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英国和沙特签署了“阿尔-雅马哈武器合约”,这一合约被称为“世纪协议”,交易价值超过430亿英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笔军火买卖。
根据合约,沙特从英国采购了大批装备,包括72架“狂风”战斗机、50架“鹰”式教练机等。
由于沙特每天要向英国交付60万桶石油,这一交易被贴上“武器换石油”标签,同时还被指控贿赂和腐败。…[详细]
2005年,沙特有意从法国购买48架“阵风”战机,并保有另外48架的选购权,交易总值达60亿欧元(77亿美元)。此外,沙特还欲购买价值70亿欧元的边境监视系统,包括雷达、直升机和侦察飞机等。
2006年,沙特放弃购买法国“阵风”战机,转而采购欧盟的“台风”多用途战斗机,作为对法国的安慰,沙特与法国签订15亿欧元(约19亿美元)的国防合同。
2007年,沙特决定购买72架欧洲“台风”战机,与英国敲定了价值44.3亿英镑(约合89亿美元)的协议,后续协议价值更是高达200亿英镑。…[详细]
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沙特就是中东地区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上个世纪最后10年进口的武器装备价值为335亿美元,飞机、舰艇、坦克、火炮一应俱全。
从2000年起,沙特军费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今年达到440亿美元,而它的武装力量总员额不到20万人,大部分军费用于进口先进武器。
本次军购价值600亿美元,预计5—10年交付完毕,每年分摊下来是60—120亿美元,完全在沙特的正常军费开支范围内。
这些年来,美国一直是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不过,美国军火商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并不高,“内需”是最大的市场,美国国防部是军火商们最大的主顾。
以波音为例,其军火销售80%来自五角大楼的军购合同。
过去8年,为满足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需要,美国的国防开支增长超过40%,美国军火商为此财源滚滚。
“现阶段的情况是,国内(军购)市场疲软。”
今年4月,五角大楼决定大幅度削减部分昂贵武器系统的购买和研发支出。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提出,美军现役最先进的F—22战斗机制造187架后停产。此外,五角大楼决定减少购买波音生产的C—17“全球霸王III”战略运输机。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国防承包商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开始裁员。
为弥补国内削减军购带来的损失,美国军火商积极向国外推销昂贵的武器系统。当然,这样的推销有政治和法律限制,只能出售给与美国亲近的国家,而且最高端的设备系统不能出售。…[详细]
2008年,美国军购支出为1640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预定为1310亿美元,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萎缩。
也就是说,与2008年相比,美国军购支出每年将减少300亿美元以上。沙特这单600亿合同需要5—10年来完成,平均到第一年,也就是60—120亿美元,远远不能弥补美国国内的减损。
这样的大单,与美国军火商的“好日子”还有很大距离。事实上,他们确实没有庆贺的举动。
美国军售有三大原则:绝对利润、绝对优势、绝对控制。
绝对利润自不必说,印度购买的C-17运输机,美国采购单价为1.5亿美元,英国为4.2亿美元,印度为5.8亿美元。
绝对优势,就是严格管制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出口,保障自身的技术优势,对盟友也绝不轻易开“绿灯”。日本一直想购买F-22A战斗机,但美国从不松口。
绝对控制,就是区分对待不同的买家,亲疏关系不同,能购买的武器也不同,以此维持现有的势力格局,维护美国的主导权。…[详细]
美国在中东地区安全政策的核心就是保持地区稳定,其对沙特的“保护”不会因为军售而改变。
以色列的国防预算并不多,2009年为486亿新谢克尔(约合130亿美元),2010年为490.32亿新谢克尔。相较而言,沙特2010年国防预算达到了440亿美元,约占其国民经济总值13%。
不过,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与军事优势还是有保障的。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佩莱德说,奥巴马政府一直表示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为此,沙特购买的装备将经过特殊处理,有的会被“缩水”,高端设备被替换成常规设备,有的会被“注水”,加入特殊装置,保证不会袭击以色列。…[详细]
而且,沙特的这份军事合同将不会包含尖端武器,特别是远程导弹。
因为有伊朗的“威胁”,美国、沙特、以色列才越走越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沙特会成为美国进攻伊朗的急先锋。阿拉伯世界有其特殊的凝聚力,二战后,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同盟,但“9·11”事件发生后,两国关系也经受过严峻的考验。
沙特固然对伊朗抱有戒心,对以色列也不一定有什么好感。以色列固然视伊朗为威胁,也不会对沙特掉以轻心。在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中,维持现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冒然动手,很可能惹一身骚。
如果美国决定进攻伊朗,沙特也许会附从,但这就是美国的问题了,不是沙特的问题。即使没有这600亿军备,沙特也会出钱出力。而以美国的军事调动能力,完全没必要提前把这点飞机部署到沙特。有人认为,可以利用沙特的飞机突袭——现代战争哪有说打就打的,国会、外交、备战,得一步步来呵。…[详细]
主观上讲,沙特军队人数并不多,最近几十年也没有真正打过什么仗,实际战斗力很值得怀疑,在军事上又一直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根本没有这个采购的必要。
客观上讲,沙特连合格的飞行员都不够,据说飞行员与飞机的比例在1:2以上,现在又购买这么多战机,没人开呀。
但众多中东国家并不这样认为。一方面,各国陷入军备竞赛的焦虑,把中东变成“万国军火博览会”。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并没有自主的军工体系,现在多买武器,也是为了备不时之需。…[详细]
为了推销军火,国际大公司雇佣了不少沙特王族,让他们游说决策者,赚取巨额佣金。
1993年的一桩案例可以反映其中的高回报。当时波音公司与法国空中客车竞争沙特一份70亿美元的订单,波音雇佣了沙特国王的私人银行家马哈福兹为顾问。根据双方合同,马哈福兹在事成后能分到订单的5%。后来有证据显示,他实际上收取了大约10%至12%,也就是至少7亿美元。
1985年英国与沙特签的“世纪协议”也遇到麻烦,调查人员称,一宗“黑金”就高达6000万英磅。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有沙特王室的成员在这次600亿美元之巨的军售牟取了巨额利润,但是根据过去的惯例,这几乎是“潜规则”。…[详细]
英国对“世纪协议”的调查让沙特方面震怒,甚至威胁断交,沙特与欧洲军火商的关系一度陷入低谷。与之相对,美国公司的做法更加“上路”,军火掮客投向美国也是正常的。
政治层面,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方兴未艾,这宗军火买卖为美国的影响力锦上添花。对美国而言,军售有“赏善罚恶”的意味,能够通过军售整合盟友关系。对沙特而言,军购可以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也是彰显自身影响力的机会。这宗巨额军火买卖,实际上是双方相互吸引的结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