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兰亭序》传奇

(2009-02-21 10:45:21) 下一个
ZT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写了幅闻名于世的作品,叫《兰亭序》。

    它写在蚕茧纸上,共28  行,324 个字。凡是相同的字,写法都不一样,写得
笔走龙蛇,出神入化,是精品中的精品。

    隋朝未年,这幅书法珍品保存在他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智永去世前,把它
交给了自己的爱徒辨才,要他好好保存,不得遣失。

    辨才将它视为拱壁,对它极其爱护。他怕有人将这幅珍品偷了去,便在卧室的
大梁上挖了一个洞,将它珍藏在里面。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空闲时常常观摩欣赏,临摹学习。

    他派人到处征求、购买王羲之的作品。时隔不久,所有的珍品几乎全弄到了,
惟缺珍贵无比的《兰亭序》。

    一天早朝,他向臣下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落于何
处?”“陛下,”一位老臣说,“《兰亭序》是王家的传世珍宝,过去一直藏在他
家。他的七世孙看破了红尘,出家当了和尚,取了个法名叫智永,《兰亭序》也就
随他带进了绍兴的佛寺。据说,智永临终前把它交给了爱徒辨才,辨才将它珍藏起
来。”既然已经知道了《兰亭序》的下落,唐太宗便千方百计地要把它弄到手。

    他连忙下了道圣旨,将辨才召到长安,安排在宫中讲经处,给予他优厚的待遇。

    一天,唐太宗召见辨才,先是装模作样地问了一下讲经的情况,然后转入了正
题。

    唐太宗突然问:“辨才大师,你是否见过王羲之的《兰亭序》?”辨才听了心
里一惊,随即定下神来,答道:“先师智永大师在世时曾经见过。”唐太宗又问:
“现在它在何处?”辨才说:“师傅归天之后,历经战乱,《兰亭序》也就从此失
去了下落。”人们都说《兰亭序》在辨才手中,如今他来个不认帐,唐太宗皱起了
眉头,对这个和尚无法可施。

    过了几天,唐太宗又向辨才问起这件事,辨才还是这么回答。几次下来,弄得
唐太宗也有点儿半信半疑。

    既然弄不到这幅珍品,将辨才留在宫中也无用,唐太宗便打发他回绍兴去。

    唐太宗不肯就此罢手,派人四处调查,认定《兰亭序》确实在辨才手中。

    他又下了道圣旨,将辨才召入宫,追问《兰亭序》的下落。辨才一口咬定在战
乱中丢失,如今不知落于何处。就这样,皇上将辨才从绍兴召来三次,都没有问出
个结果。

    唐太宗召来亲信,对他们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我特别喜爱。人们传说,
他的书法作品以《兰亭序》为最,可惜我无幸看到。为了这件事,弄得我日思夜想,
食不甘味。辨才这个老和尚,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可就是偏偏
不肯献出!你们谁有办法,能把《兰亭序》弄到手?”左丞相房玄龄道:“陛下,
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重孙,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很有才干,足智多谋,
若是派他前往,一定能把《兰亭序》弄到手。”唐太宗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单独
召见了萧翼,跟他商量这件事。

    萧翼说:“要是让我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前去,辨才一定矢口否认,徒劳往返。
我想以平民的身份前去,细细地察访这件事。”唐太宗听了点了点头。

    萧翼提出个要求:“我还想拿几幅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带去,这样便于我跟
他往来。”唐太宗听了,立即让人拿了几幅给他。

    萧翼穿上便衣,乘上商船,从水路到了浙江绍兴。一天傍晚,他换了件又肥又
大的破旧黄长衫,装扮成个山东的穷书生,到辨才和尚的庙里去。

    他一边慢慢地欣赏墙上的壁画,一边留心庙里的动静。到了辨才和尚住的小院
门口,他故意停下脚步,轻轻地吟起诗来。

    辨才见到了他,上前打了个问讯:“施主从何处来?”萧翼连忙施了一礼说道
:“在下是北方人,带了些蚕种到南方来卖。沿途遏上佛寺,我都去随喜。今日有
缘,得见老禅师。”辨才跟他说了几句话,觉得他谈吐不俗,于是请他到屋里去坐。

    两人下了一盘围棋,又去弹琴,弹了琴又去投壶,玩双陆,兴致勃勃地玩得很
高兴。

    玩累了,两人又坐下来谈经说史。他俩都是一肚子学问,说得头头是道,有根
有据。

    辨才高兴地说:“有的人交往了一辈子,仍然像是新相识的一般,有话说不到
一起。有的人刚刚相识,就像老朋友一样,谈得非常投机。我们如此有缘,望施主
不要客气。”当晚,辨才便将萧翼留下。他让徒弟端来酿好的药酒和各色果品,两
人便高高兴兴地喝起酒来。

    辨才说:“施主,有酒无诗,便觉无趣,我们何不胡乱吟上两首助兴。”萧翼
拍手笑道:“好主意!好主意!”辨才提议道:“我们抽签如何?抽到什么字,就
以什么字为韵脚。”萧翼连声附和道,“此法甚妙!此法甚妙!”辨才拿来签筒,
递到萧翼面前,说道:“施主请。”萧翼连忙轻轻推开,道:“大师先请。”“那
就有僭(jiān )了。”说完,辨才抽出一支签,是个“来”字。



    辨才略一思索,挥毫写下一首:

    新酒一坛方启开,新朋远自万里来。身披云雾同寂寞,月下漫步共徘徊。

    夜深弹琴寄情思,风起雁鸣声悲哀。若非先生有妙法,何能照亮死心怀。

    萧翼看了,连声叫好。

    “胡乱涂鸦,先生取笑了。施主清。”说完,把签筒递了过来。

    萧翼抽出一支签,是个“招”字。他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初次相逢度良宵,承蒙大师盛情招。如今一见如旧友,天南地北不为遥。

    酒渣倾去又上浮,心如琴弦已调好。谁人怜惜失群雁,经受狂风受煎熬。

    两人相互唱和,乐在其中,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们畅饮了一夜,第二天早晨
萧翼才依依不舍地向辨才告辞。

    “施主方便时,还请到此一叙。”辨才说。

    “几日之后,弟子再来打扰上人。”过了几天,萧翼带着酒来到寺中,与辨才
饮酒作诗,高谈阔论,两人都觉得欢快无比。几次下来,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一个月之后,萧翼带着梁元帝亲手书写的职贡图,与辨才一同鉴赏。他们一边
观赏,一边议论,萧翼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书法方面引。

    “若是论起书法,天下没有人比得上二王。”辨才道。

    “大师说的是。在下自幼学习二王书法,至今仍然未能得其精髓。弟子心有不
甘,现在还在认真练习。为练习方便,有几幅字帖常常带在身边。”“是真迹还是
复制品?”“当然是真迹。”萧翼道。

    “哦?”“大师若是不信,明天我把它们带来,请大师鉴别。”萧翼道。

    “施主带来给我鉴赏,真是三生有幸!”第二天,萧翼如约前往。辨才将他带
来的一一展开细看,果然都是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

    “这八幅字帖果然是二王所书,实为书法作品中的珍品。它们虽为佳作,但与
《兰亭序》相比,却又差些。”辨才说。

    “同是一个人写的,不会有多少差别。”萧翼故意与他抬杠。

    “施主此言差矣,同一个人写的文章,由于当时的情势不同,文章的内容、文
采往往有很大的差别。书法作品亦是如此,虽然是同一个人写的,高低上下也有差
异。”“大师所言固然有理,只是在下见到的二王作品,都是差不多的。”“贫僧
有幅王羲之的《兰亭序》,那才是二王书法中的精萧翼见他中了圈套,心中一喜,
嘴上却故意说:“屡经战乱,《兰亭序》早已不知下落。

    上人手中的一幅,只怕是膺(y àn )品。”辨才笑了笑说:“我师智永大师,
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去世前将它交给我,怎会是假的?明日施主前来,一见便知。”
第二天一早,萧翼便来了,辨才让徒弟搬来梯子,亲自爬上大梁,从孔穴中把《兰
亭序》取了出来。

    “假如不是用这个办法骗老和尚,只怕是一辈子也搜不出来。”萧翼心中暗想。

    辨才爬下梯子,将《兰亭序》展开,得意洋洋地说:“施主请看。”萧翼一看,
便知是真迹。此帖写得有章有法,无一字不妙,难怪世人称它为书法作品中的第一
佳作。

    他有心胡缠,故意找岔子:“依我看,这幅字只怕是假的。”“何以见得?”
辨才不悦地问。“你看这个‘之’字跟那个‘之’字大不相同,笔势有异。只怕是
摹仿的人功力不够,露出了马脚。”“施主如何这般说法,它的妙处就在这里!你
看帖中所有相同的字,写法没有相同的。要是都一样,还有什么妙处可言!”一个
说是假的,一个说是真迹,结果两个争得面红耳赤。

    辨才将《兰亭序》从大梁一取出之后,没有再放上去,与萧翼带来的二王作品
一起放在桌子上,一有空闲便来习字。

    萧翼经常与辨才往来,小徒们知道他是师傅的好友,对他没有丝毫戒心。

    一天,萧翼得知辨才应严迁之邀,到记南桥南严迁家去吃饭,便急忙赶到佛寺,
对小和尚说:“我的手绢忘在你师傅的房里,我进去拿一拿。”小徒打开辨才的房
门,让他进去。他见四下无人,便将《兰亭序》和从宫中带来的二王作品,全部席
卷而去。

    他一阵紧赶,来到了永安驿。他对驿站的头头说:“我是朝中御史,奉旨来到
这里。你快去通知都督大人,要他马上到这里来听旨。”都督齐善行得到消息,立
即骑马跑来了。两人互相施礼后,萧翼宣读了圣旨。随后,他又把事情的前后经过
告诉了齐善行。

    齐善行立即派人去传唤辨才,那时候,辨才还在严迁家中,尚未返回寺院。

    “辨才大师,都督大人有请,御史大人也想见见您。”来人说。辨才不知道都
督为什么突然传唤他,于是向来人问道:“大人找贫僧何事?”“小人不知。”辨
才无奈,只得随来人前去。

    到了都督那里,看到萧翼穿着官服,坐在都督身旁,辨才不觉大吃一惊。

    “辨才大师,下官奉圣上之命,前来索取《兰亭序》。现在,《兰亭序》已经
被我拿到了,特地向大师告辞。”辨才已有80  多岁了,哪里经得起这样沉重的打
击?听了这话,马上昏了过去,过了许久才苏醒。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默默无语
地悲伤离去。

    辨才回去以后就生了病,饭也不能吃,只能喝点儿米汤,在无限痛苦中打发残
年。

    萧翼生怕路上有闪失,急急赶回京城。唐太宗见了朝恩暮想了好多年的《兰亭
序》,心里欣喜之极。

    房玄龄因荐人有功,唐太宗赐予他锦锻千匹。萧翼的功劳最大,既升了官,又
得到了许多赏赐。

    唐太宗本想惩治辨才和尚,转念一想,《兰亭序》已经到手,治他的罪也没多
大意思,再说他已80  多了,又生了病,已经活不了多久,不如免了他的罪,以显
示自己的仁慈。

    几个月以后,唐太宗赐予辨才布匹3000  匹,粮食3000  石,由绍兴府库拨给。
辨才不愿享用官府的钱财,用它造了一座宝塔。一年之后辨才在悲痛、懊丧中凄苦
地死去。

    唐太宗下令要拓碑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四人,每人复制几本《兰
亭序》,用来赐予太子、王爷以及亲信大臣。

    贞观23  年,唐太宗生了重病,住在玉华宫含风殿。

    弥留之际,他把儿子李治唤到跟前,对他说道:“现在,我想跟你要件东西。
你要是真的孝敬我,就不要违背我的心原。”李治连忙呜咽着说:“父皇在上,孩
儿一定从命。”“我想要的,就是《兰亭序》,你……就给我带走吧。”说完,他
便断了气。

    唐高宗李治在办唐太宗李世民的丧事时,将《兰亭序》的真迹殉葬。后世流传
的《兰亭序》,是当时的复制本。

    (徐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