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无修无不修 悟而无悟无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个人资料
正文

心念是什么

(2009-11-02 10:58:39) 下一个
   不论是伟大的思想,或是日常的胡思乱想,在禅修中,它们都具有同等的价值。禅修不是区分伟大的思想与胡思乱想,禅修是观照这些念头,不加区分,视它们为同一类——心念。无论什么念头,它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因此,禅修都把心念视为一类,与物质形态完全不同的一类事物——心法。


       平常人们所认为的心念,都是具体而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但是,禅观的目标是要发现心念不是一个具有物质实体的事物,心念只是心理活动,只是一种生起与消失的心理活动
当心理上说“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这只是一个心念,不是一个实际的外在行为。现在,当你坐下来,想喝口水,有人会问你,你不是想看奥运会开幕式吗?你会说,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如果你是一位禅修者,你就应该追究那个“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它现在在哪里?它消失了。


       注视着当下,你正在坐着,正在一口一口地喝水,心念指使你把水送到嘴边,再指使你一口一口地喝下去。现在,“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心念已经消失,它是一个过去的心念;如果你观照此刻,你找不到它,现在,你正在喝水。于是,我们判定,“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心念已经完全消失了。


       心念不同于物质,如果你把一个水瓶放在这里,五分钟以后,它还在这里,但若你再去找寻“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心念,它已经不在这里了。
    

        心念不同于物质,它不能被看见,也不能被听见,它只可以被心感知到,这是它的基本特点。不能拿它与物质的东西相比,它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活动,不具有物质的形体。它是一种意念,人们平常很少谈到它的形式;所有的人,只要谈起心念,涉及的都是它的内容,只有真正的禅修者才会从心念的整体形式上着手来认识它


       如果只从整体形式上看待心念,应该把所有的心念看成一类。正确的心念,错误的心念,非常特别的心念,等等等等,任何心念在禅修者那里应该被视为一类——心法。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世间很少有人这么看待心念。


       这也正是禅修者的入门处,也正是禅修的难度所在。我们从小到大,没有人教导要这样看待心念,所有学校的教育,所有来自长者的教导,我们所阅读的书藉,都在教导我们如何在心念的内容上进行区分。而纯正的禅修,却要求修行者不要在意心念的内容,而要在心念的整体形式进行观察——不同于物质的形式,具有生起与消失的特性


      “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这只是一个意念,完全不同于物质形式。“奥运会开幕式”是物质的形式,但发生在你内在的“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这不是物质的形式;而且,这个意念当它生起,即刻就消失了。禅修者首先所要观察的就是这两点:不同于物质的形式,生起与消失的特性。


       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意念不是物质,只是心理,它是一种活动,并不能与有形体有色彩有重量的物质相比,它也不占据空间,它只是一种能被心感知到的意识。现在,当你正在喝水,有人问你:你把你的“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想法放在哪里了?你会怎么回答?
它只是一个意念,它现在消失了。它消失到哪里去了?你会说:“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那只是一个心念,或者只是一个意愿,它并不具有物质的形体,只是一个心理活动——全然不同于物质形式。“我想看奥运会开幕式”,“我不想看奥运会开幕式”,“我想看但没有条件看奥运会开幕式”,“我本来想看奥运会开幕式,但现在不能去了”......这些都只是一类心理活动,它不占据空间,也不需要存放,它没有形体,没有色彩,它只存在于心理可感知的层次上,而且,它生起与消失的速度非常快速。


       心念是一种心理活动,若不细加区分,它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实际存在,好象与物质一样,具有形体,但它实际上只是心念,一种思想,一种内心的意识,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上。它不能与物质的东西相比,它很快生起,也很快消失。它不具有实际存在的性质,佛陀发现心念的性质是无常——生起、消失。


       当我们闲起眼睛,感知心念时,上一刻“我喜欢读书”刚刚生起,下一刻“我最好去看看电视”又生起了,而当电视被打开时,心理上又感知到另一个意念:“我想去网络上查阅一个资料”。对于心念,你看得越多,你就越能觉察到它的特性——心法,不同于物质。而且,它是不能原封不动地拿出来给人看的,当它一生起,即刻就消失了。


      慧可向达摩禅师说,我心不安;达摩说,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言下大悟。慧可在一刹那间明白,心不同于物质,是不可以拿出来的,而且,不安的心只是一个心法,当你想拿它时,它又变化了——它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刹那变异;每一个心态都只能存在一刹那,没有长存的心态。对于心法,你无法执着,也无从执着,于是,慧可说出“荡然无住,是名无心”这样的诗偈。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658010100a6kh.html

 

————————————

 

如是: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荡然无住,是名无心。”这是慧可禅师的诗句。

“了了觉知”就是明明了了地保持觉知;
“不着见闻”就是不执着所见所闻,只是了了分明地观察它们。
“荡然无住”的意思是发现了所见所闻以及一切的心理状态(受、想、行、识)都是流动生灭的现象,它们都具有“无常”之相——不断流动而没有主体——荡荡然而无休无住。
“是名无心”,于不断流动的心理状态之中,找不到一个不变的心态,全然都是“无常”——生灭之相;甚至于连观照之心也是无常——生起消失。于是慧可禅师说:这种状态可以被称之为“无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吴明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WILLIAMLYLE的评论:

是啊!

要做到了了觉知,先要放下自我,这条路还长着呢。
WILLIAMLYLE 回复 悄悄话 “了了觉知”就是明明了了地保持觉知 :


《大乘起信論》說如是人為凡夫不覺:「如凡夫人,前念不覺、起於煩惱,後念制伏令不更生,此雖名覺,即是不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