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邵逸夫的影视风云

(2014-01-07 02:59:04) 下一个
邵逸夫的电视风云
2014年01月07日 1005
  •    
     
       
邵逸夫,TVB的创建者,无疑也是一个电视王国的缔造者,TVB在他手里,在香港电视圈乃至华语电视圈呼风唤雨四十年,长年拥有港岛八成以上的收视率,所出产的电视剧销至全球华人世界,在这个电视王国的全盛时代,不客气的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
创建TVB 开办艺员培训班
1967年大概不是个什么值得特别念叨的年份,这一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TVB,谁也没想到这家电视台竟会纵横港岛四十年。当时TVB的第一大股东是利孝和,他也是TVB的首任董事局主席,而邵逸夫的主力,还是放在当时还十分红火的邵氏影业。
作为全港首个免费电视台,TVB很快在香港娱乐圈占据了一席之地。而邵逸夫则慧眼独具,于1971年在TVB开设了首期无线艺员训练班,其后这个训 练班不只为电视台还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现在在华人娱乐圈内绝对是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 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
到70年代末,邵氏影业受到嘉禾影业的威胁,产量和收益都是每况愈下,邵逸夫开始思考邵氏公司的走向,此时他以独有的敏锐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光明前景,于是毫不犹豫的把邵氏公司的主力转移到电视业,在这期间陆续购入大量TVB的股份,顺利成为TVB第一大股东。
1980年TVB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随后他以善舞长袖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 (英文台)和翡翠台(粤语台),不但让两台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其制作的节目尤其是剧集,影响力更是扩展到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创 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岁月。
好戏连台战丽的
邵逸夫接任TVB后,即逢对手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发动两台间的第一次收视战,当时丽的的《大地恩情》和《骤雨中的阳光》在黄金时段掀起收视热潮,把两台的收视比例从三七追到四六乃至五五开,一时间传媒热议观众热捧丽的电视,TVB面临开台以来的首次收视危机。
面对丽的的步步紧逼,邵逸夫以大将之风从容应对,排兵布局,先是果断腰斩与《大地恩情》对阵的《轮流转》,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 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汪明荃与谢贤在剧中纠缠不断的情感加上有点新鲜有点神秘的赌术力阻《大地恩情》的强大攻势,收视节节高升,最终完败 丽的。《千王之王》也成为香港电视史上公认的经典剧集。
在与丽的的这段收视战期间,TVB在邵逸夫掌舵下可谓是好戏连台,《上海滩》、《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摩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
至1982年邱德根接手丽的,将“丽的”改名叫“亚洲电视”,也正式宣告TVB在首次电视战中赢得全胜。
造华人巨星 推经典剧集
80年代,TVB在香港电视圈是绝对的一枝独秀,在收视独大的局面下,邵逸夫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十分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不仅为香港影视圈输送了大量人才,还捧出了大批红星。
男星最为观众熟知的,当为周润发之后的“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和梁朝伟如今已是顶级巨星,而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当年也是红极一时的实力偶像派。
女星方面,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这三位公认的阿姐之后捧出了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蓝洁瑛、周海媚等各具特色的花旦。
TVB主办的一年一度选美盛事“香港小姐”,同样也制造出不少当红女星,最为经典的,当属1983年港姐亚军张曼玉。
除了捧红一颗颗的红星,邵逸夫深明节目质量才是关键,从不因一台独大而放松对节目质素要求。他大胆启用了不少幕后的制作与管理人才,其结果是促使TVB节目制作始终走在华人电视业的前列,不少剧集都在整个华语区产生不俗影响。
最具影响力的粗粗分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经典武侠剧,翁美玲与黄日华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与陈玉莲的《神雕侠侣》、梁朝伟与刘德华的《鹿鼎记》等,都是一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电视经典。
另一类是家族剧。1986年万梓良、郑裕玲、刘嘉玲主演的《流氓大亨》轰动一时,成功掀起家族剧热潮,更将家族恩怨演变成港剧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品牌。此后的《义不容情》、《大时代》、《创世纪》等都是此剧种中的翘楚。
捧“四大天王” 引“包青天”潮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由香港广播道搬至清水湾,TVB迎来了战事不断的90年代。
首当其冲便是90年代初期与亚视林伯欣时代的收视战。1989年林伯欣接手亚视,出大价先后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曾志伟、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 招振强、韦家辉、戚其义、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台前幕后的金装人才开拍剧集和电视节目,声势浩大的与TVB 对抗。
面对林伯欣的攻势,邵逸夫率领无线众将士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
在这次收视战中,TVB制作了《我本善良》、《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边城浪子》、《壹号皇庭》、《火玫瑰》、《巨人》、《大时 代》等经典剧集。《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把如今已是巨星的黎明捧到大红大紫,当时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灰网》应该是无冕影帝吴镇宇最为内地观众 熟悉的电视剧;《火玫瑰》则让当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温碧霞大红大紫了一把;《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大,男主角温兆伦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 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直叫如今TVB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大时代》则被誉为TVB九十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和无线最经典的家族剧,在 二十一世纪初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传媒选出的两个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大榜中,《大时代》都是90年代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尤值一提的是90年代初TVB创办了“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更以独道眼光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结果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并成长为香港乃至华人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四巨星,而“四大天王”这一称呼更是延用至今。
93年,邵逸夫再度发威,钦点引进台剧《包青天》,结果在香港掀起收视狂潮,备感压力的亚视不得不以重金请来剧中饰包青天的金超群火速跟风拍摄《包青天》,形成香港电视史上两台黄金时段前所未有的同内容电视剧对垒(《包青天》打《包青天》)的局面。
94年邵逸夫把亚视不少台前幕后人员挖到了无线,尤其是台前一众九位当家小生花旦全部网罗至旗下,亚视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频频靠外援诸如马景涛等艺人拍摄新剧,于是TVB又进入一台独大的局面。
兴建新电视城 《创世纪》百集辉煌
97、98年TVB可谓是高歌猛进,几乎稍好点的剧集平均收视都在30点以上,《天地毫情》、《陀枪师姐》、《妙手仁心》、《鉴证实录》这些家族剧和职业剧都是到现在内地各大电视台还在频频重播的剧集。
不过平静之下暗流涌动,98年亚视再度易主,新主上阵后大刀阔斧改革,减少自制剧,加大外购剧比例,于99年以《纵横四海》、《还珠格格》和《方世 玉》向无线宣战,尤其《还珠格格》为亚视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纪录,更带动亚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以六比四比例反超无线,成为香港电视史上最经典的战 事。
为抵抗“小燕子”的魔力,无线在两星期内三次变阵,抽调四线剧集对抗亚视的攻势。最后无线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对抗《还珠2》,基本打成平手。
面对《还珠格格》的热潮,邵逸夫坦言自己也爱看《还珠格格》,有这份大度,难能可贵。
《还珠》下档后,TVB立即以拥有香港歌坛全部歌星约的优势,抢先与赵薇签下歌手合约,同时买下她的《表妹吉祥》和《康熙微服私访》以及尚未开拍的 《情深深雨蒙蒙》等剧。更加紧制作推出了集合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吴奇隆、蔡少芬、邵美琪和郭可盈、陈慧珊等100多位知名艺员参演的《创世纪》,彻 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
《创世纪》当年在香港的收视谈不上超高,但影响却颇为深远,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剧集制作,都是香港电视剧的一个高峰。
《创世纪》之后,港剧在华语电视圈虽说地位犹在,影响力却是日渐衰退了。
而另一方面,为配合未来发展,1999年邵逸夫秏资二十二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兴建一座全新的电视广播城,新址总建筑面积逾十一万平方米,较原有的清水湾电视城大三成,并于2003年10月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进军内地 再起风云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内地与台湾电视剧质量的不断提升,TVB剧集渐成流水线作业,影响力大不入前。
TVB无疑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剧集方面不断作出尝试,同时开始大举进军内地。生产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的亮相内地电视台,如《金枝欲孽》、《东方之珠》、《我的野蛮奶奶》等。

2007年,TVB与央视合拍了迎回归十周年的大制作电视剧《岁月风云》,旗下的大牌明星自《创世纪》之后又一次倾巢出动,出任了剧中的大小主角、配角,并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播放,开创了合拍剧新模式。
安排旗下艺人频频亮相内地的剧集和电视节目,与湖南卫视联手推出了《舞动奇迹》,为一些二三线的艺人打响了在内地的知名度。
当然近年邵逸夫已经淡出了TVB的日常管理,大小事项实际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操作。但他依然是TVB绝对的精神领袖,只要有他出现的场合,台前幕后的人员便起身鼓掌不断,而历届港姐冠军,都已搀扶他出席过活动为荣。
邵逸夫,注定是香港电视史上一个不可复制和替代的传奇。
来源: 21CN网-全频道(广州)
(联合早报网编辑:明永昌 )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40107-296768#sthash.UNK2kBMf.dpuf
邵逸夫的电影王国

2014年01月07日 1003

2007年4月16日,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大会为邵逸夫颁发了“世纪影坛成就大奖”,以表彰他对香港电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全场掌声雷动,这个奖项对这位百岁老人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仅主宰了一个影坛时代,也建立起一个昔日的电影王国……

上篇:邵氏的诞生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父亲邵玉轩是以经营颜料发家的富商,虽然不是富甲一方,但也算是家境殷实。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本名邵仁楞,长大后觉得叫起来拗口,遂给自己起了个别号为“逸夫”,这就是他今天名字的由来。

20世纪初,电影这个新兴科技来到了上海,邵玉轩授意自己的大儿子邵醉翁进军电影业。邵醉翁在进行了一番市场摸索之后,于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这个就是后来“邵氏兄弟公司”的前身。

1927年,“天一电影公司”因为独断专行的经营态度,得罪了其他电影界同仁,上海六家电影公司联合发起抵制“天一公司”粗制滥造影片的的运动,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六合围剿”。“天一公司”在上海已无法立足,邵醉翁便派遣三弟邵山客远赴南洋开展制片业务,六弟邵逸夫负责协助邵山客的工作。

邵逸夫在南洋一呆就是30年,他把邵氏公司的制片发行业务搞得有声有色,使邵氏公司成为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发行商,而此时他真正的辉煌事业还没有开始。在另一头的香港,邵逸夫二哥邵邨人与儿子经营的“邵氏父子公司”则在夹缝中求生,被当时的电影业龙头“电懋”公司打击得无还手之力。为此,时年已经50岁的邵逸夫在1957年来到香港,接替他二哥邵邨人的位置,全面主持“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以抵抗“电懋”的步步紧逼。

邵逸夫接掌“邵氏父子公司”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他首先斥资700万港币在清水湾兴建邵氏片场,先后花重金从“电懋”等公司挖取名角儿,还四处网罗人才,壮大邵氏的内部力量。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香港电影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邵氏整装待发,与电懋的交锋也正式展开。邵邨人为邵逸夫留下了一批颇具才华的电影人,青年导演李翰祥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邵逸夫首先同意李翰祥开拍古装力作《貂禅》,这部历史剧用黄梅调的形式演绎,该片甫一公映就获得观众的强烈反响,不久之后即连创票房纪录,成为当时邵氏最为卖座的影片,李翰祥顺理成章地成为邵氏一线大导演。

第二年,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李翰祥请求开拍电影《江山美人》,这同样是一部历史剧,片中的插曲由黄梅调来演绎,女主角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林黛。《江山美人》在问世之后同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该片的众多插曲也成为当年的流行音乐,邵氏公司就这样成功占领市场。

对于邵氏公司的全线反击,电懋公司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电懋总裁陆运涛来自南洋的巨富之家,这也就意味着他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电懋和邵氏一度斗得水深火热,两家公司竞拍相同的题材,闹得香港影坛鸡飞狗跳。在电影界同仁的调停之下,邵氏和电懋终于在1964年握手言和。可也就是在这一年,陆运涛及电懋公司50多名高管在参加完亚洲影展之后飞机失事,机上全部人员不幸罹难,电懋公司就此退出了电影舞台,邵氏公司独霸香江影坛的日子也宣告来临。

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邵氏电影才得到蓬勃的发展。在50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邵氏电影并不十分抢眼,在邵氏公司羽翼丰满之后,众多豪华制作的面世,让“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深入人心,邵氏电影即代表了一部影片的品质。

邵氏雄霸香港影坛二十余载,对香港电影产生了极其深邃的影响。在邵氏之前,香港电影以讲求艺术内涵的文艺片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孤岛天堂》、《清宫秘史》、《流亡之歌》都是香港早期的文艺经典。在邵氏公司一统江湖之后,香港影坛逐渐由文艺主打转变为商业片成主流的局面。今天的香港电影商业片一直都是最强主打,就是邵氏为香港影坛划分的全新格局。

邵逸夫认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卖座,必须懂得迎合观众的口味,他虽然给予手下导演们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些导演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要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而不是一味地孤芳自赏。在香港影坛曾经或是仍然在延续地类型片种中,比如黄梅调电影、武侠片、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甚至包括贺岁片,邵氏公司把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拍到了极至,并且一直向好莱坞学习,懂得运用高投资和大明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说,华语电影早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邵氏公司这里得到了成熟和进一步发展。

邵氏的经营理念虽然没有被香港影坛全面承袭,但是对商业片从制作到营销的一整套理念,深刻影响着整个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邵氏公司在1987年宣布停产之后,原来邵氏的工作人员纷纷另谋高就,这是一大批中坚的电影力量,其中包括邹文怀、吴宇森、王晶、刘伟强、程小东、许鞍华等等,他们都是先后从邵氏走出来的电影精英,他们在邵氏所学到的电影经验,使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无穷。是邵逸夫40年的苦心经营,把邵氏建立成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也让香港影坛成为亚洲商业电影之都。

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邵氏在成功开发了动作片这一类型电影之后,不遗余力地将该类型片种介绍到海外,并且培养起众多欧美影迷,这也是为何香港动作电影能够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邵氏是功夫电影发展的第一个助推者。

下篇:邵氏经典类型片概览

邵逸夫经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近4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邵氏公司推出了超过千部的电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多部。邵氏经典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们是香港影坛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些留声光影……

类型片的概念虽然不是邵氏最早提出,但华语影坛的类型片种却是在邵氏时代得以发展成熟。邵氏拍摄的黄梅调影片、歌舞片、功夫片、恐怖片、风月片、喜剧片等等类型片种,很多至今仍然是香港电影的票房常胜将军。

黄梅调影片——该类型片由大导演李翰祥一手捧红,他在60年代初为邵氏拍摄的江山美人》、《貂禅》、《杨贵妃》、《王昭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力作,为邵氏在香港影坛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黄梅调电影可以说是邵氏迈入辉煌的奠基石。除却李翰祥之外,邵氏其他导演也拍摄了很多黄梅调电影,如岳枫的《三笑》、《宝莲灯》、《花木兰》,严俊的《万古流芳》和《花田错》等等,都在但是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功夫片——功夫片绝对是邵氏的拳头产品,邵氏出品的功夫电影甚至远销欧美,可见其之影响力。邵氏功夫片导演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张彻、刘家良、楚原三人。张彻是公认的功夫片大师级导演,他凭借《独臂刀》开创了香港阳刚武侠片的潮流,1967年的《独臂刀》也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过百万港币的影片。张彻在邵氏辛勤耕耘20于年,贡献了无数的佳作,在武侠片的领域,张彻拍摄了《大刺客》、《金燕子》、《独臂刀王》、《新独臂刀》、《双侠》等等经典之作;随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民初功夫片,《报仇》、《大决斗》、《马永贞》、《五虎将》等影片就是此中经典。而其后执导的《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英雄榜》、《少林寺》等片开创了少林英雄片的潮流;根据金庸名著改编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也在当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刘家良是正宗洪拳传人,黄飞鸿的嫡系弟子,他执导的影片注重功夫的硬桥硬马,其代表作有:《少林三十六房》、《烂头何》、《霹雳十杰》、《十八般武艺》、《中华丈夫》等等。刘家良作为一名武者,他在电影中展现的真功夫令人叹为观止,经典作品《少林三十六房》详尽地解说了少林武僧修炼功夫的诸多过程,每进步一个阶段,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该片在西方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功夫片经典。

楚原是文人出身,作品较为强调个人的文艺风格,瑰丽奇绝的古龙小说正是他进入武侠世界的最佳敲门砖。楚原在邵氏的武侠片代表作品几乎都是改编自古龙的小说,如《楚留香》(郑少秋版苗侨伟版朱孝天版)、《白玉老虎》、《绣花大盗》、《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等等,古龙知名的武侠作品,楚原基本是照单全收。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楚留香》、《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和《三少爷的剑》等几部作品,这些影片精准地还原了古龙原著的神髓。

风月片——风月片是李翰祥首开风气之先,这些作品多数以卖弄艳情为主,李翰祥拍摄这类影片,无非是想为自己和老板邵逸夫多赚点钱而已,但凭借李翰祥对于历史掌故以及风俗民情的深入了解,李翰祥的众多风月片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旧中国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了解。李翰祥的风月片代表作品有:《金瓶双艳》、《拈花惹草》、《一乐也》、《风月奇谭》、《风流韵事》、《风花雪月》等等,其中《金瓶双艳》改编自古典名著《金瓶梅》,艺术成就是其它同类作品无可比拟的。除了李翰祥之外,邵氏还有吕奇、何藩、程刚等导演在风月片领域波颇有建树,他们的作品如《财子、名花、星妈》、《长发姑娘》、《应召名册》等等轰动一时。


剧情片——此类影片的涉及就较为广泛,邵氏众多导演都在此领域留下佳作,比如程刚、华山等人执导的《香港奇案》,以反应香港离奇凶杀案为主题;蔡继光执导的《男与女》,则是把目光对准了内地偷渡来港者的悲惨命运;牟敦芾执导的《打蛇》,则是对丧心病狂的人蛇集团赤裸裸地控诉;其它诸如《后门》、《庙街皇后》、《成记茶楼》、《年轻人》、《城寨出来者》、《八十二家房客》等等作品,则是对当时香港社会各个阶层地艺术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邵氏佳片多不胜数,这些宝贵的艺术杰作见证了香港影坛一个时代的发展,这些影片能够流传至今,也和邵逸夫先生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邵氏公司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这些邵氏经典就在我们的影像生活中历久弥新。


邵逸夫的电影王国

2014年01月07日 1003

2007年4月16日,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大会为邵逸夫颁发了“世纪影坛成就大奖”,以表彰他对香港电影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全场掌声雷动,这个奖项对这位百岁老人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不仅主宰了一个影坛时代,也建立起一个昔日的电影王国……

上篇:邵氏的诞生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父亲邵玉轩是以经营颜料发家的富商,虽然不是富甲一方,但也算是家境殷实。邵逸夫在家中排行第六,本名邵仁楞,长大后觉得叫起来拗口,遂给自己起了个别号为“逸夫”,这就是他今天名字的由来。

20世纪初,电影这个新兴科技来到了上海,邵玉轩授意自己的大儿子邵醉翁进军电影业。邵醉翁在进行了一番市场摸索之后,于1925年在上海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这个就是后来“邵氏兄弟公司”的前身。

1927 年,“天一电影公司”因为独断专行的经营态度,得罪了其他电影界同仁,上海六家电影公司联合发起抵制“天一公司”粗制滥造影片的的运动,这就是中国电影史 上著名的“六合围剿”。“天一公司”在上海已无法立足,邵醉翁便派遣三弟邵山客远赴南洋开展制片业务,六弟邵逸夫负责协助邵山客的工作。

邵 逸夫在南洋一呆就是30年,他把邵氏公司的制片发行业务搞得有声有色,使邵氏公司成为南洋首屈一指的大发行商,而此时他真正的辉煌事业还没有开始。在另一 头的香港,邵逸夫二哥邵邨人与儿子经营的“邵氏父子公司”则在夹缝中求生,被当时的电影业龙头“电懋”公司打击得无还手之力。为此,时年已经50岁的邵逸 夫在1957年来到香港,接替他二哥邵邨人的位置,全面主持“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以抵抗“电懋”的步步紧逼。

邵逸夫接掌“邵氏父子公司”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他首先斥资700万港币在清水湾兴建邵氏片场,先后花重金从“电懋”等公司挖取名角儿,还四处网罗人才,壮大邵氏的内部力量。1958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香港电影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邵 氏整装待发,与电懋的交锋也正式展开。邵邨人为邵逸夫留下了一批颇具才华的电影人,青年导演李翰祥就是其中之一。1957年,邵逸夫首先同意李翰祥开拍古 装力作《貂禅》,这部历史剧用黄梅调的形式演绎,该片甫一公映就获得观众的强烈反响,不久之后即连创票房纪录,成为当时邵氏最为卖座的影片,李翰祥顺理成 章地成为邵氏一线大导演。

第二年,清水湾片场已经建成四座摄影棚,李翰祥请求开拍电影《江山美人》,这同样是一部历史剧,片中的插曲由黄梅 调来演绎,女主角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林黛。《江山美人》在问世之后同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该片的众多插曲也成为当年的流行音乐,邵氏公司就这样成功占 领市场。

对于邵氏公司的全线反击,电懋公司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电懋总裁陆运涛来自南洋的巨富之家,这也就意味着他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电懋 和邵氏一度斗得水深火热,两家公司竞拍相同的题材,闹得香港影坛鸡飞狗跳。在电影界同仁的调停之下,邵氏和电懋终于在1964年握手言和。可也就是在这一 年,陆运涛及电懋公司50多名高管在参加完亚洲影展之后飞机失事,机上全部人员不幸罹难,电懋公司就此退出了电影舞台,邵氏公司独霸香江影坛的日子也宣告 来临。

邵逸夫掌控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之后,邵氏电影才得到蓬勃的发展。在50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的时代,邵氏电影并不十分抢眼,在邵氏公司羽翼丰满之后,众多豪华制作的面世,让“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宣传语深入人心,邵氏电影即代表了一部影片的品质。

邵 氏雄霸香港影坛二十余载,对香港电影产生了极其深邃的影响。在邵氏之前,香港电影以讲求艺术内涵的文艺片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孤岛天堂》、《清宫秘 史》、《流亡之歌》都是香港早期的文艺经典。在邵氏公司一统江湖之后,香港影坛逐渐由文艺主打转变为商业片成主流的局面。今天的香港电影商业片一直都是最 强主打,就是邵氏为香港影坛划分的全新格局。

邵逸夫认为,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够卖座,必须懂得迎合观众的口味,他虽然给予手下导演们很大的发 挥空间,但是这些导演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要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而不是一味地孤芳自赏。在香港影坛曾经或是仍然在延续地类型片种中,比如黄梅 调电影、武侠片、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甚至包括贺岁片,邵氏公司把每一种类型电影都拍到了极至,并且一直向好莱坞学习,懂得运用高投资和大 明星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可以说,华语电影早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邵氏公司这里得到了成熟和进一步发展。

邵氏的经营理念虽然没有被香港影坛 全面承袭,但是对商业片从制作到营销的一整套理念,深刻影响着整个80年代的香港电影人。邵氏公司在1987年宣布停产之后,原来邵氏的工作人员纷纷另谋 高就,这是一大批中坚的电影力量,其中包括邹文怀、吴宇森、王晶、刘伟强、程小东、许鞍华等等,他们都是先后从邵氏走出来的电影精英,他们在邵氏所学到的 电影经验,使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无穷。是邵逸夫40年的苦心经营,把邵氏建立成一个庞大的电影王国,也让香港影坛成为亚洲商业电影之都。

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邵氏在成功开发了动作片这一类型电影之后,不遗余力地将该类型片种介绍到海外,并且培养起众多欧美影迷,这也是为何香港动作电影能够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知名度,邵氏是功夫电影发展的第一个助推者。

下篇:邵氏经典类型片概览

邵逸夫经营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近4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邵氏公司推出了超过千部的电影作品,至今仍然留存在世的有近750多部。邵氏经典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们是香港影坛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些留声光影……

类型片的概念虽然不是邵氏最早提出,但华语影坛的类型片种却是在邵氏时代得以发展成熟。邵氏拍摄的黄梅调影片、歌舞片、功夫片、恐怖片、风月片、喜剧片等等类型片种,很多至今仍然是香港电影的票房常胜将军。

黄 梅调影片——该类型片由大导演李翰祥一手捧红,他在60年代初为邵氏拍摄的江山美人》、《貂禅》、《杨贵妃》、《王昭君》、《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力作,为 邵氏在香港影坛打开了全新的局面,黄梅调电影可以说是邵氏迈入辉煌的奠基石。除却李翰祥之外,邵氏其他导演也拍摄了很多黄梅调电影,如岳枫的《三笑》、 《宝莲灯》、《花木兰》,严俊的《万古流芳》和《花田错》等等,都在但是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功夫片——功夫片绝对是邵氏的拳头产品,邵 氏出品的功夫电影甚至远销欧美,可见其之影响力。邵氏功夫片导演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张彻、刘家良、楚原三人。张彻是公认的功夫片大师级导演,他凭借 《独臂刀》开创了香港阳刚武侠片的潮流,1967年的《独臂刀》也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过百万港币的影片。张彻在邵氏辛勤耕耘20于年,贡献了无数的佳作,在 武侠片的领域,张彻拍摄了《大刺客》、《金燕子》、《独臂刀王》、《新独臂刀》、《双侠》等等经典之作;随后他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民初功夫片,《报仇》、 《大决斗》、《马永贞》、《五虎将》等影片就是此中经典。而其后执导的《方世玉与洪熙官》、《少林英雄榜》、《少林寺》等片开创了少林英雄片的潮流;根据 金庸名著改编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也在当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刘家良是正宗洪拳传人,黄飞鸿的嫡系弟子,他执导的影片注重功夫的硬 桥硬马,其代表作有:《少林三十六房》、《烂头何》、《霹雳十杰》、《十八般武艺》、《中华丈夫》等等。刘家良作为一名武者,他在电影中展现的真功夫令人 叹为观止,经典作品《少林三十六房》详尽地解说了少林武僧修炼功夫的诸多过程,每进步一个阶段,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该片在西方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功夫片经 典。

楚原是文人出身,作品较为强调个人的文艺风格,瑰丽奇绝的古龙小说正是他进入武侠世界的最佳敲门砖。楚原在邵氏的武侠片代表作品几乎都 是改编自古龙的小说,如《楚留香》(郑少秋版苗侨伟版朱孝天版)、《白玉老虎》、《绣花大盗》、《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等等,古 龙知名的武侠作品,楚原基本是照单全收。其中成就较高的是《楚留香》、《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和《三少爷的剑》等几部作品,这些影片精准地还原了 古龙原著的神髓。

风月片——风月片是李翰祥首开风气之先,这些作品多数以卖弄艳情为主,李翰祥拍摄这类影片,无非是想为自己和老板邵逸夫多 赚点钱而已,但凭借李翰祥对于历史掌故以及风俗民情的深入了解,李翰祥的众多风月片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旧中国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了解。李翰祥的风月片代表 作品有:《金瓶双艳》、《拈花惹草》、《一乐也》、《风月奇谭》、《风流韵事》、《风花雪月》等等,其中《金瓶双艳》改编自古典名著《金瓶梅》,艺术成就 是其它同类作品无可比拟的。除了李翰祥之外,邵氏还有吕奇、何藩、程刚等导演在风月片领域波颇有建树,他们的作品如《财子、名花、星妈》、《长发姑娘》、 《应召名册》等等轰动一时。


剧情片——此类影片的涉及就较为广泛,邵氏众多导演都在此领域留下佳作,比如程刚、华山等人执导的《香港奇案》,以反应香港离奇凶杀案为主题;蔡继光执导 的《男与女》,则是把目光对准了内地偷渡来港者的悲惨命运;牟敦芾执导的《打蛇》,则是对丧心病狂的人蛇集团赤裸裸地控诉;其它诸如《后门》、《庙街皇 后》、《成记茶楼》、《年轻人》、《城寨出来者》、《八十二家房客》等等作品,则是对当时香港社会各个阶层地艺术写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邵氏佳片多不胜数,这些宝贵的艺术杰作见证了香港影坛一个时代的发展,这些影片能够流传至今,也和邵逸夫先生不懈的努力分不开的。虽然邵氏公司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这些邵氏经典就在我们的影像生活中历久弥新。

来源: 21CN网-全频道(广州)

(联合早报网编辑:明永昌 )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140107-296767#sthash.ZfqfaLR1.dpuf
邵逸夫的电视风云
邵逸夫的电视风云

邵逸夫的电视风云
2014年01月07日

邵逸夫,TVB的创建者,无疑也是一个电视王国的缔造者,TVB在他手里,在香港电视圈乃至华语电视圈呼风唤雨四十年,长年拥有港岛八成以上的收视率,所出产的电视剧销至全球华人世界,在这个电视王国的全盛时代,不客气的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TVB。

创建TVB 开办艺员培训班

1967年大概不是个什么值得特别念叨的年份,这一年邵逸夫与利孝和等人联手创建了TVB,谁也没想到这家电视台竟会纵横港岛四十年。当时TVB的第一大股东是利孝和,他也是TVB的首任董事局主席,而邵逸夫的主力,还是放在当时还十分红火的邵氏影业。

作为全港首个免费电视台,TVB很快在香港娱乐圈占据了一席之地。而邵逸夫则慧眼独具,于1971年在TVB开设了首期无线艺员训练班,其后这个训练班不只为电视台还为整个香港演艺圈都输送了大量的中坚人才,现在在华人娱乐圈内绝对是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的大导演杜琪峰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

到70年代末,邵氏影业受到嘉禾影业的威胁,产量和收益都是每况愈下,邵逸夫开始思考邵氏公司的走向,此时他以独有的敏锐眼光发现了电视业的光明前景,于是毫不犹豫的把邵氏公司的主力转移到电视业,在这期间陆续购入大量TVB的股份,顺利成为TVB第一大股东。

1980年TVB首任董事局主席利孝和因心脏病逝世,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随后他以善舞长袖集中力量经营TVB所属的明珠台(英文台)和翡翠台(粤语台),不但让两台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其制作的节目尤其是剧集,影响力更是扩展到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创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岁月。

好戏连台战丽的

邵逸夫接任TVB后,即逢对手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发动两台间的第一次收视战,当时丽的的《大地恩情》和《骤雨中的阳光》在黄金时段掀起收视热潮,把两台的收视比例从三七追到四六乃至五五开,一时间传媒热议观众热捧丽的电视,TVB面临开台以来的首次收视危机。

面对丽的的步步紧逼,邵逸夫以大将之风从容应对,排兵布局,先是果断腰斩与《大地恩情》对阵的《轮流转》,拉来镇台之宝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了一出经典剧集《千王之王》,汪明荃与谢贤在剧中纠缠不断的情感加上有点新鲜有点神秘的赌术力阻《大地恩情》的强大攻势,收视节节高升,最终完败丽的。《千王之王》也成为香港电视史上公认的经典剧集。

在与丽的的这段收视战期间,TVB在邵逸夫掌舵下可谓是好戏连台,《上海滩》、《火凤凰》、《京华春梦》、《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摩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高潮。

至1982年邱德根接手丽的,将“丽的”改名叫“亚洲电视”,也正式宣告TVB在首次电视战中赢得全胜。

造华人巨星 推经典剧集

80年代,TVB在香港电视圈是绝对的一枝独秀,在收视独大的局面下,邵逸夫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十分注重发掘和培养人才,不仅为香港影视圈输送了大量人才,还捧出了大批红星。

男星最为观众熟知的,当为周润发之后的“五虎将”:黄日华、刘德华、梁朝伟、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和梁朝伟如今已是顶级巨星,而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当年也是红极一时的实力偶像派。

女星方面,在汪明荃、赵雅芝、郑裕玲这三位公认的阿姐之后捧出了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蓝洁瑛、周海媚等各具特色的花旦。

TVB主办的一年一度选美盛事“香港小姐”,同样也制造出不少当红女星,最为经典的,当属1983年港姐亚军张曼玉。

除了捧红一颗颗的红星,邵逸夫深明节目质量才是关键,从不因一台独大而放松对节目质素要求。他大胆启用了不少幕后的制作与管理人才,其结果是促使TVB节目制作始终走在华人电视业的前列,不少剧集都在整个华语区产生不俗影响。

最具影响力的粗粗分来有两大类,一类是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经典武侠剧,翁美玲与黄日华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与陈玉莲的《神雕侠侣》、梁朝伟与刘德华的《鹿鼎记》等,都是一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电视经典。

另一类是家族剧。1986年万梓良、郑裕玲、刘嘉玲主演的《流氓大亨》轰动一时,成功掀起家族剧热潮,更将家族恩怨演变成港剧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品牌。此后的《义不容情》、《大时代》、《创世纪》等都是此剧种中的翘楚。

捧“四大天王” 引“包青天”潮

1988年,邵逸夫将无线电视城由香港广播道搬至清水湾,TVB迎来了战事不断的90年代。

首当其冲便是90年代初期与亚视林伯欣时代的收视战。1989年林伯欣接手亚视,出大价先后从无线挖走了沈殿霞、曾志伟、卢海鹏、林建明、李香琴、招振强、韦家辉、戚其义、黄日华、郑少秋、吴启华、任达华、曾华倩、陈玉莲、戚美珍、陈庭威等台前幕后的金装人才开拍剧集和电视节目,声势浩大的与TVB对抗。

面对林伯欣的攻势,邵逸夫率领无线众将士展开“欢乐今宵救亡运动”与“剧集救亡运动”,制作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节目和剧集,再次将亚视打回原形。

在这次收视战中,TVB制作了《我本善良》、《人在边缘》、《今生无悔》、《灰网》、《边城浪子》、《壹号皇庭》、《火玫瑰》、《巨人》、《大时代》等经典剧集。《人在边缘》、《今生无悔》把如今已是巨星的黎明捧到大红大紫,当时不少师奶爱他胜过亲生仔;《灰网》应该是无冕影帝吴镇宇最为内地观众熟悉的电视剧;《火玫瑰》则让当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温碧霞大红大紫了一把;《我本善良》对内地观众影响力尤大,男主角温兆伦更被称作温SIR,迷倒内地万千少女,其当年在内地的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直叫如今TVB的一哥一姐们望尘莫及;《大时代》则被誉为TVB九十年代最杰出的电视剧和无线最经典的家族剧,在二十一世纪初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传媒选出的两个二十世纪华语电视剧百大榜中,《大时代》都是90年代香港剧集的第一名。

尤值一提的是90年代初TVB创办了“劲歌金曲”这一经典栏目,邵逸夫更以独道眼光点名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为四大天王,结果四人在乐坛火速上位,并成长为香港乃至华人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四巨星,而“四大天王”这一称呼更是延用至今。

93年,邵逸夫再度发威,钦点引进台剧《包青天》,结果在香港掀起收视狂潮,备感压力的亚视不得不以重金请来剧中饰包青天的金超群火速跟风拍摄《包青天》,形成香港电视史上两台黄金时段前所未有的同内容电视剧对垒(《包青天》打《包青天》)的局面。

94年邵逸夫把亚视不少台前幕后人员挖到了无线,尤其是台前一众九位当家小生花旦全部网罗至旗下,亚视自制剧由此开始衰弱,频频靠外援诸如马景涛等艺人拍摄新剧,于是TVB又进入一台独大的局面。

兴建新电视城 《创世纪》百集辉煌

97、98年TVB可谓是高歌猛进,几乎稍好点的剧集平均收视都在30点以上,《天地毫情》、《陀枪师姐》、《妙手仁心》、《鉴证实录》这些家族剧和职业剧都是到现在内地各大电视台还在频频重播的剧集。

不过平静之下暗流涌动,98年亚视再度易主,新主上阵后大刀阔斧改革,减少自制剧,加大外购剧比例,于99年以《纵横四海》、《还珠格格》和《方世玉》向无线宣战,尤其《还珠格格》为亚视创下30点的最高剧集收视纪录,更带动亚视在黄金时段的收视以六比四比例反超无线,成为香港电视史上最经典的战事。

为抵抗“小燕子”的魔力,无线在两星期内三次变阵,抽调四线剧集对抗亚视的攻势。最后无线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对抗《还珠2》,基本打成平手。

面对《还珠格格》的热潮,邵逸夫坦言自己也爱看《还珠格格》,有这份大度,难能可贵。

《还珠》下档后,TVB立即以拥有香港歌坛全部歌星约的优势,抢先与赵薇签下歌手合约,同时买下她的《表妹吉祥》和《康熙微服私访》以及尚未开拍的《情深深雨蒙蒙》等剧。更加紧制作推出了集合罗嘉良、陈锦鸿、古天乐、吴奇隆、蔡少芬、邵美琪和郭可盈、陈慧珊等100多位知名艺员参演的《创世纪》,彻底瓦解了亚视的攻势。

《创世纪》当年在香港的收视谈不上超高,但影响却颇为深远,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剧集制作,都是香港电视剧的一个高峰。

《创世纪》之后,港剧在华语电视圈虽说地位犹在,影响力却是日渐衰退了。

而另一方面,为配合未来发展,1999年邵逸夫秏资二十二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兴建一座全新的电视广播城,新址总建筑面积逾十一万平方米,较原有的清水湾电视城大三成,并于2003年10月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进军内地 再起风云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内地与台湾电视剧质量的不断提升,TVB剧集渐成流水线作业,影响力大不入前。

TVB无疑也意识到这一点,在剧集方面不断作出尝试,同时开始大举进军内地。生产的电视剧也越来越多的亮相内地电视台,如《金枝欲孽》、《东方之珠》、《我的野蛮奶奶》等。


2007年,TVB与央视合拍了迎回归十周年的大制作电视剧《岁月风云》,旗下的大牌明星自《创世纪》之后又一次倾巢出动,出任了剧中的大小主角、配角,并在内地和香港两地播放,开创了合拍剧新模式。

安排旗下艺人频频亮相内地的剧集和电视节目,与湖南卫视联手推出了《舞动奇迹》,为一些二三线的艺人打响了在内地的知名度。

当然近年邵逸夫已经淡出了TVB的日常管理,大小事项实际是他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操作。但他依然是TVB绝对的精神领袖,只要有他出现的场合,台前幕后的人员便起身鼓掌不断,而历届港姐冠军,都已搀扶他出席过活动为荣。

邵逸夫,注定是香港电视史上一个不可复制和替代的传奇。

来源: 21CN网-全频道(广州)

(联合早报网编辑:明永昌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