·邱吉尔。

印度部分:发展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力量,努力以印度本土士兵为炮灰,大力发展本土化的印度土兵部队。以政治手段和海上控制力量为后盾,以印度土兵军队为打手,驱逐法国势力,争取独霸印度。这部分的利益收成,当时是超过北美殖民地的。因为在这里,可以用最野蛮最无耻的方式直接掠夺。后来在滑铁卢带领英军和联军击败拿破仑的名将威灵顿公爵,他就是靠在印度带领土兵打仗而起家的。东印度公司是这个政策的最大收益人,这甚至从1840年的时候,东印度公司能够凭借其在印度的武装力量击败清政府可以看出。

北美部分:发展殖民地本土武装,利用印第安人,对西班牙和法兰西的力量进行逐步蚕食和挤压,同时,海军,以及大量的私掠船不断的给西班牙和法兰西海上贸易放血,让他们花费更高的成本去维系殖民地。

英国本土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军事投资重点放在海军建设上就可以了。

如此,按照那些大英帝国精英们的计算,长此以往此消彼长,法兰西和西班牙就会因为要同时维持庞大的海军跟陆军,而在财政上的经受持续巨大的压力,并最终在这场漫长的争霸之路上败北。

精英们计算得很不错,七年战争,作为一场英法北美争霸总爆发战争,其结果证明了英国国家战略的正确。但是,北美殖民地竟然因此而走上独立的道路,这肯定是出乎大英帝国精英们当初的预想的。

6场主要的战争,就是:

1、独立战争

2、1812年战争

3、南北战争

4、印第安战争

5、美墨战争

6、美西战争

邦克山战役
邦克山战役(Battle of Bunker Hill),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中最初的流血战斗。1000多名英国士兵和约400名美国爱国者伤亡。

战斗发生在1775年6月。数千名移民包围了在马萨诸塞波士顿的英国军队。英国托玛斯·盖茨中将计划加强防卫在波士顿南的多切斯特制高点。美国的爱国者们决定越过波士顿以北的查尔斯河,占领在查尔斯顿半岛的邦克山。6月16日夜,爱国部队加强防围紧靠波士顿的布雷德山。后备部队占据邦克山。

次日清晨,英军威廉·豪少将率2,500军队开始渡过查尔斯河。美国军队在威廉·普雷斯科特上校的指挥下,随后赶到布雷德山山顶的防围线相持。英军发动两次进攻,均被爱国部队的火力击退。英军遂发动第三次攻击,美国人的弹药用完且得不到增援部队对邦克山的支持。美国人因而撤出查尔斯顿半岛。

===

以上是某网站对邦克山战役的解释词条。大体没错,但不知道大伙发现没有:这词条里也说了,仗是在布里德斯山打的,但整个战役却一直被叫做邦克山战役。

美军为了纪念他们的前辈,那些第一次拿起自己的武器跟政府军正面对战的庄稼汉们,用邦克山命名了一艘军舰。但没有那艘军舰叫布里德斯山。

这是个历史事实向约定成俗低头的著名例子。^_^

莱克星顿和康科德的战斗后不久,一支由1.5万殖民者组成军队,包围了由7000英国军队驻守的波士顿。

这是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武装力量。

这么多拿枪的人,找谁来带领呢?大陆会议选中乔治·华盛顿来指挥。历史证明,大陆会议虽然在整个战争期间犯了无数低级错误,但在大陆军的司令官人选上,他们选对了人。

这个对,不是说军事才华,而是指乔治·华盛顿有伟大的判断力和政治品德的人。

一帮庄稼汉,连军装也没有,都穿着各自理解的军装:包括猎装、礼服、下地干活的衣裳、以前英军服役的军装,甚至还有记录说有人穿着法国军装等等,聚集在波士顿城下。他们的武器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有滑膛枪、少部分人有来复枪,还有人拿着当时已经不多见的火绳枪,以及一些由各个炮台和商船上拆下来的火炮。新英格兰的粮食产量当时就盛名赫赫,这么多人的面包还是足够的。事实上,后来有人记载,说那是大陆军伙食最好的一段日子:革命初兴,群众比较爱凑热闹,大伙总觉得国王跟下院很快会妥协的,所以那时候支持围攻波士顿的人多,比后来还多,好多后来看到真要决裂了,舍不得英国人身份,跑过圣劳伦斯河,躲到加拿大的人,当时还都是支持大陆会议闹一闹的。

闹一闹也好,没准国王和下院明白过来,大伙各让一步,还能继续在一起过日子呢!这真是当时许多殖民者的想法,就连大陆会议的代表里,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少。

这么一支乱哄哄的队伍就围住了波士顿,这一围,就围了大半年!

与其说这是一场围攻战,不如说这是大路会议竭尽全力组织的一次武装示威。

事实上呢,当时在波士顿的英国军队里,也有不少是士兵和下级军官其实就是北美殖民地土生土长的。当时,大伙觉得这场战争就是场英国人之间的内战--这事他们祖上们在英国的时候,好像也搞过好几次了,所以仗打得满文明,波士顿围攻战期间,没有出现粮食不够吃而吃人肉,还有民众被堵在两军阵地之间活活饿死的情形。

围攻战,在17到18世纪的欧洲王朝战争中,是最主要的作战方式。

欧洲式军队进行围攻战的时候,一般觉得围攻兵力只要跟被围攻方相仿,就可以进行了:只要周围的总体的战略势态允许。掘壕沟、修炮台、断交通、拿炮轰……这些套路其实都满简单的,主要是考围攻方的组织能力和物质供应能力。

1万5千名北美武装汉子围攻波士顿围了大半年,物质供应也很不错,英军也没什么援军,可最后的结果是这7000多英军撤走了。在1775至1776年的冬天,一些爱国者夺取魁北克的企图失败了,英国在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的集结排除了加拿大加入美国的可能。美国得以夺取英国在Ticonderoga的堡垒和纽约,并且穿过西马萨诸塞州的荒野输送火炮到波士顿的边界。由于在多尔切斯特等高的地方出现的军队和火炮高于波士顿,英国军队与1776年3月17日撤出了波士顿。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仍旧在费城召开。会议发布了著名的文件《独立宣言》,宣布美利间合众国独立,文件的主要作者是托马斯·杰弗逊。由于马萨诸塞州民兵和英国正规军特遣队4份发生的武装冲突,第二次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召开,有13个殖民地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上立即组成了联邦政府,并指导各殖民地编写自己的州立宪法。1775年6月,一个在法印战争中表现杰出的维吉尼亚人--乔治·华盛顿被指定为新组建的大陆军司令,联合民兵围攻英国控制的波士顿。每一个州都有少部分人宣称自己忠于国王。这些国王的拥护者被严密监控起来。规定是公民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任何对于国王的资金上的支持和声明支持国王都是不被容忍的。有很少的国王支持者被处决,但是数千人都被迫逃往英国控制的领土去了。

莱克星顿和康科德的战斗后不久,一支由1.5万殖民者组成军队,包围了由7000英国军队驻守的波士顿。

这是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武装力量。

这么多拿枪的人,找谁来带领呢?大陆会议选中乔治·华盛顿来指挥。历史证明,大陆会议虽然在整个战争期间犯了无数低级错误,但在大陆军的司令官人选上,他们选对了人。

这个对,不是说军事才华,而是指乔治·华盛顿有伟大的判断力和政治品德的人。

一帮庄稼汉,连军装也没有,都穿着各自理解的军装:包括猎装、礼服、下地干活的衣裳、以前英军服役的军装,甚至还有记录说有人穿着法国军装等等,聚集在波士顿城下。他们的武器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有滑膛枪、少部分人有来复枪,还有人拿着当时已经不多见的火绳枪,以及一些由各个炮台和商船上拆下来的火炮。新英格兰的粮食产量当时就盛名赫赫,这么多人的面包还是足够的。事实上,后来有人记载,说那是大陆军伙食最好的一段日子:革命初兴,群众比较爱凑热闹,大伙总觉得国王跟下院很快会妥协的,所以那时候支持围攻波士顿的人多,比后来还多,好多后来看到真要决裂了,舍不得英国人身份,跑过圣劳伦斯河,躲到加拿大的人,当时还都是支持大陆会议闹一闹的。

闹一闹也好,没准国王和下院明白过来,大伙各让一步,还能继续在一起过日子呢!这真是当时许多殖民者的想法,就连大陆会议的代表里,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少。

这么一支乱哄哄的队伍就围住了波士顿,这一围,就围了大半年!

与其说这是一场围攻战,不如说这是大路会议竭尽全力组织的一次武装示威。

革命的背景:
----------
(17世纪中期, 美洲殖民地和大不列颠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冲突上升的结果, 1775年4月19日在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美国革命爆发。在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殖民地居民果敢地宣布他们脱离英国人的统治而独立。1783年, 他们打败了英国人并建立了他们所争取的独立。

A. 革命的背景

七年战争。憖拡大不列颠和法国为控制北美东部的斗争贯穿整个殖民地时期。他们的移居者们向内地迁移, 两国要求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广泛领土拥有主权。这一斗争导致了七年战争在1754年的爆发。英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1754年系1756年之误——译者注), 从而他们控制了自大西洋到密西西比河的整个北美地区。这场战争触发了英国人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并终于导致了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英国政策的变化。七年战争对英国人产生了许多问题。战争以后, 英国人寻求她强化控制由她扩大了的美洲领土的方法。乔治三世在1760年继任大不列颠国王, 他指示英国国会确立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

乔治国王和国会以为要求殖民地居民遵守贸易管制和交付他们为维护英帝国所需费用的时机已经来到。1764年, 国会通过了食糖法令。这一法令规定有效地收集输入殖民地的糖浆的税收。1765年的印花税法把传统的英国征收报纸、法律文件、及其它印刷品税收扩大到殖民地。(参见印花税法)

殖民地的反应。憖拡殖民地居民激烈地反对英国的新政策。这些殖民地居民并没有在国会的代表。因此, 他们争辩说, 英国无权对他们征税。这些殖民地居民在口号中表达了他们的信念:“无代表要纳税便是暴政”。

为抗议反对这些新的立法, 殖民地居民组织起来广泛地抵制英国货。这一殖民地抵制和反抗惊动了英国的领导者们。1766年, 国会取消了令人不快的印花税法。

冲突再起。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紧张关系一度缓和。1767年国会通过了汤森税法, 该法对铅制品、颜料、纸张和茶叶输入殖民地征税。这些法律和其它的法律再度引起殖民地人民的不满。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紧张气氛增长。英国人作出反应派遣军队进入波士顿和纽约市。

英国军队在城里街区的表现引起了殖民地的愤怒。1770年3月5日, 波士顿市民嘲弄一队英国军队。这队军队向市民开火, 杀死三人另外有八人受伤, 后来其中两人死亡。这一政治性事件,称作波士顿惨案, 它使美国人感到震惊并英国人失去了耐心。参见波士顿惨案。

1770年, 国会取消了汤森税法规定的所有税法, 只保留一项例外——茶叶税。狂怒的美国人发誓不用英国茶叶殖民地商人拒绝出售茶叶。1773年12月16日, 一群美国殖
民地居民发起组织波士顿茶会具有戏剧性地反对英国人。他们打扮成印第安人, 登上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并把他们装载的茶叶货物倒入了波士顿海港。参见波士顿茶会条目。

几项不可容忍的法令。由于被波士顿茶会所激怒, 国会在1774年初, 通过了几项惩罚殖民地居民的法令。美国人称这些法律为不可容忍的法律, 这些法律规定关闭波士顿港口, 增加马萨诸塞殖民地的英国总督的权力, 并要求殖民地居民对英国士兵提供食宿。参见各项不可容忍的法令。

第一届大陆会议。憖拡不可容忍的法令激起殖民地人们的愤怒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侯。1774年9月5日, 来自12个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举行第一次大陆会议。这些代表号召停
止所有同英国的贸易直至国会取消各项不可容忍的法律。乔治国王坚决主张殖民地居民向英国的统治屈服否则将被镇压。参见大陆会议条目。

美国革命的开始。1775年4月19日, 英国军队试图夺取马萨诸塞民团的军需品供应库。这一行动导致了美国革命的爆发。1775年5月10日, 殖民地领导人举行第二届大陆会议。这次大陆会议面临着殖民地准备战争的任务。它组织了大陆军, 它来自殖民地居民的各个阶层。

1775年8月23日, 乔治国王正式宣布殖民地处于叛乱中。一些人——称作效忠派——倾向于服从英国的统治,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为独立而战。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第二届大陆会议正式宣布独立并通过独立宣言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她宣称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们组织了各种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 是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而产生的。但是, 一旦政府不再保护人们的这些权利时, 人民就有权改变这个政府, 或者废除这个政府并 建立一个新政府。参见独立宣言条目。

战胜大英帝国。在美国革命中美国人向世界上最强大帝国挑战。这场战争风暴席卷整个18世纪70年代。然后, 到1781年10月13日, 美国人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战役中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英国的主力部队在这里投降, 美国人结果——赢得了这场战争。最后, 在1783年9月3日, 美国人和英国人签署了1783年的巴黎条约, 正式结束了美国革命。

如要详细了解独立战争, 参见美国革命条目。
========================

以上是有关整个独立战争的百科全书词条,大伙参考。)

事实上呢,当时在波士顿的英国军队里,也有不少是士兵和下级军官其实就是北美殖民地土生土长的。当时,大伙觉得这场战争就是场英国人之间的内战--这事他们祖上们在英国的时候,好像也搞过好几次了,所以仗打得满文明,波士顿围攻战期间,没有出现粮食不够吃而吃人肉,还有民众被堵在两军阵地之间活活饿死的情形。

围攻战,在17到18世纪的欧洲王朝战争中,是最主要的作战方式。

欧洲式军队进行围攻战的时候,一般觉得围攻兵力只要跟被围攻方相仿,就可以进行了:只要周围的总体的战略势态允许。掘壕沟、修炮台、断交通、拿炮轰……这些套路其实都满简单的,主要是考围攻方的组织能力和物质供应能力。

1万5千名北美武装汉子围攻波士顿围了大半年,物质供应也很不错,英军也没什么援军,可最后的结果是这7000多英军撤走了。在1775至1776年的冬天,一些爱国者夺取魁北克的企图失败了,英国在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的集结排除了加拿大加入美国的可能。美国得以夺取英国在Ticonderoga的堡垒和纽约,并且穿过西马萨诸塞州的荒野输送火炮到波士顿的边界。由于在多尔切斯特等高的地方出现的军队和火炮高于波士顿,英国军队与1776年3月17日撤出了波士顿。

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仍旧在费城召开。会议发布了著名的文件《独立宣言》,宣布美利间合众国独立,文件的主要作者是托马斯·杰弗逊。由于马萨诸塞州民兵和英国正规军特遣队4份发生的武装冲突,第二次大陆会议于1775年5月召开,有13个殖民地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上立即组成了联邦政府,并指导各殖民地编写自己的州立宪法。1775年6月,一个在法印战争中表现杰出的维吉尼亚人--乔治·华盛顿被指定为新组建的大陆军司令,联合民兵围攻英国控制的波士顿。每一个州都有少部分人宣称自己忠于国王。这些国王的拥护者被严密监控起来。规定是公民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任何对于国王的资金上的支持和声明支持国王都是不被容忍的。有很少的国王支持者被处决,但是数千人都被迫逃往英国控制的领土去了。

在华盛顿度过特阿华河前 大陆军几乎是连战连败

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几乎成为一个美妙的泡沫

华盛顿将军已经损失了他的90%的军队

在剩下的2万名垂头丧气的革命军士兵里,许多人打算在这个圣诞节后退役回家

华盛顿几乎是在绝望的境地里率领最后的有生力量2400人的革命军渡过特阿华河去进攻数千训练有素的德国黑森雇佣军

这可以算是还没有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在襁褓里最后的一次抗争

人类幸运的是,他们成功了

英国人在放弃波士顿并全身而退后,就准备夺取纽约。还没动手呢,消息就从伦敦到魁北克的大街小巷满天飞。

那时候,华盛顿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军事情报系统,有武装的游骑兵,也有那些赶着马车四处流窜的商贩,还有些特殊职业的经营者。他们中大部分人处于对独立和自由的向往与支持,也有一些天晓得是出于什么理由在从事古老的间谍职业。当然,熟悉这个行当历史的人也明白:其中肯定也有不少人属于谁掏钱就把消息卖给谁的那种。

华盛顿率领他的部队赶到纽约,准备用在波士顿用过的办法:挖掘战壕,修筑各类野战炮台,以此来发挥北美殖民地武装善于射击特点,并回避正面作战列阵水平低的弱势。邦克山战役,大陆军就是靠挖掘战壕,据壕防守而让英军吃亏的。

但这次,华盛顿没来得及挖好战壕,威廉·豪将军就指挥英军向其发动了进攻。在英国海军的舰炮支援下,缺乏作战纪律的大陆军在纽约长岛被英国正规军打的落花流水、全线被英军突破。华盛顿只好放弃纽约,往新泽西撤。英军紧紧逼近,华盛顿无法在新泽西立足,就只好再退向宾夕法尼亚。他一边尽量躲开英军的锋芒,一边努力维持住最后的那点骨干作战队伍,以图在英军露出破绽时能有反攻的机会。

这时候,英军露出一个大破绽:在追击并寻找大陆军的过程中,英军的战线拉得过长,并且军队四处分散扫荡,力量分散了!

打仗,败个几场是家常便饭,没几个将军能像邱吉尔的那位祖上可以终生不败的,关键是败的时候能不能不溃散,并且逮住翻身的机会。

于是圣诞节那个晚上,华盛顿率领2400人渡过特拉华河,杀了英军一个回马枪!次日早上,华盛顿率军在特伦顿打了英国雇佣的黑森佣兵一个猝不及防!接着,9天后他又在离这里不远的普林斯顿击败了英军的一支分遣队。这些胜利虽小,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为他创痕累累的军队带回了一些自信。

要是没有这点自信,可能这支队伍就散了!

有时候,一点点成功的气息,就可以挽救一个非常有前途,但正在困境中挣扎的优秀团队!

纽约长岛之败,以及后来的战斗经过,让华盛顿明白:他是不可能在公开的战斗中与英军抗衡的。英军的指挥官懂得战术,士兵能够严格的遵守战场纪律,并且他们的装填子弹速度和齐射时队列变化的效率,也要比乱哄哄的大陆军强很多。

但是,他也看到另外一点:暂时来讲,他不需要和英军正面抗衡。只要他的大陆军存在,并且能够从理论上威胁到英军占据的城镇,英军就无法宣布已经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陆军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支持,等待适当的战机。

所以,1777年到1778年冬天,华盛顿就率领他的大陆军在福日山谷度过。他想办法让他贫弱的队伍能够团结在一起,并且训练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军队。

奥古斯塔斯·冯·施托伊本是一位曾经参加过腓特列大帝军队的军官,在他的帮助下,华盛顿有套简化的新操练法,并有效的推广实施。所以,到1779年的时候,连英国人也承认:华盛顿的正规军,在战场训练上已能够和英军相匹敌。

只是,他的人数从来不够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所以,还得等。

纽约长岛之败,以及后来的战斗经过,让华盛顿明白:他是不可能在公开的战斗中与英军抗衡的。英军的指挥官懂得战术,士兵能够严格的遵守战场纪律,并且他们的装填子弹速度和齐射时队列变化的效率,也要比乱哄哄的大陆军强很多。

但是,他也看到另外一点:暂时来讲,他不需要和英军正面抗衡。只要他的大陆军存在,并且能够从理论上威胁到英军占据的城镇,英军就无法宣布已经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大陆军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国际支持,等待适当的战机。

所以,1777年到1778年冬天,华盛顿就率领他的大陆军在福日山谷度过。他想办法让他贫弱的队伍能够团结在一起,并且训练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军队。

奥古斯塔斯·冯·施托伊本是一位曾经参加过腓特列大帝军队的军官,在他的帮助下,华盛顿有套简化的新操练法,并有效的推广实施。所以,到1779年的时候,连英国人也承认:华盛顿的正规军,在战场训练上已能够和英军相匹敌。

只是,他的人数从来不够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

所以,还得等。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从马尔伯罗公爵,也就是温斯顿·邱吉尔的祖宗约翰·邱吉尔开始,英国陆军的作战水平就开始了一个上升期,这个上升期应该是在滑铁卢达到了顶峰。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七年战争中的魁北克战役。

1759年,英国将军沃尔夫率领9000名英国正规军和500多名北美殖民地军(记住这500多人,因为他们其中能够在7年战争中活下来的也就是后来那些独立战争的作战骨干们),在处于魁北克下游的伊勒多奥尔良登陆,与法国总督马奎斯·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展开一场三个月的决战。

沃尔夫尝试了几种进攻方式,都被蒙卡尔姆挡住。

到了9月,天冷起来,英国舰队的指挥官开始着急在圣劳伦斯河结冰以前让船只返回到海上去。那年头的木头船,一旦被冰冻结住,可就麻烦了。因此,沃尔夫要么就跟随海军撤退,要么就得冒险一博。

他决定冒险:攀过一条翻越悬崖的羊肠小径,从圣劳伦斯河直接到达就位于城市西南部的亚伯拉罕平地。这条路是如此崎岖,到今天还是魁北克的驴客们远足的一条中等线路。有魁北克附近的网友,或者谁去过那里远足,可以把照片发上来让大伙看看。道路崎岖如此,所以法国人认为它是不可能由军队翻越的,防守非常薄弱。

军队的山地行军技巧和运气让英国军队在1759年9月12~13日晚完成了这桩伟业。次日清晨,也就是9月14日清晨,沃尔夫已在平地上集合了4800人。

注意,下面的交战场面在那个年头属于经典,并且英国陆军的技能由此可见一斑!

9月14日,在得知英军已经出现在亚伯拉罕平地上后,蒙卡尔姆决定出动4500人进行战斗,因为魁北克只有两天的食物供应了,几乎再也不能承受以此围攻了。

这里,需要给对当时欧洲式军队围攻战役不熟悉的朋友讲解一下:如果当时蒙卡尔姆不出击,不决战,而是继续防守,那么英军便会按照当时欧洲军队标准的战术,在一天之内挖掘好野战壕沟,在三天之内修筑起简陋的野战工事体系,在1到2周的时间内将这个野战工事体系修筑成一个标准的围攻工程体系。到了那时候,当围攻方将大炮架设在那种专门的围攻体系的炮台上后,根据欧洲已有的同期战例,就不存在城市能否防守住的问题,而是看城市能防守多久了!

围攻和被围攻,是欧洲军队在火器时代开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战术,这种战争形式占据了17和18世纪的大部分战役。这其中,工程学和弹道学以及火药化学还有冶金机械学的进步,都使得欧洲军队可以用比较少的兵力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围攻。

要么在围攻方还没有修筑起工事前和其决战,将其击退,要么困守等待援军,除此之外,被围攻方在对方野战工事修筑好后再发动的反击,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成了失败的笑柄。

完全靠奇袭就轻松赢取的战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对手太弱。

1779年9月14日上午,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地。

当双方军队都布阵待战后,上午10点,法军向前移动。这是一支自路易14国王以来,以第一陆军号称欧洲的军队,有着光荣的历史荣誉。

沃尔夫聪明的命令他的军队在之前,在天还没有亮以前都卧倒,以使法军的侦察兵在数量上对其产生错误的判断。这时候,他命令士兵都站起来,向前行进,与法军迎面接敌。

当双方行进到距离对方40码的时候,双方开始交火。

还是得跟对那个时代的战争不熟悉的朋友讲一下:虽然在那个时候,最好的前装来复枪已经可以打到1000码以上,但军队装备的主要还是射程很近的滑膛枪。原因有很多,从技术角度讲,前装方式下的来复线枪支,就意味着更慢的装填速度。并且,当时步枪的准确性因为受机械精度和火药装填量精度的约束,在稍远的一点的距离后就无法保证准确度。这种情况一直到南北战争时都没有根本改变,所以《与狼共舞》的男主角才能在南军阵前策马,而不被乱枪打中。

至于在那种情况下所诞生的神枪手,说老实话,这帮老兄我估计从小用弓箭的话也能达到传说中的百步穿杨的程度--总之,都是一种神秘的所谓直觉和感觉作用下的射击,与物理常识不一致,或者还可以理解成,都是靠自身的直觉来完成了不精确的射击器械的误差,整个一个超级计算机……

没有哪个欧洲军事指挥官会认为自己的手下都有被培养成上述的这种超级计算机,或者神枪手的潜质,所以,他们还是实实在在的给手下配备了滑膛枪,并训练他们更快速度的装填和更一致的队列射击,以求用数学上的射击频率和弹丸密度去赢得战斗。

那天上午,在魁北克郊外的亚伯拉罕平地上,自我感觉良好的法军领教了英国陆军的训练水平:在更短的时间内,英军一次又一次以比法军更快、更整齐的速度,完成了射击--队列变化--装填--射击--队列变化--装填--队列变化……这种齐射打得好,就会在对方才打出一次齐射的时候,这边已经打出去了3次甚至以上!

靠什么?一不是靠所谓的战斗冲动,二不是靠所谓的热情,就是靠严格的纪律和平日刻板艰苦的训练。你身边不断有战友被击中,脑浆都溅到你脸上了,连你自己都受了轻伤了。可只要你能动,你就得像个机器上的齿轮一样,严格的按照平日的训练,射击--平移--退后--装填--上前--射击--平移--退后……唯其如此,你的军队才能比对方的军队更像个机器,准确而节奏的将一次又一次的弹丸齐射向对方,比照的,就是看双方谁先顶不住!这就是前装枪时代的队列对战场面。

英军训练有素的射击表演,决定了这场战斗只有15分钟便决出了胜负:法军败退向城里,英军追踪而至。战斗中,沃尔夫先后三次受伤(三次!注意,这哥们够勇的!受伤还要往前冲),最后一次,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生命。蒙卡尔姆也在撤退中受了伤,在那天晚上死了。这两位,没有一个是军事上的外行,也没有一个贪生怕死。这便是王朝战争的年代,欧洲军官们的普遍素质。看看同期的纳尔逊的那满身伤,还有那空洞洞的右袖口便知道:那年头,欧洲职业军人已经不怕死了。

因为缺乏补给,在指挥官蒙卡尔姆死后,法国人又顶了几天,还是在9月18日投降,交出魁北克。

在为该城的居民补给了食物和必需品后,只留下一小支留守部队,皇家海军也撤离了。(注意看,没说把城里的法国人赶走,或者不顾他们死活,还给食物和必需品!)

1760年春天,法国人围攻魁北克,但在圣劳伦斯河上正好悠荡着另一支英国舰队(一条河上两支舰队,英国皇家海军这实力……啧啧),这支舰队得到消息后及时赶到,挽救了守军,也未英国最终赢得了加拿大。

英国人现在享有整个北美洲了,从乔治亚到纽芬兰,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伊利诺斯(记得哪位网友就住这儿?)。

很大程度上,“七年战争”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在全球扩张、划定欧洲各国霸权,由军事需求来构建政府,由战争来决定国家在欧洲的命运的时代。

但是,就在七年战争结束,也即1763年之后,欧洲战争的性质将发生变化:王朝战争将让位于国家战争,而且是以更强烈的热忱和更新式的军事器械而战。

揭开这个新时代的第一场战争,便是规模在当时看上去不大,但其对整个人类历史影响极其深远的美国独立战争!

看完这段七年战争中的魁北克战役描述,再看看1775年,咱们那1万5千名北美武装汉子包围了波士顿,结果围了大半年后,还让英军撤退了,就知道这双方的战术水平,还有军队的素质差距有多大了。

北美殖民地的汉子们枪都打得满好,个人的枪法据说平均水平比英国正规军的普通步兵还好,可那个时候,打仗的事情也已经不是靠个人的枪法好或者勇敢不怕死就能解决的了。

所以,才会有纽约长岛的惨败,才会有被英国军队追着打,也才会有后来的福日谷练兵。

福日谷练兵非常关键!1779年之后,大陆军正规军的数量虽然还是不多,但是其战斗技能和战场纪律,已经达到欧洲标准的第一流了。在卡罗莱纳的游击战中,善用民兵打仗的格林将军就是用少数、但战斗力绝对可靠的大陆军正规军,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丹尼尔·摩根,就是后来被演绎成电影上那个老帅哥的家伙,在出山之后指挥赢得了考彭斯之战的时候,主要也是很聪明的这么决定:只要求民兵做力所能及之事,电影上都说了“每人开3枪,然后就可以跑了”,同时在关键时刻靠人数不多的大陆军压住阵脚。

福日谷练兵后的大陆军,在齐射速度和队列变化上,已经超出了同期的英国陆军!

2年而已。

“每人开3枪,然后就可以跑了
===============================

开3槍乃是戰斗已到最後关头, 各位勉力為之, 平時可是开一槍的.
這一槍学问很大, 算准了英軍機器操作式的排兵前進, 不会怒冲冲的離隊追來, 反正老子槍法比你準, 一槍打完撒丫子在後面等你來再打一槍, 軍無軍容, 陣無陣法就這样零敲, 不跟你面对面站着互射做英雄.

大陸民兵這種新鮮打法令到英軍長時间都在吐血狀態中, 若真要不顧一切乱了隊型找个对象狂追, 即使追上了肉博可不一定穩羸, 在山野叢林中跑可是農民, 猎人等组成的大陸民兵的强項.

打一槍不是怕死, 而是美國民兵有超時代的聰明. 自由人, 总会找到自由發揮的方式.

直到今天, 美國軍部仍然保持這種傳统, 在大方向,目标不受影响下, 軍士们在戰場上可以因時因地靈活地作戰, 前提是要預先通知其他在咐近的友軍, 而士兵们的私人武器裝備更是五花八门, 你要多帶一桿短柄猎槍? 消防斧头? 只要不在前進撒退時因負重而影响了隊友, 請便.

俺还没讲到南方战场呢!

如果说在北方的华盛顿所率领的大陆军,和英国人及其雇佣军所进行的战斗,方式与同时代的欧洲军事模式相同,那么在南方,在卡罗来纳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则是充满了太多的创造性。

说到这里我打断一下:纳塔内尔·格林将军,丹尼尔·摩根,还有安德鲁·皮肯,这三位指挥了南方作战,主要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击败英军的革命元勋的图片找到了吗?

纳塔内尔·格林是罗得岛人,在被华盛顿派去卡罗莱纳以前,他是华盛顿身边的军需总监。是个从士兵中成长起来的业余军事家,非常的富有天赋。他是第一个明确指出“在打败英军的过程中,跑和打一样重要!”并且,他非常天才的将运动战和游击战结合起来,与另外2位元勋合作,在卡罗莱纳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术案例!

美国独立战争(海军)


1779年秋,德埃斯坦在萨凡纳失败返回法国后,美国领导人情绪低落。华盛顿的军队再次在莫里斯顿度过1779-1780年的冬天,其困苦超过了在瓦利福奇的日子。
  克灵顿将军相信华盛顿对纽约城构不成威胁,决定敦促查尔斯·康沃利斯勋爵在1780年将南方殖民地作为他的主要目标。1779年12月底,他一经证实德埃斯坦已经离开,立即与康沃利斯一起率8000名士兵驶向查尔斯顿。1780年5月初攻占该城。很快,英军牢固地控制了南卡罗来纳。8月中旬,康沃利斯在南卡罗来纳的卡姆登附近大败萨拉托加的胜利者盖茨将军,接着侵入北卡罗来纳。英军在南方横行,华盛顿对此无能为力。
  在悲观失望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线希望。1779年初,德·拉斐特侯爵回到法国游说殖民地的事业。1780年4月,他带着好消息回到了美国——法国政府准备派罗尚博将军带着部队来美国。
   7月初,装着5500名法军的运输船抵达纽波特,它们由7艘战舰和3艘快速帆船护送。这支部队离开布勒斯特并没有能逃脱英国海军部的注意。他们立即通知了在查尔斯顿的克灵顿,并派托马斯·格雷夫斯将军带6艘舰增援驻守纽约的英国舰队。克灵顿留下康沃利斯在南方指挥,自己急忙返回纽约。
   9月,华盛顿在哈特福德会见罗尚博,计划联合战略行动。针对法国人提出的问题,他详细阐述了自己一直坚持的观点:
  第一,没有永久的海上优势就不可能有反抗英国在这个国家的海军的决定性行动。

  其次,在可能进行的所有行动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就是攻克纽约,它是全部英军的指挥中心和兵力集中所在。

  华盛顿从哈特福德会议回来后就碰到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叛变。另外,驻在西点附近的3500人的军队给养告罄,他没钱给他们发饷。
  然而南方的消息正在好起来。接替盖茨指挥南方部队的纳撒尼尔·格林将军打了几个胜仗。在金斯芒廷和考彭斯,他的军队消灭了南卡罗来纳的英军。康沃利斯在北卡罗来纳的吉尔福特县府所在地击退格林的部队,但付出了伤亡三分之一的代价。如同困难中的英国将军通常所做的那样,他退到威尔明顿海边,要求皇家海军提供补给,并运走伤员。与此同时,格林继续在南卡罗来纳攻陷英军前哨基地。几个月内,这个州的大部分地区已处于美军控制之下。
  其它地区英国的处境也在恶化,沿海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它。它劫持中立国商船的行动促使俄国、丹麦和瑞典联合组织了敌对的“北方武装中立同盟”。当荷兰决定参加“武装中立同盟”时,英国政府抓住借口向他们宣战。宣战的真正原因是英国对荷兰与法国、美国通商不满,另外,还因为决裂给它提供了夺取防守不强的荷兰殖民地的机会。
  在变化的形势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一支有效的法国海军支援部队借道西印度群岛抵达了美国,这是华盛顿盼望已久的。


一、西印度群岛(1781)
   1781年1月初,被任命为海军上将罗德尼副指挥的塞洛尔·胡德爵士带着21艘舰到达西印度群岛增援罗德尼。海军少将胡德虽说不那么忠诚但被证明是个有能力的、精力充沛的副手。他天生爱争吵,很快就嫌恶罗德尼,所以两人的关系很不和谐。
  胡德刚到,罗德尼就得到伦敦的命令进攻荷兰在西印度群岛的岛屿。那时最重要的是圣尤斯特歇斯岛,它是法国和中立国运往美国和法在西印度群岛的货物——包括走私货——集散地。有些不忠诚的英国商人也参与其中。因为岛上总有大宗货物,以贪婪著称的罗德尼当然欢迎这样的掠夺机会。圣尤斯特歇斯当局还不知道英国已对他们的祖国荷兰开战,罗德尼就攻占了这个岛,并缴获大批货物和港内的120条商船。
  如果累计几百万英镑的掠夺物使罗德尼富得超出想象的话,那么这次行动后他也失去了作为皇家海军军官的作用。因为他立即为这些财宝所吸引,不再执行攻占其它荷兰殖民地的计划,甚至一支强大的法国舰队正驶向西印度群岛的消息也没能引起他注意。他只派胡德一边监视法兰西堡和法属马提尼克岛,一边掩护一支运送财宝的庞大船队离开圣尤斯特歇斯岛驶向英国。
  法国海军少将孔特·德格拉斯伯爵于1781年3月后期带一支相当大的舰队护送一支大商船队从布勒斯特出发,58岁的德格拉斯身材魁梧,充满活力、勇敢,终生航海,经验丰富。他以很快的速度在36天内到达马提尼克岛,粉碎了胡德拦截商船队的企图,重创6艘英舰,跟着英国人追了两天,直到明显地赶不上英国船体包铜的舰船时才掉头。
  一到马提尼克岛,德格拉斯立即组织远征军向英国人进攻。开始他企图偷袭圣卢西亚岛,失败后他转而进攻多巴哥岛。6月1日攻克该岛后,他又返回法兰西堡休整和补充。7月初,他带着整个舰队的23艘舰和160艘商船驶向海地角。在这里他增加了4艘舰,同时收到罗尚博和在费城的法国公使的来信,要求他援助美国。

二、美国东部的战争(1781)


  康沃利斯与纽约的克灵顿将军的命令背道而驶,他率部从威尔明顿开进弗吉尼亚州,在那里有一支到处抢掠的英军袭击队加入了他的余部。这样,他的部队增至7000余人。这支部队劫掠一番之后,在克灵顿的强制命令下,盘据了切萨皮克湾的约克敦,他们从那里可得到海军的支援。拉斐特将军率领着一支5000人的部队在那里监视着康沃利斯,这支部队的大多数是衣衫不整、未经训练的民兵。
  罗尚博一直在纽波特等着答应给他的另外5000人的部队的到来,然后再把他的部队交给华盛顿将军。然而在1781年5月,法国海军上将德巴拉斯乘坐一艘快速帆船来到了,他赴任指挥纽波特的海军分舰队。他也带来了一条不受欢迎的消息,英国皇家海军对布勒斯特看守太严,法国无法再从欧洲向美国派遣部队。
  意识到只能利用现有兵力,罗尚博及其高级军官与华盛顿及参谋们在康涅狄格州的威特斯菲尔德举行了会谈,为即将来临的联合大战制定战略计划。罗尚博不无担忧地同意了华盛顿关于联合进攻纽约的建议。在纽约,克灵顿有将近1.3万名供应充足,装备精良的部队。
  华盛顿从没怀疑海上优势“在任何进攻战役中的极其重要性”,他写信给费城的法国公使,请求他敦促德格拉斯将军北上参加纽约之战。罗尚博认为英国人计划重点进攻南方,很为他的同胞拉斐特担心,他直接给德格拉斯写信道:
  有两个地方可以向敌人发起进攻:切萨皮克湾和纽约。西南风和弗吉尼亚的危急态势可能使您选择切萨皮克湾,我们认为那是您能作出最大贡献的地方。

  在第二封信中,他强烈地催促这位舰队司令不仅带来他的舰队,而且要带来西印度群岛的法军。
   7月初,法美军队主力在怀特平原附近会合,准备进攻纽约。罗尚博看到他的盟军后,没能消除疑虑。他向法国政府报告:“我们的友军战斗员不足4000人。”以一支数量比守军小得多的部队攻城是难以取胜的,华盛顿别无选择,只能等待德格拉斯的到达。如果他带来足够的部队使纽约之战可行的话,他宁愿实施这一计划。否则,他们可能考虑切萨皮克湾。

三、约克敦会战


  约克敦会战是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英国人在其殖民地总是不能有效地协调两支自己的队伍——豪和伯戈因是如此,克灵顿和康沃利斯也是如此。但两支不同国家的军队和一支舰队却树立了一个密切合作的典范。在那通信联络既慢又不可靠的时代,这场战役显示了两支相隔1500英里的军队的精确的时间计算。法国人参战以来,华盛顿梦寐以求的就是这种行动。
  赖以决定这场战役的那封信于8月14日到达华盛顿指挥部。信的主要内容是告诉他,德格拉斯8月13日率3000多人的部队乘29艘舰船从海地角出发,将直接去切萨皮克湾——“在那儿最有可能取得您所建议的好处。”但他只能呆到10月中旬,因为他的部队需应约执行其它任务。
  华盛顿立即抓紧机会调整计划。由于他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军队保卫西点,他只能率领2500名士兵赴弗吉尼亚,而罗尚博将带约4000名士兵。在收到德格拉斯来信4天之内,华盛顿的法美联军已经出发。为了防止纽约的英军袭击其后卫或有任何解救康沃利斯的举动。华盛顿煞费苦心地装出准备进攻斯塔滕岛的样子。
  虽然这一计谋出乎意料的成功,南进的过程却使华盛顿焦虑万分。8月最后一天到达费城后,他得到消息说,一支英国舰队——实际是从西印度群岛来的胡德舰队——已经到达桑迪胡克。这似乎是很危险的,它可能拦截刚驶离纽波特的德巴拉斯,也可能赶在德格拉斯的前头进入切萨皮克湾,而德格拉斯,至今没有新的消息。
  至9月5日,美国军队和法国军队都已通过了费城。华盛顿将军在城里的事办完后,与参谋人员一起以与往常一样的艰难步伐赶了上来。途中华盛顿获悉德格拉斯已到达切萨皮克湾,立即返回切斯特将这一消息告诉罗尚博。此时罗尚博正乘船在特拉华河视察要塞阵地。船一驶近岸边,这位法国将军惊奇地看到平常不苟言笑的华盛顿狂喜地一手挥着帽子,一手挥着手帕。他一上岸就被华盛顿紧紧地拥抱。
   9月14日晚,华盛顿和罗尚博在一阵急行军后赶到威廉斯堡迎接拉斐特。第二天一早。有消息说,德格拉斯小试身手后已经返回切萨皮克湾,德巴拉斯也已安全地从纽波特带着火炮和给养到达。
  德格拉斯在海地角看到北美的请求后,决定率领整个舰队北上。8月5日他出发经过人迹罕至的古巴北海岸和巴哈马群岛之间的老巴哈马海峡,30日到达切萨皮克湾口,英军对它的到达一无所知。运来的部队登陆后,他又运了一批美国士兵到詹姆斯河下游切断康沃利斯逃向卡罗来纳的退路。9月5日上午10点左右,他正准备派轻型舰船到切萨皮克湾头去接送法、美部队,部署在湾外的快速帆船突然报告看见了一支舰队。起先他还希望这是德巴拉斯从罗德岛来的舰队,但很快就看清来者数量很大,显然这是敌人的舰队。
  当德格拉斯于7月初从法兰西堡驶向海地角时,罗德尼得到了它的行踪报告。罗德尼命令胡德在需要的时候驶向纽约。接着,因为身体欠佳,罗德尼于8月1日带着4艘舰驶向英国。第二天,胡德抵达安提瓜岛,收到克灵顿和格雷夫斯的急信,说德格拉斯将开往罗德岛与德巴拉斯一起进攻纽约。于是,胡德于8月10日——德格拉斯离开海地角5天之后——驶离安提瓜,在港外他与另4艘舰会合,舰船总数达14艘。
  胡德火速直航北方,于25日窥探了切萨皮克湾。由于赶到了德格拉斯的前头,他没发现法国人的踪迹。窥探了特拉华湾后,他急忙赶往纽约。在那儿,他发现对局势不以为意的克灵顿和格雷夫斯正从容地制定进攻罗德岛法军的计划。胡德的陈述加上德巴拉斯已经驶离纽波特的消息促使格雷夫斯带着5艘舰过了沙洲,因为职务高,格雷夫斯担任联合舰队指挥,统帅19艘舰驶向切萨皮克湾。9月5日上午,格雷夫斯抵达目的地。这天天气晴朗,偏北的东北风温和地吹着。大约9时半,英国了望哨发现法国舰队正停泊在亨利角的锚地。格雷夫斯命令组成战斗队形。
  德格拉斯刚分派4艘舰去封锁约克河和詹姆斯河,所以他只有24艘舰可供出击。由于他的大部分舰员正用小艇帮着部队登陆,所以军舰兵员配备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许可以防守住切萨皮克湾口,但呆在湾内将肯定会使德巴拉斯一到达就被俘获,还会损失法国人所有的攻城炮和军火。权衡得失,德格拉斯决定到湾外战斗。但迎着东北风,顶着潮流,要想离开切萨皮克湾是不可能的。于是德格拉斯命令舰船在中午潮流转向时启航。

四、弗吉尼亚诸角海战(1781.9.5)
  中午12点30分,英国人距亨利角东北约12到15海里。德格拉斯命令起锚,按照速度快慢组成战斗队形,而不考虑各舰面处的位置。虽然他们人手不足,这一命令还是执行得很有成效,但出湾口时不可避免地有点散落。前头4舰井然有序,但随后的两舰却在下风1海里处,而中间和尾部又几乎与这两舰差了两海里。
  相反,英国人正从东北方向以间隔1链的整齐队形开过来。格雷夫斯逐渐转成西航向,直到两舰队几成反向平行。下午两点,法国前锋舰距离英舰队中央的格雷夫斯旗舰“伦敦”号以南3海里。不久,当英舰纵队的头部接近海湾入口处的暗礁区时,格雷夫斯命令舰队转向。这一机动除颠倒了航向,也颠倒了队形的序列,前锋分队成了后卫。真是命中注定,新的后卫分队由胡德指挥,他是一个严格遵守刻板战术的老式战术家。
  这时候,法国舰队的中央和部分后卫已驶过亨利角好远。虽说两舰队航向一致,但队形不平行。而成一个尖头指向大海的V型。当前锋接触时,法国人的后卫舰变得越慢了,而胡德依然跟在旗舰后头保持严整的队形。结果,舰队的前锋开始近战,舰队中央的舰船也有几艘投入了战斗,而后卫分队根本没参加。
  对于交战的军舰来说,这是一场险恶的近战,谈不上运用什么漂亮的战术。夜幕降落结束了这场厮杀,两支舰队继续以稍岔开的航向向东行驶。派去检查舰队状况的舰船向格雷夫斯报告说,“情况很糟,我们只能有保持最佳面目的想法了。”有艘军舰被打得千疮百孔,只得弄沉,另外至少有5艘舰船损失惨重。法军损失也很惨,但当格雷夫斯第二天上午看到法国舰队时,他惊呼“他们并不象与我们遭到了一样的损失。”这场海战中,法军不再只向帆射击。英军伤亡336名,而法军仅伤亡230名。严格遵守刻板战术教条再次使英军的后卫舰船没能参加战斗。因而皇家海军失去了一次可能的胜利。 [ 原作者注:早一点的例子是土伦海战和梅诺卡海战。对这些海战的回顾研究导致了对海战中的“正规派”战法的不信任。 ]
   6日一整天,两支舰队互相都能看见,各自补救破损,谁也不想进攻。实际上,格雷夫斯已经决定他的舰队不再继续交战。结果,虽然双方在后来的两天中还能相互看见,但都没有行动。9日上午,德格拉斯看到一队帆影,冒出地平线,他推测那是德巴拉斯。德巴拉斯10日平安地在切萨皮克湾停泊了一天。现在既已看不见英国人,德格拉斯意识到自己的战略使命,启航并于次日返抵切萨皮克湾。加上德巴拉斯的,他现在有36艘战舰。
   13日,英国人发现法舰在切萨皮克湾内停泊,但格雷夫斯别无选择,只能返回纽约尽快修理好舰船,以便带克灵顿和6000人的部队支援康沃利斯。虽然形势危急,但弗吉尼亚诸角法国人的炮火很有成效。格雷夫斯10月19日方才做好启航准备。格雷夫斯率领23艘战舰一星期后到达切萨皮克湾附近。但是,康沃利斯在丢失两个外围阵地和企图渡过约克河失败后已于19日全军投降了。
  第二支部队在美国的损失把英国人打晕了。诺斯首相宣布内阁辞职,乔治三世也认真地考虑退位。罗金汉侯爵组成新的与美亲善政府,并立即派使者去巴黎与富兰克林讨论和平条款。
  约克敦战役实际上结束了美国东部的战争。格林将军在康沃利斯投降后得到增援,到1781年底成功地清除了南卡罗来纳的敌人,将英国人困在查尔斯顿,与此同时,一支本来能使这场胜利圆满无缺的海军舰队的离开却使华盛顿痛惜不已。
  美国海军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作用极微。实际上,它已几乎不复存在,1781年,快帆船“邦联”号和“杜鲁布尔”号被俘。“萨拉托加”号在海战中被毁。到约克敦战役时,唯一还在活动的美国海军舰船是“联盟”号——约翰·保罗·琼斯曾带着它与“塞拉彼斯”号作战过——现在由勇敢的约翰·巴利指挥。1783年3月,“联盟”号上的巴利打了独立战争中最后一场海战。巴利带着钱和一条新买的船从哈瓦那返美,途中一支力量比他强的英国海军拦截了他,被他赶跑。

五、诸圣岛海战(1782.4.12)


  康沃利斯失败后,德格拉斯带着他的27艘舰和德巴拉斯的7艘舰驶向西印度群岛,他命令舰队与一支从古巴来的西班牙舰队会合,进攻西印度群岛中最大最有价值的英属岛屿——牙买加。在等待远征牙买加的后勤供应期间,德格拉斯充分利用时间。企图进攻巴巴多斯时,遇到了不利天气,他继而把注意力转到了圣基茨岛。紧跟德格拉斯之后离开北美的胡德带着22艘舰在法国人完全控制圣基茨岛之前到了这里,但无力阻挡法国人占领它。其它一些法国远征军从英国人手里夺取了一些小岛。英国最终只保住了圣卢西亚、安提瓜、巴巴多斯和牙买加。在北美失败了的英国在西印度群岛似乎也正接近失败。
  绝望的国防部再次要求罗德尼挽救这一局势。英国海军大臣桑德维奇勋爵说:“帝国的命运在你们手中。”严重的痛风使得罗德尼不能握笔,但舰船一准备完毕,他即刻进军西印度群岛,罗德尼率领大修后的12艘舰船于1782年2月中旬到达巴巴多斯,他自己担任舰队司令,保留胡德的分舰队指挥职务。胡德的舰船刚进行翻修,所以包铜的船底很干净,便于快速行驶。再者,英国舰于舷甲板上新装了臼炮——新发明的一种大口径短身管的火炮,这种火炮在近距离发射的重磅炮弹摧毁力极强。这种火炮比长身管炮轻得多,操纵它的炮手也较少,而且这些火炮加起来的全重仅占舰船金属重量的25%。
  英军的这种臼炮得到了长身管炮的很好配合。由于罗德尼的一位舰长查尔斯·道格拉斯爵士对火炮的射击法则进行了改革,火炮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过去旧的规则规定“与敌舰擦过时进行 2-3次快速舷侧齐射”,而如今有了专用装备,英国炮手便能把火炮移到横梁之前或之后的四位位置上。这样,在法军舰炮瞄准的前后,英舰各能进行2-3次舷侧齐射。而当它们面对面实施对射时,英军的射击速度则显得更快。 [ 原作者注:一次“舷侧齐射”通常并不需要舷侧的火炮全部同时发射,那样将严重地扭伤船骨。一般是前炮先射击,依次后推。 ]
  查尔斯爵士的一系列小改进对较大地提高射击速度很有成效。例如,他采用了楔形驻退架和大型驻退簧,并增大了闭锁装置的重量以吸收火炮的后座力,这样火炮就更容易退回原炮位。又如,他采用绒布制作装药袋和使用湿炮塞后,大大加快了重新装填的全部过程——即缩短了在重新装填前清除炮膛内的火星或火药残渣的时间。此外,他还把鹅毛管挖空,装上火药用以代替火绳,这样就能将导火具快速地插入火炮的导火孔,接着火炮由类似滑膛枪的燧发机击发。
  到4月份,双方舰队都得到了增援。德格拉斯呆在马提尼克岛法兰西堡基地,准备护送一支由150艘船装运部队和火炮的船队去圣多明各与西班牙人会合。罗德尼呆在圣卢西亚附近,决心粉碎法国人的这一行动。
   4月8日拂晓时分,德格拉斯看着船队安全出港,然后带着33艘战舰出海。中午时分,罗德尼接到快速帆船的报告,率领36艘战舰出海追赶。当晚两支舰队互相都能看见,9日和10日,德格拉斯两次回转救援掉队舰船。第一次,德格拉斯猛敲了胡德指挥的英舰队前锋,罗德尼将它变成后卫以恢复元气。当船队朝西北驶向圣多明各时,德格拉斯开始利用东边来的信风迎风斜驶把英国人引开,然后进入多米尼加和瓜德罗普岛之间的诸圣海峡。
   4月12日拂晓,罗德尼派出4艘快速舰追赶因碰撞受损的法国“虔诚”号,英国人看见它在远处由一艘快速帆船拖着航行。这时候德格拉斯只有30艘舰对抗英国的36艘,但他还是勇敢地回转支援受威胁舰船。他命令转舵向左抢风行驶组成战斗队形,以西南偏南航向迎击英国人。罗德尼叫回了追赶的舰,命令转舵向右抢风行驶组成战斗队形,以东北航向前进。8点刚过,法舰队首部穿过英国人前进路线,赢得上风位置。
  一般来说,两支舰队相向通过并不会取得重大战果,但这一次,战斗的结果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因为距离很近,风力又小,因而法国人穿过英舰队时速度缓慢,延长了在敌人火力下暴露的时间。英国人迎风驶行使两舰队距离近到手枪射程之内,占据上风位置的法国人不能象往常那样扩大敌我舰队之间的距离。
  这样近的距离对英国人有利。臼炮的猛烈轰击使拥挤的法国舰船遭到浩劫,这些舰船除本身船员外还有5500名陆军。被打得最惨的法舰是“光荣”号,摇摇晃晃地一边下沉一边驶向罗德尼的旗舰“畏惧”号。就在这时候,风向朝南转了4个罗经点,从舰尾把英国人的帆鼓得满满的,吹打着早已迎风的法国人的舰首。大多数法国舰向右转向,企图使帆鼓满,保持舵效速率。这一运动使它们冲进了英国人的前进路线。受惊的其它舰转舵向右抢风行驶。就这样,已经不成队形的法国舰简直就溃散了。
  紧跟在受伤的“光荣”号后面的一艘舰转向右舷抢风,于是法国舰队在“畏惧”号的前面开了个大口子。英国旗舰可能为了避免与前头的一艘法舰相撞,向右转舵穿过了这个大口子。虽然没有信号,英国舰几乎同时从其它地方穿过法国人的战斗队形。战斗队形被冲断,这在百年海战史中是第一次。
   “冲断战阵”——远不是英国人的胜利——没有给他们形成优势。双方舰队都散了。罗德尼穿过法舰队形后到了上风位置与法舰脱离了接触。他还没来得及抢风转向重新加入战斗,早就弱下来的风完全停了。于是,大约上午10点50分左右,大部分射击停止,但烟雾仍笼罩着战场上空。几艘交战时保持寂静的英国后卫舰和法国前锋舰之间的射击继续了1个多小时。
  那天下午大约1点钟,一阵微风吹起,战事重新开始。在“巴黎市民”号上的德格拉斯认识到他的舰队已不能重新作战,企图组织有秩序的撤退——通常是顺风而逃。许多能跑的法国舰都跑了,把受重创的“巴黎市民”号扔在了后头。
  罗德尼从容不迫地行驶着,而几艘英国舰跟着受伤的法国舰猛追。很快他们就围上了法国旗舰。法国旗舰进行了勇敢的抵抗。后甲板上,只剩德格拉斯没有负伤,他的指挥形象引人注目。将近下午6点,眼看局势明显地没有希望,德格拉斯命令几艘仍然支援他的法国舰撤退。“巴黎市民”号的桅杆被打掉了,舵没了,显然不能继续战斗。整装式弹药用完了,炮手们把火药直接装进炮膛继续射击,射击很快停止了。6时半,胡德占领纵射阵位准备实施纵射,德格拉斯降下了军旗。之后,罗德尼没有命令追击,让他的舰队停泊过夜。
  战斗中,英国人缴获了5艘战舰,其中3艘在战斗第一阶段严重受损。5天以后,最终被同意去追击的胡德在纳莫海峡赶上并俘获了另外两艘。英国人伤亡总数1000余人,法国人的伤亡数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但显然有好几千。
  战斗之后,胡德写了许多信,重点批评罗德尼不追击的行为,而且舰队中似乎普遍持有相同的看法。然而在不了解战斗细节,而且很少听到胜利消息的英国,缴获了5条船被欢呼成一场胜利。更有甚者,埃尔登的约翰·克拉克——一个曾写了一本谴责死板的战斗条令、鼓吹集中兵力的海军战术书的门外汉——认为罗德尼冲断法国人的阵形是受他的影响,并认为这一机动导致了这场胜利。从那以后,许多海军史学家们也持这样的看法。他们一直把这场战斗作为战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然而事实是,罗德尼冲断敌阵并无任何战术意义,而且他的舰队里似乎也没人认为这一机动有什么了不起。参加战斗的人认为,他们的司令穿过敌阵,到达法国舰的上风位置远不是胜利的关键,而是失去了一次大获全胜的机会。占据上风位置之有利主要在于能迫使敌人应战。而在这场战斗中,法国人应战已不可避免。从英方看,下风位置是理想的,因为这样就能拽住法国人打,封住了他们去圣多明各的航路。但罗德尼放弃了这一优势,结果法国舰队的大部分得以逃脱。但是在这场战胜法国人的战争中,唯一的重大胜利就是为英国保住在西印度群岛的地位作了一大贡献。
  诸圣岛海战中逃脱的法国舰加上已在海地角的其它舰,总数达26艘。加上十几艘西班牙军舰,联合部队共有40艘战舰可用来护送8000人的西班牙军队进攻牙买加。胡德带着25艘舰焦急地监视着法国人,他有理由痛惜罗德尼没能使4月12日海战获得全胜。但是法国人失去了德格拉斯,也就失去了核心。西班牙人仍象过去那样不愿作战,而且疾病正在军中肆虐,因此对牙买加的威胁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六、欧洲(1782)
   1782年春,英国内阁改组,凯佩尔接替可怜的桑德维奇担任海军大臣,豪担任海峡舰队司令。能干的肯彭费尔特担任豪的助手。这一愉快的搭挡标志了英国战术发展又一阶段的开始,因为豪放手让他的助手为舰队设计一套信号系统。肯彭费尔特的第一本书包括莫洛哥的全部信号和许多改进,但信号旗的意义如战斗条令规定的一样仍依据它们在舰上的位置而定。直到夏天在准备解救直布罗陀时,他才完成了一本以编码法为基础的书。依此编码法,信号旗可以集中悬挂在一根或几根绳上。这本书由豪发布到海峡舰队,是它,而不是罗德尼的“突破敌阵”真正地标志了《永久战斗条令》的结束。
   1782年夏,法国和西班牙再次组成一支强大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巡航一无所获之后,这支舰队返回西班牙帮助围困直布罗陀。在这里,西班牙和法国集结了大批部队,由防护甚严的浮动炮台支援,准备秋季进攻。但英国人用赤热弹猛烈轰击浮动炮台,打退了进攻。
  豪受命解救直布罗陀后,在准备期间,英国遭到一次无可弥补的损失。肯彭费尔特的旗舰“皇家乔治”号在检修底部时使船体稍有侧倾。当时军官、舰员和参观者都在上头,肯彭费尔特也在甲板上,突然海水涌进了低一点的炮眼。舰突然下沉,虽然就在船坞旁,但包括肯彭费尔特在内900人殉难。
  豪于10月初带着一支船队和34艘军舰到达圣文森特角。不顾法西联合舰队46艘战舰的威胁,他奋力驶向直布罗陀,未遇严重挑战就移交了他运送的物资。当他重新进入大西洋时,法西战舰向他进行远距离攻击,但是半心半意的,很明显他们不想搏斗。

七、苏夫伦在远东
  皮埃尔·安德莱·德苏夫伦是这场战争中唯一提高了声望并千古留芳的法国舰队司令。他没有在海上取得过胜利。1781年春,他被派往印度,与能干的爱德华·休斯爵士率领的英国印度舰队较量了5次。苏夫伦的作战方案经常是以两倍兵力袭击敌人后卫,这显示了他对集中兵力的深刻理解。但舰长们不愿意或不能够实施这样的战术。结果,没有一次海战在战术上具有决定意义;双方都没有缴获一艘战舰。然而,它们都是最激烈的海战,因为苏夫伦十分清楚海上力量是印度战争的关键,他的目的就是消灭英国印度舰队。
  虽然苏夫伦没有达到目的,但他清晰的战略思想,充沛的精力及其时机选择实际上为他获得了一些制海权。与休斯第一次较量后,他与法国在印度的主要伙伴——迈索尔的首领建立了联系。第二次海战后,他接到返回毛里求斯休整的命令,但他认为如果舰队撤走了,法国在印度的地位就保不住。他把命令抛在一旁继续作战。在破坏性的第三次海战后,他很快地把舰船修好,在英国人作出反应之前占领了亭可马里的锡兰港,随后为了保住它又进行了一场不分胜负的战斗。第五次战役在战术上也是不分胜负,但战略上却是法国人胜了。因为苏夫伦的位置正好为古德洛尔解了围。不久,欧洲和约签字的消息结束了在印度的敌对行动。

八、巴黎条约


   1783年9月3日签署的巴黎条约结束了一场英国遭到惨败的战争。英国在谈判桌上没有输得更惨,部分是因为她的对手已经筋疲力尽,部分是因为她及时地在诸圣岛和直布罗陀取得了防御战的胜利,和约的条款对殖民地居民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考虑到临时条款签字时英国人依然控制着纽约,查尔斯顿和萨凡纳这一事实。条约承认美国独立,其范围从大西洋岸到密西西比河,从五大湖到佛罗里达。英国保留直布罗陀和在印度的殖民地。西班牙得到佛罗里达和梅诺卡岛。法国将占领的西印度群岛中的大部分英属岛屿归还给英国,但保留多巴哥并收回圣卢西亚和在非洲的殖民地塞内加尔

九、小结


  英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毫无准备,这使美国人能够在1775年侵入加拿大进攻魁北克,并于次年迫使英国人退出波士顿。1776年晚些时候,英国人集结兵力获得主动权,直至法国参战。他们的海上控制能力使他们几乎可以任意袭击或夺取美国沿海任何地点。然而,当他们深入内地时其交通面临美国人的半游击战术而遭到失败。美国赢得独立主要是因为英国人相继侵入北方和南方后在萨拉托加(1777)和约克敦(1781)遭到了失败。一支法国舰队将康沃利斯孤立在约克敦,使美国人的第二次,也是决定性的胜利成为可能。
  英国从北边入侵始于卡尔顿将阿诺德赶出加拿大,然后借道哈得孙河和尚普兰湖侵入美国东部各州。卡尔顿花了整个夏季建立一支舰队打败了阿诺德的舰队后,他才得以能够使用尚普兰湖。10月,他终于溯湖而行,打败了阿诺德。但时近严冬,他已无法在当年进行决战。1777年,伯戈因企图继续实行卡尔顿的战略,但美国人已得到更好的准备,在萨拉托加俘虏了英国人。
  战争初期,华盛顿认为海上力量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关键。他自始至终坚持的战略目的就是获得海上优势,这种优势将使海陆联合进攻沿海的某一英国据点成为可能。他选择纽约,这是英国军事行动的中心。1778年,德埃斯坦的到达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机会,也确实迫使英国人放弃了费城。但德埃斯坦在纽约,接着在萨凡纳的失利,使华盛顿很沮丧,但他仍毫不动摇地相信自己的战略。1781年,占优势的法美陆海军围攻受困于约克敦的康沃利斯部队证明了华盛顿的坚信是正确的。当格雷夫斯的舰队从纽约出发来支援康沃利斯或帮他撤走时,德格拉斯的舰队在9月5日弗吉尼亚诸角海战中摧毁了英舰队前锋,格雷夫斯不得不返回纽约抢修。他没来得及带援军返回,康沃利斯就被迫投降了。
  弱小的美国海军在1776年对巴哈马群岛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袭击之后,只能靠派出巡航船骚扰英国人的交通线。它的唯一值得注意的影响是威克斯、考宁汉和琼斯这几个人业绩的精神作用。美国人最著名的海战是弗兰伯勒角海战(1779)。在这场海战中,琼斯率领的东印度公司的旧商船“伯恩霍姆·理查德”号缴获了一艘新的英国快速帆船“塞拉彼斯”号。
  法国海军舰船占优势,信号系统也好,但却为传统的小心谨慎所制约。甚至在西班牙舰队的帮助下,也未能侵入英国或阻止英国解救直布罗陀。在弗吉尼亚诸角,占优势的德格拉斯打退了格雷夫斯舰队但却不想摧毁它。次年的诸圣岛海战(1782)中,英国人打败了进攻牙买加的法西海上远征军。由于舰船用铜板包底、枪炮射击法则的改革和臼炮的使用,英国人重新获得了海上优势。
  同等重要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皇家海军甩掉了《永久战斗条令》的束缚。韦桑岛海战(1778)和格林纳达海战(1779)表明全线追击并非回避《条令》的安全手段。韦桑岛海战后凯佩尔被免罪一事告知皇家海军军官们从此以后不必盲目服从《条令》。弗吉尼亚诸角海战表明盲目服从《条令》将导致失败。有人认为诸圣岛海战证明了冲破敌阵——《条令》禁止这样做——能通向胜利。肯彭费尔特的战术信号系统解除了《条令》的最后束缚,有了这种信号系统舰队司令就能根据自认为正当的方式指挥舰队。

独立战争海战部分完毕

英国人将华盛顿赶出纽约后,主要战斗形式就转移到其它前线。

威廉·豪勋爵,英军在北美的总司令官,他为1777年的战斗拟订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如果有可能,要充分广泛地调用帝国的军队,争取在一年内结束战争。”

为此,他计划:

1、要1万人去夺取普多维登斯,然后是波士顿;

2、同时要派1万人从纽约出发,溯哈得逊河上至奥尔巴尼;

3、再有8000人守卫新泽西并威胁费城。

4、另一支英军占领易洛魁,和效忠英王的人士一起沿着莫霍克山谷下行。

5、最后,来自加拿大的一支队伍,先走尚兰普湖,然后走哈得逊河,向南行进,与从纽约出发向被前进的队伍会合。

如此,英军就可以将造反者的大本营新英格兰与其它的造反州分隔开,并逼迫在普林斯顿战以后就消失在英军视线里的华盛顿军队,要么与英军决战,并在正面对敌中被彻底击败,要么远逃,就此丢失对新英格兰的影响力。

这是个好计划。若干年后,美国的一帮专业人员,其中包括历史学家和军事专家,他们反复按照豪将军当初的这个计划进行过推演,几次推演的结果,都显示这个计划一旦得以实施,将会对大陆军方面造成重创,至少能让大陆会议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对新英格兰地区的控制。

可惜,这个计划从来没有获得实施过,无它,豪必需要增加至少1.5万名的援军和1个炮兵营的到来才可以拥有足够的兵力来进行这个计划。豪很聪明的建议伦敦方面,这些兵力可以从德国、俄国征集和雇佣而来,但是伦敦政府完全拒绝再提供进一步的援助。

所以,1777年4月,豪在被迫放弃上述雄心勃勃的计划后,而将手头已有兵力集中到对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的一次进攻上。

于是,来自加拿大的军队在约翰·伯戈因的指挥下,出发至哈得逊河。开始,这支英军的战斗很顺利,但是当夏天过去时,因为身处不大友好的殖民地乡间,他的补给开始发生困难,并因此放慢了行动。

这个时候,豪亲自率领着主力正在进攻费城,在得知约翰·伯戈因所部的苦难后,只派出亨利·克林顿率领一支4000人的小部队来支援。克林顿是个战术能力很不错的英军将领,在与伯戈因合并一处后,他指挥英军打了几次小胜仗。

但这位亨利·克林顿的大局观,也就是所谓战略能力一向很弱。在取得几次小胜利,并初步解决了伯戈因部队的给养问题后,他便带着自己那4000多人回豪那边去了。他更渴望在关键性的战役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结果,他这中途分兵,立刻将伯戈因留给了闻讯集结而来的大陆军和民团们!伯戈因的部队不久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萨拉托加这个地方的两次战斗中,sog前面贴的那张画像,那位霍肖恩·盖茨将军指挥的一支军队击败了伯戈因,并迫使其在1777年10月17日率军投降。这之谓“萨拉托加大捷”。

这场胜仗,在当时已经在巴黎的富兰克林的宣扬下,极大的刺激了法王路易十六与英国再次争霸的信心。如此,法国于1778年2月加入战争,两年后,第一批约6000名法国士兵在罗得岛的新港登陆,他们将为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次大战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为,在土木工程和炮兵方面,大陆军和英军还有着巨大的差距,而法国陆军恰好在这两方面是欧洲霸主。他们的参战,将使得大陆军在围攻战斗中占据上风。

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后,北美殖民地的北方就保持了相对的平静:华盛顿领着大陆军主力躲在福日谷中练兵,消耗着英军的实力。英军在为捕捉华盛顿的主力而苦恼,因为对方的兵力刚刚属于分兵则难敌,集中追击又会被其溜走的数量。

豪因为萨拉托加大败,更多的出于英国内部高层政治的缘故被免去北美的任职,替代他的,竟然就是那位战术方面不错,但战略方面很糟糕的亨利·克林顿!

上帝真是垂青新英格兰的这帮清教徒,假如富兰克林在欧洲的那些秘密的勾当永远不被曝光的话。

1780年,克林顿率军南下,对查尔斯顿进行了一次围攻,于3月攻陷了它。然后,他坐船回纽约,但留下查尔斯·康纳利将军和8000名英军。这8000名英军在康纳利将军的率领下,将负责征服南方其它地区。

1780年8月,康纳利将军率军,在南卡罗莱纳的卡姆登击败了曾经赢得过萨拉托加战役的霍雷肖·盖茨将军和他的手下,并将其击溃。

这支盖茨属下的部队,当时几乎是大陆军在南方唯一的一支正规军,在康纳利看来,这便意味着南方的战事即将结束。

可惜,纳塔内尔的到来,丹尼尔·摩根的出山,还有安德鲁·皮肯和他的民团民兵们,使得康纳利的美梦破灭,让他丢失了卡罗莱纳,最终只能退守约克镇,并在那里成为美国中学生最熟悉的一位同期的英国将军:每次在提及那个向华盛顿交出佩剑以示投降的英国将军时,查尔斯·康纳利这个名字便会被提起……

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后,北美殖民地的北方就保持了相对的平静:华盛顿领着大陆军主力躲在福日谷中练兵,消耗着英军的实力。英军在为捕捉华盛顿的主力而苦恼,因为对方的兵力刚刚属于分兵则难敌,集中追击又会被其溜走的数量。

豪因为萨拉托加大败,更多的出于英国内部高层政治的缘故被免去北美的任职,替代他的,竟然就是那位战术方面不错,但战略方面很糟糕的亨利·克林顿!

上帝真是垂青新英格兰的这帮清教徒,假如富兰克林在欧洲的那些秘密的勾当永远不被曝光的话。

1780年,克林顿率军南下,对查尔斯顿进行了一次围攻,于3月攻陷了它。然后,他坐船回纽约,但留下查尔斯·康纳利将军和8000名英军。这8000名英军在康纳利将军的率领下,将负责征服南方其它地区。

1780年8月,康纳利将军率军,在南卡罗莱纳的卡姆登击败了曾经赢得过萨拉托加战役的霍雷肖·盖茨将军和他的手下,并将其击溃。

这支盖茨属下的部队,当时几乎是大陆军在南方唯一的一支正规军,在康纳利看来,这便意味着南方的战事即将结束。

可惜,纳塔内尔的到来,丹尼尔·摩根的出山,还有安德鲁·皮肯和他的民团民兵们,使得康纳利的美梦破灭,让他丢失了卡罗莱纳,最终只能退守约克镇,并在那里成为美国中学生最熟悉的一位同期的英国将军:每次在提及那个向华盛顿交出佩剑以示投降的英国将军时,查尔斯·康纳利这个名字便会被提起……


当1780年12月,纳塔内尔·格林,这位自学成才的士兵将军,曾经的华盛顿身边的军需总监被华盛顿本人派遣并抵达南方时,英军已基本摧毁了在卡罗莱纳的美国军队。

纳塔内尔·格林先是请出了当时退隐山林的丹尼尔·摩根,让他担任了自己的中尉,帮助自己召集那些被打散的美军士兵。接着,他与安德鲁·皮肯这位乡下绅士,卡罗来纳乡下汉子们心目中的领袖取得联系,共同商定了如何挽救危局的办法。

格林后来说他那时候的想法:

“……很少有将军能比我更频繁、更精力充沛地‘逃跑’……但我在强敌前撤退时总是注意不跑得太远,保持和强敌的距离,并且逼向他们和离开他们的速度都一样快,这样,我的敌人就会相信我们就像是到处乱跑的螃蟹,并且在他们为此而无所适从的时候向我们提供了打击他们的机会……”

大约150年后,这些事迹被写进一本讲述华盛顿和其手下从事独立战争的小册子,好像叫《国父传》什么的,在中国卖得不错。依稀记得某人少年时看得第一本有关外国的书,就是这本小册子。

看了也没个球用!什么好东西到了这个皇权传统影响深重的人群中,都容易结出“恶之花”。

纳塔内尔·格林组织了基本战略的制订,并协调了当地各种反英武装的组织。

丹尼尔·摩根帮助他收容溃兵,并迅速恢复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同时在战术上教育他们如何跟英国正规军作战。

皮肯指挥卡罗莱纳的民团游击队骚扰英军,使他们无法在充满敌意的乡间停留,无法就地解决补给,并被切断了原先和亲英人士之间的消息往来。同时,按照华盛顿已经成型的做法,纳塔内尔在卡罗莱纳建立起了自己的情报网络。

战幕已经拉开,形式逼迫康纳利将军必需与当地美军决战。可这次,他却抓不住敌人主力的方向。

这时候,丹尼尔·摩根按照计划闪亮登场:他带领1000名美军,其中大部分是民团,在考彭斯向1000名英军挑战。

这还是独立战争以来第一次,美军以同等数量向英军挑战并战而胜之的战术胜利。

具体作战过程请参考《爱国者》这部电影。总之,民团的民兵干了他们该干的,而在关键时刻少部分但精悍的大陆军正规军依靠娴熟的射击动作,在阵列对轰中击败了追击民兵的英国步兵。他们在射击纪律、射击频率、射击准确度上都发挥得那么出色,以至于一向看不起北美殖民地武装战术素质的英军,在那一仗后便认识到:他们在陆战战术上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考彭斯之战,就是让康纳利将军相信这便是美军的主力。他果然上当,率领着他最精锐的2500名部队杀向考彭斯。即便是前线传回的消息让他有些惊诧,但谁都明白:在正面对阵中,美军的3000人的部队也无法匹敌英军这2500名精锐。

只要击溃这股最后的美军,卡罗莱纳也许就是英国人的了。

在考彭斯,被无礼的美军所激怒,也是出于对接敌作战的自我激励,康纳利下令烧掉了随队的储备物资,好轻装上阵,迅速追赶到敌人!

当康纳利毁掉自己给养的消息传来时,格林向周围的属下们宣布“那么,他是我们的了!”

皮肯的游击队一边咬住康纳利的部队,干扰其前进的步伐,破坏其想取得物资的任何企图,一边组织力量不断的向格林正在“逃跑”的队伍提供补给。

当格林的部队“逃”到了弗吉尼亚的唐河的时候,康纳利的精锐部队已经因为饥饿与疲惫,在游击队的骚扰下损失了500人。

暂作休息后,格林率领部队再次跨过唐河,重返卡罗莱纳,转回所谓内线作战。这次,是他在追着准备撤退的康纳利部队。

在吉尔福德郡府,格林小心翼翼的送给康纳利一场他期盼已久的交战。这仗表面上是康纳利赢了,格林被击退,可康纳利又为此损失了530人,并消耗了大部分携带的弹药。

此后,康纳利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按计划汇合其他部队,只能退到恐怖角,从那儿乘船撤退向约克镇--历史性的败仗和投降仪式就在那里等待着他。

格林笑了,他下令他的部队四处出击,与其他英军主动进行作战。他输了好几次战斗,但这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英军的伤亡惨重,并因此在战略态势上处于被动。因此,英军不得不撤退回查尔斯顿,将整个卡罗来纳留给了格林、摩根,还有皮肯。

这个时候,华盛顿就不用再为南方战场担心了,相反,他可以从容的计划并出发,带兵去围攻约克镇,将康纳利和他在那里的7000名手下包围,好完成北美独立战争这决定性的战役。

得知康纳利躲到约克镇的消息后,华盛顿立即行动,率军迅速南下,同行的还有刚刚抵达的由让·巴蒂斯特·罗尚博指挥的法国军队。这是1781年的事情,距离革命战争开始已经有整整6年。

与此同时,9月初在弗吉尼亚角的战斗中,一支法国舰队避开了一支英国舰队(详情请参见星条旗网友在前面张贴的,有关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海上战斗的帖子),驶回纽约,封锁住了康纳利撤退回纽约的后路。

到了9月末时,9000名大陆军和7800名法国人的队伍包围了康纳利的7000人的队伍。

这次跟1775年包围波士顿那次可是很不相同,大陆军的人数不算多,加上法国人也才跟那次包围波士顿的人数相仿,但这支大陆军已经是一支久经战火考验与反复训练,在作战纪律和作战能力上和英军相仿的正规军了。而那支法军,他们中最有价值的是那些炮兵专家,以及那些军事工程工程师。

在华盛顿的指挥下,法国工程师们建起了正式的围攻工事,并且部署了火炮。前面说过,在当时那个100年,任何一支部队一旦被对方围攻成功,落到了对方修筑的围攻工事之中,城市被占领就只是个战术上的时间问题了。关键还有,康纳利的手下和他本人都是从卡罗莱纳战场上,被咱们前面所说的三位游击专家给打败,驱赶到这里来的,战斗的意志已经十分消沉。

因此,在无望逃脱的情况下,10月19日康纳利便投降了。

这场胜利是北美独立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终结,和平谈判很快开始。此后,双方只是在加勒比和大西洋上有一些冲突,以及在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两岸放过几枪。

最后,1783年,己方外交人员在巴黎,在法王路易十六的主持下签署了《巴黎条约》,英国承认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这仗就算打完了.

吉贝尔在他的论著中写道:

……想象一下,在欧洲出现了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将自我克制的美德与一种全民的自为组织和一个坚定的扩张计划融为一体,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体系,知道如何去经济作战,如何靠胜利为生,不会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就被迫放下武器。一个人可以看到这样的民族征服它的邻邦,推翻软弱的政体,就如疾风吹过弱草一样……

与他同时代的人,比如很有影响力的孟德斯鸠,也为这种国家士兵的理想说了一大堆类似的赞美之词。

不知道诸位看明白了没有?那个时代,也就是北美独立战争所处的时代,其实便是近代国家概念形成的年代。在此以前,军官们是为荣誉而战,士兵们是为经济利益或国王的权威而战,但在那个时代之后,王朝之间的战争被国家之间的战争所替代,国家士兵开始出现了。

按照某些人的习惯思维,这好似完全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之后的产物,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理解,这何尝又不是人文观念的进步?

至少从字面上而言,在欧洲,国家利益开始向每一个公民分配,而不再是国王和贵族的专有,因此,特权阶层在丧失了部分分配比例的同时,获得了可以用国家和整体利益的名义,驱使更多的人以更热忱的战斗意志去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绝对数目上更加庞大的利益。

美国和法国,是这场军事变革中走在前面的国家,是比较早由自己本民族的军队来保卫本民族利益的国家化军事机器。

法国的大革命诞生了国民军,而拿破仑在窃取了权力后,以他的军事天份再加上近百年来法国在陆军建设上的各项基础,打造了一支差点统一欧洲的军队。但是在1812年的战争中,他被俄罗斯人的游击战术和寒冷天气以及广袤的国土所击败,此后在19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威灵顿公爵所率领的英军和联军所彻底击败。此前,在1814年的保卫战中,击败拿破仑,导致联军齐聚巴黎逼迫拿破仑首次退位的关键战斗,也正是这位威灵顿公爵所率领的英军创立的。

英国陆军在火器时代的辉煌,由马尔伯罗公爵开始,到威灵顿公爵算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在大洋那边,同期的美军也被英军击败,首都华盛顿被英军占领,总统府和国会被烧,并且还一度因此丢掉了北美独立战争时的老州之一:缅因州。

这便是国内网友很少了解的1812年战争,又叫第二次美英战争。

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英美之间的主权之争并未停止。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省,人口稀少,防御松懈。美国欲向北扩张,并且期待加拿大居民将美国军队视为解放者。

1812年,美国卸任总统托玛斯·杰弗逊说:“今年将加拿大地区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进,向哈利法克斯进攻,最终将英国势力彻底逐出美洲大陆。”美国必须控制整个北美洲大陆的信念后来被称为美国的昭昭天命。但是英国也有战略优势。在圣劳伦斯河边界地区,北岸的加拿大一侧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比南岸的美国高出两倍。

美国声称大英帝国在以下三个方面侵犯其主权:

英国不遵守美国独立战争后双方1783年达成的巴黎条约:拒绝移交西部地区军事要塞,并且武装印地安人,威胁美国的西部边陲
皇家海军拦截美国商船追捕逃兵,强征美国海员入伍--这些人虽然出生于英国,但已归化为美国公民
英法之间的拿破仑战争导致的贸易禁运,使上百艘美国商船被皇家海军扣押,美国的中立国地位未被尊重
1811年,美国众议院的鹰派议员鼓动战争。1812年6月18日,詹姆斯·麦迪逊总统向国会发表演讲后,国会投票宣战。有趣的是,英国为了避免对美战争而解除贸易禁运的消息在开战以后才姗姗来迟。



麦克亨利要塞战斗,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为此写下的 星条旗歌成为美国国歌虽然战前双方之间已经有长期的外交纷争,一旦战事爆发,均未充分备战。英国被拿破仑战争拖住,不得不将大部分精锐海陆武装力量部署在欧洲。英国在北美的最高军事长官得到的指示是,克制进犯行动,以避免从欧洲和英国其他殖民地调兵增援。1812年,英国在加拿大的正规军只有5,004人,辅以加拿大民兵。战争期间,英国对拿破仑的战争结束后才将大批战舰调往美国海域。

美国方面也未做好战争准备。1812年,陆军正规部队只有不到12,000兵员。开战后,虽然美国国会批准扩军至35,000人,但是士兵多为志愿兵而且民众不热衷行伍,极度缺乏受过正规训练的军官,部队战斗力不足。

战争在四条战线上展开:

大西洋
大湖地区和加拿大边境
美国海岸
美国南部州

大西洋上的战斗

英国拥有当时世界最强的海军力量。1812年,皇家海军在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战舰。其中有11艘战列舰和34艘护卫舰。相形见拙,成立後不到二十年的美国海军仅有22艘战舰,大部分为护卫舰,而且比皇家海军的同类战舰笨重。英国人的策略是保护来往于加拿大的商船,同时封锁美国港口,限制其贸易活动。鉴于总体数量处于劣势,美国海军的策略是打完就撤,缴获战利品,只有在数量占相对优势的前提下才与皇家海军交战。英国报纸讥讽年轻的美国海军只是街头流氓组成的乌合之众。

然而在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俘获大量英国船只,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军战舰。美国海军的战果令皇家海军对其刮目相看。于是英国派遣大量舰艇,对美国港口进行更为严厉的封锁,使英国可以从容地将大量陆军部队运送到美国海岸,一个重要战果是英国陆军于1814年8月24日攻占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且焚烧了总统官邸。


大湖地区和加拿大边境的军事行动

进犯加拿大, 1812

英国陆军少将艾萨克·布洛克爵士西部战场集中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的尼亚加拉河一线,以及圣劳伦斯河和尚普兰湖地区,是1812年美军进攻的重点。如果美军直扑圣劳伦斯河防线,占领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城,那么英军的补给线就被切断,加拿大西部地区无法坚守。美军把军事行动集中在西线,可谓失策。

在休伦湖圣约瑟岛的英国驻军比附近的美军更早得到战争爆发的消息,并且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1812年7月17日,英军对密歇根州的一个重要的贸易要塞发动突然袭击—底特律圍城戰,迫使美国守军投降。

1812年7月12日,美国陆军中将威廉·胡尔率领民兵为主的部队,从底特律向加拿大发动进攻。英国陆军少将艾萨克·布洛克爵士率兵反击。8月16日,胡尔将军在底特律投降。布洛克迅速挥师伊利湖东岸,击败了美军的进犯。但是布洛克却在10月13日的昆士顿高地战斗中阵亡。

美国人在1812年最后一次对加拿大的进攻发生在尚普兰湖地区。由于参战的美国民兵拒绝离开美国本土作战,进攻遭到失败。相形之下,加拿大民兵表现相当优秀。英裔加拿大居民多数是美国独立战争后流亡加拿大的保皇党,传统上忠诚英国王室;法裔加拿大居民是天主教徒,对美国的反天主教情绪一向厌恶;二者共同反对美国占领加拿大的企图。


美国西北部, 1813

伊利湖战斗胡尔将军投降后,威廉·亨利·哈利森将军负责指挥西北地区美军,并试图夺回底特律。英国守军指挥官是亨利·普罗克特上校。1813年1月22日,哈利森的部队在法兰西镇战斗中受挫,普罗克特将战俘移交给印地安部落的盟友,其中60名战俘遭到杀害。美军收复底特律的行动宣告失败。


俄亥俄战役
1813年5月,普罗克特率军包围俄亥俄州梅格斯要塞。美国援军被印地安部落击败,但是要塞并未失陷。印地安人随后撤退,普罗克特也被迫回撤加拿大。同年7月,普罗克特再次包围梅格斯要塞,仍然遭受了失败。为了鼓舞印地安盟友的士气,普罗克特袭击了史蒂文森要塞,然而进攻部队遭到巨大杀伤,被迫撤退。俄亥俄战役就此结束。

1813年9月10日,奥利佛·佩里上尉率美军发动伊利湖战斗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美军完全控制了该湖。经历数次失败的美军因此士气大振,英军被迫撤出底特律。10月5日,哈利森在托马斯战斗中获胜,击毙印地安酋长,这一胜利彻底终结了英国与印地安部落的联盟。美国人重新控制底特律直到战争结束。

尼亚加拉前线, 1813
因为陆地交通不便,大湖和圣劳伦斯河走廊地区的控制权变得至关重要。双方在1812-1813年都在忙于造军舰。

1813年4月27日,美军进攻上加拿大首府约克(今多伦多),放火烧毁了议会和众多民房,导致很多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头。在指挥官的纵容下,美军士兵还抢劫了大量平民和公共的财物。然而金斯敦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她控制着圣劳伦斯河以及英军的补给。英军牢牢地控制住了金斯敦。

1813年5月27日,美军两栖部队从安大略湖攻击尼亚加拉河北部的乔治要塞,用很小的代价将其占领。6月5日英军反攻,收复失地。

在安大略湖,双方海军有三次交手,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1814年,英国建成装备有102门炮的战舰圣劳伦斯号,凭借装备上的压倒优势,完全取得了安大略湖的控制权。


圣劳伦斯河及下加拿大地区
美国人几乎没有对圣劳伦斯河上的英军补给运输交通进行阻挠,所以英国人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援兵河物资运送到上加拿大地区。

1813年早期,双方在安大略的Prescott和纽约州的Ogdensburg之间互有几次攻防。

1813年末期,美军策划了几次进攻蒙特利尔的行动。因为指挥官之间不睦,缺乏互相支援,进攻在边界即受阻,计划最终破产。


尼亚加拉战役, 恰普兰湖战役, 1814

奇珀瓦戰役中的温斯菲尔德将军1814年,杰克·布朗和斯科特·温斯菲尔德将军大幅提高了美军的纪律和战斗力。他们重新发动了对尼亚加拉半岛的进攻,并迅速夺取了伊利湖要塞。7月5日,斯科特·温斯菲尔德将军在奇珀瓦戰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美军的进一步军事行动受挫。英军反击,并保卫了伊利湖要塞。由于补给困难,美军被迫撤离尼亚加拉半岛。

随着拿破仑皇帝被废黜,英国把部署在欧洲的兵力转移到美洲战场,并向美国大举进攻。但是英国已经改变了策略,试图与美国谋和。英国人的进攻遭受挫折,特别是1814年9月11日在恰普兰湖战役遭到惨重打击,令美国人完全控制了尚普兰湖地区。

西部, 1814
1814年,美国人从底特律派遣六艘战舰,试图夺取麥基諾要塞。由正规军人和义勇军混编的部队于7月4日登陆。他们没有达到奇袭的效果,在前进途中被印地安人伏击,损失惨重,被迫撤退。

8月13日,美国人在諾特瓦索加灣发现敌人新建的基地,他们立即摧毁了那里的一切建筑物和正在建造的船只。留下两艘战舰继续封锁密其里麥克依諾后,返回底特律。9月4日,英国人驾小独木舟悄悄靠近这两艘舰艇,并将其俘获。这一胜利使英军的諾特瓦索加灣补给线得到恢复。

由于得到当地印地安部落的有力支持,英国人在西部牢牢地控制住防线,直到战争结束。


美国海岸
战争初期,英国海军很难封锁整个美国海岸,况且他们还忙于追捕美国的私掠船。英国政府同时也需要从美国为在西班牙的驻军采购食品,因此保持了与新英格兰地区的贸易。1812年12月26日,英国宣布对德拉瓦河及奇萨比克湾进行封锁。1813年11月,封锁范围扩大到罗得岛以南海岸。1814年5月31日,封锁全部美国海岸。同时,英国军官与美国商人之间保持不少非法交易。美国政府开始向非法交易者发放许可证,这样有益于国家的商业活动。英国海军的压倒优势使他们能够占领奇萨比克湾,摧毁美国的港口设施。

美国海岸战场上被遗忘的战斗是攻占缅因州,这是英国人取得的重要战果。在缅因取得的胜利意味着英国人在新不伦瑞克省取得巨大的领土利益。这场战争没有解决缅因与新不伦瑞克的边界争端,缅因在1820年加入美国联邦后,新的争端再次被挑起。直到1842年,双方才彻底解决领土分歧。

1814年英军占领缅因东部。英国国王向被占领土派遣了大量地方官员。根特条约后,英国归还了这部分领土。英国人在1815年4月才完全撤出,但是英国官员搜括了大量税金。这笔钱用来在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建立达尔豪西大学。


奇萨比克战役,星条旗歌
英国人在此次战争中最出名的行动是纵火焚烧华盛顿特区(包括白宫)。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1814年8月19至29日。8月24日,缺乏战斗经验的美国民兵在首都保卫战中被英军彻底击败,使通向首都的门户洞开。詹姆斯·麦迪逊总统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亚,美国人士气大挫。英国人认为自己的纵火行动是对美国人焚烧约克(今多伦多)的报复。

摧毁了华盛顿的公共建筑后,英军继续进攻,下一个目标是夺取巴尔的摩。9月13日,英军向巴尔的摩港口的麦克亨利要塞进攻,受到了坚决的抵抗。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对此次战役有感而发,写下了后来成为美国国歌的著名诗篇星条旗歌。


美国南部
1814年3月,安德鲁·杰克逊将军率领田纳西州民兵,切诺基战士和正规军进攻了南部的克里克部落。虽然克里克人曾经与英国结盟,但是战斗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克里克人在阿拉巴马州的土地。1,000名克里克人中有800人在3月26日的战斗中阵亡,余部逃到阿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后投降。


根特条约和新奥尔良战斗

新奥尔良 18151814年11月,安得鲁·杰克逊将军转移到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1814年12月至1815年1月,他率领部队保卫了这座城市,并击毙了英军的指挥官爱德华·白金汉少将。美军新奥尔良战斗中取得的重大胜利,令杰克逊成为闻名全国的英雄,且在日后将他推上总统宝座。

1814年12月24日,两国外交官员在比利时城市根特签署和约,正式停战。但是和约的消息没有及时到达新奥尔良,因为当年交通不便。1815年2月17日,麦迪逊总统签署了根特和约,使之于次日生效。

根据和约条款,双方归还了占据的对方岛屿,美国人获得圣劳伦斯河的捕鱼权,所有的债务和财产纠纷都得到处理。次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指控英国违反和约,没有归还战争中俘虏的美国奴隶,但是英国人不承认奴隶为财产。


[编辑] 结果
根特条约使边界恢复到战前状态,双方均未做领土让步。此后整个十九世纪中,英美两国基本上能够和平共处,1818年条约略微调整了东部边界。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皇家海军就已经停止强征美国海员服役。

这场战争是第一次、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美国首都曾经被外国军队占领。


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这场逼和大英帝国的战争为美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望,使美国民众爱国热情高涨,因此亦称为第二次独立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了反战的联邦党从美国政治舞台彻底消失。

战后在温斯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的倡导下,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开始大力为美国军队培养职业军官。

此次战争对美国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战时英国对美国港口的封锁导致了纺织品短缺,却因此催生了美国纺织工业。

西南地区的战斗令美国与当地印地安部落冲突加剧,美国随后于1819年兼并了佛罗里达。


战争对加拿大的影响
这是一场关系到加拿大生死存亡的战争,促使加拿大的英语和法语两大殖民地居民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抵抗入侵之敌加强了殖民地的内在凝聚,和对大英帝国的忠诚。战争的最重要结果是使英属北美殖民地于1867年联合为加拿大联邦。

在战争中,加拿大民兵表现杰出,而英军指挥官却很一般。这个出乎意料的事实被加拿大军事历史学家杰克·格拉纳斯坦称为民兵之谜,对未来加拿大军队的建军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民兵建设,而非依赖职业军人。美军得到的是恰恰相反的经验,松散的民兵组织难以对付纪律严明的英国陆军。战争后期美国陆军取得的大部分胜利要归功于学习了英国和欧洲军队有纪律的战斗队形。

战争期间,英军指挥官一直担心美国人封锁圣劳伦斯河。这条河流经美加边境,河面狭窄。一旦航运受阻,部署在加拿大西部的英军就无法获得正常补给,而那里又恰恰是陆战的主要战场,那么英国人很可能在开战后短短的几个月内被迫将加拿大西部领土拱手相让。战后,英国人惊奇地发现,美国人没动过这个念头。但是,英国人不指望对手会再次犯下如此简单低级的错误,于是着手开拓丽都运河。这个耗费巨大的工程将安大略湖畔的京士頓与渥太华河连接起来,作为绕开圣劳伦斯河边境的备用水道,并且使渥太华这个腹地小城变成加拿大的第四大城市、加拿大首都。丽都运河于1832年竣工,但没有机会发挥预期的作用。


战争对英国的影响
与加拿大不同的是,今天的英国已经无人纪念这场战争。主要是同期的拿破仑战争更加重要且富有戏剧性,另外在结束战争的条约里,英国没有得失。

皇家海军注意到,美国海军赢得了大多数一对一战斗,比分差距之大令他们感受到了羞辱。美国海军俘虏了大量英国商船,使当时的海运保险居高不下。但是皇家海军凭借总体优势,成功地封锁了美国的海上贸易通道。皇家海军战后对造舰和火炮技术进行了改进。

英国陆军将这场战争视为小规模冲突,对自身的失败没有深入研讨。这些失败被惠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战胜拿破仑的空前成就所掩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