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杂乱无章

(2009-07-11 14:48:52) 下一个

有时手痒, 写些杂谈, 回贴之类, 收于一处以记之.


(1)

回答: 暴乱之后却是一派莺歌燕舞tomatocan2009-07-11 11:40:51

过路, 随便说俩句.

新疆是中国的, 维吾尔人是中国人. 只能说是一群中国人犯法了, 打死打伤了好多中国人. 怎么办? 犯罪分子严惩不怠! 但如果要说是维汉问题, 那就复杂多了, 也麻烦多了.

话又说回来, 不论汉人吃了亏, 挨了打, 汉族的胸襟还得在! 担子还得挑, 车子还得拉. 中国是中国人的, 中国人的脊梁从来都是直的, 那么多年的风吹雨打都过来了, 这一次也挺的住!

建议给'7.5'所有遇难者开个追悼会, 国旗降半旗一天. 或者立一个警钟, 每年纪念日敲一下, 提醒所有中国人怎么把明天过的更好.

再多几句嘴, 前几天几百汉人舞锹弄棒要报复. 报复谁呀? 都是中国人, 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呀. 而且东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只要维汉打起来了, 东突就赢了, 它的战略目的就达到了. 那么中国就输了, 184个乡亲的血就白流了.

汉人要安抚, 维人更要安抚. 打个比方, 有市井小人居心叵测, 挑拨你老婆和你离, 你是回家不分皂白给她一个耳贴子, 还是回家和她好好温存一番, 让她知道你是一个多么豁达体贴的汉子? 一个道理, 对吧?


回答: 最近看了许多网友对新疆暴乱的贴子whoisme2009-07-11 21:25:28

支持仁兄的观点. 不过窃以为茶馆里真正"别有用心"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99%)都是"天下兴旺, 匹夫有责"的热血青年.

每个人阅历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说的话自然不同. "我也许不同意你说的话, 但我会拼命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有些人会受蛊惑, 遭煽动, 一个原因就是只听到某一种声音, 只看到一个角度. 只有有了不同的声音, 论调, 才有争论, 才有交流, 才有理解. 馆子才会热闹, 吸引大家都来聊聊.

人民的眼睛是贼亮的, 过路的住店的大家聊起来, 形成一些共识与谅解, 闹情绪的事也许就会越来越少了. 你说呢?

怎么不见维族的同胞们? 如果谁知道, 请他们一起来聊聊...


回答: 新疆惨绝人寰的“突厥革命” zt东方邪2009-07-12 17:42:20

First of all, I do not know if this is true or not. Just assume this disaster really happened, and is indeed part of history.

My personal take on history has always been "forgive, but not forget." We have to forgive in order to looking forward to have a better tomorrow, together. And we can not forget since we have to keep the event in mind so it does not happen again.

Ethnic conflict/struggle is no doubt a big part of our history, and world history. Can we undo it? Can we get even? Can we find the solution?

It is maybe quite a long shot, but I do wish one day,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can grow up peacefully, without hatred toward any fellow citizen in this small planet of Earth.


回答: 种族灭绝:维吾尔150万青年被绑架的奴工计划hpu12342009-07-13 13:09:34

我到是觉得此文反应了一定的真实情况.

现代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弱势族群的声音能不能被听到, 他们的利益有没有代表. 从邓玉娇, 杨佳, 到近来报道的几起警民冲突, 套用一句老话:"同志们哪, 这都是事故的苗头啊!"

坛子里另一位仁兄用了"满地炸药"来形容, 想来也是这个道理.

不才自知无安邦良策, 但以为如果有一个组织, 能够为民请命, 使一些矛盾能够提前得到重视, 疏通, 那怕只少流一滴血, 也是进步吧? 毕竟认识副县长的百姓还很少.

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2)

回答: 海归不海归?yimei19262009-07-10 19:35:42

Long article, interesting...

I felt it is a personal decision. At least you are lucky that you have the choice in the first place. China and US are different, I also thought about this question long time ago and here is my conclusion: if you are a fish, go to the ocean, if you are bird, fly.

So the rest is to figure out what you are, and where is ocean, where is sky. Of course since they are both blue, it may take some time to figure that out...

(3)

给紫玫: 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我连昏官都不是, 只是胡乱一说, 值什么不值什么, 还得用你心里的那杆称.

很多时候, 爱情与婚姻也像很多事一样: 看起来很美. 就像小时候玩的风灯笼, 从外面看彩灯转呀转, 里面只是一个蜡烛头. 只要不去捅破那层纸, 皆大欢喜.

可是如果纸已经破了, 我想有两句话:
(1) 破灯笼怎么补也是破的.
(2) 千年修得共枕眠.

该用那句, 您斟酌. 千万别忙, 孩子要紧, 保重!

--------------------------------------------------------------------------------------
几则小轶事:

(0)  课上插嘴有时很滑稽, 好象是初二, 不知怎么, 漂亮的音乐老师提起了东方红, 禹一时糊涂, 轻声哼出:"他是人民的大舅哥".... 后来音乐课上夹着尾巴, 好好表现了好久...

还有一次是一个哥们, 巨会搞笑, 新年班会出搞笑小品, 公方步出场, 字正腔圆:"若没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怎敢在鬼子面前耍流氓!"... 男生大乐, 女生大窘, 老师大惊.

(1) 刚上班时, 公司里一台湾哥们和余年纪相仿, 又都单身, 两个月下来, 已是熟朋友. 他女友从台湾请了一周假来看他, 他很兴奋, 和几个熟人讨论了几个地方, 要带女友玩一玩. 临走的那天早晨, 他来公司拿一些东西, 女友也跟了来. 偏巧他老板要跟他说几句话, 我又坐他隔壁, 女孩就过来和我聊几句天, 刚认识又能聊什么, 不过美国印象如何, 习不习惯之类. 突然我记起他好像提过台大外文, 也没多寻思, 就说"当然, 台大外文的语言决对没问题." 女孩犹豫了一下说她是辅仁的. 知道不妥, 急速想把自己从套儿里绕出来, 哥们已经回来了. 女孩一句"打扰了", 就走了.

下面一星期, 每念此事, 心中惴惴. 一星期后, 哥们回来了, 长嘘短叹, 一脑门儿的迷惑, 一脸的疲惫, 满眼的沧凉...

再后面的大半个星期, 余连打水上厕所都躲着他...

(2) 去 KingSoopers 买炸鸡, 对着柜台里的彪形大妞:"I would like a breast, a big one, please.". 妞儿大乐, 引的她同事和几个顾客也乐! 匆匆拿了一个, 鼠窜而去...

------------------------------------------------------------------------------------

从"少用不明真相群众词句"想到的
   
读了 "新华时评:通钢事件 少用不明真相群众词句 新华社记者 黄冠", 感觉舒畅了很多.

也许是我从小觉悟就低, 故而总把"五四运动", "12.9 学生运动"等等, 和八十年代及以后的群众运动相比, 每惊诧于历史的相似. 便不免时有"惨相已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又让我耳不忍闻"的错觉.

待后来有了些阅历, 不觉渐渐体谅党国的用心良苦. 首先, 群众不益明了太多真相, 该让你知道的你不能不知道, 不该让你知道的你不能知道. "知识越多越反动"也算登峰造极, 前无古人了! (由衷希望亦后无来者) 道理很简单:臣民是不应该思考的. 我想前辈许多有识之士对自由的梦想, 不少都被"万岁, 万岁, 万万岁"的山呼声, 震的满地碎片吧. 再者, 如果认可了群众对真相的了解, 岂非认可了"万岁"的失察? 事关政体国体, 还是降罪于"一小撮别有用心之徒"来的干净, 得体.

然而黄冠一文令我甚为欢欣, 尤其是出于新华社. 如果这是一个信号的话, 那么我们与"公民"的距离又近了一些. 我们是纳税人, 我们是志愿者, 我们也是社会的良知! 当我们的"真相"能让不合理, 不平等, 不公正越来越少, 那么我们不光是社会的贡献者, 也是社会的改造者, 一个完整的公民了.

我为黄冠一文鼓掌,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有了种子, 那怒放的玫瑰应不远了吧?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