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

偶在国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deannn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黄苗子谈民国人物:起伏跌宕叶恭绰 | 李辉

(2019-05-09 08:02:58) 下一个

叶恭绰 (1)

叶恭绰 (2)

叶恭绰,一八八一——一九六八年,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字誉虎,号遐庵。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叶恭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曾任清朝邮传部承政厅长兼代理铁路局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元帅府大本营财务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交通系”成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他是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和交通教育事业的先驱,通古晓今的学者、博古好雅的藏家、才学非凡的诗人,他亦工书善画。叶恭绰一生编著颇丰,包括《遐庵汇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谈艺录》《全清词钞》《清代学者像传》《广箧中词》《广东丛书》等。

叶恭绰 (3)

2006年听黄苗子郁风谈民国人物

 李辉:今天我们谈谈叶恭绰,上次我们谈的张大千。现在叶恭绰知道的人不多。他跟朱启钤是同辈吧。

黄苗子:同辈,年龄差不多,叶恭绰小朱启钤十岁。(朱启钤,一八七一年-一九六四年,字桂莘、桂辛,号蠖园。祖籍贵州紫江,现为开阳县。他生于河南信阳。中国政治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

北洋政府以前他的官就很高,早在清末。当时我是在一个资料里,说他在清朝的邮政部,他先是参加了维新派,在张之洞手下办一个报纸,所以梁启超这些人他全都熟。后来他自己考进了邮政部,当一个小职员。孙璞曾经告诉我,他很能干,一年升九级。一年升九级, 他好像一直升到侍郎,当过副部长,而且不是一年,是好几年。

当时他经手的事情,他给过我两本书,一本是《遐庵六十自述》,一本大概是七十岁写的。这两本书很容易找到,解放初年,满街都是这种书,线装书,宣纸,哪儿都能找到这本书。

他在邮政部等于现在的邮电部、交通部合起来,铁道、交通、邮政、电报,当时清朝的改革刚刚开始。他没留过学,后来到欧洲考察过。

一方面他在国家建设上做了好多事情,好多铁路都是他通的。用人方面,一个是詹天佑,广东人。叶恭绰本来是江西人,后来在广东做官。他们叶家三代都是做官、搞文学、藏书。另外一个是修建钱塘江大桥的茅以升。茅以升直到晚年,我去叶家拜年时经常看见他去给老师叩头,他对叶老师的感情是很深的。

北洋军阀时代,有好多党派,一个要人都有一个派别。譬如安福系与交通系。叶恭绰是交通系,交通系有好多重要人物,如唐绍仪等。这时候是两大系。我以为交通银行是他创办的,但后来一直是他管理。交通大学是他创办的。北京大学有个国学研究院,他是院长。

在学术界他的贡献很多。他本人不是做学问的,但他在学术界地位很高。他当过交通总长,他属老虎,最早叫他“老虎总长”。当时叫他“老虎总长”是因为鲁迅跟他开的玩笑,他办《甲寅》杂志。

李辉:你接触他最早是在上海吗?

黄苗子:最早是在上海,那时是陆丹林带我去,他那时住在愚园路叶公馆。叶恭绰在学术上的贡献现在都没有人给他总结。比如敦煌的发现,很多人都去挖宝。有人拿一大本经卷给他看,经卷厚厚的,夹一张纸,他买了下来。

叶恭绰题写陆丹林“观瀑图”

他的宝贝,最重要最出名的,是他在苏州时代时(日本人已经在东北了),发现一个大鼎——毛公鼎,一出来,有几百字的铭文,美国人跟日本人争,最后日本人付了定金,他千方百计要买,但钱不够,跟两个人凑钱买了下来,后来把钱慢慢还给,所以毛公鼎是他的。毛公鼎后来在他逃难时留在上海藏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叶恭绰准备避难香港。临行前,秘密将珍藏的七箱文物寄存在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其中一箱就是毛公鼎。他的姨太太潘氏为侵吞财产,大兴讼事,并向日本宪兵队透露了毛公鼎藏在上海的消息。叶恭绰闻讯,急电侄子叶公超去上海主持讼事,并谆谆嘱托:毛公鼎不得变卖,不得典押,决不能流出国土。毛公鼎终于没被日军掠去。后来此鼎为发国难财的商人所得,抗战胜利后交“上海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处理。上海市政府聘叶恭绰为毛公鼎保管委员会委员,并从军统局领回拨交南京中央博物院保存。

他做的这一类的事情多的不得了。

南京栖霞山南北朝时有好多塔、佛像、山洞,他到南京去的时候,已经风化了,后来他在上海到处问人。有一个人,他能够用一种方式给它保护下来,他不释重金,一直到现在也保存得比较好。

叶恭绰书画作品 (1)

叶恭绰书画作品 (2)

叶恭绰书画作品 (3)

叶恭绰书画作品 (4)

叶恭绰书画作品 (5)

叶恭绰书画作品 (6)

叶恭绰书画作品 (7)

叶恭绰书画作品 (8)

叶恭绰书画作品 (9)

山西大同石窟,他告诉我很偶然发现的,铁路开到那里,一个小树林,旁边都是山,那些搞工程的人下去砍树,发现后报告他,他马上就去,把它保护下来。大同石窟最初是由他发现的。

当时有一个说法,刻经是好事,将来什么事情都有功,一帮内行人对这些东西花好多钱去办,有些经版留下来,他把它印出来;经版缺了的他把它补下来。把《金刚经》保持下来了。他下了一辈子工夫,他发现每一本旧的地方志都有很多各方面不容易的材料,比如什么人,不大不小,正史上没有,而这些方志上都有,还有物产、地图全都有,他一决心从年轻收到年老,收了八千多本,全部捐给上海图书馆。这些事情他做了很多。

解放后我有一天在地摊上发现一本书——《老虎总长风流子》,写他每个礼拜六一定不在北京,坐火车(免费)到天津,礼拜一才回来。当时一个妓女叫什么名字,跟他很好,要嫁给他,但还没有最后定。所以这本书叫《老虎总长风流子》。林什么人写的,用来卖钱。后来叶恭绰告诉我,这个人很聪明,年纪轻,苏州人。

靠袁家亲戚的一个花园再过去一点,有一个尼姑庵,叫幻住庵。叶恭绰在那儿买了一块地,他计划把自己葬在里头,他的好朋友广东诗人曾刚甫(曾习经,字刚甫,一八六七——一九二六)、齐白石,还有个什么人,四五个人都葬在里头。他们兴趣相同,能谈得来。后来这个计划完蛋了。

广东诗人曾刚甫

解放后我到他家里,去他家里有好多次。每次我去,他抓一点,叫他的管家送到我家里去。他一九四九年之后作为名流留在北京了。总长这些事情以外,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事情。他说:袁世凯把孙中山挤下来之后,一手抓着政权,他指定叶恭绰,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到袁公馆,把全国的账目汇报一下。包括做“袁大头”也都是他经手的。他只是袁世凯相信的一个部下。

那时交通系的头,经常在一个俱乐部里头,当时文艺界跟官僚他都来往。袁世凯垮了以后,他当了几年交通总长,因为他从清朝一直做下来,谁都没有他内行。他有一个明细的账簿。政变后,几个总统上来,孙中山在广州做大元帅时,千方百计让叶恭绰当财政部长,叶恭绰后来去了。

大元帅失败后,他又回到北京,帮孙中山跟段祺瑞拉关系,他和唐绍仪两人都是广东人,把孙中山请到北京去合谈,都是叶恭绰做的联系,孙中山对他很相信。

后来孙中山逝世后,南京中山陵没人管,叶恭绰千方百计地找一些人,叶恭绰参与中山陵的设计和修建,当时国民政府也没钱,他可能捐了一些钱。最后他在中山陵的旁边,一个小山丘,上面盖个亭,他自己写“仰止亭”,他留下来了。他始终对孙中山很尊敬。孙中山去世后,他搬到了上海,淡出政界。但根不能断,他就让叶公超继续办《道路月刊》,《道路月刊》一办十几年。

李辉:你在《道路月刊》上画过漫画吗?

黄苗子:没有,我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娃娃。

他的夫人是礼部尚书孙家鼐的孙女。(孙家鼐,一八二七——一九〇九,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人。清咸丰九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他们结婚后感情大概也不好。陆丹林跟我讲,他们两个吵架很好玩,两人也不见面。夫人在楼上,要骂他,写个条子叫丫环带下去;总长要反骂,也写个条,叫当差的送上楼。

孙家鼐

他住上海,我头一次和他见面,是陆丹林带我去的。他那时五十多岁,个子不高,留着八字胡。自从他的相好死了后,从那时起,他发誓吃素,一点荤的都不吃,除了鸡蛋、牛奶,一吃几十年,一直到他去世。他搬到了苏州,住在网师园,张大千是住后半院,他是住前半院。前半院有石,后半字有假山,养老虎就是在那儿。两家人经常来往。苏州那儿我去过,跟张大千一起去。

他一直讲广东话。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没办法。最初住上海,后来搬到香港去。他的邻居是广东人,两人很谈得来。在香港我们见过。我们从中央信托局逃到香港。

香港沧陷后他也在香港,一直到抗战结束。他在香港办一个规模很大的文物展览,主要是广东人,在冯平山图书馆,那时规模很大了。那时我还不在香港,我跟陆丹林熟,出了那么厚的一本广东文物,也有谈到我。那时王昆仑到香港来,给苏联办一个展览——中国文物展览,送到苏联去。王昆仑找到我,我跟他介绍叶恭绰,叶恭绰把以前办展览的经验,由吴铁城出面,介绍收藏家,负责把所有东西都办好。我跟他常见面,见了好几年。

半年以后,叶恭绰回来了。他找他以前的部下,给他买房子。叶恭绰买了个小芳嘉园,住在里头。跟毛泽东见面,毛泽东表示十分敬仰,周恩来请他当中国画院院长。当院长后,他提出来,人事方面不要请别人,请启功当他的秘书。

启功非常高兴,北洋时期的“老虎总长”请他当秘书。那时住的近,我差不多一两天去他家一次。先是小芳嘉园住了两年,卖了后又搬到别的地方。他有事找我就打电话,或者叫老当差的来,他也没有人好谈,我老和他聊天。他跟吴祖光的父亲同在故宫。

当时叶恭绰除了中国画院院长之外,还是文化委员,他没有专车,但开会时有车接送。有一天晚上他的夫人找去,一直到十一二点还没回来,打电话给我,要我去问问。我打电话到中南海问,只能问值班室,说会还没开完。

叶恭绰雕像

叶恭绰捐赠的毛公鼎

叶恭绰在中山陵附近捐建的“仰止亭”

他老找我写稿子,大概《人民日报》要他写一篇关于越剧的介绍,他马上把我找去。

他出了一本《广东文物》,里面有一篇他谈越剧,他说你参考这篇,我后来写了六千多字。叶恭绰经常给我稿费,他自己出钱,当时五百、一千。有一次我妈妈生病,他叫老当差的送五百块钱来,说:“你妈妈生病,我送点医药费。”他给我写过好几十封信。

当时文史馆好多人找我帮忙,参考清朝的国史馆,改头换面。他是文史馆的副馆长。

不久反右开始,叶恭绰找我,亲自写两封信,一封给夏衍一封给乔冠华,希望他们向周总理转达,他说我跟章伯钧等人毫无关系。我就给他送去。夏衍有一天打电话给我,约我到中山公园,谈完之后我把信交给他,以为地位高,有毛主席保镖。他说我们背靠背。我也不懂什么是背靠背。

在民盟批章伯钧,而且他跟章伯钧确实什么也没有。叶恭绰说我错了,现在枕头边上说一句都有人汇报上去。他在政治圈里做了那么久,而且官做那么大,什么事都看见过,没想到现在这样,他也很懊恼。过了一两年,也被划为右派。

叶恭绰又告诉我:每年毛泽东过生日,一定请我去,也不管我心里怎么想。当右派之后,毛泽东每次过生日,还是请那七个老人去:章士钊、他、表哥等。他说一看见他,我就像面对着一个老虎。他跟毛泽东的关系主要是章士钊,他们两人经常在中山公园吟诗作对,无话不话。

文化大革命时他更着急,千方百计地托章士钊,无论如何保我一条老命。章士钊可能跟毛泽东说了,也跟周恩来说了,周说我负责,保证没问题。他以为没事了,谁知《光明日报》登了一篇《中国官僚主义老祖宗叶恭绰》。这篇报道一发表,叶恭绰马上住了医院。章士钊马上报告毛泽东,批了三千块做医药费。

那时我们在秦城监狱。他临死前宋庆龄去了。他说:“我这辈子最敬重的人是孙中山先生,无论如何希望把我骨灰葬在仰止亭旁边。”

叶恭绰没有后代,叶公超是他的侄儿,是他培养大的。(叶公超,一九〇四年十月二十日——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原名崇智,字公超,英文名乔治 George ,字公超,祖籍浙江余姚,籍贯广东番禺,出生于江西九江。著名外交家、书法家。晚年寄情于书画创作,著有《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等。

叶恭绰的侄子叶公超

叶公超书画作品 (1)

叶公超书画作品 (2)

叶公超后来当过民国的外交部长,也是清华大学的老教授。叶恭绰的遗产在他六十多岁写自述时已经分了。(一九三一年叶公超他与潜心攻研物理的贵州女子袁永熹喜结秦晋之好,当时被人称为佳偶天成,是一对神仙伴侣。长女为叶彤,长子为叶炜。

叶恭绰的妹妹叶恭绍是有名的医生。

叶恭绰的妹妹、名医叶恭绍

他带到北京去的老婆姓曾,广东人,她本来聪明伶俐,很能干,也不是很漂亮。叶恭绰死后她经常派人来送点吃的。同时让他的后代签名,叶恭绰妹妹的女儿跟我很熟,我打电话给她,她说没有权。曾夫人已经做了遗嘱,曾夫人交给了王小姗,我想那人可能是她的邻居,当时我去时有三十岁左右,叶恭绰已死,夫人也没有后代,她伺候得很好。

所有的东西全捐给故宫了。他的著作很多,最后一本著作《全五代诗歌文》,他给我看过。《全五代诗歌文》是交给陈其源出版的。

2004年2月28日,郁风与“二流堂”堂主唐瑜。李辉 摄

2004年8月8日庆贺丁聪、郁风八十八米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夏荷仲梦 回复 悄悄话 叶公超与袁永熹的照片不对,那是国军夫妻的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