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神经生物学家饶毅(Rao Yi)运气不佳,买房买到了“烂尾楼”。在中文里,这个词是指那种因资金被挪用而中途停工的地产开发项目。对于在美国工作逾20年后、为提高中国科技水平而回国的饶毅来说,这件事为让他迅速地长了教训。
北京这天早晨天气晴朗,孩子们穿着棉衣正在附近的树下玩耍,这里现在很难看到任何“烂尾”迹象了。饶毅所住的这个小区距离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只有25分钟脚程。小区里古朴的小路、清静的门廊,带有几分美国郊区的味道,不过有些家门外挂着的红灯笼却是地道的中国特色。如今,这里的氛围宁静而祥和,然而饶毅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这个新建高档小区的开发商如今正在监狱里服刑,原因就是挪用建设资金。
在中国,这种故事屡见不鲜。2007年,饶毅为他的四居室房屋支付了购房款,然而购房人交付的资金消失无踪,工程也陷入停滞。他不得不又等了四年才搬进这里(餐厅见右图)。饶毅含糊地指向自己的邻居们,说:“许多人都去抗议了。我没有,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我参与的话,这事就闹得太大了。他们说,你要是想去也能去,不过如果你不去会更……”他停顿了一下说:“……好一些。”这话到底是谁说的我们依然不得而知。当我们继续打探这个问题的时候,饶毅摆摆手表示他不愿意说。他只肯说:“有人打电话说的。”
考虑到饶毅的高调和率直,有人希望饶毅闭嘴并不让人奇怪。2007年,他做了一个震惊同行的决定,放弃了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一个科学研究所的主任职位,接受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院长一职。去年9月,饶毅辞去了该院长职务,试图以此举为那些在他看来“努力保留‘行政’职务过久”的人做个榜样。不过,他仍在继续担任北大教授及该校麦戈文脑研究院(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院长。
2008年,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分子生物学家施一公在拒绝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提供的一份1000万美元的研究基金后,也放弃美国回到了中国,接受了北京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
饶毅和施一公都是在道义感的驱动下回到中国的,此外,对于饶毅来说,这么做还出自一种返回故土的愿望。饶毅说:“(在中国,)初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仍在研习爱因斯坦,而没有中国人的东西。总有一天课本中得出现中国人贡献的东西,否则我们对人类的价值何在?”
他们的归国似乎预示着中国人才外流现象发生了逆转,这一现象曾让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中国人努力寻求去国外工作。然而饶毅的回归并不顺利。2010年,饶毅和施一公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社论,毫不留情地指出,滥用研究资金及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已污染了中国科学界,导致科学界大部分资源被托付于庸才手中。一篇关于这篇文章的摘要写道:“研究资金方面的问题屡禁不止,部分原因在于研究体制,还有部分原因则是文化方面的。这种状况正在拖累中国创新潜力的全速发挥。”
中国科技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此前饶毅曾建议中国取消这一部门)对该文章中的观点进行了驳斥。2011年,饶毅未进入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界最高咨询机关)新一届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饶毅说:“当选的那些人比我们差多了。这事很不对。”
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光照良好的房间里(客厅见右图),这种愤懑的情绪似乎也被驱散了。饶毅跟妻子和十几岁的儿子David住在这里,他的妻子也是科学家。(他们的女儿目前正在美国学习。)饶毅指着那间不大的饭厅,说:“诺贝尔奖得主来访时,我们会请他们吃中餐。我们请了位保姆。我自己的厨艺很糟糕。”房屋内的中式装修风格是饶毅自己设计的。他最引以为傲的是两个装满历史书的大书架(见下图)。他笑道:“我把所有英文书放在中式书架上,把所有中文书放在现代风格的书架上。这就是我们——中西混杂的合成体。”
回到中国后,饶毅放弃了美国公民身份(不过他的孩子们仍然是美国人)。这一决定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满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之后的所作所为。他说:“(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不经审判就把人投进关塔那摩监狱,那是不对的。”
他接着说道:“奥巴马(Obama)也是一回事。这太让人失望了。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真的想永远呆在美国、还是得承认自己其实属于中国?’没错,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属于这里,我可以尽绵薄之力使这里变得更美好。”
为了让中国变得更美好,饶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他最了解的领域——科学。他发表在自己博客上的文章能吸引成千上万次点击。他也明白,“公开发表言论会树敌,但我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铁杆支持者——他们都知道我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饶毅相信,科学的存在如果不是为了推进人类知识的前沿,就是为了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无论是哪个目标,中国科学界都难以实现。”滥用科研基金和科研造假都是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大学往往会根据发表文章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决定发放多少奖金和其它福利(包括住房)。(2009年,英国学术杂志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被迫撤下了70篇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因为他们在那些文章中使用了虚假数据。)
而中国的教育则构成另一大难题。饶毅表示:“中国的学校过于重视考试,而考试考察的都是已知的事实或答案。学校训练的不是学生思考不确定事物和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无法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或创新活动。”问题的核心,是一种将中国社会维系在一起的文化现象——“关系”。饶毅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开心,让邻居开心,让上级开心。但要创新、要发现没人知道的秘密,你就必须忽略别人的看法。”
在书架顶端,一幅幅太空的照片和火箭模型体现出饶毅对科学的热爱——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太空项目的纪念品。谈到这个项目的领导人钱学森,饶毅说:“他是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说完他又摇了摇头。迄今为止,仍没有在中国出生的科学家因其在中国大陆所做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每年都花落别家,这让中国有点尴尬。”
采访就要结束了。饶毅站在门廊处,把身上那件中式立领上衣裹紧了一点,以抵御外面的寒风。这时,他对中国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发表了最后一句评论。他满怀希望地笑道:“我们将会看到,我们最终会对世界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