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寻找韩国千氏的祖先 (复原发贴)

(2009-01-29 17:43:59) 下一个
根据千氏在韩国家谱的记载: “生于河南登封颍阳的明朝将军千万里是落籍朝鲜半岛的千氏第一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明王朝任命大将李如松为总输使赴朝支援。随军运粮官兼总督将千万里领携二子千祥、千禧率铁骑两万作为后勤保障。由于千万里出色地完成任务,使明军在平壤、郭山、东莱等战役中大胜日寇。五年后,在丁酉战役中,他率军在蔚山、樱山等地三战三捷,战功卓著。” 根据千氏家谱的线索,寻找在明史的记载,却找不到任何关于明朝将军千万里的痕迹。

官方的记载由于朝代的更换和政治因素的干扰并不一定是最真实的记录,但是主要将领的名字应该不会有失误。千氏的后代族人传言千将军是单传的独子,为了躲避灭门之祸而定居朝鲜,后来在大约八代后,中国祖籍的人来带走了几个男丁传宗接代。那个时代到底发生的什么事情哪?为什么史书上找不到千将军的记载?

有一个可能就是另一个人为了逃避灭祖的罪隐瞒身份而更名千万里。明代一向重文轻武,武将稍有差错就是杀头灭门。崇祯杀了不知道多少兵部尚书,到最后没有人敢带兵打仗了,这应是明代灭亡的原因之一。那时该名换姓,避祸他乡的人很多。为了摆脱官府追杀,往往又会消除很多可以追寻的痕迹。百年过后,时代变迁,人去楼空,原本的真情也就扑朔迷离,无法考寻。很多当今发生的事情都无法追寻真相,何况六百年前的事哪!

许多的历史考证都借助家谱记载,因为家谱作为个人的记载,对祖先和后世负责,比较官方的记载更加真切。假设千氏家谱是对的,让我们推测一下,这位将军到底是谁?“随军运粮官兼总督” 他的官衔在总兵一级。“率铁骑二万” 当时援朝的队伍有: 辽东精骑一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八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五千;江浙步兵三千。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五千,做为后续部队。当时万人以上的铁骑只能是辽东的李如松部, 所以这位将军一定是隶属辽东, 而且参加了壬辰,丁酉战役两次战役。可以查到的参加两次战役总兵一级辽东李如松部的将领有副总兵杨元,和李如松弟李如梅。这样最可能的人就是副总兵杨元。

据史书记载:在收复平壤的战役中,中军杨元领兵进攻城西门; 碧蹄馆大战中,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救李如松于重围之中。丁酉战役中被认为是间谍的沈惟敬率营兵二百出入釜山。兵部尚书邢玠阳为慰借,檄杨元袭执之,缚至主将麻贵的军营。然而自沈惟敬被执后,向导始绝。后来日军开始反攻,杨元率三千辽东铁骑镇守南原,攻击南原的日军,约为守军的二十倍。杨元拼死抵抗,并亲自上阵与敌军厮杀,身负重伤,身中数枪率十余人突围而出,其余部队全部阵亡。 驻守全州的明游击陈愚衷闻南原已破,亦弃城北遁。

主帅杨镐决定整饬军纪,问罪于败将杨元和逃将陈愚衷。他在给刑玠的报告中,尤言陈愚衷的罪责道:“谓南原被围时,已传檄愚衷催督数次,而愚衷按兵不肯南向”。邢玠得报后即上疏朝廷,请以重典治二将失律之罪。明廷很快就作出了决定:“下逃将杨元、陈愚衷于经略问,依律重处,从刑玠请也”,杨、陈二将后皆被问斩。杨元没有战死沙场,却被自己人处死,时人怅惘。当时李如松已经失势,无法为自己的部将说情。

李如松喜欢率队轻骑远袭,向来没有失手。后来却不幸误入辽东女真的围堵身亡。当初在碧蹄馆战役中李如松只带几千人轻进,被两万多日军围住,家丁李有异舍身救主,在最关键的时刻若不是深知主帅习性的杨元及时赶到,恐怕李如松早就身死日军之手。后来在辽东,如果李有异,杨元后来还在,李如松也许会再次脱身,这样的话后来在萨尔浒面对努尔哈赤的就不是窝囊的杨镐大人了。这些话说了也没有用,天下的蝴蝶满天飞,谁知道那一只覆灭了大明。

朝鲜人倒是对自己有功的人心理肚明。当时他们留住了许多他们认为有功的中国武将。人家杨元打日本多卖力,要不是为了坚守南原,不会被处死。杨元虽死的比窦娥还冤,却嘎然而止没有后话。当时具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就不可知晓了。可以肯定朝鲜人一定会尽全力帮助杨元和他的后人的。

据《清宫旧事》一书所载,千氏始祖名杨腾,原为西域羌族部落中的一员大帅,勇健多谋。后汉建安中(公元196—219年间),占仇池方圆百顷地而立国,自号“百顷氏王”。至三国魏,杨腾后裔杨千万继承百顷氏王王位,则迁徙入西蜀,改杨姓为千姓,从此四川有了千姓。这位杨千万和千万里也许有某种关系。反正祖先都是杨氏,在那个战火纷飞,人事倾轧的动乱时代只要能生存下来,谁还在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哪!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