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为自己收藏。
正文

爱琴海的珍珠

(2008-10-22 19:47:40) 下一个

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夜深人静,孩子们也都熟睡了,翻出一张碟,将音响调到MIDNIGHT功能,“爱琴海的珍珠”和着外面的雨声流淌出来。埋入沙发,一天的紧张和疲劳便渐渐散去。

这张碟还是去年夏天在北美的同学聚会时冰送的,保罗·莫里艾(Paul Mauriat)的轻音乐专辑。

二十多年前,国门刚打开不久,西方音乐开始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那时在学校里,”中外音乐史” 这门选修课很是热门,阶梯教室里座位不够,门口,讲台下都坐满了人。音乐教研组每天下午六点把音响搬到楼外,播放一个小时的西方音乐,或交响乐,或歌剧,或轻音乐。这个时候,音乐教研组楼前就会看到三三两两的人群,路边,草地,树荫下。端着饭碗的,背着书包的,形单影只的,成双成对的。骑车的,有的把车支起来坐在后座上打持久战,有的则扶着车把准备随时走人。

轻音乐里,保罗·莫里艾是最喜欢的之一,碰上播放“爱琴海的珍珠”,必是从头听到尾。

保罗·莫里艾这位流行音乐的奇才出生于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四岁开始学钢琴,14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马赛音乐学院。原本打算日后成为一位钢琴家的保罗·莫里艾却迷上了流行的爵士乐;17岁时,保罗·莫里艾成立了第一个自己的乐队,在法国和欧洲巡回演奏。1968年,保罗·莫里艾以一首改编的”爱的忧郁”(L'Amour est bleu)名震全球,至今任历久不衰。保罗·莫里艾的”爱的忧郁”,“爱琴海的珍珠”(Penelope),“橄榄的项链”(El Bimbo)是他的三大代表作,最为脍炙人口。

那时年少,同学意气,凡事必争高低。一个寝室八条汉子,晚饭后齐齐夺门而出占位子晚自习,名曰,拉距离。冰那时喜好留在宿舍里。他的一个爱好就是开着录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作作业。寝室里有时整晚回荡的就是“爱琴海的珍珠”,受冰的感染,我很多时候也就懒在寝室里不出门了。一个板砖录音机,一盘磨得吱吱呀呀的磁带,伴随我们度过了多少枯燥的夜晚。

在寝室看书有一个弊端,就是会不停地寻摸东西吃。食堂里的饭菜少油水,方便面成了美味夜宵。可光是面,清汤寡水,又没有富裕粮票换鸡蛋;夏日里翻九食堂后面的围墙出去摘西红柿,冬日里顺大白菜的事儿都干过。顺白菜得是Team work,一人提一旅行袋,一人 借着灯光抄起一根食堂捅炉子的铁钎,沿地窖的通风窗放下去,一叉,嗯,有份量,慢慢提起,呵,还捎带着一个土豆。那望风的就把旅行袋打开,钎起菜落,撤。煮方便面最怕碰上查房的。记得有一次饭盆里的面刚开锅,远处传来查房的的声音,咋办?正在慌乱之际,一个正在洗脚的同学把水往门外一泼,把脸盆扔将过来,一把接住,反手咣叽扣在电炉上。

转眼毕业,同学们东南西北如珍珠散落各地,有的,竟是二十年都不曾相见。这一曲“爱琴海的珍珠”一下子挑起了隐藏在心底深处的挂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