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抱怨,让我们失去恩典

(2013-08-25 20:22:45) 下一个

2013-08-21  爱筵


坊间有一本心灵鸡汤的书《不抱怨的世界》,曾今风靡一时。 虽然里面列举了很多技巧和观点,告诉人们抱怨如何地对人不好,如何来赞美别人而不是抱怨别人。

但作者和读者都忽略了一点,如果上帝不存在,所有的抱怨都是应该的合理的,不是吗?所有的事情都有原因,人的原因我们就抱怨人,事物的原因我们就抱怨事物; 如果上帝存在,所有的抱怨都将是对上帝的抱怨,因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些人和物,是上帝允许这些事发生的。

抱怨和焦虑一样,象癌症侵蚀着现代人。让我们看看,一个职场基督徒一天内可能经历的抱怨,由此开始,让我面对自己的抱怨。 

一个职场人一天内心发出的抱怨 

早晨,抱怨堵塞的交通,拥挤的地铁,扰乱了心情;到了公司,抱怨董事会给太大压力,无法沟通;开始工作,抱怨同事没有协作精神,不能充分的配合;执行阶段,抱怨下属无法领会自己意思,执行速度太慢;回到家里,抱怨另一半没有做好晚饭,不理解自己;看看孩子,抱怨孩子太淘气不听话;来到教会,抱怨牧师每天陈词滥调,毫无新意,不关心自己;开同工会,抱怨同工爱表现自己,不能同心,没有全局观;开始祈祷,抱怨让自己内心无法平静,于是开始厌弃自己;

抱怨,无论口头发出还是心底发出,它的伤害力丝毫不减,它的毒害日渐渗透,不会马上显露,直到“死去”。

抱怨,让我们失去恩典,抱怨让我们变得狭隘,抱怨让我们的人生失去光彩;

往深看,我们所有的抱怨,无论所有对人对事的抱怨,其实都会指向对上帝的抱怨,如上帝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难缠的人(常常是妻子丈夫的角色、同事和同工的角色)来折磨我?

上帝为什么让我忙碌了一年却无所收获?(常常是以结果为导向,不是以顺服上帝的旨意和心意为导向)殊不知,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

抱怨的反义词,就是感恩,凡事感恩,凡事相信都有上帝的美意,凡事盼望,在喜乐中欣然面对。如果不能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坊间的任何技巧和方法都无法把人从抱怨的毒网中拯救出来。

抱怨甚至会让我们死去,带来身体和灵命的死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到旧约的以色列人群中,他们刚刚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法老的魔掌,却为何开始抱怨,这群本来在上帝应许之下,能进入迦南美丽地的以色列人,何以因抱怨而倒毙旷野,以至于恶果延续到今天?对于今天的我们,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有何警戒和帮助。

常发怨言的人何以活得不快乐?

作者:上帝就是爱   

   仅在几周的时间,以色列人的欢乐便变成了沮丧。他们起先为了能够挣脱埃及的奴役、重获自由而欢欣鼓舞,但现在却为了食物而大发怨言。

离开埃及之后第二个月,整族以色列人竟大发牢骚,声称他们情愿做奴隶也胜过在旷野过艰苦的生活。在接着的几个月,这种怨怼的精神大大削弱了他们顺服耶和华的决心,结果令整个世代的人都丧失了进入应许之地的希望。——出埃及记16:1-3;民数记14:26-30。

一,人的不完美使人有发怨言的倾向。——罗马书5:12;雅各书3:2。

1,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发怨言呢?

     也许由于我们感到灰心、失望或不适。在这些情况下,抱怨可能成为发泄不满的方法,或者可能等于间接说:“在这件事上,我可以做得更好!”有时性格冲突会使埋怨火上加油。当然,也有时有些真正令人不满的事使人抱怨。

2,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正如上述以色列人的例子表明,持续地发怨言可以深具破坏力。

    一个人可以变成惯常发怨言,甚至埋怨耶和华的行事方式。为什么发怨言会是这么危险呢?此外,我们可以怎样适当地处理有理由的投诉呢?

二,有理由的投诉

1,我们的不满若非涉及严重的事,我们便应首先问问自己,可以用爱心包容吗?

   不错,我们可能有正当理由对某人,也许甚至是信徒同工,感觉不满。他也许没有按仁慈和公平对待我们。可是,向其他人抱怨没有受到公平对待真的能够改善情势吗?

   圣经提议我们应当有怎样的反应?歌罗西书3:13说:“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耶和华]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故此,即使你有理由感到不满,圣经依然鼓励人表现宽恕的态度而非怨怼的精神。——马太福音18:21,22。

2,如果事情相当严重以致你无法恝然置之,那又如何?

   也许你有充分理由要提出投诉。当有关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控告之声’达到耶和华面前时,他便采取行动处理这两个腐败城市的丑恶情况。(创世记18:20,21,《新译》)

   另一项合理的投诉发生于公元33年五旬节之后。在分派粮食给有需要的寡妇时,主持其事的人偏袒说希伯来语的女子。可以理解的是,说希腊语的寡妇因此感到愤愤不平。最后,使徒留意到她们的怨言,便迅速拣选一队人去负责将难题纠正过来。——使徒行传6:1-6。??3,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会坦率承认,人的不完美有时会推使我们不必要地抱怨。

  仔细审察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行动可以帮助我们看出,容许偶尔的怨言发展为怨怼的精神是多么危险的事。

三,上帝对抱怨者的看法

1,以色列人对食物供应表示不满,他们的怨怼显露出发怨言的两项潜在危险。

  首先,怨怼是有感染力的。圣经的记载说,“以色列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出埃及记16:2)很可能起初只有一小撮人对粮食短缺表示不满,但不久所有人都大发怨言了。

   其次,发怨言的人通常会将难题加以夸大。在上述的例子里,以色列人声称他们情愿留在埃及,在那里他们有饼有肉可吃,从没有什么匮乏。他们埋怨摩西和亚伦把他们带到旷野,叫全会众饿死。——出埃及记16:3。

  当 时以色列人的处境真的达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吗?或许他们的存粮所剩无几,但是耶和华早已预见这个难题,因此在适当时候降下吗哪去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以色列 人在埋怨时夸大其词,由此表明他们对上帝完全缺乏信心。他们在埃及做苦工时,的确有理由要抱怨诉苦。(出埃及记2:23)可是一旦耶和华将他们从奴役下释 放出来,他们却因食物而开始发怨言。

  这种怨言是毫无根据的,难怪摩西警告以色列人说:“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出埃及记16:8。

2,以色列人这种抱怨的精神再三显露出来。在一年内,吗哪变成了他们发怨言的因由。(民数记11:4-6)

  不久之后,12个以色列探子中有10个提出不利的报告,声称征服应许之地牵涉到很大的危险,于是全会众都大声喧嚷。他们甚至埋怨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民数记14:2)这真是极尽忘恩负义之能事!

  难怪耶和华对摩西说:“这百姓藐视我要到几时呢?……他们还不信我要到几时呢?”(民数记14:11)那些毫无感激之心的埋怨者被罚在旷野流浪40年,直至整个世代全都死去为止。

3,使徒保罗提醒我们要以此为鉴戒。

   他警告基督徒同工,千万不要像以往的以色列人一样,由于发怨言而最终葬身旷野。(哥林多前书10:10,11)很明显,无理的怨言和怨怼的精神可以破坏我们的信心,结果招致上帝的不悦。

4,然而,耶和华有些仆人若偶尔因为令人灰心的情况而抱怨,他却乐于对他们表现忍耐。

   以 利亚躲避邪恶的耶洗别王后追杀时逃到何烈山,他相信自己作先知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他误以为自己是耶和华在国内硕果仅存的敬拜者。为了强化以利亚的信心,上 帝首先向他显现他的大能,然后告诉以利亚他仍然有7000位忠心仆人在以色列地;再者,还有很多工作等待以利亚去完成。这使以利亚忘记了他的怨怼,重新得 力继续为耶和华服务。(列王纪上19:4,10-12,15-18)

四,克服怨怼的精神

1,我们怎样才能克服怨怼的精神呢?

  请想想,人若获得充分证据,证明烟草的确危害健康,就有强大的推动力去促使他们戒除吸烟的恶习。类似地,明白怨怼的精神何以对人如此有害,可以推动我们戒除发怨言的习惯。

2 不发怨言的人所享的一项重要裨益便是,他们能够较客观地按照圣经的观点去看事物。

    抱怨的人很少会停下来想想耶和华对难题的看法。大发怨言的以色列人忘记了耶和华上帝曾经将他们从奴役下释放出来,并且为他们施行奇迹,将红海分开。他们那消极的想法弄瞎了他们的心眼,使他们看不见上帝的大能,并且夺去了他们的喜乐。结果他们对耶和华的信心荡然无存。

3,一个人若能够客观衡量难题,看出自己的过失才是导致艰辛的成因,他重蹈覆辙的可能性便小得多了。

   耶利米警告他的以色列同胞,不要因他们在耶路撒冷遭受毁灭后所经历的苦楚而发怨言。饱受苦楚乃是他们犯罪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他们必须明白这件事才会悔改归向耶和华。(耶利米哀歌3:39,40)

   类似地,门徒犹大指责‘不虔诚的人’非但拒绝接受耶和华的指引,并且在各事上“常发怨言”。——犹大书3,4,16。

  正如睿智的所罗门王有一次评论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言17:22)抱怨的精神令人情绪低落,失去喜乐。这种精神反映出悲观而不是乐观。但是那些学会思念和谈论‘值得称赞的事’的人却会心中喜乐,大感舒畅。——腓立比书4:8,

4,我们若留意别人的优点而非弱点,我们自己的生活便会变得更为充实。

   我们若面对现实,苦中求乐而不是怨声载道,便可以心境保持愉快。我们若将试炼视为强化信心和培养忍耐的机会,那末甚至试炼也可以成为喜乐的因由。——雅各书1:2,3。

   经 常的抱怨可以破坏别人的信心。由于十个以色列探子提出不利的报告,整个国家遂把征服应许之地视为一项注定失败的冒险行动。(民数记13:25-14:4) 在另外一个场合,摩西因为百姓不停发怨言而变成心灰意冷,以致请求耶和华取去他的性命。(民数记11:4,13-15)

   反过来说,我们若以造就人的方式说话,也许能够强化别人的信心和增加他们的喜乐。——使徒行传14:21,22。

  虽 然我们可能受到引诱埋怨我们的同事、朋友、家人,或同工,耶和华却要他的百姓“彼此切实相爱”。这种爱心会促使我们遮掩而不是彰显别人的过失。(彼得前书 4:8)值得感谢的是,耶和华记得我们只不过是尘土之身,因此没有察究我们的罪过。(诗篇103:13,14;130:3)如果我们人人都努力效法他的榜 样,就肯定不会经常发怨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