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朋自远方来

(2008-12-02 09:17:55) 下一个

周末十多年没有见面的 Laurie 从美国过来,又一次体会了“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的欢欣。这个“远”,是同时具有时间与空间的遥远,就像上次国内共事了好几年的朋友到多伦多来,老朋友之间的叙旧总能把我们带回到一段遥远的美好回忆当中。

Laurie 是我上大一时从美国到我们“乡村大学”传道的外教。怀着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一腔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我志同道合的一帮朋友时常到她的外教公寓里谈天说地包饺子开 Party ,暑假里我还带着她和她的同伴到附近游山玩水并且邀请她到我家做客。老爸拿出了七八年前从美国带回却从没有机会用过的刀叉餐具,给他们做了一顿正宗西餐。哪里知道多年以后她记忆犹新的还是我们在旅途中在一家路边小店吃过的鱼香茄子!

这不这次一来 Toronto , Laurie 就直接点名要吃正宗川菜里的鱼香茄子。周五带她逛 downtown 时顺便叫上了在 downtown 上班的老同学 D ,当时也有过半腔学英语的热情的他,一见到这个虽然叫不出名字但还是曾一日为师的老外,不禁欣喜万分,豪迈地请我们到 downtown 最正宗的川菜馆吃上了最正宗的鱼香茄子。我这个尽地主之谊的,接下来的节目自然还是以吃为主导。在大陆呆了两年台湾生活了七八年的文丽小姐( Laurie 的中文名字),深知热情好客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也大大方方地跟我到 Mei 那里和 Mei 的朋友们一起吃了一顿感恩节的火鸡大餐。所谓大餐,对吃素的 Laurie 来说也不过是吃了一大堆蔬菜。真是佩服 Mei 的手艺,不仅让我们几个食肉动物瓜分了大半个火鸡,也让 Laurie 在回家路上还对她做的虎皮青椒及蘑菇土豆洋葱四季豆们赞不绝口。

周六陪着 Laurie 上完教堂后,和老公一起请她在世家宝的新疆餐厅吃到了她最怀念的丁丁炒面 和新疆凉皮。话题自然回到了她在新疆呆的那一年。其间我正好大四毕业,趁着写完论文还没有被遣散回家的空档,我独自过家门而不入又借了死党的五百块钱,只身坐了三天的火车跨越戈壁去新疆看她(当然有顺便旅游之嫌)。我们一起寻找地图上的沙漠一起骑马上天山一起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 对了,忘了我老公也算半个新疆人,然而蜜月后陪他一起飞回新疆的记忆却似乎没有第一次那么鲜明了。

下午回家后,泡上一壶乌龙,看着窗外的飘雪,我们的心也似乎沉静下来。说起了各自旅居海外的生活,很羡慕她教英文行走了大半个地球,怀着浓重的中国情结(自愧我的中国文学历史知识好像还不如她)在台湾一呆就是七八年。然而还是在两年前选择了回国,问及原因,只有简单的一句“ feeling it is the time to go home” 。好像厌倦了白天说中国话吃中国菜,晚上回家又独自看英文书听英文歌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好 (就像我们现在工作中见西人说英语回家后照样听中国歌看中文资讯吃中国菜而且还只吃川菜),然而心底却总有一丝抹不去的乡愁。而如今身在美国的她,对当今美国流行文化已经是个外行,(应该值得我学习的是她从没像我一样不时地因为无知于当地的Pop Culture 而羞愧,而是自信于自己的喜好不同)对台湾却又有了无尽的思念。

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 “生活在别处”,意为人总在一个地方怀念或梦想着另一个地方的生活。虽然明了我们都应该活在当下此时此地,然而同时有一个地方可以怀念或遥想在我看来也未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因为回忆往往是美丽的,而梦想总能给我们以希望。又想起好像是余秋雨曾说过关于家的概念,似乎只有在离开以后才开始清晰而会倍感其温暖。家是如此,祖国又何尝不是呢,问一问海外的游子们哪一个不是比国内的同胞对祖国有更加的爱之深。

好了,回到文丽小姐,周六临走前终于也吃上了我们自己做的家常便饭。和老公联手打造了一桌素菜:番茄鸡蛋汤,四川凉粉,拌海带丝和白油豆腐。 Laurie 的多伦多之行也算完满的结束了。很东方的她没有拥抱,只是微笑着挥一挥手,说好了我明年一定去纽约看她。

PS.今天打开电脑,发现MSN上的文丽小姐的tagline 已经变成了:Loved TorontoJ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