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后4世纪“亚流派”异端(Arians)以《箴言》8章22节等经文为依据,挑战教会的正统信仰,提出基督作为圣子是被造的。《箴言》8章22节的合和本中文翻译为:“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乍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对,然而,当我们翻开《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时,8章22节的英译是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直译为中文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造了我”。《圣经·吕振中译本》的中文是:“在永恒主行化之起头,他就造了我做他太初所作的头一项”。类似译法可一直追溯到在初代教会具有近乎默示权威的《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一个是“有了我”,一个是“造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结论又在《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颇受争议的《箴言》8章22节的译文中得到所谓“印证”或“强化”,于是我们便能读到,亚他那修在《信仰陈述》(Statement of Faith)中这样说:
In which humanity He was crucified and died for us, and rose from the dead, and was taken up into the heavens, having been created as the beginning of ways for us ( Prov. viii. 22)…For nothing new was created in woman, save the Lord’s body,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without intercourse, as also it says in the Proverbs in the person of Jesus: ‘The Lord created me, a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 Prov. viii. 22)…For the Lord’s Humanity was created as ‘a beginning of ways,’ and he manifested it to us for our salvation.
Hereby we are brough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ophecy of the incarnation, "The Lord created me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Prov 8.22) means that the Lord Jesus was created of the Virgin for the redeeming of the Father's works...
亚他那修的伟大无须赘言,可是治教会史的学者也晓得,他对“道成肉身”的解释,会被后来的异端谬说钻空子。与其说这是解释“道成肉身”,不如说是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圣经》的“道造肉身”的神学理论。《约翰福音》说得很清楚,一切被造的,都是藉着“道”造的,没有一样被造物不是藉着“道”造的。尽管亚他那修运用“属性交流”原理(communication of attributes, communicatio idiomatum)解释基督的神人二性,尽其所能减少“道成肉身”的基督的受造色彩,将基督徒对基督的崇拜表述为对造物主的崇拜、对披戴受造肉身的上帝的崇拜,可他的神学解释的牵强甚至漏洞还是给后世的异端(如李常受)留下空子。[9]
当然,亚他那修与李常受不一样,他绝不会得出“基督是受造者”的信仰结论,反倒坚决抵制基督徒崇拜受造物。亚他那修极力强调马利亚是“上帝之母”——“生神的人”/“神之母”(Theotokos/Mother of God),她生的儿子耶稣就是上帝,承认这一点,就是承认“道成肉身”。故而亚他那修的神学尽管有瑕疵,有漏洞,仍与李常受有本质区别。同理可推,历代正统教父、改教神学家以及改革宗信条等尽管追随亚他那修的神学,声称基督拥有受造的人性,却都尊崇马利亚为“上帝之母”,亦与李常受有本质区别。
《约翰福音》3章13节,耶稣为自己作见证,人子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约翰福音》3章31节,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the one who comes from heaven is above all (creation),人子超出一切受造物之上;《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保罗为耶稣作见证,“第二个人是出于天”;《启示录》5章13 节,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将“颂赞、尊贵、荣耀、权势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耶稣基督若有份于被造界,岂能一面敬拜自己,一面又接受自己和所有受造物的敬拜?
[5]在宗教改革派这边,马丁·路德基本继承了古代教会的基督论教义。他和亚他那修的观点一致,拒绝“亚流派”的观点。他特别强调理性的力量绝不能理解道成肉身的这件似非而是的事:造物主成了被造者。在路德看来,耶稣基督是“造物主和主,但同时又是最低等的受造物和受一切人、甚至受魔鬼支配的奴仆。”参考保罗·阿尔托依兹(Paul Althaus)著《马丁·路德的神学》,段琦、孙善玲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80、196页。作者在注释里提供了路德观点的原文出处:WA37,43以下等。 马丁·路德对基督人性受造的看法是来自三段论推理,他在《关乎基督神性与人性的辩论》(Disputation On the Divinity and Humanity of Christ)一文中说: “……我们是说基督就着他的人性是受造者,但照着他的神性是创造者。” “士闵克非应以以下的理由被否定:人是受造物,基督是人,所以基督是受造物,但士闵克非又说:‘人类的救主不能又是受造物,又坐在父宝座的右边,又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等等。’但是这种理论的自然结论是我们必须反对的。”见马丁·路德著《关乎基督神性与人性的辩论》,于忠纶编译,香港真理书房有限公司2006年版。 《比利时信条》第十九条有如下表述:“正如祂的神性总是非受造的,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充满天地,同样祂的人性也未丧失其特性,而总是受造的,有生之始,是有限的,并且保留着真身体的一切特性。”收于《历代基督教信条》,中国基督教两会2004年版,第128页。 约翰·欧文《圣灵论》第六章“圣灵与基督的人性”,有如下表述:“马利亚因着圣灵怀孕的神迹,是圣灵的创造之工。这与创造天地,从无到有的创造不同。这次的创造,用了童贞女马利亚的实质,造出基督的人体来。” http://shengshan.org.cn/article/lingxiuyantao/20090923/576.html
[6]纪博逊主编《旧约圣经注释》,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第2347页。 以下是《丁道尔圣经注释》关于《箴言》8章22节的关键字的意义解析: “这个动词(qanah)在其他地方最主要的意义是「得着」,所以就是「拥有」(如:箴四5、7,那里是以智慧为受词,像这里一样);它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八十四次,其中只有六次或七次可以有「创造」的含义(创十四19、22;出十五16;申三十二6;诗七十四2,一三九13;箴八22),而且甚至连这几处经文都未必需要解作这个意思。衍生的名词甚至还要更强烈地强调拥有。 …… 总而言之,这个字所表达的是得着与拥有,表达的方式随着上下文而有所不同。资产是藉努力去取得而拥有的,孩子则是藉生产而拥有的(参,我们的惯用语:「有了」婴孩),智慧──对于必死之人而言──乃是借着学习而拥有的。而智慧对于神而言如何呢?若说祂最初缺少智慧,必须创造或学习智慧,这两种说法都是与这段经文相反的,而且是荒谬可笑的。智慧是从祂而发出的,最接近的隐喻是生产(参24、25节)。” http://www.edzx.com/chajing/Old Testament/20Prov/20DT08.htm 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得维逊、斯提比、克凡合编《圣经新释》之《箴言注释》(窝尔斯、仲斯合著,梁佳萝译)提到: “自从亚流引起的争论(Arians controversy)在第4世纪发轫后,22节一直就成了为人辩论最多的旧约经节之一。论争的焦点在于qanah这个被译为‘有了’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七十士译本把这句翻成‘耶和华创造我’,于是亚流派的人物就以此为他们主要经文根据的一种,来支持他们所说,基督是受造之物的论争主题。他们在其他方面已被人驳倒了,且也有人已经证明,这里的希伯来文并不是这个意思。中文译本所译的‘有了’字,就具有一个意思,表示从太初神的智慧就是与神同在:神在创14:19、22中是被称为天地的‘主’(‘主’的字根就是qanah)。这里箴言并不是指说智慧是第一个受造之物,因神的智慧与神实在是不可分的,对于这节箴言,我们反而应该理解为:智慧从万古之前,就与神同在。”《圣经新释》卷二:约伯记至玛拉基书,第184页。 此外,关于《箴言》八章22节的七十士译本之译文的理解,古代教父也有不同的观点。帕利坎在《大公教的形成》中还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亚流派”争议之前,就有奥利金的学生,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Alexandria)提出过“上帝的儿子是一个被造物”、“他出现之前并不存在”的说法,但是被另一位狄奥尼修斯——与前者同名、但观点截然相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Rome)所痛斥,称之为“荒谬绝伦”。这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认为,《箴言》八章22节的“他造”(he created)并非指跟“他制造”(he made)同样的意思,它指的是“生出”,而非“被造”。见帕利坎《大公教的形成》,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