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末世迷踪》当乘客从空中突然消失后

(2014-03-10 23:02:23) 下一个
我们内心深处所担心的,害怕与希冀的,不仅仅是他们到底去哪了?更重要的是,我将去哪里?
----作者:[美]蒂姆·莱希,杰里

一部曾轰动全球的畅销小说和它的末世观
 
小说从一个充满悬疑的事件展开——在美国飞往英国的一架民航飞机上,突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许多旅客在一瞬间突然消失,他们的衣服鞋帽全部留在座位上,人却不见了!顿时引发了机内乘客巨大的恐慌和混乱,航班被迫返回纽约。而更可怕的是,就在部分旅客神秘失踪的同时,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也在同一时刻神秘消失。突如其来的“大失踪”事件导致全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究竟是外星人所为,或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展开?
  一个记者开始像一个侦探一样展开了深入调查,一个道貌岸然的政客开始登上世界舞台,一个飞机驾驶员的家庭和命运出现了逆转。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不可思议的事情越来越多……原来那些失踪的人是“被提”了,而那些剩下(书名Left behind之由来)的人要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敌基督的迫害,并战争、天灾等末世浩劫。4位主角在追查真相途中相遇、信主、回归信仰,誓要把真相公开并计划推翻阴险的敌基督……
 
  著名作家北村介绍:“这部小说将西方最古老的寓言幻想和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虚拟的却非常逼真的未来世界的画卷,对灾难场景中人性的剖析丝丝入扣。故事以《圣经》中启示录中的预言作为情节发展的脉络,深刻地表现了人性的挣扎、心灵的提升、命运的追索,并且由此以超越社会历史和现实文明的广阔视野,刻意彰显人类自身的意志力和超越苦难的坚韧精神。”
 
这套书的魅力究竟何在?全球销量超过6500万册,仅次于《哈利波特》。被读者投票评选为20世纪10大重要书籍之一,也被好莱坞拍成了热门电影。虽然该书几年前在中国出版了,但并没有引起预期中的轰动和共鸣,恐怕和中国人文化信仰背景有关,毕竟《圣经》中关于末世和救赎的话题对于国人来说还是很新鲜的。这本书谈到了末世,起源于《圣经》中启示录中的预言,简单地说,人类的救世主耶稣再来的时候,那些虔诚信靠的人,将被提到空中与耶稣相遇,就是“被提”,而那些还在罪恶中不悔悟的人,却被留下了。有人说「后现代」(postmodern)是说故事的年代。《末世迷踪》的出版,为没有信仰背景的读者简化了复杂的末世论,却没有减少末世论的警醒度。
 
关于末世的各种科幻书籍和电影已经屡见不鲜,恐怕和我们生活的景况有关,频发的灾难、环境的污染、生存的压力、内心的焦躁不安,很多人心灵没有对未来永恒的盼望和归属感,这本书让读者思考自己的生命,假如末世有那么一天真的到来,我们是“被提”还是“留下”?在灾难和黑暗面前,我们将如何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坚持信念?
 
何牧师看完后,感叹道:我也是一名牧师,本书中一位看上去敬虔的牧师在最后却并没有“被提”,而是被留下来了。透过本书,我相信可以为那些信徒带来深刻的反省:我们是否愿意敬虔度日,表里合一,迎接「被提」的日子。另一方面,对非信徒来说,若能了解末世的实况,可以免被深奥难懂的末世论所困惑苦恼,为他们理出一些浅白易明的观点,我渴望他们读后能像书中的主角般作诚恳的自我反省,最终找到真神。

那一天,你会在哪里?
 
作者:左夫子
 
“末世迷踪”是用悬幻形式帮助大家来体验《圣经·启示录》的一套小说。作为启示文学典范的《启示录》,2000年来给人带来无数的遐想和迷思,不仅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给人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的隐喻与象征几乎挑战着人类想象力的极限。“末世迷踪”则按照正义释经的传统极尽了一个小说家的可能性,将科学、幻想、历史与灵界一同放在了一个称作“被提”的事件中。
 
对“被提”这一事件的预言,在西方几乎人尽皆知。它不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悲哀,而是充满欢喜地迎接复活与永恒的来临;也不是末日狂欢式的放纵与躁动,而是在日常生活之中预备自己的圣洁与仁爱,是对一种新生命的自然分娩的期待。就像我们在多数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一样,当主人公的灵魂离开肉体之时,他们的脸上满有圣洁甜美的荣光,然而荣光本身几乎同时就是对罪恶的审判。
 
正如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正是这样一幕:“在飞机上他注意到一个戴着结婚戒指的飞行员在向空姐调情,如果上帝选择此刻来带信徒上天堂,那么留下的仅仅是他们的衣服和大量感到迷惑的非信徒吗?”“末世迷踪”果然就在这样一个场景中拉开了序幕,飞机上的旅客瞬间蒸发,全球同时也有无数人霎时神秘消失,世界陷入一片混乱。而今日所有了解这一预言的人也一直都在追问,末日灾难究竟会以怎样的方式来临?剩下的人,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的旅程中,正义力量究竟能否经得住黑暗与邪恶之王的考验。这就是“末世迷踪”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情节的曲折与丰富,不仅是素材的宏大与精妙,更是直指心灵的沉思与追问:人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的洞见,一个大师背后总会站着一群那个时代的优秀人物。在这里,毋宁说是《圣经》哺育了一群璀璨的艺术明珠,从奥古斯丁到但丁,从莎士比亚到C.S.路易斯,他们站在各自不同的时空节点上,面向自己心灵中的,同时也在浩瀚星空之上的上帝问着同样的问题。“末世迷踪”站在他们的背后,抓住了《圣经》的一块衣襟,为人们更加清晰地展示了上帝所启示的命运。
 
这一命运曾经使得在世界各地流亡了2000年的犹太人照着《圣经》的预言重新回到耶路撒冷建立了他们的国家,这一命运从中东一个弹丸之地的“小民”耶稣中开始,用爱与和平征服了整个罗马帝国,重塑了西方文明乃至人类的发展,如今甚至深入到非洲的食人族部落,用爱仇敌的爱代替了对仇敌的憎恨与仇杀,在野蛮之地植入了文明的基因,这同样也是照着《圣经》的预言说,要把那一种人未曾听闻,未曾经历的爱传到地极。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真有一位上帝在人类的历史中在践行着他的一项计划?“末世迷踪”对此并没有给出答案,它仅仅只是一部小说,但这部小说却清晰地展示了《圣经》所启示的一种可能。
 
判断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应该看它能多大程度上带给人以智力和思想上的乐趣,更要看它能否给人带来心灵的提升。在人们对意义与价值的追寻与努力之中,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代替争竞与倾轧的是思想的交流,代替思想与文化交流的,是心灵与诚实的精神之旅,它所指向的不是对利益关系的考量与维护,而是在不同的人之间建立心灵的和平与执著的爱。
 
仅仅是“末世迷踪”显然无法承载这么宏大的主题,但它至少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和努力,它或许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圣经.启示录》的翻译,一种小说式的翻译,虽然这种翻译不能代替对原文的解读,却可以帮助一个还没有深入了解《圣经》的人能够先进行一次有趣的体验。这种体验先在有着《圣经》文化基础的世界中得到了欢迎,随即被译成了几十种语言在各个不同的种族和国家中也取得了同样的成功。
 
因为在人性的基本层面,大家有着同样的问题和困惑,各自经历着不同的追寻,到了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心灵的对话与精神的分享将越来越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点。而一个安全健康的心灵交流就是大家一同在可以体认的经典之中敞开自己。不是执著于我们要说什么,而是倾听,倾听无数个心灵在历史长河中的见证。而“末世迷踪”更像是“终极关怀”主动站在现代人的心门前的叩问:那一天,你会在哪里?


《那一天,你会在哪里?》摘自作者新浪博客,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