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教堂建筑: 生命的建造与信仰

(2014-03-08 02:26:39) 下一个

作者:徐怡芳 王健

教堂是民众信仰的一处物质载体,以及宗教精神的核心标志物。在欧洲各地的大小城市当中,教堂是无处不在的,教堂建筑物也已经完全融入了所在的城市和空 间。那些曾经的社会中心,如今已随着宗教势力和影响力的延伸与扩张而成为各城市的一种文化地标、社会活动的容器和地方景观的构成要素。
                          
早期教堂建筑的核心作用

   早期欧洲的教堂建筑极为朴素,建筑风格和形式完全贴近一般民间建筑和社会,而且大多数一直是聚落的空间中心,起着接纳民间社会的各类活动、传播教义精 神、维系大众人心的社会化功能。后来随着教会社会地位的上升,教堂的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变化,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又把教堂的功能推进了,使得教堂简朴的样 式逐步演变成为高于民间建筑物的形态和系统,原来单纯的人性和普世形式转变为神性空间,原有的活动功能衍生出繁复的仪式需求,增加了教堂的神秘性和威严的 性格。在教堂的演变过程中,其建筑的形式语言和装饰符号也得以发展,既有对于古典的继承,也有不同时代自己的创新,更有施工技术和机械运用等多方面的进 步。

   在历史上,教堂建筑凝聚了技术、工艺的无数成就,建造教堂成为推动建筑艺术的主要动力之一,并对于欧洲等地的数学、结构力学和施工体系等学科做出过很大 的贡献。例如意大利的大跨度圆拱形教堂屋顶,以及法国和英国的歌特式教堂建筑上的飞扶壁等重要结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今天依然被视为是宗教意义、建筑技 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人间奇迹。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前后,在人们的信仰和宗教热情的激励之下,原来有着相对固定格局的教堂建筑的体量和空间容量日益增加,教堂建筑的高度不断上升。建筑 技术的提高和教会财富的积累,使建造更大更雄伟的教堂建筑成为可能。这个时期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等教堂建筑已遍布欧洲各地,其中大部分教堂成为了城市中的重 要景观和空间节点。同时,装饰也不再只是局限于朴素简练的外观形式和结构,而是向着丰富和繁丽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体系。
                          
教堂建筑的宗教炫耀力

   在宗教建筑向辉煌的形式和豪华的风格演变的过程中,教堂建筑等场所的营造也成为了教会炫耀财富和提升自身感召力的表现手段之一。而且也只有教堂建筑,才 可能得到最为宽裕的资金支持和精神支撑,可以使建筑师们得到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的场合,并不惜花费数十、上百年的时间,贡献几代人的精力和智慧去进行那些规 模浩大的建筑工程。

   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中,都保存有不少的历史遗迹,其中包括很多神庙、教堂、修道院和圣者的墓地等建筑物,是城市里重要的标志物,那些至今仍然被使用着的教堂属于城市文化的基因和特色空间的主调。

   上升的教堂高塔和钟楼,伴随着圣歌和祈祷之音向上空靠近,以竖向的体形和构图作为人间凡界接近上帝天堂的图腾,力图表现出民众对于上帝虔诚的景仰;内部 空间的彩色花窗和装饰纹样为人们解读圣经记述的事迹,富于明确的说明性、可读性和教育含义。在早期宗教教义向社会传播和教育民众的过程中,这种通俗的形式 和丰富的色彩都能够吸引信众,并使得其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教堂建筑的艰难历程

   然而,任何教堂的兴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座新教堂建筑的产生都历经各种磨难和曲折,有时甚至需要抵制来自教会和世俗的巨大压力,经受百般历练、克 服万种危机才能够成为宗教精神的核心标志物,并为城市留下宝贵的遗产。早期的教堂建筑包括其他大型建筑物的建造,正是在这种极低的技术水准和工艺的背景下 完成的,体现了古代匠师们的才能和在实际营造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智慧。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162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凝聚着数代著名匠师们的智慧和才干。它的建造过程从一开始就被复杂的方案 争论和不同的观点所围绕,所有设计阶段都充满了各种学派和思想的交锋。原来所设计的大穹顶有着非凡的表现力和秀美的形体,但是被后期加上去的巴西利卡式前 厅所遮蔽而不能够被近处的人看到,它那最精致、雄伟的标志性塔顶的视觉效果也被削弱了。现在,大教堂的后部增设了电梯,使得游人可以上到穹顶的顶部,去鸟 瞰罗马的全城。而大教堂由伯尼尼设计并建造的椭圆和梯形平面相结合的广场,成为公共空间的世界性典范,其周边有大型的环形柱廊围合,柱身雄伟而高傲,起到 界定神圣空间领地的作用。随着人在柱廊附近位置的移动,就能够体会到不同的廊柱间距、位置的错落交替,光影也随之发生连续地移动、交叠,处处不同、时时变 换。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的斜塔,建于1174~1350年。塔高55米,外部全部为白色大理石砌筑,斜塔通身遍布连续的券柱廊,顶端建有钟亭,雕刻丰富、光影 多变。那里更以倾斜的钟塔而闻名,也因曾经在此进行过科学研究的伽利略等科学家而蜚声世界。斜塔之斜是由于地基基础的先天不足和计算缺陷所致,其斜度在建 造之初就已经开始显现,但在经过数百年的沉降—纠偏—再沉降—再纠偏的技术处理过程中,斜塔的倾侧趋势已完全得到了控制。时刻处于危机当中的斜塔能够在数 百年间一直保持着目前的状态,是由于比萨人的悉心呵护,虽然他们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为了虔诚的信仰、为了教义,也为了使其见证人间对于上帝 的崇敬,比萨依然还会继续将塔维持下去,使其延年益寿,更长久地屹立于城市当中。比萨的斜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外部完工于1462年,全高约115米。在它的建造过程中采取了方案竞赛的程序,即投标人被要求提交木制 模型和施工计划,由教会、市政管理机构以及市民以投票的方式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投标人还要做公开辩论以说明方案的优秀之处和建成效果。设计者还要为其 所设计的教堂建筑形象制定施工计划中的各个技术细节,甚至连大型的施工机械等也要全部设想好。最初的设计人是阿诺尔福,其后又有数人接替完成。中标人被委 托作为全部工程施工的总负责人,对整个建筑工程负有极大的权力,但是其将肩负的责任也极为重大,要对安全、质量和进度负责,还要应付教会和出资人等各个方 面。由于技术难度很大,建筑设计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调整。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造过程中,全城人的热情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这里,人们时时仰望苍穹,盼望着这 个新的标志物为他们在上帝和圣母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无上热忱和虔诚的希望。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劳作、无数的技术难题、间断的经费短缺和施工中的许多危机之 后,震撼人心的大教堂终于耸立在了佛罗伦萨的城市中心。

   教堂体现着宗教的广泛影响力,尽管它们的神圣意义远不如古典时期,但是其支撑城市传统的精神空间,展现古代建筑艺术的巨大作用,以及其所体现的教育意义至今仍不能被忽视。

   (作者为知名建筑评论家)来源:中国建筑艺术网
http://www.aaart.com.cn/cn/critique/show.asp?newsid=1056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