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回我曾经读过书的学校

(2009-10-16 11:41:21) 下一个

2009年8月,重回我曾经读过书的学校,校园不大,建筑是西洋式,校园的历史比那所学校更久远。学校在京城里也曾经小有名气,曾经有名人在这儿上学、任教,一切都是曾经了。


在老校园里拍下了几张照片,感觉是进了别人家的院子。不仅没找着大门、二门,进去才发现连同老楼也一并消失了。满眼全是21世纪的建筑,能找到一点感觉的只有老教学楼的带拱门的走廊,虽然被包在玻璃罩子里,但是还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改,也许是我们那会儿尽管是圈养(因为是寄宿学校,有人这么形容过),但在校园里还是有充分的空间和自由的,现在的孩子却不得不整天挤在玻璃罩子里,为他们的健康还是为他们的安全?闹不懂。整个校园显得很现代,很整洁,很拥挤。

来怀旧的人都是怀着对往事的回忆来寻找历史痕迹、古旧风貌的,现在不要说是找一个学校的曾经,整个北京都已经面目全非。残留的历史遗迹,经历过半个多世纪中国现代性革命的冲刷,还能留下多少东西呢?


----40年前我们熟悉的大门在哪儿?(左,老照片)

 

这是我们心中的高等学俯的象征,原XX大学图书馆吗?(左,老照片)

斑驳的二道门也没了,取代的是穿制服的保安(尊重保安的权,不上真人秀了)。(左,老照片)




找到几处旧屋,但实在说不上是什么“遗迹”了。这座临街的老楼可能是原来的教师宿舍。



记忆中的校园、教学楼、银杏树......,木地板、拱廊......都很美.(老照片)



我们曾经的幽静、古朴的校园,现在是XX附中的校区,虽然几乎找不到40年前的痕迹,但经新主人.装修一新的校园,并没让人失望。原来两层的教学楼,加上一层“玻璃罩”改成四层,宽敞的校园显得拥挤了。


唯一能让我找回记忆的是这座学生宿舍楼。二楼第二个窗口,让我想起了刚入学是的初一二班女生宿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