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醉里且贪欢笑

(2009-06-19 22:01:06) 下一个


辛先生念书的P大学有一条大街从校园中穿堂而过,这条街的名字叫核桃街---Walnut Street。

这所学校的学生有个不成文的传统,每年毕业典礼前的一个星期,毕业生们(当然大多数是男生了)为了庆祝自己终于四年寒窗熬出来了,都要到这条核桃街上来放松(或者叫放纵更合适)一下自己。他们把这称为Walnut Street Walk---核桃街漫步。

放松的方法听着很简单,就是从核桃街街这头的第一间酒吧开始,每经过一家,进去至少喝一杯,一直喝到街那一头的最后一件酒吧, 喝完了,还能自己回到宿舍,就算通过了核桃街的考试。看官不禁要问,核桃街上一共有多少间酒吧?大大小小一共十五个。

对此,学校当局心里也早就跟明镜似的,他们不愧是搞教育的,比许多家长要老到得多的多。禁止年轻人喝酒,大概就和不让他们干那事儿差不多是一样的。与其禁,不如导。食色,性也。与其吓唬他们说小心得了艾滋病, 对不起爹娘养你这么多年,(这年头谁还拿爹娘说事啊!),还不如教给他们干事儿时如何用那个劳什子套子。与其把附近的酒铺都轰得远远的,或者谁喝酒就给谁处分,或者每个酒吧门口都雇上两个凶神恶煞哼哈二将般的壮汉检查ID,还不如在网上网开一页,教给他们如何喝起酒来更人模狗样的像个绅士,如何别喝的不省人事找不着北,如何避免还没离开校园,先把小命给搭进去。。。。。。还不如具体的列出许多建议,比如不要空肚喝酒,不要几种酒混合喝。。。。。。于是,这个传统,就在这个两百多年的老校里年复一年的传承下来了。

星期四晚上六点,六个住在同一个公寓里的男生来到了核桃街口。这些家伙一个个的都久经沙场,早就不是菜鸟了。原因之一是这几位都来自同一个兄弟会。这美国大学里的兄弟会,说白了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帮臭味相投的小子们聚在一起,起个希腊字母拼出来的名字,什么阿尔法背他,科西欧米伽之类的,到了周末么一起聚会,喝酒唱歌,吹牛侃山。以后毕业到了职场上混时,还能看在旧日交情的份上上,拉兄弟一把。

人们对兄弟会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有的说是纯属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有的却说能互相提携,互相激励。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真的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这年头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有没有朋友,朋友多少,对成年人来说或许不是大问题,对年轻人来讲,还真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据说前总统小布希和前总统候选人克里就出自耶鲁的同一个兄弟会,那名字虽然听着有点吓人---骷髅会,可还不是一般人就能进的。入会时还要通过一关,找个坟地在棺材里躺一晚上。谁知是真是假,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辛先生他们的这个兄弟会,对酒也不能免俗,入会时就给未来的弟兄们讲各色酒的特点。这工夫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辛先生就干过这事,为此还特意做过一番研究呢。
六个家伙轻车熟路的走进第一家酒吧,每人都点了一杯墨西哥的坦奎拉。按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招数,在虎口上撒了一小撮盐,用舌头一舔,然后仰起头,将一小杯酒一饮而进。核桃街漫步正式开始。

边走边聊,逢吧必进。什么清规戒律,通通甩在脑后,敞开了喝,换着样喝,想喝什么就喝什么。醉了又怎么样?人生难得几回醉,怕醉还不来漫步了呢。咱哥儿几个盼了四年,盼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什么?你还没找到工作? 别愁。这太正常了。 你没看前天的报纸吗?往年这时候百分之五十的大学生都找到了工作,今年还不到百分之二十。

什么?往年的风光,快别提了。 往年这时候这个专业的谁不拿两三个offer? 谁的Bonus 不是快六位数?现在就别想了,来来,喝酒,愁什么,砖头瓦片还有翻身的时候呢,来日方长。咱们今天能通过这核桃街漫步,还愁以后找不到工作?

天色已暗,街灯初上,辛先生数着,是到了第八家酒吧了。回身四顾,六个人还剩四个,少了汤姆和杰瑞。四个人虽然步履步略显顢跚,头脑却还清醒。尘埃落定,未等点酒,却见酒保端着托盘走来,托盘上放着四杯“杰克-丹尼尔”。 四人不明就里,刚要开口,酒保用手向里一指,说道,“那位先生请的。” 顺着看去,只见杰瑞和他老爸坐在酒吧另一端,举着手里的酒杯向他们笑呢。 辛先生想起了自己看过的那部电影,“Kite Runner” ---“追风筝的人”。 那里面的那个从阿富汗跑出来的父亲就是这样,在他儿子毕业时,带他儿子到酒吧里去喝酒,并且请全酒吧里的人喝酒,大声宣布,我儿子,今天,从大学毕业了!尽管儿子在旁边纠正他,爸,是社区大学。父亲却依然不掩兴奋,社区大学也是大学!啊,天下老爸的心是如此的相通。。。

四个人摇摇晃晃的坚持到了第十间酒吧。 脑子已经不大好使了,想歇会儿再点酒。 忽然听到角落里一阵喧哗,原来是掉了队的汤姆坐在那里,正拉着兄弟会里一个同学的妈妈的胳膊,一边摇一边说,你的儿子真好啊,他多么不容易呀,你一定很为有这么个儿子骄傲啊。仔细一看,汤姆已经是醉眼朦胧, 忘了自己是谁了,大概是把自己也想象成了学生家长,把平常别人家长嘴里的话,一遍一遍滔滔不绝的重复着。四个人生拉硬拽,把汤姆拖出酒吧,塞进一辆计程车, 塞给司机几块钱,让他把汤姆拉回去,至于汤姆能不能进屋,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11点多了,辛先生一个人来到了第十四间酒吧。六个人已经全走散了。酒吧门前这时不知何时冒出一个彪形大汉,站在那里,看着醉得厉害的学生就拦住不让进了。这是学校当局对沿街酒吧的关照,只此一招,不知救了多少条“好汉”的性命。辛先生往里闯了两次都被拦了出来。好在他以前来过这里,知道有个后门,轻而易举地从后门溜了进去。

坐在吧台前,和酒保要了一杯酒,看着墙上电视机里的NBA比赛,只见人头晃动,却已经分不出谁输谁赢了。跟旁边的人漫无边际的讲着话,根本不知说的是什么。待到慢慢悠悠的把酒喝完,呆了一会儿,从裤兜里掏出钱包,从里面拿出钞票付账,却见酒保笑嘻嘻地说着,您可真是喝多了,你刚才不是已经用信用卡付过了吗?辛先生吓了一跳,心里还算明白,“叨,我刚才签卡时付给他多少啊?”

头重脚轻的终于走进了这条街尽头的最后一家酒吧,再往前就不是核桃街了。辛先生居然在这里有看见了六个人当中的一个,尼雷。这小子居然还能抢先一步到达。不过,两个人晕的只有远远对视的本事了。辛先生看着尼雷喝完杯中的酒,起身从自己身边走过,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谁也听不清的话,离开了酒吧。辛先生也觉得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了,于是喝完最后一口,站起身准备离开。忽然发现自己的夹克不知怎的被邻座 的一个女孩坐住了,他拽着夹克的袖子,费了好大劲才抽出来,直到这时才听那女孩好像说了一句,对不起。

辛先生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回到的公寓门口。隐隐约约觉得门前的大松树下站着一个人,伸出手来要扶自己,使了好大力气却怎么也推不开那人,只好又绕了几步,推开大门,踉踉跄跄的走进自己的卧室,一头栽倒在床上。一阵晕眩过来,什么都不知道了。

当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辛先生什么也不知道。等他醒来,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他推门出来,看见尼雷也恰好从卧室走出来,他眼睛一亮,嘿,你怎么穿着我的夹克?尼雷看了看自己身上的夹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忽然他一指辛先生,你怎么穿了件女孩的夹克?辛先生低头看了一下,果然是一件粉红色的夹克。他忽然想起昨晚的事,忍不住大笑起来。讲给尼雷一听,两人笑得弯了腰。

辛先生跑进客厅,抓起一只彩笔,就在客厅墙上的白板上, 借着昨晚残留的酒意,写下一首《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并留下大名,辛弃疾。

又及:核桃街漫步确有其事,绝非杜撰,网上有该校校长讲话录像为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roarforward 回复 悄悄话 你太有才了,风格与《唐诗故事》差不多。我喜欢!!!!
盼多多大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