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个人资料
正文

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吗?

(2012-08-21 06:14:40) 下一个
 转载▼

《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吗?——“道成肉身”真理遭遇之挑战》

zebrazebra

基督的人性是否被造的?拿撒勒人耶稣是不是受造之人?或者说耶稣不是受造的人,但耶稣取的是受造人性? 为什么会有类似的观点出现并持续引发争议?基督徒应当如何看待和回应这些争议?当代教会在“基督论”方面应如何向《圣经》归正?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回顾历史

主后4世纪“亚流派”异端(Arians)以《箴言》8章22节等经文为依据,挑战教会的正统信仰,提出基督作为圣子是被造的。《箴言》8章22节的合和本中文翻译为:“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乍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对,然而,当我们翻开《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时,8章22节的英译是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直译为中文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造了我”。《圣经·吕振中译本》的中文是:“在永恒主行化之起头,他就造了我做他太初所作的头一项”。类似译法可一直追溯到在初代教会具有近乎默示权威的《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一个是“有了我”,一个是“造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箴言》8章中人格化的、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智慧”被古代教父视为三位一体上帝之圣子。根据《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的翻译,“智慧”是被“造”的。于是,“亚流派”抓住这节经文作为论据之一,证明圣子是首先的受造物,不是永恒的、先存的,圣子的神性、永存与圣父不同。

以亚他那修(Athanasius)为代表的正统派教父则以受造物不能接受人的敬拜、受造物不能完成对其他受造物的救赎等理由驳斥“亚流派”的错误。可是,“亚流派”的观点毕竟也有经文“依据”,这“造”字该如何解释呢?正统派教父们为了捍卫圣子的神性是非受造的,遂转而将《箴言》8章22节的“造”字解释为圣子在道成肉身时的人性的受造。[1]

这种解释首先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亚流派”争议之前便见诸深受希腊哲学影响的古代教父言论。

大前提:人(类)是受造的;
小前提:耶稣是人;
结论:耶稣的人性是受造的。

此结论又在《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颇受争议的《箴言》8章22节的译文中得到所谓“印证”或“强化”,于是我们便能读到,亚他那修在《信仰陈述》(Statement of Faith)中这样说:

In which humanity He was crucified and died for us, and rose from the dead, and was taken up into the heavens, having been created as the beginning of ways for us ( Prov. viii. 22)…For nothing new was created in woman, save the Lord’s body,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without intercourse, as also it says in the Proverbs in the person of Jesus: ‘The Lord created me, a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 Prov. viii. 22)…For the Lord’s Humanity was created as ‘a beginning of ways,’ and he manifested it to us for our salvation.

我们来看关键处:“在那个他为我们被钉死,从死人中复活,被带到天上的人性,乃是为我们被造成为‘造化的起头’ (箴言8:22)……《箴言》提到耶稣的位格时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就造了我”(箴言8:22)……因为主的人性被造,成为‘造化的起头’……”[2]

安布罗斯(Ambrose)也以《箴言》8章22节解释基督的“道成肉身”:

Hereby we are brough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ophecy of the incarnation, "The Lord created me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Prov 8.22) means that the Lord Jesus was created of the Virgin for the redeeming of the Father's works...

仍是看关键处:“……‘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就造了我。’(箴言 8:22)意思是主耶稣乃是为了天父救赎的工作而由童贞女被造。……”[3]

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第一卷第四章曾这样说:

“照上帝的形象,经上说:‘山岭未有之先,他已生我’(箴言8:25),那就是说在一切崇高的受造物之先;又说:‘在早晨之先,我已生你’(诗110:3),那就是说在一切时辰和世上事物之先。但奴仆的形象,经上有话说:‘在主造化的起头,就造了我’(箴8:22)。”[4]

亚他那修、安布罗斯、奥古斯丁的思路都很清楚,《箴言》8章22节可以作为道成肉身之基督的人性被造来理解。奥古斯丁的文字最清晰,把两个层次都讲明白了:“照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从基督的神性来说,基督是在一切时间和一切受造物之先,是永存的;但说及“奴仆的形象”,也就是基督的人性,根据《箴言》8章22节,乃是受造的。在当时,正统派为了捍卫基督的神性,同时又为了兼顾《圣经》译本的字面意义,只能通过区分基督的神性(非受造)与人性(受造)的方式来回应“亚流派”的诘难。

从此以后,教会正式形成一个暗流般的“副传统”,将基督的人性看为受造的,或声称耶稣的肉身是受造的。如此宣称的目的有二:一是肯定基督确实成为有血有肉的人,抵挡“幻影派”异端;二是抵挡“亚流派”异端,因为“亚流派”认为基督的神性是受造的,是有起始的。尼西亚正统派教父、改教先驱马丁·路德、改革宗《比利时信条》、以及某些清教徒神学著作等,都是这个“副传统”的传承者。这便是“基督披戴受造人性”、“基督穿上受造肉身”、“基督在人性里是受造者”之类表述的来龙去脉。[5]

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会发现,基督人性受造论不但不是《圣经》的本意,而且是一颗隐藏在教会神学阴暗角落里的炸弹,一旦引爆,会给教会信仰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的李常受(Witness Lee)及其“地方召会”(Local Church)便抓住了这个“副传统”而且变本加厉大做文章,公然宣称基督是受造者。李常受的基督人性“子化论”(sonize)拒绝承认马利亚所生的肉身的耶稣是上帝之子,声称耶稣在复活以后才“子化”,即拥有上帝儿子的名分——不但否定了“道成肉身”,而且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一劈两半,分裂了基督的位格,引发诸多争议与困惑。

二、神学辨析

基督的人性到底是不是受造的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讨论。

1,三段论推理的限度

如前所述,基督人性受造论首先源自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人(类)是受造的;
小前提:耶稣是人;
结论:耶稣的人性是受造的。

三段论推理是一种很有效的形式逻辑思辨方法,但也有其限度,如果三段论论证的结论是违背《圣经》的,基督徒就应当舍三段论而归回《圣经》。

比如以下这个很常见的三段论推理:

大前提:根据《圣经》,世人都犯了罪;
小前提:根据《圣经》,耶稣是人;
结论:耶稣也犯了罪——显然违背《圣经》,基督徒不能接受。

作为造物主的上帝,其自身的存在与奥秘是超越逻辑的。我们要知道,逻辑推理必须要建立在普遍的“类概念”的基础上,比如说人类、鸟类、鱼类等等。所谓人性的受造,是根据类概念来推导的。但上帝不是类概念,不存在“上帝类”或“神类”的概念,因为上帝是独一的。《创世记》说上帝造万物是“各从其类”,三段论推理只能用在受造界“各类”事物上,却不能用在独一的造物主上,在“道成肉身”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是否受造的问题上也不适用。

根据《圣经》,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独一无二的“道成肉身”者、独一无二的“神而人者”。这是无人不以为然的“敬虔的奥秘”。因为耶稣基督是“神在肉身显现”,所以他虽然是人,他有完全的人性,却绝非受造者,故而配受我们的敬拜;因为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的道”,而不是受造之物,才能完成天父的救赎大工,才有资格作我们的救主、生命之主、审判之主。这就是《圣经》的启示。

当然,笔者并非一概反对三段论在神学上的运用,包括在“基督论”上的运用,有些推理若符合《圣经》启示便可接受,例如:

大前提:人都有血肉之体;
小前提:耶稣基督是人;
结论:耶稣基督也有血肉之体。结论合乎《圣经》(参《希伯来书》2章14节),基督徒可以接受。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希伯来书》2章17节),指基督拥有真实的人性,与世人一样,但与此同时,《圣经》亦强调基督作为人与世人的两点不同,一是基督没有犯罪,二是基督的“道成肉身”,即基督取得人性有别于世人的受造。这两点区别不可能从三段论推理出来,只能根据神的启示而来。这就是三段论在基督人性论上的运用限度。

2,《箴言》8章22节关键字的澄清

根据纪博逊主编的《旧约圣经注释》,《箴言》8章22节这句片语可以有三种翻译方式:

(1)“耶和华拥有我”——钦定本、新国际译本
(2)“耶和华创造了我”——标准修订本、新英文译本
(3)“耶和华生了我”——见新国际译本的注脚

这个字的希伯来原文是“quanah”,它的基本意义是“得到”,可以解作“拥有”。它最常被解释为通过购买而得到,或者借着创造而得到,或者藉着生而得到。三种译法都是可能的。但它的意思却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被造。丁道尔的《箴言》注释、得维逊等合编的《圣经新释》都对此作了清晰说明。和合本译为“有了”,是极为精当的翻译。[6]

而纪博逊主编的《旧约圣经注释》特别强调:“我们应当注意创造与诞生的概念在旧约思想中并不像我们可能假定的那样绝对相反……在旧约,出生可能高兴地被描述为一种创造的作为(诗139:13;请比较申32:6),而且一种创造的作为能高兴地被描述为诞生(诗90:2)。这种措辞无论如何是诗体的和比喻的,在受造与被生之间的选择,其重要性并非很大。”[7]

根据《圣经》的“总原则”——人绝不可敬拜受造物,称呼受造物为主;也根据“以经解经的原则”——根基性要道绝对不会只在一处经文出现,而会有多处经文的印证,此乃多数见证原则;再加上《箴言》8章22节的诗体比喻之义不能理解为耶稣的受造,全本《圣经》毫不支持耶稣作为人是被造、基督是受造者的结论。《圣经》怎样说,基督徒就应怎样信。

此外,还有一点极为重要,一旦将《箴言》8章22节理解为基督的人性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受造,很容易导向李常受的结论,即基督作为人是第一个受造物。基督若是第一个受造物,便与《创世纪》1章1节“起初神创造天地”相矛盾:基督成了肉身明明是在两千年前,如果基督作为人是第一个受造物,先于天地万物的被造,那么,在公元1世纪初基督诞生之前,耶稣基督的肉身许久以来一直存在于何处呢?这样的质疑本来是用在李常受的基督首先被造论上的,却也可以用在古代教父们对《箴言》8章22节的基督之人性“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被造的解释上。

3,基督人性受造论的神学困境

上文已提及,基督人性受造论的“副传统”的真正形成主要来自以亚他那修为代表的“尼西亚会议”正统派教父。当然,在“尼西亚会议”之前即有爱任纽(Irenaeus,约137-202年)、德尔图良(Tertullian,也译为“特土良”,约160-225年)等教父持基督肉身受造之说以拒绝“幻影派”错误。在他们看来,持定“受造”,就是捍卫基督血肉之躯的真实性,这个思路来自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自古代教父抵挡“亚流派”以及《箴言》8章22节解经争议以来,这个“副传统”骤然被强化或形成规模,成为正统派的集体共识。亚他那修等教父根据《箴言》8章22节,将“道成肉身”理解为“道”穿上一个受造身体,这意味着,道成肉身之前的圣子绝不是受造之物,却在两千年前造了肉身,并披戴此肉身为世人赎罪,被钉于十字架,第三天复活。自亚他那修以降,古代教父如安布罗斯、奥古斯丁,到宗教改革先驱如马丁·路德,再到改革宗《比利时信条》(第十九条),以及部分清教徒神学著作如约翰·欧文的《圣灵论》等,都提及“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拥有一个受造的人性、耶稣在人性里是受造的或耶稣穿上被造的肉身云云。

这样一来,耶稣基督就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创造主,又是受造物。为了不与《圣经》矛盾,有人提出基督徒崇拜的对象不是受造物,而是造物主,但很难自圆其说。虽然基督徒可以声称所崇拜的对象是作为造物主、作为圣子的基督,而不是作为人子、作为受造物的耶稣或其受造血肉,这毕竟带有自欺欺人的嫌疑,也不合乎《圣经》。基督徒不能将耶稣基督一劈两半,只崇拜这一半,无视另一半。“尼西亚会议”的共识是把基督的人性与神性都纳入基督的独一位格,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共同作为基督徒崇拜的对象。这是根据《腓立比书》第2章著名的“基督颂”作出的结论,上帝将基督的人性升为至高,赐予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接受一切受造物的崇拜。[8]如果声称耶稣基督就神性讲是创造主、就人性讲是受造物,会带来许多疑问和难题:难道基督的独一位格既是造物主的位格,也是受造物的位格?或者说基督有两个位格,一个是神性的非受造位格,一个是人性的受造位格?难道上帝允许基督徒崇拜耶稣基督,是既崇拜创造主、又崇拜受造物?

亚他那修的伟大无须赘言,可是治教会史的学者也晓得,他对“道成肉身”的解释,会被后来的异端谬说钻空子。与其说这是解释“道成肉身”,不如说是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圣经》的“道造肉身”的神学理论。《约翰福音》说得很清楚,一切被造的,都是藉着“道”造的,没有一样被造物不是藉着“道”造的。尽管亚他那修运用“属性交流”原理(communication of attributes, communicatio idiomatum)解释基督的神人二性,尽其所能减少“道成肉身”的基督的受造色彩,将基督徒对基督的崇拜表述为对造物主的崇拜、对披戴受造肉身的上帝的崇拜,可他的神学解释的牵强甚至漏洞还是给后世的异端(如李常受)留下空子。[9]

当然,亚他那修与李常受不一样,他绝不会得出“基督是受造者”的信仰结论,反倒坚决抵制基督徒崇拜受造物。亚他那修极力强调马利亚是“上帝之母”——“生神的人”/“神之母”(Theotokos/Mother of God),她生的儿子耶稣就是上帝,承认这一点,就是承认“道成肉身”。故而亚他那修的神学尽管有瑕疵,有漏洞,仍与李常受有本质区别。同理可推,历代正统教父、改教神学家以及改革宗信条等尽管追随亚他那修的神学,声称基督拥有受造的人性,却都尊崇马利亚为“上帝之母”,亦与李常受有本质区别。

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常受的错误观点,部分源于亚他那修的基督论神学潜藏着的把耶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分裂的倾向。只是亚他那修警觉地以“属性交流”原理(包括承认马利亚为“上帝之母”)来弥补他的神学漏洞;李常受拒绝弥补漏洞,导致信仰的质变。[10]

归根结底,基督人性受造论的最大困境是其神学推理会走向荒谬。我们可作如下追问,如果基督作为人是被造的,那么,这个被造的人是一个完整的活人吗?还仅仅是一团行尸走肉?如果仅仅是一团行尸走肉,就相当于否定了基督有完全的人性。道理很简单,仅有一具肉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活人。要知道,《约翰福音》之“道成肉身”的“肉身”,希腊文sarx指的是完整的人或人性,并非单指身体血肉。《迦克敦定义》明确宣称耶稣基督不但有人类身体,也有人类灵魂。

我们再问,如果所造的是一个真正的活人,这个人有灵魂有身体,有完全的人性,还应当有独立的受造位格;基督作为圣子自有一非受造位格,那么,这个人的位格和圣子的位格怎样结合?在耶稣基督里岂不同时有了神性位格和人性位格——两个位格吗?这都是基督人性受造论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需要注意的是,亚他那修将人性化约为受造的肉体,将“道成肉身”解释为“道”穿上一个受造的肉身而不是完整的人性,其实是回避了而非解决了位格分裂的问题。

4,《圣经》有关基督人性并非被造的启示

基督人性受造论的最大“硬伤”,是缺乏《圣经》的经文支持。如果基督作为人是被造的,《圣经》为何不直截了当地说:“道造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神造肉身显现”、“耶稣基督是造了肉身来的”等等?《圣经》的表述是“道成了肉身”、“神在肉身显现”、“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很显然,“造”与“成”不是一回事,二者有本质区别。《圣经》亦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的神性位格与人性位格是同一个位格,同一个主体,而不是分裂为两个位格、两个主体。基督徒敬拜的对象,是既有神性又有人性,同一位格、同一主体的耶稣基督。耶稣基督的位格里,没有受造的成分。

根据《圣经》,主耶稣自己、约翰、保罗,甚至一切受造物都作见证,耶稣作为人绝非受造者。

《约翰福音》3章13节,耶稣为自己作见证,人子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约翰福音》3章31节,约翰为耶稣作见证,“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the one who comes from heaven is above all (creation),人子超出一切受造物之上;《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保罗为耶稣作见证,“第二个人是出于天”;《启示录》5章13 节,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将“颂赞、尊贵、荣耀、权势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耶稣基督若有份于被造界,岂能一面敬拜自己,一面又接受自己和所有受造物的敬拜?

以上经文“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第二个人是出于天”等,字面意思颇为清楚,并不是神子耶稣“在万有之上”、“是出于天”,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人子耶稣在一切受造物之上。若耶稣是被造的人,那么,《圣经》在字面上就是错误的。试问,一个被造之人怎能“仍旧在天”、“在万有之上”、“是出于天”?[11]

尽管以往的解经家对以上经文多是采用“属性相通”的解释,借以强调基督的神性,但“属性相通”并不能证明基督的人性是被造而来的。“属性相通”的前提是独一位格,基督是独一位格才有二性相通。除非分裂基督的位格、分裂基督二性在独一位格里的统一,才会得出如此结论——神性的“祂”在天上、非受造,人性的“他”在地上、为受造。

总结

神的道路高过人的路,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

本文梳理基督人性受造论的起因有三大方面:A,“亚流派”以《箴言》8章22节的译文作为挑战,攻击圣子不是永恒的,是被造的;B,《箴言》8章22节的关键字“造”的争议与理解,亚他那修等教父将其解释为基督人性的被造以回应“亚流派”;C,早期教父受希腊哲学影响,使用了三段论推理,人是受造的,耶稣是人,耶稣的人性也是受造的(有别于李常受的“基督是第一个受造物”的观点)。《箴言》8章22节的争议排除后,全本《圣经》没有一处经文支持耶稣基督人性受造论。

如果我们还认为耶稣基督的人性或肉身是被造的,无非是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而来。可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是独一无二的神而人者,耶稣基督的“个案”超出形式逻辑的一般定义范围。否则,我们就把形式逻辑三段论的抽象推理置于耶稣基督之上,置于“道成肉身”的奥秘之上了。古代教父表述基督人性为受造,源于教父们普遍受希腊哲学影响,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语境下,针对特定的异端挑战,自有其“应时”的意义:教父们这样表述是为了抵挡诺斯替派“幻影论”异端和“亚流派”异端。古代教父并不是要把基督说成是纯粹的受造物,而是为了肯定基督拥有真实的人性、肉身,并捍卫基督永恒的神性,今天不难澄清。

今日教会遭遇之挑战,不再是质疑基督具有真实人性、真实肉身的挑战,而是对基督真实人性是否受造而来的判断。一旦宣称耶稣基督的人性、肉身为受造,就意味着耶稣基督既是完全的创造主,也是完全的受造物,如此一来耶稣基督岂不成为一个既在创造界又属受造界的“怪物”?《罗马书》明明禁止基督徒敬拜侍奉受造之物,难道上帝自相矛盾,提升一位受造者到自己的宝座上,接受世人、天使和所有受造物的敬拜吗?如果把拿撒勒人耶稣看作受造的人,受造的人必定有一个受造的位格,这样一来在耶稣基督里便存在两个位格,一个是圣子的神性位格,一个是人子的人性位格,岂不是走向了聂斯脱利主义(Nestorians)的谬误?显然违背大公教会的正统基督论:基督耶稣是二性一位格。“道成肉身”之前的圣子和取了人性的耶稣基督是同一位格、同一主体,绝无分裂。

综上所述,基督人性受造论没有《圣经》依据,在神学上也不能自圆其说,反而会走向严重的异端,基督徒理应摒弃。对于基督徒而言,拿撒勒人耶稣不是受造的人;圣子成为人,是超自然的“圣灵感孕”而生,是“道”主动取了奴仆的形象,有别于世人被上帝所造——所以李常受所谓“耶稣基督作为人是第一个被造者”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说耶稣是受造者既违背圣经又亵渎救主。既然耶稣不是受造的人,说他的人性为受造便没有实质意义。

今天,普世基督教会仍然走在向真理“归正”的路上,基督徒的一生,就是不住地向《圣经》真理归回的一生。让我们聆听上帝的话语,倾听真理之灵的声音,把上帝的归给上帝——“道成肉身”就是“道成肉身”,绝不是“道造肉身”。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永远是超乎万有的主,绝不是被造物,在他里面绝无被造的成分。“道成肉身”不是“道造肉身”,“道造肉身”不是“道成肉身”,对此二者的澄清与决断,决定着基督教信仰的存亡绝续。笔者呼吁普世华人教会各宗派的领袖、牧者、传道人与神学工作者共同召开神学会议,将基督绝非被造物——基督之位格、神性、人性均非被造的真理启示——明确写入教会的信经、信条,明确纳入“基督论”教义,教导现在与将来的圣徒,共同捍卫“道成肉身”的真理,为耶稣基督作美好的见证!


文章注释:

[1] 帕利坎在《大公教的形成》第四章“三位一体的奥秘”中用大幅的篇幅叙述并分析了《箴言》第八章22-31节的历史争议。他特别指出,古代教父如亚他那修、奥古斯丁等人的所谓“基督人性受造”观与当时教父们对《箴言》8章22节的解释之间的渊源:
“《尼西亚信经》的辩护者把亚利乌派(即亚流派)据以称这先在者为一个被造物的那些话用到这道成肉身的人和他实际被造的作为人的本性。这首先意味着,在《箴言》第八章22节上的‘他造了我’,或则必定是在一种不恰当的意义上使用‘造’这个词,或则必定是说及道成肉身的基督被造的人性。后者是更易明白的解释,把这些话看作是指‘主耶稣被圣母马利亚所生,为了去解救圣父的众造物’。……也可以把其他这一类话说成适用于他被造的人性。” 见帕利坎(J.Pelikan)著《大公教的形成》,翁绍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260-261页。
四世纪东方教父、卡帕多西亚三杰之一的纳西盎的格列高列,是尼西亚正统派代表之一,在其神学演讲《再论圣子》中提到《箴言》8章22节,并明确针对“亚流派”指出:
“在他们(亚流派)看来,以下这话太唾手可得了:‘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造了我。’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既然我们在这里清楚地看到了既是被造的又是受生的‘我’,论证就简单了。凡是看到与原因相关的,我们就必须认为是指人性,而凡是绝对的、非源起的,就必须认为是对他神性(Godhead)的阐述。……什么样的论证能反驳以下观点:智慧被称为受造物,与低级生育相关,但是就他的首要的、更不可测度的本性来说,是受生的?”见纳西盎的格列高列(Gregory of Nazianzus)著《神学讲演录》,石敏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版,第76-78页。
在“亚流派”争议之前,某些古代教父便持有基督人性被造观,源于希腊哲学分类,真实的血肉之体只能是受造而来,藉“受造”来强调基督取了真实的血肉之体,以回应“幻影论”等否定基督真实血肉之体的异端。如爱任纽(Irenaeus,约137至202年)在名著《反异端》说:
“因为除非祂在自己身上将亚当受造重演,祂就不是真具有血肉之体,来拯救我们。瓦伦提努派坚持基督为幻影之说,来反对肉体的得救,乃是错了。”见《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中国基督教两会2003年9月版,第188-189页。

[2] 也可参考中国大陆译本,阿塔那修(即亚他那修,译名不同)著《论道成肉身》之《信仰陈述》,石敏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5月版,第198-201页。译文略有改动。
请注意,亚他那修的教育背景是,从小接受希腊式的传统教育,受希腊文化影响很深,他经常引用柏拉图,也熟悉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他经常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进行神学的论证推理。亚他那修不懂希伯来语,有关旧约的知识他只限于《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参考王晓朝主编《信仰与理性:古代基督教教父思想家评传》,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86页。

以下是亚他那修批驳“亚流派”的基督被造论时使用的两个三段论论证。
1,(根据圣经启示)任何受造物都不能拯救另一个受造物。
2,亚流认为,耶稣基督是受造物。
3,根据亚流,耶稣基督不能救赎人类

1,(根据圣经启示)惟有上帝/造物主能拯救人类
2,耶稣基督拯救了人类。
3,因此,耶稣基督是上帝/造物主。
参考麦格拉思著《基督教概论》,马树林、孙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34、135页。

[3] Ambrose :On the Death of his Brother, Concerning the Faith (Book 3),Chapter 7
http://individual.utoronto.ca/jskira/syllabus-trinity-church-1054-09.html

[4]奥古斯丁著《三位一体》,周伟驰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51页。

[5]在宗教改革派这边,马丁·路德基本继承了古代教会的基督论教义。他和亚他那修的观点一致,拒绝“亚流派”的观点。他特别强调理性的力量绝不能理解道成肉身的这件似非而是的事:造物主成了被造者。在路德看来,耶稣基督是“造物主和主,但同时又是最低等的受造物和受一切人、甚至受魔鬼支配的奴仆。”参考保罗·阿尔托依兹(Paul Althaus)著《马丁·路德的神学》,段琦、孙善玲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80、196页。作者在注释里提供了路德观点的原文出处:WA37,43以下等。
马丁·路德对基督人性受造的看法是来自三段论推理,他在《关乎基督神性与人性的辩论》(Disputation On the Divinity and Humanity of Christ)一文中说:
“……我们是说基督就着他的人性是受造者,但照着他的神性是创造者。”
“士闵克非应以以下的理由被否定:人是受造物,基督是人,所以基督是受造物,但士闵克非又说:‘人类的救主不能又是受造物,又坐在父宝座的右边,又是亚伯拉罕的后裔等等。’但是这种理论的自然结论是我们必须反对的。”见马丁·路德著《关乎基督神性与人性的辩论》,于忠纶编译,香港真理书房有限公司2006年版。
《比利时信条》第十九条有如下表述:“正如祂的神性总是非受造的,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充满天地,同样祂的人性也未丧失其特性,而总是受造的,有生之始,是有限的,并且保留着真身体的一切特性。”收于《历代基督教信条》,中国基督教两会2004年版,第128页。
约翰·欧文《圣灵论》第六章“圣灵与基督的人性”,有如下表述:“马利亚因着圣灵怀孕的神迹,是圣灵的创造之工。这与创造天地,从无到有的创造不同。这次的创造,用了童贞女马利亚的实质,造出基督的人体来。”
http://shengshan.org.cn/article/lingxiuyantao/20090923/576.html

[6]纪博逊主编《旧约圣经注释》,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第2347页。
以下是《丁道尔圣经注释》关于《箴言》8章22节的关键字的意义解析:
“这个动词(qanah)在其他地方最主要的意义是「得着」,所以就是「拥有」(如:箴四5、7,那里是以智慧为受词,像这里一样);它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八十四次,其中只有六次或七次可以有「创造」的含义(创十四19、22;出十五16;申三十二6;诗七十四2,一三九13;箴八22),而且甚至连这几处经文都未必需要解作这个意思。衍生的名词甚至还要更强烈地强调拥有。
……
总而言之,这个字所表达的是得着与拥有,表达的方式随着上下文而有所不同。资产是藉努力去取得而拥有的,孩子则是藉生产而拥有的(参,我们的惯用语:「有了」婴孩),智慧──对于必死之人而言──乃是借着学习而拥有的。而智慧对于神而言如何呢?若说祂最初缺少智慧,必须创造或学习智慧,这两种说法都是与这段经文相反的,而且是荒谬可笑的。智慧是从祂而发出的,最接近的隐喻是生产(参24、25节)。”
http://www.edzx.com/chajing/Old Testament/20Prov/20DT08.htm
由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得维逊、斯提比、克凡合编《圣经新释》之《箴言注释》(窝尔斯、仲斯合著,梁佳萝译)提到:
“自从亚流引起的争论(Arians controversy)在第4世纪发轫后,22节一直就成了为人辩论最多的旧约经节之一。论争的焦点在于qanah这个被译为‘有了’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七十士译本把这句翻成‘耶和华创造我’,于是亚流派的人物就以此为他们主要经文根据的一种,来支持他们所说,基督是受造之物的论争主题。他们在其他方面已被人驳倒了,且也有人已经证明,这里的希伯来文并不是这个意思。中文译本所译的‘有了’字,就具有一个意思,表示从太初神的智慧就是与神同在:神在创14:19、22中是被称为天地的‘主’(‘主’的字根就是qanah)。这里箴言并不是指说智慧是第一个受造之物,因神的智慧与神实在是不可分的,对于这节箴言,我们反而应该理解为:智慧从万古之前,就与神同在。”《圣经新释》卷二:约伯记至玛拉基书,第184页。
此外,关于《箴言》八章22节的七十士译本之译文的理解,古代教父也有不同的观点。帕利坎在《大公教的形成》中还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亚流派”争议之前,就有奥利金的学生,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Alexandria)提出过“上帝的儿子是一个被造物”、“他出现之前并不存在”的说法,但是被另一位狄奥尼修斯——与前者同名、但观点截然相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Rome)所痛斥,称之为“荒谬绝伦”。这位罗马的狄奥尼修斯认为,《箴言》八章22节的“他造”(he created)并非指跟“他制造”(he made)同样的意思,它指的是“生出”,而非“被造”。见帕利坎《大公教的形成》,第244页。

[7]纪博逊主编《旧约圣经注释》,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第2347-2348页。

[8]参帕利坎(J.Pelikan)著《大公教的形成》,翁绍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304-305页。

[9]亚他那修说:“我们不崇拜受造者。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谬误系异教徒和阿利乌派(即亚流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崇拜创世的主,道成肉身者,上帝的道。因为这个肉身本身虽然仍是受造世界之一个部分,但它却已成为上帝的身体。我们不在这样的结合之中区分身体和道,而为身体的缘故崇拜身体。我们在崇拜道时,也不将道与肉身分开。我们知道,如前所述,‘成为肉身的道’在进入肉身之后,我们还是承认他为上帝。”转引自冈察雷斯著《基督教思想史》第十三章“亚他那修的神学”,陈泽民等译,金陵协和神学院2002年8月版,第248页。
亚他那修的基督论神学有漏洞,与他同时代的教会便已有所察觉,但碍于亚他那修的声望,教会采取了缄默态度。他认为,基督的人性是被动而没有个人感情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与动物的壳子没什么不同。这也被称为“道体基督论”(Word-flesh Christology),即比较侧重基督的神性,而耶稣的人性不过是“道”穿上一个被造的“身体”罢了。亚他那修的神学漏洞如果被扩大化,至少会导致两大类异端。一种是“阿波利拿里主义”(Apollinarism),否认基督具有主动的理性与意志,只承认肉身是“道”的工具,结果就否定了基督的完整人性。阿波利拿里正是亚他那修的忘年交,却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会”被斥为异端。另一种就是分裂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20世纪的李常受“子化论”将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一劈为二。奥尔森(Roger Olson)便指出,“后来基督论的异端,就诉诸阿塔那修神学的这一点,而教会也只能故意装聋作哑,不理这位可敬的亚历山大主教,似乎把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一分为二。”见奥尔森著《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69页,第211、212页。

[10]根据亚他那修,否认马利亚为神的母亲,就等于否认神由马利亚所生,因而否认了道成肉身。参冈察雷斯著《基督教思想史》第十三章“亚他那修的神学”,陈泽民等译,金陵协和神学院2002年8月版,第248页。
李常受宣称,“那带着肉身的耶稣部份,那人性部份,那从马利亚生的部份,并不是神的儿子。”见李常受《罗马书生命读经》24页。
他解释说,“耶稣在他的灵里是神的儿子。按著他的神性,他是神的儿子;但按著他的人性,他是人的儿子。耶稣基督有一部分,就是他的肉体,完全是属人的。这一部分不是神圣的,不是神的儿子。要使他成为长子,耶稣的人性必须被神神圣的子化。他的人性不是神子的一部分,乃是人子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必须被神带到死里,并使它复活,而成为神圣的,成为神的儿子。借着这样的过程,他就在他的人性里被神神圣的子化了。他属人的部分被神在复活里神圣的子化了。”见李常受《神新约的经纶(六)》第五章 “子在神性里带着人性的复活”。
李常受不承认马利亚是“神之母”的说法,而天主教宣称马利亚是“神之母”,李常受与“地方召会”便将罗马天主教视为“背道的异端”。参水流职事站《新约圣经恢复本》之《启示录》2章18节注释。

[11]《约翰福音》3章13节、31节,还有《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都涉及基督真实人性的来源,也都指向“道成肉身”。加尔文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看作基督神性与人性彼此交通的表现:“的确,以基督所取的肉身而言,他并没有在天上。但因同一位基督既是人又是神,为了证明两性彼此的联合,他将他的人性归在他的神性之内。”见约翰·加尔文著《基督教要义》,钱曜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3月版,第467-468页。
加尔文准确地把握到基督神人二性的相通,笔者要特别补充并强调的是,基督的人性之所以能够归在神性之内,是因为基督的人性、神性都由同一位格承担;藉着“道成肉身”,圣子“取”了人性而非“造”了人性,基督的人性纳入或存在于他的神性位格(enhypostatized),从而能有二性的彼此交通即“属性交流”。
再看《哥林多前书》十五章47节,“头一个人是出于地,乃属土;第二个人是出于天。”保罗显然是将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的人性来源进行比较,“头一个人”是被造而出,是出于地、属土,“第二个人”是道成了肉身而来的,“是出于天”,绝非受造而来。《圣经》不断向世人见证,基督是成了人的上帝,耶稣是成了肉身的道,这位“人子”不但是出于天,亦在万有之上。人性、神性都归于同一位格,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位格既非受造,再谈其人性受造已无意义。


说明:

本文是笔者搜集各方面资料编写而成。在网络上有诸多主内肢体为真理作见证,为主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作竭力争辩,愿主纪念他们的劳苦事奉!
特别感谢唐崇荣牧师、吴主光牧师、“信徒”弟兄、“朽木”弟兄、王怡弟兄……在网络上的文章资料。感谢“一丰”弟兄的支持与代祷。
笔者也曾查阅“三自”教会骆颂恩(《警惕“李常受异端”思想的蔓延》)、靖玖玮(《异端邪教面面观》)、翁雅各(《如何识别异端》)等肢体的文章、书籍,获益不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